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勘测课后习题简答题(最全)

上传人:笛音 文档编号:25750444 上传时间:2017-12-1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道路勘测课后习题简答题(最全)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道路勘测课后习题简答题(最全)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道路勘测课后习题简答题(最全)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道路勘测课后习题简答题(最全)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道路勘测课后习题简答题(最全)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道路勘测课后习题简答题(最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道路勘测课后习题简答题(最全)(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 1.我国公路如何分级的?答:根据功能和适应的交通量分为:高速公路 一级,二级,三级,四级2.自然条件对道路设计有哪些影响?答:1.地形决定了选线条件,并直接影响道路的技术标准和指标 2.气候状况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地面水的数量、地下水位高度、路基水温情况等,影响路线平面位置和竖向高度的确定 3.水温情况决定了地基和路基附近岩层的稳定性,决定路线方案和布设,同时也决定了土石方施工的难易程度和筑路材料的质量 4.土是路基和路面基层的材料,它影响路基形状和尺寸,也影响路面类型和结构的确定 5.地面植物影响路线的布设3.城市道路网的结构形式及其特点和适用性有哪些?答:(1 方格网式优点: 布局整齐

2、,有利于建筑物的布置和方向识别,便于交通组织和道路定线。缺点:对角线方向的交通不便,道路非直线系数大,难以适应较为复杂的地形,适用于地形平坦的中、小城市和大城市的局部地区 (2 环形放射式优点:中心区和各区、市区和郊区之间联系直捷方便,非直线性系数小。缺点:易将外围交通引入中心区,易造成许多不规则形的街坊,交通机动性较方格式差,适用于规模较大城市(3 自由式 优点:顺应自然地形的变化,充分利用有限城市用地,建设经济,网络形式变化多样。缺点:网络结构复杂无序,不易识别方向,非直线性系数大,不规则街坊多,影响建筑布置和用地分散,交通管理的难度大,道路系统的优化改进困难(4 混合式:混合式道路网亦称

3、综合式道路网,是结合城市用地条件,采用的几种基本类型道路网的组合,通常是指方格网加上环形放射路混合成的路网。多数是旧城区为方格网形式,新建城区由旧城区扩展开来,在旧城以外采用环路加放射线的形式。同时具备混合道路网形式的优点和缺点。4.道路设计阶段及各阶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答:一阶段设计:施工图设计。两阶段设计: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三阶段设计:初步设计、技术设计和施工图设计。第二章 1.骑车行驶轨迹有哪些特征?道路平面线形由哪些要素组成?答 a.轨迹是连续的 b.轨迹的曲率是连续的 c.轨迹的曲率变化率是连续的。三要素:直线、圆曲线、缓和曲线5.缓和曲线有何作用?确定其长度时应考虑哪些因素?答

4、:a.便于驾驶操作。使离心加速度逐渐变化。作为超高和加宽的过渡。消除了平面线形明显的转折,增进了线形的连续感和美感 b.按离心加速度变化率计算。按司机操作反应时间计算。按视觉条件计算6.为何要限制直线的长度? 答:在地形起伏较大的地区,直线难与地形相适应,产生高填深挖路基,破坏自然景观。若长度运用不当,会影响线形的连续性。过长的直线会使驾驶员感到单调疲倦和急躁,易超速行驶,对安全行车不利。4.公路的最小圆曲线半径有几种?分别在和情况下使用?答:1.极限最小半径:在特殊困难条件下不得已才使用,一般不轻易使用。2.一般最小半径:通常情况下推荐采用的最小半径。3.不设超高的最小半径:不必设置超高就能

5、满足行驶稳定性的圆曲线最小半径。第三章 1.汽车的行驶阻力有哪些?汽车的行驶条件及对路面的要求是什么?答:a 空气阻力 b道路阻力 c惯性阻力条件:驱动力等于各种阻力只和时等速行驶、大于时加速行驶、小于时减速行驶直至停止,及 T大于等于 R 。 要求:宏观上要求路面平整而坚实,尽量减小滚动阻力,微观上又要求路面粗糙而不滑,以增大附着力。1.道路最大纵坡是如何确定的?答:大纵坡是指纵坡设计时,各级道路允许采用的最大坡度值。 考虑因素:汽车的动力性能、道路等级、自然条件以及工程及运营的经济等。城市道路最大纵坡:公路最大纵坡-1% ;高速公路:最大纵坡可上调 1%(特殊情况) ;海拔 2000m以上

