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4)《优美的汉字》教案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25852263 上传时间:2017-12-1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G(4)《优美的汉字》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G(4)《优美的汉字》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G(4)《优美的汉字》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G(4)《优美的汉字》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G(4)《优美的汉字》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G(4)《优美的汉字》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G(4)《优美的汉字》教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G(4)优美的汉字教案优美的汉字教案人教版必修一写作一、教学目标学习有关汉字知识,正确识记现代汉语的字形,G优美的汉字教案。二、难点、重点分析怎样识记和纠正错别字?分析: 识记和纠正错别字的主要办法是熟悉汉字的结构,善于识别错别字。错字指字的笔画没有写对,别字指写“白字”。造成错字的主要原因有: 因多写笔画而错,如“步”误写为“ ”、“染”误写为“”;因少写笔画而错,如“初”误写为“ ”、“速”误写为“ ”;因误用偏旁而错,如“淫”误写为“ ”、“抓”误写为“ ”,造成别字的主要原因有: 因音近而错,如“刻苦”误写为“克苦”、“书籍”误写为“书藉”;因形似而错,如“针灸”误写为“针炙”、“仓库

2、”误写为“仑库”。防止和纠正错别字的方法有: 抓字音,记字形。例如“令”和“今”两类字容易相混,可以抓往它们的声母来区分。凡是声母是“L”的都写“令”如“苓”、“岭”、“龄”、“铃”、“冷”、“领”、“邻”,“怜”、“玲”、“伶”等;其他声母的都写“今”如“岑”、“含”、“贪”、“念”、“吟”、“矜”等。同样的道理,有些字可以抓“韵母”来记忆,如“舀”和“”两类字,凡韵母是ao的,都写“舀”如: “稻”、“蹈”、“滔”,“韬”等;凡韵母是ian 的,都写“”,如“陷”、“馅”、“焰”、“掐”等。#9313;抓形旁,记字形。例如“礻”旁和“衤”旁的字很容易相混,抓形旁就可以把它们区分开来。“礻”

3、是“示”的变形,古时候“示”旁的字一般同祭祀或祈祷有关系,所以都从“礻”,如“神”“祥”、“祷”、“礼”、“祖”、“祀”、“社”、“祈”、“祸”、“福”、“祝”、“禄”等;“衤”是“衣”的变形,所以凡同衣物有关系的字都从“衤”,如“衫”、“袄”、“袖”、“裙”、“被”、“袜”、“衬”、“袱”、“裤”、“褐”、“补”等。#9314;抓类推,记字形。一大批简化字和一部分简化偏旁是可以类推的。例如汉字偏旁“”简化作“仓”,“”简化为“仑”。依此类推,凡是用“仓”作声旁的,一律从“仓”如“抢”、“苍”、“沧”,“疮”、“创”等,凡是用“仑”作声旁的,一律从“仑”如“伦”、“沦”、“轮”,“抡”、“纶”

4、、“论”等。掌握这种类推的规律,就不会把“创伤”写成“伤”,把“议论”写成“议 ”了。三、教学过程设计学习有关汉字知识,形成自己的知识网络。1了解汉字的特点。每个汉字都是一个独立的方块体,写法各不相同,书写以字为单位。每个汉字都读成一个音节,一个音节写成一个汉字。汉字是表意文字,也就是说它是形、音、义的统一体。它和语音不发生固定的联系。由于方言的不同,同一个字可以有不同的读音,而且声音相同而意义不同的词或语素往往要用不同的字来表示,这样又形成大量的同音字。2熟悉汉字的造字法。一般说来汉字的造字方法有以下四种: 象形是用描摹实物形状来造字的一种方法。用这种方法造的字叫象形字,如: 日、月、山、云

5、、人、手、牛、爪、衣、卉、行、泉等。指事是用抽象的符号或在象形字的基础上加指示性符号表示意义的一种造字法。用这种方法造的字叫指事字,如: 上、下、寸、刃、本、未、甘、亦等。eq x会意是把意义上可能发生关联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组合在一起表示一个新的意思的一种造字法。用这种方法造的字叫会意字,如: 兵、北、从、步、采、牧、莫、暮、休、苗、开、伐、明、林、炎、磊等。形声是用形和声两部分拼合在一起来造字的一种方法。形,即形旁、形符,表示这个字的意义;声,即声旁、声符,表示这个字的读音。用这种方法造的字叫形声字,如: 恭、慕、灸、忽、超、钢、雾、梨、湖、忠、泳、鹅、珠、描等。汉字中绝大多数是形声字。据

6、统计,在现代汉字中,形声字占百分之九十以上。我们学习汉字,主要是学形声字。形声字的形旁和声旁排列的位置是多种多样的: 右形左声飘、攻、战、顶上形下声箕、宇、窝、雾下形上声货、烈、辜、想、裘、梨、烫内形外声问、闻、闷、辨、辩、阙外形内声园、房、阅、店、衷、病、围以上六种形式可概括为左右、上下、内外三种关系,其中以“左形右声”的形式占多数,以“上形下声”的形式比较常见。我国古代所谓“六书”的说法,除了上面提到的“四书”以外,还有“转注”和“假借”。“eqx”。就是用同一部首内读音相近、字义相通的字互相解释。如“颠”、“顶”是一对转注字。“eqx”,就是借用已有的同音字来表示语言中的某个词。如“豆”

