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上)语文拓展训练(十一)

上传人:笛音 文档编号:25751611 上传时间:2017-12-1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上)语文拓展训练(十一)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二(上)语文拓展训练(十一)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二(上)语文拓展训练(十一)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高二(上)语文拓展训练(十一)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高二(上)语文拓展训练(十一)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二(上)语文拓展训练(十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上)语文拓展训练(十一)(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葫芦岛市第一高级中学高二语文组 1葫芦岛市第一高级中学课外拓展训练高二年级(上)语文(十一)命题人:刘晓宇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4)题。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 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 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 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 师之所存也。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 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

2、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 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 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 时,学于余。余嘉其

3、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1下列各句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韩愈,字退之,唐代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县)人,著名文学家、哲学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因为昌黎(现河北省昌黎县)韩氏是望族,所以后人称韩愈为韩昌黎,后世又称他为韩文公。B韩愈和柳宗元一起倡导了古文运动。古文运动,实际是以复古为名的文风改革运动,主张学习先秦、两汉“言之有物”、“言贵创新”的优秀散文,坚决摒弃只讲形式不重内容华而不实的文风。C韩愈的散文,题材广泛,内容深刻,形式多样,语言质朴,气势雄壮,因此后世尊他为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范仲淹、苏询、苏拭、苏辙、曾巩、王安石)之首。D“说”是一种议论文的文体,可以先叙后议,

4、也可夹叙夹议。“说”与“论”相比,随便些。像捕蛇者说马说都属“说”一类文体。“说”,古义为陈述和解说,因而对这类文体,都可按“解说的道理”来理解。师说意思是解说关于“从师”的道理。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的中心论点是“学者必有师” ,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 。第一段正面阐述了教师的作用、从师的必要和择师的标准。B第二段慨叹师道不传已久,运用对比的手法,把“古之圣人”从师与“今之众人”耻学于师,“其子”习句读从师与“其身”惑而不从师,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与士大夫之族讥笑相师分别对比,批判了“士大夫之族”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C第三段以孔子从师的范例,进一

5、步阐明教师的作用和“道之所存,师之所存”的道理。D最后一段说明写作本文的缘起,这本属于附记性质,但作者赞扬李蟠“不拘于时” “能行古道” ,又一次强调了他的观点。3. 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葫芦岛市第一高级中学高二语文组 2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4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2)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二、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5)-(6)题。新荷叶辛弃疾曲水流觞,赏心乐事良

6、辰。兰蕙光 风, 转头天气还新。明眸皓齿,看江头、有女如云。折花归去,绮罗陌上芳尘。能几多春。试听啼鸟殷勤。览物兴怀,向来哀乐纷纷。且题醉墨,似兰亭、列序 时人。后之览者,又将有感斯文。5.这首词的第二句出自谢灵运魏太子邺中集诗序:“天下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者难并。”词作者在良辰三月上巳节这一天有哪些见闻?请结合词的上阙内容简要概括。(6 分)6.作为“后之览者”,辛弃疾将他对王羲之兰亭集序一文的感受蕴藏在了本词当中,请结合全词内容,分析作者所表达的情感。(5 分)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人情似纸刘心武不要 续上一个 “薄”字。不是那意思。把许 多复杂 的事物归结为一

7、个简单意思的时代已经过去。但离开了简单的归结, 许多人又不知如何面对复杂。其实,从来都复杂。难道以前不复杂吗?也许,从前无论如何不如今天这般复杂。但细想,从前也复杂。提心吊胆地说真话那阵,说了那么多;而毋庸提心吊胆便可倾吐真话这阵,却什么也懒得说。我曾到那 间 小屋子去看他。其实根本不是一间小屋子。只有门,没有窗,甚至没有透气孔,因此,人进去以后便必须把门敞着。那是个 储藏室。空 间极狭小。气息极窒闷。但我们交流得很畅快,至少在我这方面是这样想。有的话还 得压低嗓门。眼波的流 动中也有 许多的情谊。但现在他有了二十、三十倍大的空间,许多的门,许多的窗;门紧闭着,窗半开着, “硬件”好, “软件

