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呼吸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上传人:微** 文档编号:258727 上传时间:2017-01-10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1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4章  呼吸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第4章  呼吸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第4章  呼吸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第4章  呼吸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第4章  呼吸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4章 呼吸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4章 呼吸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章 呼吸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吸系统的解剖生理 .)呼吸系统的结构和生理功能 .)小儿呼吸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吸系统常见症状及护理 .)咳嗽、咳痰 .)咯血 .)肺源性呼吸困难 .)胸痛 .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护理 .性感染性喉炎病人的护理 .儿急性支气管炎的护理 .炎病人的护理 .)肺炎病因与分类 .)成年人肺炎链球菌肺炎的护理 .)小儿肺炎的护理 .儿毛细支气管炎 .气管扩张症病人的护理 .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的护理 .气管哮喘病人的护理 .性肺源性心脏病病人的护理 .气胸病人的护理 .)气胸 .)血胸 .)血气胸的护理 .吸衰竭病人的护理 .)慢性呼吸衰竭 .)急性呼吸衰竭 .性呼吸窘迫

2、综合征 . 章 呼吸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一、呼吸系统的解剖生理(一)呼吸系统的结构和生理功能1呼吸道 以环状软骨为界,分为上、下呼吸道。(1)上呼吸道:包括鼻、咽、喉,是气体的通道,防止异物吸入。鼻除嗅觉功能外,对吸入气体有过滤、湿化、加温作用;喉在发声和咳嗽中起重要作用,吞咽时防止异物进入。)下呼吸道:环状软骨以下的气管、支气管至终末呼吸细支气管为下呼吸道。为病人施行气管切开的部位是 24 软骨环处。隆突的位置相当于胸骨角水平,是支气管镜检时的重要标记。气管在隆突处分为左右两主支气管,在肺门处分为肺叶支气管,进入肺叶。右主支气管较左主支气管短、粗且陡直,异物或气管插管易进入右肺。随着支气管逐渐

3、向下分支,管腔越来越细,软骨成分越来越少,而平滑肌成分越来越多,直径小于 2细支气管称为小气道,是呼吸系统患病的常见部位,由于小气道管壁无软骨支撑,平滑肌收缩可引起广泛的小气道痉挛,可导致阻塞性呼吸困难。(3)呼吸道的组织结构和功能:黏膜层为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具有清除呼吸道内分泌物和异物的功能,杯状细胞分泌黏液。黏膜下层由疏松结缔组织组成。固有层由弹性纤维、胶原纤维和平滑肌构成。黏液纤毛运载系统和咳嗽反射是下呼吸道的重要防御机制。2肺 肺位于胸腔内,纵隔的两侧。左肺狭长,被斜裂分为上、下两叶,即为左肺上叶与左肺下叶;右肺宽短,被斜裂和右肺水平裂分为右肺上叶、右肺中叶和右肺下叶。肺表面被胸膜覆

4、盖。在肺叶内,肺叶支气管又依支气管和血管分支再分为肺段。3肺泡 肺泡上皮细胞有型细胞、型细胞和巨噬细胞 3 种,型细胞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型细胞分泌表面活性物质,其功能为降低肺泡表面张力,维持肺泡稳定性,防止肺泡萎缩。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病与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缺乏有关。4肺的血液循环 肺有双重血液供应,肺循环从右心室泵血,由肺动脉肺毛细血管肺静脉组成,血液回到左心房,主要功能为进行气体交换。支气管循环为营养血管。支气管动脉在支气管扩张等疾病时可形成动脉曲张破裂引起大咯血。5胸膜和胸膜腔 胸膜腔是由脏层和壁层胸膜围成的潜在的密闭腔,内有少量液体起润滑作用。胸腔内压是指胸膜腔内的压力。由于肺弹性

5、回缩力的作用,胸腔内压均低于大气压,称胸内负压,吸气时胸内负压加大。胸内负压使肺维持扩张状态,促进静脉血及淋巴液的回流。因壁层胸膜有感觉神经分布,病变累及胸膜时可引起胸痛。6肺通气 呼吸过程的 3 个环节为:外呼吸。外环境与肺之间气体交换的肺通气。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内呼吸。血液与组织细胞间的气体交换过程。呼吸系统主要生理功能是吸入外界的 出体内过剩的 常成年人潮气量为 400500分通气量是指静息状态下每分钟吸入或呼出呼吸器官的总气量,成年人每分通气量 68L。肺泡通气量指在吸气时进入肺泡进行气体交换的气量,又称有效通气量。深而慢的呼吸比浅而快的呼吸通气效率高。最大通气量是以最快的速度和尽可