7、,原指食肉用具,后来借作豆子的“豆”,本义消失。这种情况一开始也可以说写了一个“别字”,但流行开来,久而久之,约定俗成,这个“别字”就成了代表这个词的假借字,教案G优美的汉字教案。“转注”和“假借”都是利用已有的字,而没有产生新字,所以,严格地说来,它们只是用字法,而不是造字法。3熟悉汉字的字形。汉字形体的特点。每一个汉字都是一个独立的方块形体。书写汉字由起笔到收笔叫“一画”或“一笔”。笔画是构成汉字的最小单位,是汉字形体的基本要素。笔画的基本形式是点和线。点和线在汉字里的位置不同,又有一些变体。汉字就是由点。横、竖、撇、捺、提、折、钩等笔画构成的。例如,书法上所谓的“永字八法”,就是指“永”

8、具备上述八种笔画,它体现汉字形体的基本特点。笔画要靠笔顺的有规律的组织,才能形成汉字。笔顺就是汉字的笔画顺序。每一个汉字的写法各不相同,但是它的笔画和结构都是固定的,不能随意增减。例如,高低的“低”,不能写成“”;训练的“练”,不能写成“”。“杏、呆”,“压、庄”笔画相同,由于结构不同,成了两个无关的字。了解了汉字形体的特点,识字就必须认清字形。汉字形体的演变。据郭沫若同志考证,汉字已有六千年左右的发展历史。汉字在这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形体不断的演变,主要经历了甲骨文、钟鼎文、篆书、隶书、楷书、草书、行书到现在使用的简化字这样一个过程。甲骨文: 用刀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这种文字主要是殷商时代

9、的遗物。钟鼎文: ,铸刻在金属器物上的文字。这种文字主要是西周时代的遗物。篆书: 大篆和小篆的统称。秦朝统一中国后,整理文字,每字规定一种写法,这种字体就是篆书,也叫篆字。秦统一中国后经过简化的篆书叫做小篆。秦创制小篆以后,把原来笔画较繁复的篆书叫做大篆。隶书: 由篆书简化演变而成的一种字体。秦末开始通行,汉魏普遍使用。楷书: 由隶书演变而成的一种字体,是从东汉末年一直沿用至今的通行字体。笔画清楚、平直、结构匀称、紧凑,书写方便。草书: 为书写便捷而连笔写的潦草的一种字体。广义地说,自有汉字以来,各种字体都有潦草的写法。东汉以后才有“草书”这一字体的名称。行书: 楷书通行以后,又出现一种介于草

10、书和楷书之间的字体。汉字形体的演变一般是缓慢的、渐进的、总的发展趋势是由繁难到简易。掌握形似字。形似字是指汉字中那些形体近似、差别很细微的字。因为汉字数量多,形体纷繁,而构成字的笔画都是有限的,所以有些字的形状不免有点相像。这就出现了如“己、已、巳”这类形体相似而意义完全不同的形似字。归纳起来形似字主要有四种类型: 笔画不同: 天夭,戍)戌;笔数不同: 冶治,折拆;部首偏旁不同: 冠寇,棘辣;笔画相同而安排不同: 未末,压庄。形似字不管怎么相似,总还是有细微差别的。我们只要抓住它们的细微差别,就能区别、辨认形似字: 辨析形似字,着重识别有细微差别的部分。例如,“人,入”二字都是撇和捺两画,但“

11、人”字撇长捺短,捺在撇下;“入”字撇短捺长,撇在捺下。又如,“庆,厌”二字区别主要在于一点的位置不同,笔顺也不同。“庆”字第一笔是点,“厌”字最后一笔才是点。从字形的结构特点来辨析形似字。例如,“狼、粮、娘、踉”四个字不同的是左偏旁“犬”、“米”、“女”、“足”。这几个左偏旁都是部首字。凡由“犬”字组成的字,大多与野兽有关,如狼、狐、獾等。凡由“米”字组成的字,大部分与粮食有关,如粮、籽、粉、糕等。凡由“女”字组成的字大多与女性有关,如娘、妇、奶、姑等。凡由“足”字组成的字,大多与脚有关,如跟、趾、跑、蹬等。由此,可利用字形结构特点来区别字形,理解字义。在运用中辨析形似字。例如,“辛、幸”,可

12、组成艰辛、辛苦、干辛万苦,幸福、幸运、幸灾乐祸等词语,当然也可以用来造句。这样把字的音、形、义结合起来运用,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辨析形似字。编短语、歌诀、顺口溜辨析形似字。例如,有人为辨别“戴、栽、裁、载”编成“去掉田字不是戴,买棵树木拿去栽,要做衣服就去裁,叫辆车子把货载”一类的顺口溜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也有人编“中间点撇仔细辨,有言来争辩,种瓜长花瓣,青丝扎成辫”之类的顺口溜来辨别易混的形似字,效果也不错。实践证明,只要我们积极思考,在认字的时候,仔仔细细地读,在写字的时候规规矩矩地写,养成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良好识字习惯,就能避免读错、写错形似字。典型试题解析。例下列汉字笔画数不全相同的一组是: A瓦长片毋 B瓜乌凹辽 C廷岌祁丞 D延孜舛尧下列汉字起笔不全相同的一组是: A门为必党 B卅草左成C丸长兆丹 D君书丑民解析: 此例考查笔画和笔顺的辨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