轮椅生活,活出精彩

上传人:笛音 文档编号:25876585 上传时间:2017-12-19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9.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轮椅生活,活出精彩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轮椅生活,活出精彩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轮椅生活,活出精彩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轮椅生活,活出精彩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轮椅生活,活出精彩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轮椅生活,活出精彩》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轮椅生活,活出精彩(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轮椅生活,活出精彩脊髓损伤和颅脑损伤为例一、翻身训练:翻身是人的基本活动之一,患者发病后由于躯干肌的瘫痪大多不明显或较轻,这对翻身训练非常有利,应尽快掌握并早进行。偏瘫:自己翻身的关键是利用健侧肢体的力量帮助进行。具体是:患者仰卧,健侧先屈髋屈膝,健手握住患手,双手上肢前伸 90,头转向要翻向的一侧,用健上肢带动患上肢来回摆动 2-3 次后,借助惯性翻向患侧或健侧。自主健侧翻身训练:患者仰卧,首先将健小腿插到患侧大腿下面,患侧上肢放在腹部;然后在转头、肩的同时,健足用力蹬床辅,患侧肢体随之翻向健侧上方,呈健侧卧位自主患侧翻身训练:当患者由仰卧位自主向患侧翻身时,应先将健下肢向外侧伸,并使膝屈

2、曲立起(立膝) 。然后健足用力蹬床辅,患者在抬头、颈前屈及叉开腿的同时转上半身,呈患侧卧位姿势。截瘫此训练的目的是防止患者身体局部长时间受压而导致压疮。患者仰卧,双上肢上举,用力向左右甩数次,利用惯性向一侧翻身,并学会搬动下肢翻身。二、轮椅的选择:座位宽度:臀部的宽度,两侧各加 2.5-5 公分。座位长度:靠后坐好后,膝关节背面距座位前缘还有 5-7.5 公分2的距离。靠背高度:靠背上缘约在与腋下 10 公分齐平的部位。靠背太低的话,肩胛骨在椅背上方,身体向后倾,容易向后摔倒。而靠背太高的话,限制上肢活动,并迫使头前倾,形成不良姿势。脚板高度:脚板距地面 5 公分。如果是可以上下调节的脚板,可

3、调到伤员坐好后,使大腿远端的 4 公分稍抬起,不接触座垫的高度。脚板太高,压力集中于臀部。脚板太低,足不能平放于脚板上,造成垂足。扶手高度:肘关节屈曲 90 度,扶手的高度为,座位至肘的距离,再加上 2.5 公分。扶手太低,造成脊柱侧弯。扶手太高,造成耸肩,并限制肩的活动。三、坐位下的注意事项1.支撑训练:患者坐稳,双腿伸直。使用双臂用力将身体撑起,使臀部离开床面。2.减压训练:闸住轮椅,患者双手支撑轮椅扶手。使用双臂用力将身体撑起,使臀部离开床面。鼓励每隔半小时做一次,以防压疮。截瘫患者还需注意上肢训练、下肢训练上肢训练 无障碍的上肢,可举哑铃、拉拉簧、徒手操等方法训练肌肉力量;也可通过装拉

4、手训练上肢及上身肌肉;积极进行挺胸、俯卧背伸、俯卧撑等背肌练习。下肢训练 髋关节和膝关节易发生屈曲畸形,每天最大幅度地活动髋部和膝关节,注意充分伸直或外展,每天 23 次,每次每个关节活动 35 次。3四、转移1.辅助转移训练:训练人员面对患者,双膝抵住患者膝部,双手扶患者臀部,将患者托起。患者一手扶住训练人员肩部,另一手自然下垂。辅助患者缓慢转移到床上。2.向前方转移训练:轮椅正对床边,闸住轮椅。辅助患者缓慢转移到床上,患者双手扶住轮椅扶手,支撑身体,从轮椅前方移到床上。3.向侧方转移训练:轮椅与床约成 45 度角,闸住轮椅,患者将双腿放在床上。患者一手撑床,另一手撑轮椅扶手。五、站立训练每

5、次可让患者站立 15-30 分钟,依次递增,如有头晕、恶心 等不适,可坐下休息片刻重新进行,以便患者逐步适应,如站立后患者双脚肿胀青紫,可在晚上睡觉时将患者双脚垫高,肿胀即可消退。六、行走训练1.扶物行走法:站立一段时间后,可让患者锻炼扶物行走。用膝关节固定器固定(夹板)患者膝盖部位,然后扶双杠配合者进行迈步、抬腿等功能重建性锻炼。2.助行器的行走训练;上手扶助助行器先站立平稳后,借用腰部和髋关节力量交替将双下肢依次甩出,或者扶住助行器来练习蹲下起来增强下肢的肌力,这样就可慢慢有自主的运动从而用拐杖行走。来达到生活自理的目的。4常见并发症及预防 脊髓损伤常见并发症及预防 1、 疼痛绝大部分脊髓

