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跃进大别山》教学设计

上传人:笛音 文档编号:25803268 上传时间:2017-12-18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千里跃进大别山》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千里跃进大别山》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千里跃进大别山》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千里跃进大别山》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千里跃进大别山》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千里跃进大别山》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千里跃进大别山》教学设计(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千里跃进大别山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刘邓大军不怕牺牲,顽强斗争的革命精神和昂扬斗志。2. 进行在了解句与句的联系的基础上,读懂自然段的训练。3. 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会用“布置” “叮嘱”造句。4. 对作者运用恰当的比喻使句子的意思表达得更加生动,具体的写作方法的所感悟。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刘邓大军不怕牺牲,顽强斗争的革命精神和昂扬斗志。教学准备:课件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学习的第 7 课千里跃进大别山 。 (板书课题)“大别山”在国民党反动派的首府南京和长江中游重镇武汉之间,北临淮河,南靠长江,

2、战略地位十分重要。1947 年,党中央决定,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为战略进攻,刘伯承司令员和邓小平政委率领刘邓大军于 1947 年 8 月 7 日从解放区出发,行军千里长驱直入,经历二十天在 8 月 27 日胜利进入大别山,从而揭开了我军由战略防御转为战略进攻的序幕。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节选了其中的一次战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回到那场激烈的战斗中,体会解放军战士为了战斗的胜利不怕牺牲,顽强斗争的革命精神,并在学习中继续进行在了解句与句之间的联系基础上,读懂自然段的训练。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质疑问难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自读要求:轻声自由朗读课文,读正确,读通顺。一边读一边用在文中勾画出不理解的地

3、方。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千里跃进大别山中的哪一次战斗?(生读文)2 检查自读情况指名朗读课文,师生共同评议。边听读边想:课文主要讲了千里跃进大别山中的哪一次战斗?三、学习课文第 13 自然段(一)第 12 自然段1. 轻声自由读课文第 12 自然段思考:你了解了哪些战斗的有关情况?想一想:文中哪个词语的意思和课题中“跃进”的意思一样?“千里”从哪里可以看出来?(二)找出文章中心句1. 师:这一仗我军取得胜利了吗?你从哪里知道的?2. 在整个战斗中,对我军能突破汝河防线,胜利挺进大别山有一句话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第 39 自然段找出这句话并用“”把它勾画出来。3. 理解“狭路相逢

4、勇者胜”并质疑问难提问:刘邓首长是在怎样的情况下说这句话的?在文中这句话是什么意思?“狭路相逢勇者胜”中“狭路”在文中指的是什么?我们学习课文。(三)第 3 自然段1. 指名朗读课文第 3 自然段思考:“狭路”表现在哪里?2. 自读课文思考:你从哪里看出情况的紧急?用“”标出相关的词句。3. 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小结国民党反动派集中兵力跟在后面紧紧追赶,这在汝河南岸布置了一条几十里长的防线。当 18 旅到达汝河北岸和时候,敌人早已把渡口的船只统统拖走,砸毁了。河水有一丈多深,人马趟不过去。(师:前有强敌,后有追兵。 )4. 指导朗读(抓住重点词语朗读)5. 师:正是在这种紧急的情况下,刘伯承司

5、令员作出了战斗指示(狭路相逢勇埏胜。四、总结课文五、布置作业师:抢渡汝河一仗只是跃进大别山中的一次战斗,在跃进大别山的过程中,还有许多激烈的战斗和可歌可泣的故事。今天回家就请同学们收集有关的资料,我们一节课交流。板书:7、千里跃进大别山狭路相逢勇者胜千里跃进大别山教学设计玉 河 中 心 校任 玉 文军神教学设计目标预设1学会本课 13 个生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懂得在文中的意思。2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3理解描写人物神态、情绪变化的词句,体会刘伯承的坚强意志。学习课文运用侧面描写、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的方法。4读懂课文,了解刘伯承的钢铁意志,学习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了

6、实现革命理想坚定刚毅、勇于战胜一切困难的伟大精神。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媒体运用1硬件媒体:计算机投影仪2软件媒体:文字画面声效教学理念1体现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2以学定教,顺学而导,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3重视学生独立钻研文本,潜心会文,使学生经历阅读实践。在师生与文本平等对话的过程中,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4树立大语文教育观,沟通课堂内外,利用各种教育资源,拓宽学生学习的空间。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教学过程预设一、故事激趣导入新课1故事导入。昨天,老师给同学们讲了一个发生在三国时期的故事,故事的名字是什么?(关云长刮骨疗伤)那么,关云长刮骨