6、,四级公路最大纵坡 8% ;大中桥上最大纵坡 4% ;桥头引道最大纵坡 5% ;隧道内最大纵坡 3% ;非机动车交通量较大时:平原微丘 23%;山岭重丘 45%2.为何要进行坡长限制?达到坡长设计值后如何设计?答:坡长越长对行车影响越大,主要变现在行驶速度下降、易使水箱开锅,导致骑车爬坡无力甚至熄火、下坡行驶制动次数频繁,易使制动器发热失效、影响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3.为何要限制平均纵坡及合成坡度?答:限制平均纵坡是为合理运用最大纵坡、坡长限制及缓和坡段的规定,保证车辆安全顺适行驶。限制合成坡度可以避免急弯和陡坡的不利组合,防止因合成坡度过大而引起该方向滑移,保证行车安全4.为何要设置爬坡车道

7、?如何设置?答:在公路纵坡段较大的路段,大型车与小型车的速差变大,超车频率增加,对行车安全不利。速差较大的车辆混合行驶,必然减小小快车行驶自由度,导致通行能力降低。为消除不利影响,在陡坡路段增设爬坡车道。爬坡车道设置包括:横断面组成、横坡度、平面布置与长度5.避险车道的作用及其组成是什么?答:作用:一是使失控车辆从主线中分流,避免对主线车辆造成干扰;二是使失控车辆平稳停车,不应出现人员伤亡、车辆严重损坏和装载货物严重散落的现象。组成:引道、制动车道、服务车道、辅助设施6.纵断面设计的方法步骤是什么?答:1.拉坡前准备工作(绘制纵、横断面图)2.标注控制点位置(高程控制点,经济点)3.试坡(用直

8、线通过高程控制点,穿过一系列经济点重心位置)4.调整(根据规范和选线意图进行微调)5.核对 6.定坡7.竖曲线要素要素有哪些?竖曲线最小半径如何确定?作用?答:a 缓和冲击 b行驶时间不过短 c满足视距的要求。 作用是确保道路纵向行车视距;缓和汽车在变坡点处行驶时的冲击作用;将竖曲线与平曲线恰当组合,有利于路面排水和改善行车的视线诱导以及舒适感。第四章 1.公路横断面的组成、类型及其适用性是什么?答:整体式断面包括:行车道、中间带、路肩、紧急停车带、爬坡车道、避险车道、变速车道等。分离式断面不包括中间带。还有人行道自行车道等,根据实际情况选用。类型及适用性:单幅双车道(适用于二级、三级和一部分

9、四级公路) 、双幅多车道(适用于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 、单车道(适用于地形困难的四级公路)2.城市道路横断面的组成、类型及其适用性是什么?答:行车道(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 、人行道、分隔带、绿化带类型及适用:单幅路(适用于机动车交通量不大且非机动车较少的次干路、支路积极用地不足和拆迁困难的旧城改建的城市道路) 、双幅路(主要用于各向至少具有两条机动车道,非机动车较少的道路) 、三幅路(用于机动车交通量大,非机动车多的城市道路) 、四幅路(适用于机动车车速较高、各向两条机动车道以上、非机动车多的快速路与主干路)3.各级公路都要设置路肩,路肩的作用是什么?答:保护及支撑路面结构;供临时停车之用;

10、作为侧向余宽的一部分,能增加驾驶的安全和舒适感,尤其在挖方路段,可增加弯道视距,减少行车事故;提供道路养护作业、埋设地下管线的场地;对未设人行道的道路,可供行人及非机动车使用4.试述无中间带道路的超高过渡方式及适用条件?答:绕内边线旋转(车道内侧不降低,利于路基纵向排水,一般新建工程多用) 、绕中线旋转(保持中线高程不变,多用于旧路改建工程) 、绕外边线旋转(仅用于某些改善路容的地点)5.试述有中间带道路的超高过渡方式及适用条件?答:绕中央分隔带中线旋转、绕中央分隔带边线旋转、绕自行车道中线旋转;三种方式可按中间带宽度和车道数选用6.在确定超高过渡段长度时应考虑什么?答:为行车舒适、路容美观,