6、损伤患者在损伤平面以下均有不同程度的感觉异常,部分感觉异常可以表现为疼痛,公认的统计是:1/31/2 脊髓损伤患者有疼痛,其中 1020达到严重程度并影响日常生活,5最严重者需要手术治疗。临床多数情况下医生们称之为“中枢性疼痛” ,有的将截瘫以下部分的疼痛称之为“幻痛” 。预防性措施 :感染、褥疮、痉挛、膀胱和肠道问题、急剧温度变化、吸烟、情绪波动等因素都可诱发疼痛,所以应积极避免或处理这些因素。保持良好的营养及卫生状态,正确地处理骨折和软组织损伤、适当的关节活动,以及正确的体位,都有助于避免疼痛的发生或治疗。2、 痉挛可出现在肢体整体或局部,亦可出现在胸、背、腹部肌肉。在对痉挛的治疗之前,需

7、要明确治疗的必要性,并非所有的肌痉挛都需要治疗。有的痉挛对患者是有利的,比如:股四头肌痉挛有助于患者的站立和行走,下肢肌痉挛有助于防止直立性低血压,四肢痉挛有助于防止深静脉血拴的形成。但严重的肌痉挛对运动功能造成严重障碍,缓解肌痉挛可明显地提高活动能力。需要指出的是:有时缓解肌痉挛的目的主要是减轻不适、便于护理和保健,这时的肌痉挛解除并不意味着功能恢复。治疗和护理手段有以下几个方面:(1)解除诱因: 在治疗痉挛之前,尽量解除增加痉挛的各种诱因,如:尿路感染、褥疮、骨折、嵌甲等。解除诱因后,痉挛往往会明显减轻。5(2) 冷疗或热疗: 可使肌痉挛一过行放松,也可缓解疼痛。 (3) 水疗: 温水浸浴

8、有利于缓解肌痉挛,温度宜在 2730 度;。 (4) 主动运动: 作痉挛肌的拮抗肌适度的主动运动,对肌痉挛有交替性抑制作用。(5) 被动运动与按摩: 深入而持久的肌肉按摩,或温和地被动牵张痉挛肌,可降低肌张力,有利于系统康复训练。 (6) 肌电生物反馈:利用松弛性肌电生物反馈可以有助于放松痉挛肌。 (7) 功能性电刺激: 对屈肌痉挛者电刺激其伸肌群,有利于痉挛肌放松,电刺激配合肉毒毒素注射治疗更有效。 (8) 药物治疗: 目前有效的药物是巴氯氛 (化学名为:氯苯氨丁酸,baclofen),每片 10mg。口服时,由半片(5mg)开始,每日三次。以后每隔三天增加半片,到有效剂量后维持。成人一般要

9、吃到 80100mg,才能出现止痉效果,而且药坚持长期服用。肉毒毒素也是目前常用的方法。 (9) 手术: 双下肢严重痉挛可选择手术治疗,进行“脊神经后根切断术” 。 3、 泌尿系并发症脊髓损伤患者容易反复发生泌尿系感染和结石,处理不当,可以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长时间后可以导致肾功能不全。 (1) 泌尿系感染 其主要原因是排尿障碍导致残余尿量多,膀胱排尿不畅,或是持续性导尿引流引起逆行感染。因此要教育患者认识到间歇导尿,定期监测残余尿量的重要意义。另外坚持站立训练,保持会阴部卫生,定时适量饮水,保持每日尿量不少于 1000ml,养成规律作息的习惯,均衡饮食,都有利于预防泌尿系感染的发生。每月或

10、每月数次定期尿常规检查和尿培养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泌尿系感染。如果患者突然发烧,尿液浑浊,色泽异常有异味,应及时到医院6检查。泌尿系感染一旦发生,首要的处理措施是留置导尿管,开放导尿,持续引流;适当输液并增加饮水量,利用尿液对膀胱的冲洗作用,排出菌尿。根据尿培养药敏的结果,选用抗菌素。发生泌尿系感染时,还可利用超短波和微波治疗,有助于消除炎症。 (2) 泌尿系结石 脊髓损伤患者由于饮水偏少,尿液浓缩,长期卧床下肢不负重,骨钙丢失经肾排泄增加,长期留置导尿管,反复泌尿系感染等因素,因而患者容易发生泌尿系结石。因此应鼓励患者尽量增加站立时间,避免长期留置导尿管,多饮水增加尿量和钙的排泄。产生结石时

11、可用碎石方法进行治疗,每隔 46 月行肾脏、膀胱 B 超检查,每年行静脉肾盂造影或腹部平片检查,都有利于早期发现泌尿系结石并及时处理。 4、 异位骨化是指在解剖上不存在骨的部位有新骨形成,可能与失神经有关,也可能与不适当的关节活动有关。此并发症的好发部位是髋、膝、肩、肘。多发生于伤后 14 个月内,在受损水平以下,局部出现红、肿、热,有的患者感疼痛,或伴全身低热。肿胀之后变硬,在皮下形成较硬的团块,约两周后 X 线检查可发现新骨形成。脊髓损伤后患者防治异位骨化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家属、护理人员或治疗师在活动患者的关节时,应注意动作轻柔,不要粗暴用力,避免肌肉或关节软组织的牵拉伤。 2、如

