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论文)外文参考资料及译文-以公共财政体制改革推进发展方式转变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25851495 上传时间:2017-12-1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毕业设计(论文)外文参考资料及译文-以公共财政体制改革推进发展方式转变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毕业设计(论文)外文参考资料及译文-以公共财政体制改革推进发展方式转变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毕业设计(论文)外文参考资料及译文-以公共财政体制改革推进发展方式转变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毕业设计(论文)外文参考资料及译文-以公共财政体制改革推进发展方式转变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毕业设计(论文)外文参考资料及译文-以公共财政体制改革推进发展方式转变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毕业设计(论文)外文参考资料及译文-以公共财政体制改革推进发展方式转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毕业设计(论文)外文参考资料及译文-以公共财政体制改革推进发展方式转变(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毕 业 设 计(论 文)外 文 参 考 资 料 及 译 文译文题目: 以公共财政体制改革推进发展方式转变 学生姓名: 闵欣 学 号: 0921405053 专业: 行政管理 所在学院: 龙蟠学院 指导教师: 李建令 职称: 讲师 2011 年 2 月 15 日以公共财政体制改革推进发展方式转变本世纪的第二个十年仍将是中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可能也是过去经济社会转型中长期累 积的各类深层次矛盾的集中爆发期。中国能否抓住和利用好这样一个机遇期,妥善应对发展过程中的诸多挑战,关键在于我们能否在这一时期成功地实现发展方式转变。发展方式转变包含诸多层面的内容。从目标上看,我们所期望的发展必须着眼于全面

2、地提高人民实际所能享有的福祉,不仅使人民拥有体面的物质生活水平, 而且还能够过上健康而长寿的生活,富有知识和素养,获得公平的发展机会,活得更具有尊严感和安全感,享有清洁的空气、水和宜人的环境。从手段上看,这要求 我们更注重从经济发展到福祉提高的转化,加强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调节收入分配结构,改变粗放的生产方式,更加强调代内群体之间和代际之间的公平发展权。从新近闭幕的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所传递的信号来看,“深化改革”将成为“十二五” 时期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主旋律。但是,当前中国已处于改革的深水区,与过去三十年的改革环境和条件不可同日而语。过去所采取的先易后难的渐进式增量改革 能够获得成功,正是可

3、以通过使一部分人得益而没有人受损的“帕累托改进”,取得了对改革的共识和拥护。但是现在这样的“帕累托”空间显然越来越小,任何单 兵突进的改革都会将牵一发而动全身,引起对既得利益的深层次调整,使得单项的改革变得非常艰难和复杂。而对于中国这样的转型中大国,整体性的经济、社会和 政治改革显然又缺乏操作可行性。公共财政体制的改革同时具有经济性、社会性和政治性内涵,在当前的背景下,有可能成为“十二五”时期发展方式转变的一个切入口。财政制度和政策本身 就是政府调节经济的基本手段。公共财政以社会公共需要的满足作为财政分配的基本目标,政府在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环境等方面公共服务和产品的供给也是以 财政为基础。

4、不仅如此,公共财政以现代意义的具有公开性、透明度、完整性、事前确定、严格执行的预算作为基本管理制度,财政管理的民主化、法治化和透明化 也是转变政府职能、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方式。自从 1998 年提出建立公共财政框架以来,我国在公共财政体制建设方面取得了许多积极的成果,包括实行部门预算改革,推行“乡财县管”和“省直管县”,推行财政绩效评价制度和绩效预算制度试点等,这些为“十二五”时期的公共财政体制改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十二五”时期,公共财政改革的一个核心内容是推动财政层级的“扁平化”。在各地“乡财县管”和“省直管县”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将财政管理的层级从现在的五级减少到三级。重新划分中

5、央和地方的事权与财力,构建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财税体制。地方政府的事权与与财力不匹配是造成当前“土地财政”等一系列问题的关键,“十二五”时期可逐步将社会保障、基础教育、基本医疗保障等核心的公共服务支出责任上移,同时扩大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基础。在降低总体宏观税负的前提下,推行财政收入改革。推行营业税与增值税合并改革试点,适度降低中小企业和服务业的税负。按税源地与税收收入归属地一致 的原则对现行税制进行调整。适时开征物业税,使之逐渐成为地方政府的主体税种之一。此外,适时推出环境与资源相关的税种,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加强对 政府非税收入的管理,重点是对社保基金、住房公积金、国有资本经营收益、土地出

6、让金的管理。继续研究和扩大地方政府债券发行制度试点,清理地方政府融资平 台,推动地方政府债务的显性化,硬化地方政府预算约束。在财政支出方面,以扩大内需作为财政支出结构调整的重心,进一步提高公共服务支出在财政总支出中的比重,重点加大对社会福利体系建设的投入,使我国 在未来 3-5 年里基本形成一个涵盖教育、医疗、养老、就业、住房、最低生活保障的发展型社会福利体系。加强人力资本投资,重点加大对职业教育、下岗工人就 业培训、灵活就业人员技能培训、农村青壮年的继续教育等方面的投入。加强财政对城市建设的支持,推动城乡统筹发展和区域协调发展。加大对科技研发和新经济 支柱产业培育的投资,打造未来二、三十年经

