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跳远起跳对成绩的影响分析

上传人:笛音 文档编号:25752270 上传时间:2017-12-1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跳远起跳对成绩的影响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论跳远起跳对成绩的影响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论跳远起跳对成绩的影响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论跳远起跳对成绩的影响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论跳远起跳对成绩的影响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跳远起跳对成绩的影响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跳远起跳对成绩的影响分析(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论跳远起跳对成绩影响的分析摘要:起跳是跳远运动员取得优异成绩的关键,在十运会期间,没有运动员突破 8 米,平均成绩只有 7.75 米,仍未走出近年我国男子跳远的低靡状态。笔者认为,针对这种现状,我们要找出我们的不足,学习外国的先进经验, ,尽快找出问题的对策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关键词:跳远 起跳 成绩On the long jump take-off analysis of the impact on the performanceAbstract: Long jump take-off is the excellent results achieved by the key players i

2、n the Tenth National Games period, no athletes to reach 8 meters, with an average score of 7.75 meters, yet out of the malaise in recent years, the state of Chinas mens long jump. I believe that for this situation, we need to find out our shortcomings, learn the advanced experiences of foreign count

3、ries, as soon as possible to find out the solution is the key to solving the problem.Keywords: long jump;take off;Results1 前言跳远由助跑、起跳、腾空和落地四个技术环节组成.跳远成绩与每一个技术环节息息相关,尤其是在跳远技术日臻完善的今天,某个技术环节稍有差池,都会影响运动成绩的发挥,导致失败.而在有关跳远的研究中,关于跳远助跑速度利用率的研究已占相当高的比例.现在比较统一的认识是我国运动员的助跑速度利用率已经很高,接近 99%.而世界上跳出 8.70 米以上成绩的 5 名

4、男运动员,只用了93%95%的助跑速度利用率来进行跳远助跑,从而取得跳远的最好成绩.探讨得出的原因是我国优秀运动员只是片面追求速度利用率而使起跳动作失控,导致起跳时发挥垂直速度不够,空中动作完成不充分等等.同时也有很多研究人员提出了最大可控速度这个概念作为后续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如何认识跳远中存在的各种疑问,并结合我国跳远运动现状,从助跑速度、起跳速度和跳远成绩的关系着手,通过对中外跳远资料的比较分析得出了一些值得借鉴的经验.2 起跳时间对成绩的影响起跳时间是指起跳脚着地瞬间到离地瞬间的时间差。在跳远运动中,通常采用起跳时间这个指标来评价起跳效果。研究结果表明,世界男子高水平运动员起跳时

5、间为 0.10 一 0.1255 之间,我国运动员的起跳时间也多在此范围之内。尼尔(1974)研究指出,在完全完成起跳动作的前提下,起跳时间与助跑速度及跳远成绩都呈负相关,助跑速度越快,起跳时间就越短,成绩就越好。为了准确评价起跳效果,把起跳技术分为缓冲时段、转化时段、蹬伸时段。Tl起跳脚落地瞬间到膝关节角度最小时刻;T2.膝关节角度最小时刻到身体重心移至支撑点垂直上方时;T3身体重心移至支撑点垂直上方时到起跳脚离地瞬间。缓冲阶段越短,转化蹬伸开始的越早,使身体向新方向运动的作用力越长,则人体运动方向改变的越快,越能获得更大的腾起初速度和腾起角,起跳效果就会越好。目前多采用禹小明设计的蹬伸时间

6、指数来分析和评判起跳技术的合理与否及起跳效果的优劣,即:蹬伸时间指数=(转化时间+蹬伸时间)/缓冲时间。指数值越大,起跳过程中的缓冲时间越短,说明蹬伸时机早,有利于垂直速度的增大和水平速度的恢复。因此,单纯从起跳时间的长短来评价起跳效果有一定的片面性。3 踏跳技术对成绩的影响3.1 起跳上板技术起跳由上板、缓冲和蹬伸三个部分组成,起跳效果多半取决于起跳开始着地的条件。运动员上板时,起跳腿应快速前伸、积极下压,这样有利于快速送髋、并获得较大的反作用力,同时还可以增大垂直速度,缩短起跳时间。这种技术要求运动员的起跳腿具有较强的支撑能力,同时还应有一个适宜的着地角度。研究证明:起跳腿上板的同时,摆动

