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拳 作者:石岩松

上传人:笛音 文档编号:25750847 上传时间:2017-12-17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长拳  作者:石岩松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长拳  作者:石岩松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长拳  作者:石岩松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长拳  作者:石岩松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长拳  作者:石岩松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长拳 作者:石岩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长拳 作者:石岩松(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即传统北派武术中一部分拳术。查拳、华拳、炮捶、红拳均属长拳之列。古代也有专称长拳的拳种。现代新编国标武术长拳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发展起来的一个拳种,在武术运动中影响较大,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国标武术长拳吸取了查、花、炮、红诸拳种之长,把长拳类型的手法、手型、步型、步法、腿法、平衡、跳跃等动作规格化,按照长拳运动方法编成各种拳械套路。它的特点是姿势舒展大方,动作灵活快速,出手长,跳得高,蹦得远,刚柔相济,快慢相间,动迅静定,节奏分明。是全国武术表演和比赛项目之一。长拳适合于青少年练习。从编排上看,它既有适合于基础训练的一面,又有适合于竞赛、提高的一面。它的内容包括拳、掌、钩三种手型,弓、马、仆、

2、虚、歇五种步型,还有一定数量的拳法、掌法、肘法和伸屈、直摆、扫转、击响等不同组别的腿法及平衡、跳跃、跌仆、滚翻动作。历史渊源“长拳”一词最早记 长拳载于明朝戚继光纪效书拳经提要篇中:“古今拳家,宋太祖有三十二势长拳。”清朝中叶,又有太极长拳一百零八势的流传。王宗岳的十三势歌中说:“长拳者如长江大海,滔滔不绝也。”这里所提“长拳”实为太极拳,与当今长拳内容相差甚远,是两种内容、特点沙然不同的拳种。 编辑本段主要内容长拳内容包括基本功、单练套路、对练套路。单练套路分为两种: 长拳(一)规定套路:国家体委统一制定,分为甲组、乙组、丙组(初级)。每组均有长拳、刀术、剑术、枪术、棍术五种套路,每个套路是

3、由不同难度和数量的规定动作组成。 (二)自选套路:为了适应竞赛和提高的需要,武术竞赛规则规定对自选套路的动作数量、组别。规格、完成套路时间都有统一的要求。如内容至少包括拳、掌、勾三种手型;弓、马、仆、虚、歇五种步型和一定数量的拳法、掌法、肘法和不同组别的腿法及平衡、跳跃等动作;完成套路的时间也有严格的规定。使长拳套路运动在动作结构、布局安排和速度、难度、腾空跳跃等方面都有了新的突破和创新,使长拳类的拳械套路成为武术竞赛的主要内容。随着武术的发展,对长拳运动的训练又作了明确规定,强调了动作规格化、注重功力和加强攻防意识,提出了“高、难、美、新”的发展方向。使长拳逐步走向国际体坛。长拳的方法极为丰

4、富,手法主要有冲、劈、崩、贯、砸等拳法,推、挑、撩、劈、砍等掌法,顶、盘、格等肘法;腿法主要有弹、蹬、踹、点、铲、踢、里合、外摆、拍、扫、等;还有各种摔法、拿法、跳跃、平衡等。其运动特点是撑拔舒展、劲顺击长,快速有力、灵活多变,窜蹦跳跃、腿法较多,节奏鲜明、气势磅礴。 手法1拳法 (1)冲拳:拳从腰间旋臂向前快速击出,力达拳面;侧冲、上冲要求同此,唯方向不同。 (2)劈拳:拳自上向下快速劈击,臂伸直,力达拳轮;抡劈时臂要抡成立圆劈击。 (3)撩拳:拳自下向前上方弧形直臂撩击,力达拳眼或拳心;反撩力达拳轮或拳背、拳心。 (4)贯拳:拳从侧下方向斜上方弧形横击,臂微屈,拳眼斜向下,力达拳面。 (5

