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京沪报纸对女性的话语表现研究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25851440 上传时间:2017-12-18 格式:PDF 页数:63 大小:3.4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毕业论文-京沪报纸对女性的话语表现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毕业论文-京沪报纸对女性的话语表现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毕业论文-京沪报纸对女性的话语表现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63页
毕业论文-京沪报纸对女性的话语表现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63页
毕业论文-京沪报纸对女性的话语表现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6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毕业论文-京沪报纸对女性的话语表现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毕业论文-京沪报纸对女性的话语表现研究(6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京沪报纸对女性的话语表现研究以北京晚报、新民晚报、精品购物指南、上海壹周为例姓名:夏雯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传播学指导教师:戴元光20080401一I:海人学文学硕二Jj学位论文A Dissertation Submitted to Shanghai University for the Degree of Master in Arts摘 要尽管今天的女性在家庭角色、职业平等、政治参与等各方面皆有跨时代的进步,但是女性在社会中依然属于相对弱势的群体。在传媒中,这种弱势被表现为对女性一定程度的忽视和刻板成见。另一方面,大众传媒形成了公共话语空间,并深深影响了人们的性别社会化

2、和性别关系,传媒既使“男女平等”的思想得以传播,也参与建构了社会性别中对于女性的偏见。本研究旨在展现媒介中对于性别的成见,揭示媒介中性别话语的运作方式,并尝试解释刻板成见等现象产生的社会文化、意识形态方面的原因。研究过程是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过程,通过对所选择的四份报纸的相关报道进行内容分析,呈现涉及女性报道的总体特征,并引入“京沪”地域差异等变量进行综合分析,展现京沪两地报纸在女性话语方面的差异;结合内容分析所展现的媒体在描述女性主题和特质方面的偏向,通过对报纸典型文章进行话语分析,阐释了报纸对于“母亲”、“好妻子”以及“剩女”等女性形象的话语建构过程。通过分析认为,媒体放大了女性的从

3、属地位,是对于女性的话语辖制,这种辖制来源于传播机制中女性的缺位和社会文化对于性别角色的规定。关键词:女性主义社会性别内容分析话语分析VIIL海人学文学硕一I?学位论文A Dissertation Submitted to Shanghai University for the Degree of Master in ArtsAbstractTodays women have great progresses in the area of family,professional equality andpolitical participation,but women in the commu

4、nity are still relatively disadvantagedgroupsIn the media,women ale ignored and stereotypedOn the other hand,themedia formed a public discourse space,and have deeply influence on peoples genderrelations,Media spread“gender equality,as well as participate in the construction ofthe female gender biasT

5、his study was designed to show the gender stereotypes in media,revealed theoperating mode of gender discourses,and try to explain the social,cultural,ideological reasons of rigid stereotypesThe study combines qualitative analysis andquantitative analysis,tying to show overall female characteristics

6、by content analysisAlso introduce the variable ofBeijingandShanghaias geographical differencesto comprehensive analysis,and to show the differences of women in the discoursebetween Newspapers of Beijing and ShanghaiTo show women in the discourse ofdifferences in conjunction with the content of the m

7、edia in which he described thetheme of women and the nature of bias through discourse analysis of typical articlesThe study also interprets the newspaper formotherandgood wifeandresidualfemale”,and to express the construction of female discourseBy analyzing that,themedia to enlarge womenS subordinat

8、e status of women is the jurisdiction of thediscourse,such exempted from the system of communication mechanisms and thelack of females in the social and cultural gender roles requirementsKeywords:Feminism,Social Gender,Content Analysis,DiscourseAnalysiS上海大学文学硕J:学位论文A Dissertation Submitted to Shangh

9、ai University for the Degree of Master in Arts原创性声明本人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参与同一工作的其他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己在沦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本论文使用授权说明期:谧舌。)本人完全了解上海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保留论文及送交论文复印件,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保密的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规定)签名:盆氐聊签邀强期: 逊q,卜海人学文学顾t学位论文A Disser

10、tation Submitted to Shanghai University for the Degree of Master in Arts第一章研究框架第一节研究背景与研究目的一、研究背景联合国经社理事会1997年表示:“性别意识纳入主流是一个过程,它对任何领域各个层面上的、任何一个计划包括立法、政策或项目对妇女和男人所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它最终的目的是达到社会性别平等。”那么,在这样一个“性别意识纳入主流”的过程中,中国的媒体到底有没有性别意识昵?有学者研究了新闻报道后认为:“在报道中女性常以传统角色出现,她们要么是无私奉献的母亲,要么是善解人意的妻子,或是作为男人的附属品出现在报道中,