6、能深的幅度进行呼吸时所测得的每分通气量,反映机体的通气储备能力,其大小取决于胸廓的完整性和呼吸肌的力量、肺的弹性和呼吸道的阻力。其中,以呼吸道阻力影响最大。7肺换气 指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气体交换通过呼吸膜以弥散的方式进行。影响肺内气体弥散的决定因素主要有 4 个:呼吸膜两侧的气体分压差、气体的溶解度、弥散距离及弥散面积。气体变换的动力取决于该气体的肺泡压与毛细血管压之间的差值。气体总是从高浓度向低浓度弥散,直到平衡为止,称为弥散作用。肺泡 毛细血管内 泡 。3护理(l)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温湿度适宜;避免诱因,保暖。(2)每日饮水量应在 1500上,摄入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3

7、)促进有效排痰。指导病人深呼吸和有效咳嗽,适用于神志清醒,尚能咳嗽者。湿化和雾化疗法适于痰液黏稠和排痰困难者。胸部叩击与胸壁震荡适用于久病体弱、长期卧床、排痰无力者。方法为:病人取侧卧位,护士五指并拢,向掌心微弯曲呈空心状(而非扇形张开) ,自下而上,由外向内迅速而有节律地叩击病人胸壁,力量适中,每分钟 120180 次,同时鼓励病人咳嗽。每次叩击时间 515 分钟,在餐后 2 小时到餐前 30 分钟进行,以免叩击引发病人呕吐。体位引流适用于肺脓肿、支气管扩张有大量痰液排出不畅时。机械吸痰,适用于痰较多而咳嗽反射弱的病人,尤其是昏迷或已行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的病人,可经病人的口、鼻腔、气管插管或

8、气管切开处负压吸痰,每次吸引少于 15 秒,两次抽吸间隔时间大于 3 分钟,吸痰前、中、后提高吸氧浓度。(4)咳脓痰病人应加强口腔护理,排痰后及餐前充分漱口。(二)咯血1咯血的观察 临床上咯血量分为痰中带血,少量咯血500,或 1 次 300500血量与受损血管的性质及数量有直接关系,与疾病严重程度不完全相关。2窒息先兆 咯血不畅,胸闷气促,紧张,面色灰暗,喉有痰鸣。表现:表情恐怖,张口瞪目,双手乱抓,抽搐,大汗,神志突然丧失。3护理(1)心理护理:大咯血时,护士应守护在床旁。(2)保持呼吸道通畅:头偏向一侧,或患侧卧位。(3)卧床休息:大咯血时绝对卧床,减少活动,保持安静。(4)遵医嘱应用药

9、物止血药:咯血量较大时常用垂体后叶素静脉滴注,观察有无恶心、心悸、面色苍白等药物不良反应,冠心病、高血压及妊娠者禁用。镇静药:烦躁不安者可用地西泮(安定)510内注射或水合氯醛灌肠,禁用吗啡、哌替啶,以免抑制呼吸。镇咳药:大咯血伴剧烈咳嗽者可用可待因口服或皮下注射,年老体弱、5)饮食要求:大咯血者暂禁食,小量咯血宜进少量温凉流质饮食,多饮水、多食富含维生素食物,避免饮用浓茶、咖啡、酒等刺激性饮料。(6)窒息的预防和抢救预防:咯血时注意咯血量、呼吸和血压,嘱病人勿屏气,备齐抢救药品。抢救配合:大咯血病人发生窒息时的首要护理措施是维持呼吸道通畅。窒息时体位引流,置病人头低足高位;轻拍背部使血块排出

10、;清除口、鼻腔内凝血块;或用吸引器吸出血块,必要时气管插管或气管镜下吸取血块;若气道通畅后,病人自主呼吸未恢复,应行人工呼吸;高流量吸氧或按医嘱给予呼吸兴奋药,警惕再窒息的可能。不应立即使用镇静、镇咳药。(三)肺源性呼吸困难1分型 分为吸气性呼吸困难、呼气性呼吸困难和混合性呼吸困难 3 型。2护理(1)休息和环境:保持环境安静,空气新鲜及适宜的温、湿度,避免吸入刺激性气体。(2)体位:半卧位或端坐位。(3)保持呼吸道通畅。(4)饮食护理:富含维生素、易消化饮食,避免刺激性强、易于产气的食物。对张口呼吸、痰液黏稠者补充足够水分,做好口腔护理。(5)氧疗:根据不同疾病、严重程度选择合理的氧疗或机械通气的方法。监测动脉血气分析,调整治疗方案。(四)胸痛1病因 是指由于胸内脏器或胸壁组织病变引起的胸部疼痛。常见于胸壁病变(如外伤) 、胸内脏器病变(如肺炎、胸膜炎、肺结核、肺癌、气胸、心血管疾病和食管疾病)等引起。2护理(1)放松疗法:嘱病人疼痛时听音乐、看书或聊天,以转移注意力。(2)调整体位:肺炎、胸膜炎病人取患侧卧位,以减少局部胸壁活动,缓解疼痛。(3)镇痛:对因胸部活动引起剧烈疼痛者,可在呼气末用 15胶布固定患侧胸壁,以降低呼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医师/药师资格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