5、)崩拳:臂由屈到伸,运用前臂和腕力经下向前崩击,速度要快,臂要直,力达拳面。 (6)栽拳:臂由屈到伸自上向下或向前下栽,速度要快,臂伸直,力达拳面。 (7)砸拳:臂上举,而后屈臂下砸,拳心向上,力达拳背。 (8)横拳:直臂自侧面向前、向后平扫横击,力达前臂及拳背或拳轮、拳眼。 (9)抄拳:臂微屈,拳自下向前上方抄起击打,高不过头,拳背向前,力达拳面。 2掌法 (1)推掌:掌由腰间旋臂向前立掌推击,速度要快,臂要直,力达掌外沿。 (2)挑掌:臂由下向上翘腕立掌上挑,力达四指。 (3)穿掌:手心向上,臂由屈到伸,沿身体某一部位穿出,力达指尖。 (4)插掌:臂由屈到伸,直腕向下或斜下插掌,力达指尖。

6、 (5)撩掌:手心向前上,直臂向前撩出,速度要快,力达掌心。 (6)劈掌:由上向下侧掌劈击,直臂,力达掌外沿。 (7)砍掌:仰掌向左、俯掌向右击打,力达掌外沿。 (8)按掌:自上向下按,手心向下,力达掌心。 (9)拍掌:俯掌直腕下拍,快速有力,力达掌心。 (10)亮掌:臂微屈,抖腕翻掌,举于体侧或头上。 长拳(11)搂手:手心向下,向斜外侧划弧,力达掌外沿。 (12)刁手:手腕由伸到屈,向内或向外刁捋,力达手指。 (13)缠手:以腕关节为轴,手掌由内向上、向外缠绕,同时臂外旋,使手心转向上抓握。 (14)舞花手:两臂交叉,以腕、肘、肩为轴绕环,幅度可大可小,配合协调。 3肘法 (1)顶肘:屈肘

7、握拳,手心向下,肘尖前顶或侧顶,力达肘尖。 (2)盘肘:手臂平举,拳心向下,前臂由外向内盘肘。 (3)架肘:屈臂内旋上举,手心向外为架肘。 (4)里格:前臂上屈,手心向里,力在前臂,向体内横拨为里格。 (5)外格:前臂上屈,向外横拨为外格。 步法1、上步:后脚向前迈步。 2、退步:前脚向后退步。 3、盖步:一脚经另一脚前横迈一步,两腿交叉。 4、插步:一脚经另一脚后横迈一步,两腿交叉。 5、行步:两腿微屈,行步平稳,步幅均匀,重心不得起伏,不允许腾空。 6、纵步:一脚提起,另一脚蹬地前跳落地。 7、跨跳步:后脚蹬地跳起,前脚前摆落地。 8、跃步:后脚提起前摆,前脚蹬地起跳,接着后脚向前落地。

8、9、踏步:一脚提起向地面踏跺,另一脚向前上步。 10、击步:后脚去碰前脚腾空落地。 腿法1、弹腿:支撑腿直立或稍屈;另一腿由屈到伸向前弹出,高不过腰,膝部挺直,脚面绷平,小腿弹出脆快有力,力达脚尖。 2、蹬腿:支撑腿直立或稍屈;另一腿由屈到伸,脚尖勾起用脚跟猛力蹬出,高不过胸,低不过腰。前蹬时上身正直;侧蹬时上身稍侧倾;后蹬时上身前俯与后蹬腿成水平。 3、踹腿:支撑腿直立或稍屈;另一腿由屈到伸,脚尖勾起内扣或外摆用脚底猛力踹出。高踹与腰平;低踹与膝平;侧踹时上身斜倾。 4、正踢腿:支撑腿伸直,全脚着地;另一腿膝部挺直,脚尖勾起前踢,接近前额,动作要轻快有力,上身保持正直。 5、侧踢腿:脚尖勾起