11、用词也带有明显的性别差异,把女性特征归纳为肉体的、非理性的、温柔的、母性的、依赖的、感情型的、主观的、缺乏抽象思维能力的;男性特征被归纳为精神的、理性的、勇猛的、富于攻击性的、独立的、理智型的、客观的、擅长抽象分析思维的。”2也许有声音会说,传媒语境中对两性的刻板成见,是基于现实生活中对两性差异的成见,这不仅仅涉及两性平等和性别意识的问题,而是社会文化问题。但是,媒体从来不是对现实生活的简单再现。从建构的角度来讲,媒体和语言恰恰是建构现实的最主要途径。新闻媒体作为社会建构的主要力量被大卫伯格分外重视,他说:“知识与其说是对向来存在着的事实和状态的发现,披露以及实事求是的描述,不如说是在一系列预

12、设或设定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标准,由一定的部门通过修辞手段建立起来,并且通过修辞手段加以认证的一种构筑。”3站在性别社会建构论的立场上,学者们发现社会性别是根植于社会情境之中的。社会性别建构论者亨德森指出:社会性别的意义是社会地建构的,我们中的每一分子均被纳入这种建构,因此,社会性别是指一系列社会建构的关系,它产生并再现于人们的行动中。41希试论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弱势女性报道【D】【硕士毕业论文】_可北大学20062蔡骐,黄金女性主义媒介研究初探【J】wwwwoxiecorn3伯格修辞,现实与大众传媒【M】当代西方修辞学:演讲与话语批评234转I;l白何平,吴风“超级女声”与性别政治西方马克思主

13、义女性主义视角【J】属-夕尹学掇2005:5上海人学文学硕:学位论文A Dissertation Submitted to Shanghai Universizy forthe Degree of Master in Arts社会性别中分散和潜在的差异,经过媒体选择性的集中报道后,就会在公众心中形成刻板印象。这种刻板印象不是由某个人或某个组织故意形成的,而是权力在长期的社会与媒体的互动中形成的。正如福柯所言:认识或思想方法不是由人,而是由当时占主导地位的推理结构所决定的。5因此,这种“占主导低位的推理结构”影响着个人和组织的思维方式、意识形态,自然也会将其反映到话语当中。考察文本是否表现性别偏

14、见,一个非常重要的角度是文本内容如何处理涉及对女性的偏见惯常出现的某些领域的问题,以及在叙述中塑造怎样的女性形象。有关女权主义的论述中,矛盾和讨论较多集中在女性如何处理职业与家庭的关系,这层关系中,女性扮演着多重角色并承担着多方面责任,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最初来自女性的生理特点,在社会中不断被放大和强化,最终固定为社会性别的“刻板印象”。其他两个焦点是性和审美标准男权中心化,这两者都牵涉到女性商品化,是女性遭遇性别偏见较尖锐的方面。二、研究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伊始,“男女平等”就被写入了宪法当中,这对受封建礼教奴役几千年的中国女性来说,是一次跨越式的解放。6女性在政治参与、接受教育以及与职业报

15、酬方面,都有-ftb常明显的地位提升。然而,如果我们把眼光从过去收回来,更多的关注当下的社会,就会发现,虽然女性主义运动在世界范围内如火如荼的开展了几十年,在我国依然有很多与其相悖的现象出现。例如2001年“让女性回家,让出工作岗位的呼声,再如由于人为拣选出生性别造成的居高不下的男女人口比例,还有男女同工不同酬等笙寸0本文试图从“媒介与社会性别”视角出发,分析媒介话语中的女性形象,从而提炼女性在社会权力结构中的综合背景。本研究的重点是,试图透过对报道的分析了解报纸是如何报道和建构女性形5斯蒂文约翰传播理论【M】j匕京:中国社会科学I;版社,l 9991716部分研究者认为,中国的女性解放是强制

16、性的政治行为,中国女性的权利是由革命赋予的,并没有经历女性从自觉到斗争这样一个过程。“中国的妇女解放,从来就不是礼会生产力高度发展的结果历史从相反的方面证明,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并不一定带来相应的妇女解放,比如fI本。它也不是妇女主体意识充分觉醒的结果历史也证明,妇女意识的充分觉醒和妇女运动的强大并4i能直接自效地改变社会结构,比如美国。”沈奕斐被建构的女性,当代社会性别理论【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752上海人学文学硕一l:学位论文A Dissertation Submitted to Shanghai University for the Degree ofMaster in Arts象的。主要采用内容分析法和话语分析法。内容分析法统计并分析京沪两地报纸对女性报道的文本数据及文本性质,注重量化与初步分析结合。话语分析则对内容分析的宏观结果做细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