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的优势、劣势与未来增长动力

上传人:li45****605 文档编号:25803132 上传时间:2017-12-18 格式:PDF 页数:28 大小:548.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的优势、劣势与未来增长动力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浙江的优势、劣势与未来增长动力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浙江的优势、劣势与未来增长动力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浙江的优势、劣势与未来增长动力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浙江的优势、劣势与未来增长动力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浙江的优势、劣势与未来增长动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的优势、劣势与未来增长动力(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浙江的优势、劣势与未来增长动力 沿海五省市经济比较分析 浙江省发展和改革研究所 “十二五”伊始,比较分析四省一市经济运行情况,借鉴兄弟省市经验分析浙江经济,目的是研判过往,谋篇未来,努力保持浙江在当前重大转型期继续领跑中国经济。本文有如下主要观点。 1、浙江经济当前具有三大优势,区域经济均衡发展优势、本土企业家创业优势和民间资本积累优势。 2、浙江经济当前具有三个劣势,相对较高的商务成本、有待增强的技术创新能力以及趋于保守稳健的民营企业家投资心态。 3、未来浙江的经济发展不再是前三十年的简单外推,经济增长必须从依靠外延投入、数量型增长为主的“规模红利”,向依靠内涵提升、质量型增长为主的“

2、生产率红利”和“新一轮制度红利”转变。 Generated by Foxit PDF Creator Foxit Softwarehttp:/ For evaluation only. 2 一、经济总量继续处于全国领先位置,但与江苏、山东的差距呈扩大趋势 2010年,浙江国内生产总值突破2.7万亿元,自1994年以来连续17年位居全国第4位,仅次于广东、江苏和山东。但与国内其他省市相比,呈现“追兵渐进、标兵渐远”的风险。 我省与其他省市的差距在哪? “十一五”浙江经济总量占全国比重首次出现下降,其他地区赶超势头相当强劲。浙江 GDP 占全国比重 2005 年为7.3%,2010年为6.8%,下

3、降0.5个百分点,为“五五”(1980年)以来的首次下滑。下图显示,“十一五”时期广东和上海 GDP 占全国比重分别降低了0.8个百分点,而江苏提高了0.2个百分点,山东基本维持不变,我省经济总量与江苏、山东的差距进一步拉大。另一方面,欠发达地区赶超势头相当强劲。以河南为例,河南GDP总量连续十几年屈居浙江之后,位列全国第五位,目前两省GDP之比已降至1.19以下,为1999年以来的最小差距。 图表 1 五省市GDP占全国比重(%)7.310.19.95.012.26.810.39.94.211.40.05.010.015.0浙江 江苏 山东 上海 广东2005年 2010年Generated

4、 by Foxit PDF Creator Foxit Softwarehttp:/ For evaluation only. 3 我省人均 GDP 被江苏超越,对山东的领先优势也在缩小。浙江人均 GDP 自 1995 年以来一直位居粤苏鲁浙之首,但2009年被江苏超越。2009年,浙江人均GDP为44641元,江苏人均GDP为44744元,江苏超出浙江103元,2010年这一差距进一步扩大到388元。下图表明,19922003年我省人均GDP对江苏和山东的领先优势在持续扩大,但自2004年起,这一趋势发生了逆转。 图表 2 浙江与江苏、山东人均GDP之比0.91.01.11.21.31.41

5、.51.61990 1992 1994 1996 1998 2000 2002 2004 2006 2008 2010浙江/山东浙江/江苏当然,若与历史数据相比,我省经济总量的绝对值和相对值仍处于相对较高的水平上,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将逐渐收敛也是一个基本经济规律,但我省与周边省市经济差距扩大的现实不得不引起警示。 为什么浙江经济会与江苏、山东拉大差距? 进一步分析构成GDP总量的三驾马车的变化情况。数据显示,20052010年浙江出口年均增速为20.8%,位居东部五省市第一位;浙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比较平稳,近几年年均增Generated by Foxit PDF Creator Fox