7、疗伤与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之间有什么相似之处?(学生交流)教师相机小结:三国时期,蜀国名将关云长不用麻药刮骨疗伤,全无痛苦之色,神医华佗尊称他为“天神” 。而本文,刘伯承以当年关公刮骨之气概在不使用麻醉剂的情况下忍受了 72 刀的刀割之痛,却一声不吭,为其实施手术的沃克医生尊称其为“军神” 。2板书“沃克”和“刘伯承” ,相机指导学生书写生字“沃”和“承” 。3了解学生生字词掌握的情况。(1)出示含有本课要求认识和要求学会的生字的词语,学生认读。(课件出示生字词)年龄土匪绷带拒绝施行麻醉剂哼叫由衷勉强堪称晕过去一声不吭(2)引导学生更换语境,给生字组词扩词。学情预设学生在读词语时易把“施行”的“

8、施”读成“sh” 、 “勉强”的“强”读成“qing” 。学生在给生字“拒”扩词时,可能组成词语“距离” “规矩”等。教学策略若学生出现读错的现象,教师引导其他同学为其正音。若学生出现同音替代的现象,教师相机引导学生区分形近字“拒”和“距” “矩” ,并分别组词。【用学生熟悉的相类似的故事导入新课,既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既注意了故事之间的联系,又使学生对即将学习的课文有个大致了解。学生对字词的学习不是孤立的,要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 ,让学生组词扩词,是为了更换语境,在新的语境中强化学生对生字的再认识。 】二、速读课文以学定教1请同学们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大

9、致了解故事的前因后果,同时把自己不明白的地方圈画出来。学情预设学生有可能提出以下问题:为什么说刘伯承是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为什么称刘伯承是军神?刘伯承保持清醒的大脑做什么?开始,刘伯承为什么谎称自己叫“刘大川”?教学策略教师倾听学生提出的问题,对那些在课文中能直接找到答案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读书当即予以解决;对那些易于回答的问题,请知道答案的同学予以帮助;对那些有思考价值、值得阅读探究的问题,将其逐一梳理,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实践自主解决。在这里,教师还可以转变角色,以学习伙伴的口吻提出问题,和学生一起探究:如,本文主要人物是刘伯承,但写沃克医生的文字更多,这是为什么呢?【关注学情,以学定教,以学生

10、为主体发挥其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细读课文顺学而导在下面的学习过程中,教师相机引导学生通过读书,逐一解决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做到顺学而导。教师相机过渡:下面就让我们穿越时光隧道,回到 1916 年的重庆,来到临江门外那个外国人开设的诊所里,与刘伯承、沃克医生一起经历那次特殊而又令人难忘的手术,解开我们心中的不解之谜。1朗读对话,体会从容镇定。(1)引导学生快速默读课文前 11 小节,边读边想:这一部分主要写什么?(学生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把这部分内容说得更清楚一些。 )(2)借助资料,了解刘伯承的伤势,体会刘伯承的从容镇定。 (课件出示刘伯承受伤的资料)资源

11、共享:1916 年,在一次战斗中,刘伯承为了救一位战士,猛扑过去,敌人的一颗飞弹射中了他的太阳穴,又从右眼飞出,刘伯承当即昏倒在地,血流如注(3)分角色读前 11 节,注意人物语气、情绪的变化。师读沃克的话,生读刘伯承的话,体会这一部分人物对话的特点。教师相机小结:这是一个军医和军人之间的对话,所以他们的语言简短、干脆、有力,很好地表现出人物的性格特点。看来,写人物语言要符合人物的身份,突出人物的特点。(4)相机解决学生在阅读这一部分时可能提出的问题。2借助资料,体会意志之坚。(1)指名读 1215 节,了解刘伯承拒绝使用麻醉剂的原因。学情预设学生在前面提出了“刘伯承为什么拒绝使用麻醉剂?他保

