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暨高考选考科目考试标准-思想政治(征求意见稿)

上传人:li45****605 文档编号:25803138 上传时间:2017-12-18 格式:PDF 页数:25 大小:603.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暨高考选考科目考试标准-思想政治(征求意见稿)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暨高考选考科目考试标准-思想政治(征求意见稿)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暨高考选考科目考试标准-思想政治(征求意见稿)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暨高考选考科目考试标准-思想政治(征求意见稿)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暨高考选考科目考试标准-思想政治(征求意见稿)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暨高考选考科目考试标准-思想政治(征求意见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暨高考选考科目考试标准-思想政治(征求意见稿)(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 暨高考选考科目考试 标准 (2014 版 ) 思想政治 (适用于 2014 年秋季入学的高中在校学生及相关人员) 浙江省教育考试院 编制 2 一、考试性质与对象 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是在教育部指导下,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实施的全面衡量普通高中学生学业水平的考试。其主要功能一是引导普通高中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必修和选修课程教学要求; 检测高中学生的学业水平,监测、评价和反馈高中教学质量;二是落实浙江省深化高校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试点方案要求,学业 水平考试成绩既是高中学生毕业的基本依据,又是高校招生录取的重要依据。 高中思想政治 学业水平考试实行全

2、省统一命题、统一施考、统一阅卷 、 统一评定成绩 ,每年开考 2 次。 考试的对象是 2014 年秋季入学的高中在校学生,以及相关的往届生、社会人员和外省在我省异地高考学生。 高中思想政治学业水平考试暨高考选考科目考试标准是依据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和浙江省普通高中学科教学指导意见思想政治( 2014 版)的要求,按照学业 水平考试 和高考选考科目考试 的 性质和特点,结合本省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的实际制定而成的。 二、 考试目标与要求 (一)考试目标 思想政治 考试主要考查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观点以及分析、比较、归纳等基本能力,把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确立现代公民意识和世界意识

3、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考核渗透在知识和能力的考核之中。 具体的知识和能力目标要求是: 1 记忆:再认或再现思想政治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观点的能力。 2 理解能力:理解思想政治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观点以及国内外重大时政热点的能力。 3 比较、归纳能力:比较事物及所学知识的异同,构建知识体系的能力。 4 判断、批判 能力:判断政治是非,并对错误现象或观点进行简单批判的能力。 5 分析、探究能力:运用思想政治学科知识和技能对一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现象进行分析、探究和说明的能力。 6 表述能力:能恰当运用学科语言,条理清晰、逻辑严密地表述见解的能力。 3 (二)考试要求 思想政治

4、考试对考试内容掌握的程度要求分为 三 个层次,从低到高依次为识记、理解、应用,分别用字 母 a、 b、 c 表示。其含义如下: a识记:再认或再现学过的思想政治 学科 的一些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观点。 b理解:理解思想政治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 和基本观点;把握知识内部各要素之间的逻辑关系;能够依据所学知识对一些现象或观点作出初步判断。 c应用:运用所学思想政治学科的知识、观点和方法,分析、探究和说明一些简单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现象,并能运用学科语言有条理、有逻辑地表述。 三、 考试内容 与要求 思想政治 考试的内容范围是浙江省普通高中学科教学指导意见思想政治 ( 2014 版)规

5、定的 我省现行的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四个必修模块 和两个选修模块 ,考试内容包括 必考部分和加试部分,其中,必考部分包括 经济生活 、 政治生活 、 文 化生活和生活与哲学 ; 选考思想政治学科的考生 在必考的基础上, 还必须 参加加试部分的考试,加试部分包括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和生活中的法律常识。 考试 条目 和 考试要求 列表如下( 表格中的 符号为对应教科书某一框题的标记 ) 。 必考部分 经济生活 第一单元 生活与消费 课次 知识条目 考试要求 一、神奇的货币 1.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商品的含义及基本属性 货币的含义 、本质及 基本职能 纸币的 产生 原因、含义及发行规律

6、a b b 4 2.信用 卡、支票 和外汇 信用卡的功能和优点 外汇和汇率 人 民币币值基本稳定的意义 b b b 二、多变的价格 1.影响价格的因素 供求影响价格 价格与价值的关系 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表现形式 b b b c 2.价格变动的影响 价格变动对生活 消费 的影响 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的影响 c c 三、多彩的消费 1.消费及其类型 影响消费水平的主要因素 恩格尔系数 消费的类型 b a b 2.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消费心理及 其 影响的消费行为 做 理智 的 消费 者 b c 第 二单元 生产、劳动与经营 课次 知识条目 考试要