6、it Softwarehttp:/ For evaluation only. 4 速略低于江苏和山东12个百分点;但2003年以来,浙江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基本处于直线回落趋势,且持续低于江苏、山东甚至广东,如20032010年浙江投资年均增长17.3%,而江苏是26.9%,山东是26.8%,广东是19.1%,而投资对各省GDP的贡献率高达40%以上。从投资结构来看,浙江的第三产业投资增长相对较快,与山东、江苏的增速差距相对较小,但我省制造业投资增速则明显滞后,以2010年为例,浙江制造业投资增长10.7%,而江苏和山东的增速分别为 25.8%和 15.1%,因此我省经济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于

7、制造业投资乏力。 2003年以来制造业投资增长趋慢,主要是因为省内制造业资本大量转移,一是向省外制造业转移,二是向房地产投机、金融信贷等虚拟经济转移。 注意到 1998 年以来,由于国际订单的“土豆效应”,东部沿海省市企业尝到了出口加工的甜头,很快形成对纺织服装等低端产业的外贸依赖。随着要素成本的高涨以及2004年投资政策的调控1,浙江大量制造业资本外逃成为短期博利的游资,在 2008年金融危机的进一步冲击下,民营企业加剧了资本外迁和房地产投机、金融信贷等行为,制造业投资快速下滑,而江苏、上海和广东的制造业企业则适时加快了产业结构调整和人力资本投资,此举不仅使浙江产业层次低于其他省市,也导致浙

8、江经济增12004年我国投资失控比较明显,政府通过暂时冻结积极财政政策、改变长期建设国债使用方向等方式抑制经济过热现象。 Generated by Foxit PDF Creator Foxit Softwarehttp:/ For evaluation only. 5 速开始慢于江苏等省1。20062010 年我省民间投资年均增长15.8%,而江苏民间投资年均增长 26.3%,山东民间投资年均增长 25.2%。2009 年浙江百强民营企业中,超过七成涉足房地产业。下图演示了这一变化过程。 图表 3 浙江制造业资本输出过程 劳动密集型产业外向化要素紧缺成本高涨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企业资本游离于省

9、内实体经济之外2004年宏观调控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浙商对外投资加剧房地产投机制造业企业外迁省内制造业投资增速下滑经济增长变慢1998年那么,在相同的宏观背景下,为什么浙江制造业资本转移的动力远远强于沿海其他省市呢? 一是浙江制造业商务成本较高。商务成本,其内涵包括工资成本、土地成本、运输成本、生产经营用房使用费、公用事业费、通信费、税金和规费等,其外延包括当地商务环境的各种因素对投资效益的影响。以劳动力成本为例,浙江每增加1亿GDP需新增劳动力为5692人,远远高于山东和江苏;以土地成本为例,浙江可用土地资源是江苏的1/3、山东的1/4,许多企业想做大但没有用地指标,而江苏有广袤的苏北平原

10、;以环保成本为例,浙江万元GDP综合能耗目前仅高于广东2,在节能减排指标区域非差异化考核制度下,浙江工业企业所受的环保压力相对更大。商务1关于浙江企业对省外投资的特征和规模,卓勇良所长已经在浙江上市公司对省外投资研究做了详细论述,这里不再赘述。 22009年,广东是0.624吨,浙江是0.677吨标准煤,江苏是0.688吨标准煤,山东是0.956吨标准煤,上海是0.689吨标准煤。 Generated by Foxit PDF Creator Foxit Softwarehttp:/ For evaluation only. 6 成本高企导致我省工业企业利润率持续低于沿海其他省市,如2009年

