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干部教育《政治鉴别能力》选修课程参考答案

上传人:笛音 文档编号:25750617 上传时间:2017-12-1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庆干部教育《政治鉴别能力》选修课程参考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重庆干部教育《政治鉴别能力》选修课程参考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重庆干部教育《政治鉴别能力》选修课程参考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重庆干部教育《政治鉴别能力》选修课程参考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重庆干部教育《政治鉴别能力》选修课程参考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重庆干部教育《政治鉴别能力》选修课程参考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庆干部教育《政治鉴别能力》选修课程参考答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重庆干部网络学院 2013 年政治鉴别能力选修课程参考答案抽的题可能顺序不同但题是相同的课件考试现在时间是:2013/4/21 22:27:57 本次考试政治鉴别能力无时间限制!考试题目共:50 ,总分值:100 ,考试时间:不限时课程:政治鉴别能力 剩余时间:不限时第 1 题、A 改革开放以后,从实践标准讨论开始,重新恢复实事求是的思想。(是否题) (分值:2)A 正确B 错误第 2 题、B 奈斯比特的“三看法”认为农业社会看未来。(是否题) (分值:2)A 正确B 错误第 3 题、A 1991 年 12 月 25 日戈尔巴乔夫发表讲话,苏联解体,给全世界带来极大的震撼。(是否题) (分值:

2、2)A 正确B 错误第 4 题、A 人类早期进展缓慢。(是否题) (分值:2)A 正确B 错误第 5 题、A 从实践上说,今天我们的主要任务是建设。(是否题) (分值:2)A 正确B 错误第 6 题、A 1992 年小平南方讲话里针对姓资姓社的抽象争论,针对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提出了“三个有利于” 。(是否题) (分值:2)A 正确B 错误第 7 题、A 现代社会动荡不安。(是否题) (分值:2)A 正确B 错误第 8 题、B 从理论上说,生产关系在马克思理论体系当中是最基础的理论。(是否题) (分值:2)A 正确B 错误第 9 题、A 要提高政治鉴别能力,必须把理论变成自己的才能起作用。(是否

3、题) (分值:2)A 正确B 错误第 10 题、 A 传统社会大体上说是农业社会,它的特点是求稳。(是否题)(分值:2)A 正确B 错误第 11 题、B 延安整风运动时的思想路线是反对本本主义,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否题) (分值:2)A 正确B 错误第 12 题、A 文化大革命的问题出在对为人民服务的注解内容该变没变。(是否题) (分值:2)A 正确B 错误第 13 题、A 马克思进到中国以后,不同时期对他的理解概括也不同,毛泽东认为马克思主义最重视生产力。(是否题) (分值:2)A 正确B 错误第 14 题、A “三个代表”的核心是在于坚持党的先进性。(是否题) (分值:2)A 正确B 错误

4、第 15 题、B “这个走私问题再不加以治理,会出现什么问题呀,叫亡党、亡国、亡头。” 这是 1996 年 7 月份江泽民在全国的打击走私工作的会议的讲话。(是否题) (分值:2)A 正确B 错误第 16 题、B 十六大报告提出“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是我们党保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是否题) (分值:2)A 正确B 错误第 17 题、B 马克思讲共产主义是有条件的,最重要的条件是上层建筑发展水平,当然还有社会发展的其他条件。(是否题) (分值:2)A 正确B 错误第 18 题、A “五项修炼”其中相当重要的一个就是改善心智模式,为了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要

5、不断地学习。(是否题) (分值:2)A 正确B 错误第 19 题、B 阶级斗争是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产生的,可以自然消亡。(是否题) (分值:2)A 正确B 错误第 20 题、A 今天社会发生了变化,要想保持先进性在思想行为方式上的要求就是与时俱进。(是否题) (分值:2)A 正确B 错误第 21 题、A 学习型组织:要区分两种东西,一种是表示拥护的理论,另一种是实际使用的理论。(是否题) (分值:2)A 正确B 错误第 22 题、A 社会从来都在进步,但是不同阶段的进步状况是不一样的。(是否题) (分值:2)A 正确B 错误第 23 题、A 生产的不断变化,一切社会状况不停的动荡,永远的不

6、安定和变动,这就是资产阶级时代不同于过去一切时代的地方。(是否题)(分值:2)A 正确B 错误第 24 题、A 方针和政策是党和国家意志的体现。(是否题) (分值:2)A 正确B 错误第 25 题、A 绍兴春晖中学 20 年代的校训中就有“与时俱进”。(是否题)(分值:2)A 正确B 错误第 26 题、 B 冯友兰曾向毛主席写信,要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重写中国哲学史,毛泽东回信表示赞同。(是否题) (分值:2)A 正确B 错误第 27 题、 B“由小见大,认清本质”解决的是价值取向问题,政治立场问题。(是否题) (分值:2)A 正确B 错误第 28 题、A 现代社会生产力超常规发展。(是否题)