12、果确定发生异位骨化,运动训练应避免造成疼痛,否则会加重病情。 3、早期局部冰水冷敷,减轻局部的炎症反应。理疗亦可减轻局部症状。 4、早期预防骨化的药物 5、如果骨化已经发生,限制了关节的活动,在骨化成熟后可以考虑手术切除。75、 体温调节障碍脊髓损伤后(尤其是颈髓完全性损伤患者)体温调节中枢对体温的调节失去控制,因而体温易受环境温度的影响而变化。环境温度降低时患者可出现畏寒,甚至寒颤,之后体温升高;环境温度升高时患者可出现发热。体温的不稳定和急剧变化,可造成患者全身不适,如:头痛、乏力、神差、肢体疼痛和痉挛加重等。但体温调节障碍应注意和呼吸道、肺部、泌尿系、褥疮等感染所引起的畏寒发热相鉴别。预

13、防患者体温调节障碍应从以下几方面注意: 1、保持皮肤干燥,清洁卫生时,防止受凉。 2、天气寒冷时,及时给患者增加衣服和被褥,注意身体保暖。 3、天气炎热时注意帮助患者散热。高热时用药效果不佳,以物理降温为主。 4、体温调节障碍时,在经过正确的处理后,体温很快可恢复正常。如出现持续体温升高不降,应考虑感染存在,及时上医院确诊并处理。6、 深静脉血栓脊髓损伤病人长期卧床,静脉血流缓慢,或血液粘稠,便秘和泌尿系感染,都可引起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造成血流困难而使下肢(包括足)肿胀,有的病人有低热出现。脊髓损伤病人发生率为:12.5-58%。 如果出现一侧大腿肿胀,应考虑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可能,应采取以下

14、措施: 1、停止肿胀下肢活动 将下肢轻度抬高(1015) 。并且请医生检查,必要时,给予输液和加用抗血凝药物。 2、控制炎症 使用有效抗生素,局部可使用抗生素电离子导入、紫外线照射和超短波等。 3、平时注意下肢活动(被动活动) 减少平卧时间,睡眠时稍抬高下肢,一些适宜的病人可用每日服阿斯匹林50100mg 一次,以预防血液凝集。 4、促进血液回流 使用弹力袜和8弹性腹带促进血液回流。 5、需相鉴别 是否肌肉或肌腱撕裂伤:损伤多由于被动活动时,过度用力,造成肌肉或肌腱撕裂、出血、下肢局部出血肿胀,且局部皮肤呈现紫色。只要出现损伤,即应减少下肢活动,但不宜长久不活动,否则亦同样会造成血肿后骨化,影

15、响关节活动。一般情况下,停止一周活动,以后逐渐恢复关节活动度训练。 7、 心血管功能障碍损伤发生在胸 6 平面以上的患者,由于交感神经完全失去高级神经中枢的控制,人体的应急能力和血管舒缩功能异常,损伤在胸 6 平面以下的会导致部分交感神经失控。高位截瘫或四肢瘫患者最容易发生低血压和心动过缓。 1、心律失常 常见心动过缓、室上性心律失常、原发性心脏骤停,主要防治措施有: 维持呼吸功能,保持血氧含量,避免低氧血症。 减轻心脏负荷,给予必要的心理治疗、止痛、减少应急。 减少能量的消耗,注意排便、排尿的用力程度。 保持足够的血容量,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测定 24小时出入水量,保证重要脏器灌注和心脏功能。

16、 避免刺激迷走神经。吸痰或处理气管插管时动作轻柔,可先吸氧后吸痰。 翻身要小心,避免过分刺激。 心动过缓时,可酌情用增加心率的药物 发现心律失常或既往有心脏病史应进行心电监护。 针对心律失常选择适当药物治疗。 2、体位性低血压 常见于损伤后刚开始恢复活动时,防治措施有: 逐步抬高床头,延长坐位时间。 腹部采用弹性腹带,减少腹腔血液淤滞。 采用站立倾斜床,训练站立。 坐轮椅时,腰要前倾有助于缓解体位性低血压。 必要时使用升压药多巴胺等。 避免焦虑情绪。 3、自主神经反射亢进 多见于胸 6 平面以上的9患者,脊髓休克期过后即可发生。主要由于损伤平面以下交感神经兴奋失控,一些诱因如:膀胱充盈、便秘、感染、痉挛、结石、器械操作等,引起交感神经节过度兴奋,导致高血压、头痛、出汗、面红、恶心、皮肤发红和心动过缓等。处理主要是: 及时检查发现去除诱因,将患者转移至床上,取坐位。 轻者可口服钙拮抗剂,重者可静脉滴注 受体阻滞剂或硝酸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