9、,经体侧踢向脑后,其他同正踢腿。 6、里合腿:支撑腿自然伸直,全脚着地;另一腿从体侧踢起经面前向里作扇面摆动落下。其他同正踢腿。 7、外摆腿:同里合腿,惟摆动方向相反。 8、直身前扫:上身正直,支撑腿屈膝全蹲作轴;扫转腿伸直,脚尖内扣,脚掌擦地,迅速扫转一周以上。 9、俯地后扫:上身前俯,两手推地,支撑腿全蹲作轴;扫转腿伸直,脚尖内扣,脚掌擦地,迅速后扫一周。 10、单拍脚:支撑腿伸直;另一腿脚面绷平向上踢摆;同侧手在额前迎拍脚面,击拍要准确响亮。 11、斜拍脚:同单拍脚,惟用异侧手迎拍脚面。 平衡1、前提膝平衡:支撑腿直立站稳,上体正直,另一腿在体前屈膝高提近胸,小腿斜垂里扣,脚面绷平内收。

10、 长拳2、扣腿平衡:支撑腿屈膝半蹲,另一腿屈膝,脚尖勾起并紧扣于支撑腿的膝后。 3、燕式平衡:支撑腿直立站稳,上身前俯略高于水平,挺胸展腹;后举腿伸直,高于水平,脚面绷平。 4、望月平衡:支撑腿伸直或稍屈站稳。上体侧倾拧腰向支撑腿同侧方上翻,挺胸塌腰。另一腿在身后向支撑腿的同侧方上举,小腿屈收,脚面绷平,脚底朝上。 跳跃1、腾空飞脚:摆动腿高提,起跳腿上摆伸直,脚面绷平,脚高过肩,击手和拍脚连续快速、准确响亮。 2、腾空摆莲:摆动腿要高,起跳腿伸直外摆,脚面绷平,脚高过肩,两手依次击手拍脚共成三响,不能有一响落空。 3、旋风脚:摆动腿直摆或屈膝,起跳腿伸直,腾空转体 270,异侧手击拍脚掌,腿

11、高过肩,击拍响亮,转体 360落地。 4、旋子:一腿摆起,另一腿起跳腾空;两腿伸直后上举在空中平旋,脚面绷平,挺胸、塌腰、抬头,旋转一周后落地。 5、大跃步前穿:前跳距离须大于弓步,在空中挺胸抬头、肢体伸展。 跌扑滚翻1、抢背:一脚起跳腾空前跃,上身卷屈,肩、背、腰、臀依次着地翻滚,轻快圆活,起身迅速。 2、鲤鱼打挺:迅速挺腹,两腿下打宽不过肩,起立轻快。 3、扑虎:腾空要高,落地要轻。手、胸、腹、膝依次着地,两腿稍屈并拢或稍稍分开。4、栽碑:身体挺直前倒,两臂屈肘握拳举于胸前,倒地时身体平直、两腿并拢,以两前臂或两掌着地。 5、盘腿跌:腾空过腰,在空中成侧卧;落地时下面腿的大小腿外侧与两掌同

12、时着地。 6、乌龙绞柱:肩、颈着地,腰腿竖直,两腿在空中相绞,幅度要大,动作要轻快敏捷。7、扑地蹦:两腿并拢,两肘夹紧,身体挺直,平起平落,轻快连续。 编辑本段技术要领长拳在技术上有八点要求:姿势。头正,颈直,沉肩,挺胸,直腰,敛 长拳臀,上肢舒展、挺拔,下肢稳定、匀称。动作。在做踢、打、摔、拿等技击动作时,起止点、路线、力点都要清晰。身法。要把躯干活动和吞、吐、闪、展、冲、撞、挤、靠等攻防变化紧密结合起来。眼法。要做到手眼相随,手到眼到,通过眼神把一招一式的内在意识充分表达出来。精神。要全神贯注,表现出勇敢、机敏、无所畏惧的气概。劲力。要有刚有柔,要刚而不僵,柔而不松,刚柔相济,发劲时有爆发