7、(分值:2)A 正确B 错误第 29 题、B 江泽民论党的建设第一页就有关于小平同志“这个党该抓了,不抓不行了”的指示。(是否题) (分值:2)A 正确B 错误第 30 题、A 人类的进步机制是逐步建立起来的,人类早期这个机制比较弱,所以进步很慢。(是否题) (分值:2)A 正确B 错误第 31 题、 “终身教育”是(B)提出的。(单选题) (分值:2)A 彼得圣吉B 保罗朗格让C 克劳塞维茨D 奈斯比特第 32 题、 毛泽东说,“(B)是党的生命,各级领导同志务必充分注意,万万不可粗心大意。”(单选题) (分值:2)A 先进性B 政策和策略C 方针和政策D 反腐倡廉第 33 题、 解决政治问

8、题需要特定的手段,核心手段是(A)。(单选题) (分值:2)A 权力B 影响力C 强制D 说服力第 34 题、 学习型组织的“五项修炼”不包括(D)。(单选题) (分值:2)A 自我超越B 改善心智模式C 建立共同愿景D 自我学习和共同思考第 35 题、 “世界上知识有两类,一类是外在就能起作用,一类必须变成自己的才能起作用”。这是(A)的观点。(单选题) (分值:2)A 克劳塞维茨B 奈斯比特C 彼得圣吉D 保罗朗格让第 36 题、 (D)是提高政治鉴别能力比较直接的一个条件。(单选题) (分值:2)A 马列主义B 毛泽东思想C 邓小平理论D “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第 37 题、 “政治就是

9、管理众人之事,大家的事。”这是(C)说的。(单选题)(分值:2)A 列宁B 毛泽东C 孙中山D 恩格斯第 38 题、 以下哪项是西方哲学家洛克的观点?(D)(单选题) (分值:2)A 先言论B 唯心论C 能动的反映论D 白板论第 39 题、 (A)在书中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描述了早期人类的状况。(单选题) (分值:2)A 卢梭B 马克思C 奈斯比特D 洛克第 40 题、 “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时者昌逆时者亡”是(B)的话。(单选题)(分值:2)A 周恩来B 孙中山C 毛泽东D 荀子第 41 题、 政治鉴别能力的要求有(ABC)。(多选题) (分值:2)A 明辨是非,坚持原则B 由小见大,认

10、清本质C 见微知著,预见趋势D 大处着眼,认清本质第 42 题、 十六届四中全会关于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决议提到, “必须大力加强执政能力建设,这是关系(AB )。”(多选题) (分值:2)A 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B 关系中华民族前途命运C 关系党的生死存亡D 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问题第 43 题、 邓小平提出“这个党该抓了,不抓不行了”,其中蕴含的意思有(ABCD)。(多选题) (分值:2)A 共产党非常重要B 党的建设非常重要C 党的建设存在着问题,而且是大问题D 看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但是力不从心第 44 题、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BD)。(多选题) (分值:2)A 我们国家已经完全消灭

11、的阶级B 政治统治是以公务事务的管理为基础的C 公共事务的管理是以政治统治为基础的D 阶级矛盾已不是我国的主要矛盾第 45 题、 有关政治的描述,正确的是(ABC )。(多选题) (分值:2)A 政治不是个别人的事,是一定群体的事B 是涉及到人们根本利益、 全局利益、长远利益的事C 政治活动主要是为反映和实现一个群体根本利益而进行的活动D 政治活动的核心是政权问题第 46 题、 作者阐述政治鉴别能力的要求之一“见微知著、预见趋势”所用到的例子有(AC)。(多选题) (分值:2)A 毛泽东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B B 、厦门远华走私案C 89 动乱D 文化大革命第 47 题、 有关政治鉴别能力的

12、描述,正确的是(BCD)。(多选题) (分值:2)A 政治鉴别能力任何人都具备B 政治鉴别能力涉及到主客观相符以及价值取向两个方面的问题C 政治鉴别能力实际上就是对政治现象的认识和把握问题D 强调政治鉴别能力反映了政治认识的艰巨性第 48 题、 比较高的政治认识能力包括(ABCD)。(多选题) (分值:2)A 政治立场问题B 价值立场问题C 对实事的认识问题D 对客观现象的把握问题第 49 题、 1920 年,毛泽东从三本关于马克思主义的著作中得到了一个新的认识方法论,即以阶级斗争的观点去看待社会。这三本书是()。(多选题)(分值:2)A 资本论B 共产党宣言C 阶级斗争D 社会主义史第 50 题、 邓小平的“三个有利于”标准是()。(多选题) (分值:2)A 是否有利于先进生产力的发展B 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C 是否有利于综合国力的提高D 是否有利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剩余时间: 不限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