8、”更棒,我却不去迈进那门槛。他也不来请我迈进那门槛。似乎也并没有什么 过不去的地方。只是不再有那么多的情感了。淡了,薄了,甚至弥散了。据说 人情似 纸的“纸”现在不是“秀才人情纸半张” 的那“ 纸” ,而是 赵公元帅笔下的那“纸” ,即通货。由“官本位 ”向“ 金本位” 转 化, 值得欢迎。但我更渴望 “人本位”“情本位”。社会的物质繁荣据说必须付出精神沦丧的代价。又据说 落伍者看来是精神沦丧,而先锋眼中却是可喜的精神瓦解,但先锋们犹未能指出旧精神瓦解后应运诞生的新精神究竟是什么,有的先 锋中的先锋则说只需瓦解无需重构:“凤凰涅槃”是可笑的, 凤凰只应焚 毁,何必重生?我却仍愿抓住一点自认为是

9、永恒的东西,哪怕只有游 丝 般微弱。那永恒的 东西里就有人情,似纸的人情。纸很薄,却可以写情书,写诗,写温情的句子,写必要的问候,当然还可以画画儿,可以折成一只船,放在小溪里,任其顺细 碎的波浪旋转着漂向远方。转眼一年整了。一年多以前正在美国。记得一年前到纽约的头一天,傍晚时分,曼哈顿万家灯火中,也有了我小小的一盏。在简单而舒适的下榻处,桌上有小小的卡片,卡片上写着温暖的句子。人情似卡片么?我却自去冬以后,再没给留下卡片的人寄去哪怕是一 张薄薄的纸。我 总埋怨着别人的情在淡在薄在弥散,自己呢?从别人的眼中看我, 该也吃了一惊吧,怎么会变成了这样?比以前冷,比以前硬,比以前懒,却比以前更会为自己

10、辩解。以前的 时代,人情或许似醍醐,厚重粘稠?如今是人被纷至沓来的信息和事务碾扁熨平的时代,葫芦岛市第一高级中学高二语文组 3人情随之也轻薄寡淡了,人更多地依靠内心的支撑而更少希冀心外的扶持。人类在进步而人情在萎缩,真的么?也许 是因为现 在“移情”的条件好多了,可以移向唱片、电视和电脑,移向真古董和假古董,移向需要每天饲食的猫、鸟、鱼、兔,移向需要 浇水剪枝施肥 换盆的花草,移向小小的 邮票,移向书报,总之可以更彻底地从活生生的人面前移开去。最省事的“ 雅移”法是寄情山水,最省事的“俗移”法则是坐到打开的电视机前剥食着花生米不分好赖地一直看到荧屏上现出“再见”的字样。但心中仍不免时时逸出一丝

11、两丝一缕几缕一片几片的活生生的人的沟通欲望,化 为思念,化 为莫可名状的思绪,最后可能就拽 过一张纸来,想在上面写一些情,一些 别人可能并不呼应并不需要的字、词、句和标点符号人情确确实实就是一张纸。当我从淡薄中想起人家时,人家或 许正在从残存的印象中 摆脱出去而正在忘却我。 曼哈顿的灯火呵,哪一盏下面尚有关于我的一 缕思绪?(选自刘心武散文集人情似纸 )7.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 分)A.这篇文章通过使用形象化的标题,用“人情似纸”的比喻,含蓄地表明了本文的题旨是在批判“人情似纸薄”的现象。B.文中第段通过叙述“他”的前后变化,既是在反映一种当下人情寡淡疏离的社会现实

12、,也是在为下文展开对“人情似纸”的思考和议论进行过渡。C.“最省事的雅移法是寄情山水,最省事的俗移法则是坐到打开的电视机前剥食着花生米不分好赖地一直看到荧屏上现出再见的字样。 ”这表明现实生活中人们的兴趣爱好不同,是造成当下社会“人情萎缩”的重要原因。D.“最后可能就拽过一张纸来,想在上面写一些情,一些别人可能并不呼应并不需要的字、词、句和标点符号人情确确实实就是一张纸。 ”这里强调了纸片虽微不足道,虽不起眼,但人有时就是需要有这样微小的载体存在,以寄托自己的思绪与情感,抒发自己的感念与期待。E.整散句结合,多用长句,善用借代和反问,是本文语言的鲜明特色;同时,文中多处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在一一