7、腿应积极前摆。即采用低、平、快、积极下压的技术,这样可使两大腿形成较小夹角,身体重心和起跳腿一侧的髋关节加快前移,从而加快上板速度,使助跑与起跳结合的更为紧密。3.2 起跳角度对成绩的影响3.2.1 着地角、蹬地角、起跳扇面角着地角是反映踏跳瞬间人体重心和支撑点的连线与水平线构成的矢量角,它反映了着地时人体重心位置的情况。研究表明,过小的着地角,会增加起跳腿着板时的冲击负荷,延长缓冲时间,不利于保持身体重心的水平速度。蹬地角是离地瞬间身体重心与脚趾的连线与向前地面的夹角,它体现了起跳蹬地时机的好坏,对于起跳能量转化有直接的影响。蹬伸阶段是起跳中最重要的阶段,运动成绩的提高与该段运动学和动力学参

8、数的变化最相关。蹬地角越大,缓冲时间越短,开始蹬伸越早,越容易获得最大的垂直速度和适宜的腾起角度。优秀选手适宜的蹬地角应在 75左右,甚至更大。起跳扇面角是起跳阶段着地角和蹬地角形成的夹角,即 180一(着地角+蹬地角),反映了在起跳过程中人体重心在水平方向上的运动状况。有关资料表明,起跳扇面角与起跳过程中起跳总垂直冲量和总垂直平均分力成显著负相关。说明起跳扇面角越大,起跳过程中身体重心在水平方向上的运动距离越大,而当起跳时间一定时,所获得的得垂直速度就越小。3.2.2 起跳阶段起跳腿的关节角对起跳腿的关节角的研究主要在三个方面进行:踏板瞬间、膝关节最大缓冲瞬间和蹬离地面瞬间。在对国外优秀运动

9、员的技术分析中可以看出, 踏板瞬间,运动员起跳腿的足跟与足掌几乎同时接触起跳板,起跳腿的髋关节和膝关节几乎是伸直的,髋关节的角度为 165170,膝关节角度为 175178。生理学研究证明,肌肉做退让性的工作时发挥的力量最大,缓冲阶段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使膝关节周围大肌肉群发挥最大工作效率。踏板瞬间,起跳腿受到较大的反作用力,此时,屈膝缓冲是必然的、也是必要的。首先,着板后起跳腿的屈膝缓冲对运动员自身起保护作用。其次,缓冲动作不仅减少了起跳腿着地时的前进阻力,加速身体前移,还可使起跳腿伸肌拉长,为快速蹬伸起跳创造有利条件。缓冲时,膝关节弯曲角度要适宜,一般为 140150。如鲍威尔着地时膝角为

10、 171,最大弯曲时为 148,膝关节屈曲变化为 23。刘易斯着地时膝角为 165,最大弯曲时为 140,膝关节屈曲变化为 25 度。世界优秀选手膝关节屈曲变化小,说明起跳腿的支撑能力强,这有利于减小身体重心下降的幅度,也有利于提高垂直速度。与此相比,我国运动员庞岩上板后膝关节弯曲变化为 47。这种较大的弯曲势必会造成过分下蹲,势能减少,起跳腿主动肌被拉长的时间过长,出现松弛现象,从而使蹬伸动作迟缓、支撑能力下降、垂直速度减小、腾起高度不够,进而影响起跳的效果。因此提高运动员下肢力量的训练是非常重要的。蹬离瞬间,髋角和膝角都在最大值范围,并且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角度越大,蹬伸效果越好。因此

11、,迅速完成缓冲并较早地开始蹬伸动作是提高起跳速度和起跳效果的关键。关于踝角,专门对于此问题进行的研究并不多见,主要是对其角度大小的变化进行分析,其变化原因有二;或是踝关节力量小,或是踝关节柔韧性差。但同时由于踝关节是一个末端关节,在跳远的各个环节中都起到重要作用,故在训练中,尤其在力量训练中常处于被强调地位。3.3 腾起水平速度、垂直速度、腾起角速度是跳远技术的核心。一名优秀的跳远运动员必须具有高的水平速度、垂直速度及助跑起跳相结合的动作速度。在踏跳过程中,要尽可能减少速度的损失,这就要求运动员在跳跃中要有快速合理的踏板速度和起跳速度。目前国内外专家对跳远中水平速度与垂直速度的研究较为深入和普