7、求 四、生产与经济制度 1.发展生产 满足消费 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社会再生产过程的四个环节及其 相互 关系 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 c b b 5 2.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公有制为主体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坚持基本经济制度的必要性 b b c 五、企业与劳动者 1.企业 的经营 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 企业的 经营 与发展 b c 2.新时代的劳动者 劳动和就业的意义 正确的择业、就业、职业观 劳动者的权利 劳动者依法 维权的途径 b b b b 六、投资理财的选择 1.储蓄存款和商业银行 储蓄存款 商业 银行 的主要业务 b a 2.股票、债券和保险 股票 的含义 及股票投资的收入来源

8、和 风险 债券 的含义和 种类 商业保险的种类及订立保险合同的原则 b a a 第三单元 收入与分配 课次 知识条目 考试要求 七、个人收入的分配 1.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我国 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因、意义和地位 生产要素 按贡献参与 分配 的制度 a b b 6 2.收入分 配与社会公平 收入分配公平的 含义 实现社会公平的制度保证和重要举措 兼顾 效率与公平 b c c 八、财政与税收 1.国家财政 财政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作用 财政收入的渠道及影响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 财政支出的主要 用途 财政收入和支出的关系 b b a a 2.征税和纳税 税收的基本特

9、征 增值税和个人所得税 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违反税法的行为及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a b c b 第四单元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课次 知识条目 考试要求 九、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市场配置资源 资源配置的基本手段 市场经济的含义 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优点和作用 市场规则 的具体表现及其重要性 市场失灵的表现及其后果 a a b b b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科学的 宏观调控 b c 7 十、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2.围绕主题 抓住主线 深入贯彻落实 科学发展观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c c 十一、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 1.面对经济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的

10、主要表现 经济全球化的 影响 a b 2.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 争与合作 世界贸易组织的地位、作用和基本原则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我国的影响 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b b c 政治生活 第一单元 公民的政治生活 课次 知识条目 考试要求 一、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 1.人民民主专政: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我国的国家性质 人民民主专政的 本质 和 特点 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重要性 a b b 2.政治权利与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准则 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 公民必须履行的政治性义务 公民参与政治生活应 遵循的基本原则 a a c 二、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 1.民主选举:投出理性一票 不同选举方式的特点 选

11、择不同选举方式的制约因素 b b 8 2.民主决策:作出最佳选择 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多种方式 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意义 b b 3.民主管理:共创幸福生活 基层民主自治的形式 基层民主自治的 意义 a b 4.民主监督:守望公共家园 民主监督的方式 负责地行使监督权利 a b 第二单元 为人民服务的政府 课次 知识条目 考试要求 三、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 1.政府的职能:管理与服务 我国政府的 法律地位和基本职能 c 2.政府的责任:对人民负责 我国政府的宗旨和工作的基本原则 我国政府为公民求助或投诉提供的途径 b a 四、我国政府受人民的监督 1.政府的权力:依法行使 依法行政的必要性和意义

12、依法行政的具体要求 审慎行使 决策 权 b a b 2.权力的行使:需要监督 权力是把双刃剑 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力的关键 我国的行政监督体系 b b a 第三单元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课次 知识条目 考试要求 9 五、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人民代表大会:国家权 力机关 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国家权力 机关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地位和职权 人大代表的法律地位、义务和权利 a b b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含义和基本内容 民主集中制及其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的体现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势 a b b 六、我国的政党制度 1.中国共产

13、党执政: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坚持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核心 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方式 c b 2.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 执政为 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a b 3.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 我国 政党制度 的 地位 我国 政党制度 的 基本内容、优越性 a b 七、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 1.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 我国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a b 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 我国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内容和优越性 b 3.我国的宗教政策 我国的

14、宗教政策 b 10 第四单元 当代国际社会 课次 知识条目 考试要求 八、走近国际社会 1.国际社会的主要成员:主权国家和国际组织 主权国家的地位和构成要素 主权国家的权利和义务 国际组织的分类和作用 联合国的宗旨、原则 a b a b 2.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国家利益 国际关系的内容和形式 国家利益是处理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 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 a b c 九、维护世界 和 平 促 进 共 同发展 1.和平与发展:时代的主题 当今时代的主题 维护和平、促进发展的有效途径 a b 2.世界 多极化:不可逆转 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 当代国际竞争的表现及其实质 a b 3. 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和宗旨 我国 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 外交政策的 决定因素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的基本内容 a b 文化生活 第一单元 文化与生活 课次 知识条目 考试要求 一、文化与 1.体味文化 文化的内涵和 特点 文化的 力量 b b 11 社会 2.文化与经济、政治 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 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 加强 文化 建设对提升 我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期刊/会议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