13、反衬中使主旨得以凸显。8.简析文章第段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6 分)9.全文以“曼哈顿的灯火呵,哪一盏下面尚有关于我的一缕思绪?”这样一个问句作结,这样结尾有什么作用?(6 分)10.文章第段谈到现在社会的各种“移情”旨在表明什么?你是如何看待“现在移情的条件好多了”这种状况的?请结合文章内容及生活实际,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 (8 分)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3)题。宣纸,中国书画的千年密码王 章中国传统书画艺术离不开文房四宝,在众多的手工纸中宣 纸堪称“文房之首”。吴冠中大师亦说过:“我国历代书画家 对于宣纸的溺爱是令人吃惊的。 ”并感叹道:“如果没有宣纸,中国书画将是怎样

14、的面目呢?”西方绘画注重用光影、色彩等手段,倾向于写实,而中国画特有的艺术语言则是以线为主、点皴为辅,特别注重用墨,虽只是黑白,却能“ 墨分五色”,浓、淡、干、湿、焦,利用破墨、积墨、泼墨等技法共同建构出中国画的神奇世界,这一切都建立在“ 纸上调墨”的基础上,宣纸神奇的润墨性正好适应了这一要求。宣纸的主料是青檀皮和沙田稻草,在显微镜下可见宣纸青檀 韧皮纤维纤长且均匀, 细胞壁密布着特有的皱纹,纤维横向可滞留笔痕、墨粒,纵向又导引水墨沿着皱纹沟槽向外渗扩成浓淡递减的墨阶。晚清画家松年在颐园论画中便称“宣纸纸性纯熟细腻,水墨落纸如雨入沙”,在这个意义上,宣 纸也是艺术品的创作者。燎草的 细纤维与檀

15、皮交织成网状的 协调结构,受水墨后不 发翘、不起毛,画笔与这样的纸碰撞真是风生水起,而其他 纤维如棉、桑皮、构皮等则没有皱纹或皱纹较少,且纤维分布规律葫芦岛市第一高级中学高二语文组 4性差,一经挥毫即可判别优劣。宣纸与中国书画血肉相融,是绘画风格演变的“幕后推手”。东汉末年书法艺术开始兴起,粗笨的 简和昂贵的丝帛并不适用,纸品质的提高成为社会迫切的需求。及至南北朝,纸已逐步成 为文人墨客的密友,梁武帝还写下了咏纸之诗“皎白如霜雪,方正若布棋”。唐朝盛世更是 强力刺激了造纸业的发展。在唐人 张 彦远的历代名画记中第一次出现宣纸的说法, “江东地润 无尘,人多精艺,好事家宜置宣 纸百幅,用法蜡之,

16、以备摹写”。 这一次的亮相意味深长,它标志着宣州所造之纸作为当时最好的艺术用纸之一步入了历史殿堂。宋代以降文人写意画开始流行,并在以后数百年间日益成为中国绘画的主流。 这类画风对 一笔一画的深浅浓淡、渗透 润化都极其讲究,生宣的独特润墨性被时代青睐,得到大量生 产及应用。明清传承,浙派、吴 门派、四僧、四王、扬州八怪等一大批书画大师将宣纸和书画的血脉进一步紧密相连,宣纸声名大振,逐 渐形成“ 沿溪纸碓无停息,一片舂声撼夕阳” 的局面。可以 说,到了清朝,宣纸在漫长的竞争中占据了几乎全部的书画舞台,皇帝也喜欢用它挥毫泼墨,朝廷修 四库全书用的也是宣纸。 这 一切都让宣纸在清乾隆时期达到了今天“只能继承而难 以超越” 的巅峰成就。宣纸的神奇不仅在于它看起来“轻似蝉翼白如雪,抖似 细绸不闻声”,而且其寿命几乎是所有纸中最高的,有着“ 纸寿千年”的美誉。其百折不 损、 历千年而如新的品质实在让人惊叹欧洲几个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