13、力;要以意识支配动作发力,并以气息配合,做到内外合一。呼吸。讲究提、托、聚、沉四法。跳跃时用提法,静止性动作用托法,刚劲性动作用聚法,由高到低的动作用沉法。节奏性。在演练中,快与慢、动与静、刚与柔、起与伏等多种矛盾的对比越鲜明,越突出,节奏性越强。长拳动作舒展,关节活动范围较大,对肌肉和韧带的柔韧性、弹性都有较高要求。同时,由于长拳动作大多是用大肌肉群来进行活动的,要求肌肉活动量大而且迅速,需氧量较大,因此对提高心肺功能也有良好作用。 编辑本段特点该拳的特点是在出手或出腿时以放长击远为主,其动作撑长舒展、筋顺骨直,有时在出拳时还配合拧腰顺肩来加长击打点,以发挥“长一寸强一寸”的优势。套路动作数

14、量和趟数一般较多,长拳中也间或使用短拳,但整套动作是以长击动作为主。长拳的基本技法规律包括:顶头竖脊,舒肢紧指(趾);形合力顺,动迅静定;以眼传神,以气助势; 阴阳相依,相辅相衬。另外,古时太极拳的别称。 编辑本段基本要求手要捷快长拳的手法,须“拳如流星”,要迅疾、敏捷、有力。这不仅是在 长拳拳、臂挥舞时要如此,而且在掌、腕的细微动作里也要如此。上肢运动要达到“拳如流星”这种要求,就必须松肩活肘,使肩、肘、腕等关节在运动时力求松活顺畅,以迅疾不及掩耳之势,先声夺人。 眼要明锐长拳的眼法,须“眼似电”,要明快、锐利。眼法在长拳运动中不是单独活动的,”它必须“眼随手动”,“目随势注”。手法既要流星

15、般地迅快、敏捷、有力,那么眼睛的注视,就一要相应地象“闪电”般地明快锐利。这种手到眼到的眼法变化,不仅和手法有着密切的关系,也和颈部的活动有关。随着眼。法的左顾右盼、上瞻下视,颈部的灵活及转头变脸的快速,也是必要的。同时,眼法还涉及到动作意向的问题。一般的说,长拳的动作都有它的意向,进则是攻,退则是守,即使是静止时的拳势,也都含有伺机持动的意向。眼法是表现动作意向和传神的关键。因之眼法必须做到“跟随手动”、“目输势注”、明锐议电。 身要灵活长拳的身法,须“腰如蛇行”,要柔韧、灵活、自如。身法在长运动里,可分为问、转、展、缩、折、弯、俯、仰等。这些身法的变化多是主宰于腰。因此,“腰如蛇行”的身法

16、要求,一方面是要求各种身法在运动的时候要象蛇行那样灵活,有曲折有变化 2 一方面也是要求胸椎和腰椎的柔韧性要好;使动作做得既柔软又坚韧,柔软则灵活,坚韧则有力。动作做的灵活、有力,又富有曲折变化,才会协调而生动。身法包括胸、背、腰、腹、臀五个部分。在一般的长拳。运动中,由活动性动作进入到静止性动作时,多讲究挺胸、直背、塌腰、收腹、敛臀等方式方法。在活动时,则要求灵活自如。“体随势变”,根据不同的动作采取不同的身法与手。眼、步、腿诸法协调配合。 步要稳固长拳的步法,须“步赛粘”,要轻快,、稳固。“先看一步走,再看一伸手”;“打拳容易,走步难”;“步不稳则拳乱,步不快则拳慢”,步法在长拳运动里起着重要的作用。因之。必须使各种步法在运动时要轻快,站定时要象粘税在地上一样稳固,不掀脚,不拔跟。它不能受上肢、躯干活动的影响,而且要给上肢、躯干的活动提供必要的稳固条件。这样,才能动而不乱,使下盘扎实有力。 精要充沛长拳的精神,需要充沛、饱满。要充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