12、遍。归纳起来主要有三种观点:强调跳远中水平速度的决定作用。强调垂直速度的决定作用。强调在大水平速度的前提下发展垂直速度。水平速度和垂直速度之间的矛盾使“如何在不影响水平速度发挥的基础上提高垂直速度”这一问题成为目前讨论的热点。一直以来我国运动员腾起水平速度与世界优秀运动员差别不大,而腾起垂直速度却明显小于世界优秀选手。张新认为,从我国选手起跳速度的情况来看,影响我们起跳阶段的主要技术问题,是腾起垂直速度的问题。咚艳华的研究认为,对于我国运动员而言,垂直型运动员成绩最好,均衡型次之,水平型较差巨。冯树勇研究表明,由于我国高水平运动员总体上缺乏在较快水平速度的前提下通过起跳获得较大垂直速度和腾起角

13、的能力,因此会常常出现水平速度快时,垂直速度和腾起角偏低,或是在垂直速度和腾起角相对较好时,水平速度又较低。腾起角指运动员跳跃时,身体重心的腾起方向和水平方向所构成的夹角,腾起角的大小取决于腾起初速度的方向。新的现代“高跳型”技术的代表鲍威尔跳 8.95 米时的腾起角为 24.6,而“平跳型”技术的代表人物卡尔刘易斯跳 8.91 米时的腾起角则只有 18.33,这说明运动员要结合个人特点寻找适宜腾起角。通过对近年来涌现的世界优秀男子跳远运动员的技术分析可知,适当增加腾起角度己经成为一种趋势。朱水敏的研究表明,陈尊荣的跳远成绩由 8.01 米增加到 8.17 米时,腾起角由 19.9。增加到 2

14、2.8,而成绩由 8.17 米增加到 8.26 米时,腾起角由 22.8,增加到 23.66。另有研究显示, “跳远中存在着最佳腾起角:跳远中的最佳腾起角并非固定不变,它由腾起速度随腾起角增大而衰减的情况所定,衰减越严重,最佳腾起角就越小,但有逼近 24的趋势,目前已有的所有资料均表明:我国选手在助跑速度相同的条件下起跳所获得的腾起角相对要小于世界优秀选手。在保持较高水平速度的前提下,加大腾起角度,是现代跳远技术发展的又一特征。起跳是跳远运动员从水平运动变为抛射运动的转折点,是决定运动成绩的最关键因素。起跳对助跑水平速度的损失、垂直速度、腾起角度等参数的变化起决定性作用,是完整跳远技术中最重要

15、的一个环节。因此,对于起跳技术的研究一直是研究人员追踪的热点问题。对于我国高水平运动员来说,由于助跑速度利用率高,因此踏跳技术的难度较大,技术合理性的要求也就更高。如果踏跳技术的改进与提高的幅度不能适应助跑速度发展的要求,将会影响我们跳出更高的成绩。一般来说,评价起跳技术的标准有:快速准确的攻板,踏板精确无误。把助跑获得的水平速度最大限度的运用到起跳中去,创造出最大的腾空初速度。起跳动作幅度大,起跳时间短。腾起角较大。4 蹬伸时机对成绩的影响当完成缓冲动作后,即进入蹬伸阶段。蹬伸动作越快、越充分,腾起初速度就越大,跳远成绩就有可能越好。研究证明:起跳时身体重心处于支点垂直面稍后是合理的。一般当

16、身体重心投影点在足跟处开始蹬伸是符合力学实际的,同时起跳时间与起蹬时间呈负相关,说明起蹬早能够缩短起跳时间,有利于提高起跳效果。5 摆动技术对成绩的影响摆动腿和双臂的制动性摆动为起跳提供了较好的力量基础。尤其是摆动腿的快速摆动减小了起跳的缓冲力量,提高了蹬伸速度,同时使水平分速度和垂直分速度的比例更为合理,为起跳创造良好的技术条件。6 踏跳力量对成绩的影响踏跳力量是创造垂直速度的基础,也是增大腾起角度的关键因素。我国优秀跳远选手的助跑速度与国际强手相比相差不多,但由于起踏跳力量与速度发展不均衡,致使垂直速度小,腾起角度不够,身体重心腾起高度较低,从而影响了跳远成绩。原苏联教练弗勃波波夫认为:助跑速度每增加 0.02 m/s,就要求运动员增长 2%的踏跳力量。如果踏跳力量的发展不能适应助跑速度的要求,就会影响起跳效果,使之达不到必须的腾起角和腾起高度,阻碍专项成绩的进一步提高。因此,运动员的踏跳力量应随着踏跳技术和助跑速度的提高而增长。7 结论与建议7.1 跳远运动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