12、持清醒的大脑做什么?”的问题。教学策略教师可以从学生提出的这些问题切入,借助课外资料,帮助学生了解刘伯承拒绝使用麻醉剂的原因。 (课件出示资料)资源共享:“孙膑失去了双腿,依然可以指挥千军万马;我失去一只眼睛,只要还有健全的大脑,也可以驰骋疆场,为祖国效汗马之劳。 ”学情预设学生在这一部分没有问题质疑。教学策略教师引导学生读刘伯承的话,从他“平静”的话语中感受他为国效力的坚强决心和钢铁般的意志。读沃克医生的话,感受刘伯承在手术中将要面对的巨痛。 (课件出示刘伯承与沃克争执的资料)资源共享:“敢不敢做是你的胆量问题,受不受得了是我的忍耐力问题!”(2)相机解决学生在阅读这一部分时可能提出的问题。

13、3紧扣细节,体会意志如钢。教师相机过渡:这是一个怎样的军人?他竟然为了保持清醒的大脑而情愿忍受常人无法忍受的剧痛,摘除坏死的眼珠,割掉烂肉和新生的息肉。让我们再次目睹那惊心动魄的场面吧。(1)自读 17 小节,边读边想象当时的情景,在头脑中形成画面。(2)引导学生交流读后的感受。学情预设学生在自读自悟这一部分时,感受比较强烈,交流很顺畅。教学策略教师指导学生通过有声有色的朗读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学情预设学生在自读自悟这一部分时,感受不够强烈,交流受阻。教学策略教师引导学生抓住“一声不吭” 、 “紧紧” 、 “青筋暴起” 、 “汗如雨下” “居然”等词语,充分感受刘伯承所承受的痛楚和惊人的毅力

14、、钢铁般的意志。 (课件出示手术时的录像)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也可以通过动情的范读,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教师相机过渡:难熬的手术终于结束了,当脱去手术服的沃克医生从病人口中得知自己一共割了 72 刀时,他惊呆了,这哪儿是一个普通的军人啊!他分明是一个军神!(3)齐读沃克医生称赞刘伯承的话,相机解决学生在此提出的相关疑问。(课件出示沃克医生称赞刘伯承的话)教师相机小结:在手术过程中,刘伯承表现出了钢铁般的坚强意志,这是我们普通人,甚至是一个普通军人都难以做到的,所以沃克医生赞叹他是“一块会说话的钢板” ,堪称“军神” 。(4)针对前面学生或教师提出的问题:本文主要人物是刘伯承,但写沃克医生的文字更

15、多,这是为什么呢?引导学生了解侧面描写的好处。学情预设学生可能会对课文通过侧面描写来衬托人物的写法感受不深。教学策略教师可进行必要的讲解,使学生认识到本文重墨描写沃克医生神态、情绪变化是为了衬托刘伯承的惊人毅力和顽强意志。教师相机小结:这种通过侧面描写来烘托人物形象、表达思想感情的写法很值得我们学习。【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充分体现以读为本,读中理解、读中感悟,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加强读书的指导,适当补充资料,使学生入情入境,读得更有滋有味。注意引导学生揣摩文章有特色的表达方法,如对话描写、侧面描写、细节描写等,渗透写作方法的指导。既注重了语文的工具性,又注重了人文性,使二者达到和谐的统一。 】四

16、、扩展延伸深化情感1出示小诗,感情朗读。赞军神英雄壮举泣鬼神,铁骨钢筋铸军魂。七十二刀生死痛,胜似昔日刮骨人。2教师总结,深化情感。刘伯承被称为军神,绝不仅仅是因为这次手术。他文武双全,戎马一生。他领导晋冀鲁豫野战军,用小米加步枪,战胜了全美械装备的国民党军队;千里跃进大别山,令蒋介石惊慌失措,心惊胆寒;与华东野战军合作,导演了百万雄狮下江南的一幕;之后,主动请缨,席卷大西南。他创办的国防大学是中国的最高军事学府,被誉为“将军的摇篮” 。他为祖国的解放和建设事业,献出了毕生的心血,立下了不朽的功勋。他堪称中国的“军神” 。引导学生饱含深情再读课题。3练习写话,升华情感。(1)同学们,慈祥的刘伯承爷爷就在我们的面前,此时此刻你想对刘爷爷说些什么?下面就请同学们把想说的话写下来吧。 (课件出示刘伯承的照片)(2)学生交流写话内容。教师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