7、济增长的新引擎。加大对新能源产业、技术的投入和新商业模式的培育,推动节能减排,保护生态环境。在预算管理体制方面,在“十二五”时期应着力改变政策与预算“两张皮”的局面,减少“预算分割化”,提高预算的完整性和权威性。建立健全包括一般公 共预算、基金预算、社会保障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等在内的预算体系,深化“收支两条线”管理改革,继续推行全口径政府收入预算和支出预算。扩大部门预算 编制的范围,落实部门的主导权和责任。进一步完善政府财政绩效管理,加强对参与式预算和弱势人群预算的试点与推广工作。确立民富优先的改革导向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实质,是实现发展导向由经济总量向国民收入的历史性转变,走公平与可持

8、续的科学发展之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在于确立并实施民富优先的改革导向。民富优先的改革是释放社会总需求的重大选择。国富、民富都十分重要。问题在于长期实行国富优先的增长会使国家生产力优先并快于民众消费能力增长,中低收入群体消费能力的提高缓慢,消费倾向偏低,导致社会总需求不足。在这种情况下,经济发展缺乏内生动力,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坚持民富优先的发展,能带来老百姓收入水平的提高,带来社会消费率的提高。民富优先,意味着促进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将成为一个重要的政策目标;意味着更多的社会产品应当分配给居民;意味着政府更多的财政支出用于社会福利建设。由此使社会财富更多地为居民所有,居民的消费倾向和消费能力都得

9、到极大地改善,进而真正释放和扩大社会总需求,扭转消费率下降的基本趋势。如果未来510 年,居民消费率从当前的 35.6%提高到 50%以上,年均提高 23 个百分点,意味着每年将有 5 万亿左右的商品由现在用于投资和出口转变为让社会消费。这样,社会总需求、尤其是消费需求就将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民富优先的改革是扭转收入分配差距的重大选择。民富优先导向改革的实质是建立“藏富于民”的制度基础;其基本标志是居民收入增长略快于经济增长速度,中、低收入者收入增长略快于高收入者收入增长速度。这些年,中国在经济总量快速扩张的同时,消费率持续走低,主要原因在于城乡差距、地区差距、贫富差距的不断拉大,严重

10、制约了中低收入者消费能力和消费水平的提高。适应城乡居民消费需求和消费结构提升的趋势,关键在于形成公平合理的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为此,民富优先改革的首要任务是尽快提高城乡居民的实际收入水平,将城乡居民收入和劳动者报酬增长作为两大约束性指标,以扭转不断扩大的收入分配差距,防止“中等收入陷阱”的风险。民富优先的改革是实现公平发展的重大选择。民富优先的改革,基本出发点是公平发展;基本途径是在更加充分利用市场机制的基础上提高社会公平程度,构建和谐社会。由此,民富优先的改革,就是要打破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城乡公平、协调发展;就是要打破劳动力市场“同工不同酬”的体制安排,促进劳动力公平发展。“十二五”民富优先的

11、改革需要有重大突破。例如:第一,尽快出台收入分配改革方案。民富优先对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提出直接的迫切要求。尽管存在各种不同判断和看法,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看,应该尽快出台收入分配改革的总体方案。要把提高中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作为主要目标,把“两个同步”具体化,确定具有约束力的指标。第二,加快推进财税体制改革。从民富优先的改革导向看,当前以经济总量为导向的财税体制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要制度障碍。推进财税体制改革,要同时调整财政收入结构和财政支出结构。在财政收入结构中,尽快将国有资产租金和利润、土地出让金等预算外收入和非预算收入纳入财政预算,形成规范的全口径财政预算体制;同时实施结构性

12、减税政策,降低企业承担的生产税比重,改变个人所得税以工薪阶层承担为主的局面。在财政支出结构中,大幅度降低经济建设支出和行政管理费用的占比,为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奠定重要的财政基础。第三,政府转型应取得实质性突破。政府做大 GDP 总量有很多经验,但推进发展导向从经济总量向国民收入的转变,从投资出口主导向消费主导转变,涉及发展理念、政府定位和政府职能的重大调整。政府真正成为公共服务型政府,需要讨论三个重要问题:一是以经济增长为中心,还是以公共服务为中心;二是国有资本的配置是以公益性为导向、以改善民生为目标,还是继续以做大经济总量为目标,继续强化在竞争性部门的投资;三是继续支持国有资本垄断营利性

13、强的部门,还是打破垄断,引入竞争,使民营经济成为经济持续稳定较快增长的主导力量。这是政府转型最具实质性和挑战性的重大课题,也是决定改革成败的关键所在。1 俞建拖.中国日报 . J/OL.http:/ 迟福林.中国日报 . J/OL.http:/ finance key to reformGovernment revenue and spending will decide whether the development mode can improve peoples well-being The second decade of this century will be an importa

14、nt period of strategic opportunities for Chinas development, as it is possible that it will concentrate various deep contradictions that have emerged during the countrys economic and social transformation over the past decades. Many issues are involved in the countrys bid to overhaul its long-contro

15、versial development mode and achieve its goal of comprehensively improving peoples welfare.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mode should ensure the people have access, not only to a decent material life, but also to a healthy lifestyle, as well as equal opportunities for self-development, the acquiring of knowledge, and a sense of dignity and security. People should also be able to enjoy a pleasant living environment, includin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