11、浙江规上工业企业利润率为5.3%,而江苏是5.7%,山东是6.4%1。在成本趋高以及利润率偏低的情况下,我省制造业资本向省外或非实体经济转移的冲动性更为强烈。 另外,根据我所研究,浙江市县财政收入占GDP比重大大高于其他省份。2008年,浙江市县财政的一般预算收入占GDP的 8.0%,随机与河北、河南和内蒙古进行比较。河北同期市县一般财政收入仅占GDP的2.6%,只有浙江的32.5%;河南数据为2007年,市县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占GDP的3.7%,仅为浙江的 46.3%;内蒙古近几年经济发展持续位于全国第一位,2007年市县一般预算收入占GDP的4.4%,也只有浙江的55.0%。 图表 4 每增

12、加1亿元GDP需新增劳动力(人)12082439346156926233035007000上海 江苏 山东 浙江 广东二是科技底蕴相对不足。2008 年我省研究与开发机构仅有102家,从业人员为13332人,远远低于沿海其他省市。另一个重要论据是我省211工程高校仅有1所,山东3所,广东4所,上海 10 所,江苏 11 所。科技底蕴的不足影响了企业的研发活1用利润总额除以主营业务收入计算。 Generated by Foxit PDF Creator Foxit Softwarehttp:/ For evaluation only. 7 动,2008 年规上工业企业中,浙江科技经费活动经费占主

13、营业务收入的比重只有1.2%,而江苏是1.4%;又如2008年浙江技术市场成交合同金额为 58.9 亿元,仅为山东的 89.3%,江苏的62.7%,广东的 29.2%和上海的 15.3%。相对于自主研发,我省企业更倾向于跟踪仿制,当近几年面临更频繁的专利纠纷和反倾销案件时,资本转移则成为一个更“合理”的策略。 图表 5 2008年各地区研究与开发机构数量187152135102234050100150200250山东 广东 江苏 上海 浙江三是浙江民营企业家投资心态趋于保守稳健。改革开放以来,以家族企业为代表的民营企业迅速崛起,成为推动浙江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然而如下三个因素导致浙江

14、的民营企业往往更青睐于资本转移而不是产业升级,一是要素紧缺、民工荒和国际金融危机等外部环境的变化,是他们创业20多年以来从未遇过的,从小商品经济时代向国际商业时代角色转换经验不足;二是知识结构的缺陷以及不得不面临的接班问题,使得浙江这些民营企业家在作出战略决策时往往偏向于“短平快”的方法,如选择投机房地产和直接到要素成本更低的中西部建厂;三Generated by Foxit PDF Creator Foxit Softwarehttp:/ For evaluation only. 8 是家族企业关注控制权往往胜过做大规模和提升综合竞争力,企业产业结构转型往往相对漫长和艰难1。 相较而言,江苏

15、和山东的民营企业做大做强和转型升级的动力更强于浙江。一个论据是,浙江民营企业规模一直相对较小。2009年规上工业企业中,浙江私营企业占比为70.0%,但平均产值仅为 4242 万元,江苏私营企业占比为 67.0%,平均产值为6111万元,山东私营企业占比为64.9%,产值更高达9104万元。2010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中,浙江是180家,尽管仍居全国第1位,但比2005年减少23家,似乎显出了某种颓势。江苏是129家,比2005年增加了25家,山东也增加了2家。另一个论据是,浙江企业产业结构变动相对较慢。浙江纺织业 2000年产值占比为13.2%,2009年降至11.4%,9年仅下降1.8个百分点,依然是制造业的领头行业2,全国则仅占 4.2%,列第 10位。浙江新兴产业发展也没有较快跟上,如电气机械产业,2000年产值占比为8.4%,2009年仅提高到9.1%,而江苏、上海和广东的领军行业,均已成功转变为电子行业。 图表 6 2009年东部五省市主导产业比较 主导工业 浙江 纺织(11.4)、电气机械(9.1)、交通运输设备(7.0)、通用设备(6.9) 上海 电子设备(20.1)、交通运输设备(13.5)、通用设备(9.0)、化学原料及制品(7.0) 江苏 电子设备(14.3)、化学原料及制品(9.7)、黑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期刊/会议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