11、超高过度段应不小于计算的长度。从利于排除路面雨水考虑,超高过渡段不能设的过长8.各级公路对视距有何要求?答:1.各级公路的每条车道均应满足停车视距要求;2.高速公路、一级公路采用停车视距、二三四级公路应埋在会车视距要求,其长度不小于停车视距的两倍;受地形条件或其他特殊情况限制而采取分道行驶措施的路段,课采用停车视距;3.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一级大型车比例高的二级公路、三级公路的下坡段,应采用下坡段货车停车视距进行检验;4.具有干线功能的二级公路宜在三分钟的行驶时间内,提供一次满足超车视距要求的路段;其他双车道公路课根据情况间隔设置具有超车视距的路段9.道路上可能存在视距不良的路段有哪些?如何保证

12、?答:平面线内侧有树林、房屋、边坡等阻碍驾驶员视线的平曲线。保证:将障碍物清除,采取加宽中间带、加宽路肩或将构造物后移,或按所需净距开挖视距台10.四条和四条以上的车道的公路应该设置中间带,作用?答:a.分隔上、下行车流,防止车辆驶入对向车道,减少道路交通干扰,提高通行能力和行车安全。B.可作为设置道路标志及其他交通管理设施的场地,也可作行人过街的安全岛。C.一定宽度的中间带并种植花草灌木或设防眩网,可防对向车灯眩目,还可起到美化路容和环境的作用。D.设于中央分隔带两侧的路缘带,有一定宽度且颜色醒目,能引导驾驶员视线,增加行车侧向余宽,提高行车的安全性和舒适性。第五章 1.平面线性的组合形式有

13、哪些?分别叙述各种形式的设计要点。答:基本行(直线-回旋线-圆曲线-回旋线-直线) 、s 形(两个反向圆曲线用两段反向回旋线连接) 、卵形(用一个回旋线连接两个同向圆曲线的组合) 、凸形(两个同向回旋线间不插入圆曲线而径相衔接的组合) 、c 形(两同向回旋线在曲率为零处径相连接的组合) 、复合形(两个以上的同向回旋线在曲率相等处相互连接组合) 、回头形(在同一坡面上转角接近或大于180,由主曲线和辅曲线的组合)2.纵断面线性设计的一般原则是什么?答:1.应满足纵坡及竖曲线的各项规定,一级相关高程控制点和构造物设计对纵断面的要求2.纵断面线性设计应根据设计速度,在适应地形及环境的原则下,对纵坡大

14、小、长短及前后坡段协调的情况,竖曲线半径及其与平面线性的组合等进行综合研究,反复调整,设计出平顺、连续的纵断面线性;3.平面上直线路段不宜在短距离内出现凹凸起伏频繁的纵断面线性,起凸起部分易遮挡视线,凹下部分易形成盲区,使驾驶员产生茫然感,导致视线中断,使线性失去连续性,影响行车安全。4.连续上(下)坡路段,应符合平均纵坡的规定,并采用运行速度对通行能力与行车安全进行检验。5.长下坡的直坡段端部不应设计小半径的凹形竖曲线或平曲线,以保证行车安全。6.纵断面设计应考虑路面排水的要求3.纵断面线性设计中考虑哪些高程控制因素?答:考虑洪水位、地下水位、特殊地质路段、桥涵通道净空高度、隧道等对纵断面线

15、性设计高程的特殊要求4.平、纵线性组合的原则及设计要点有哪些?答:原则:1.在视觉上能自然地引导驾驶员的视线,并保持视觉的连续性 2.保持线性技术指标在视觉和心理上的大小均衡 3.选择组合得当的合成坡度,以利于路面排水和行车安全 4.注意与道路周围环境的配合要点:a 平面为直线,纵断面是直坡段-构成恒等坡度的直线 b平面为直线,纵断面是凹形竖曲线-构成凹下去的直线 c平面为直线,纵断面是凸形竖曲线-构成凸起的直线 d平面为曲线,纵断面是直坡段-构成恒等坡度的平曲线 e平面为曲线,纵断面是凹形竖曲线-构成凹下去的平曲线 f平面为曲线,纵断面是凸形竖曲线-构成凸起的平曲线5.平面线形设计的要点有哪

16、些?答:1.平面线形应直捷、流畅,与地形、地物相适应,与周围环境相协调。2.保持平面线形的均衡与连续。3.注意与纵断面设计相协调。4.平曲线应有足够的长度。6.纵断面线形设计要点有哪些?答:1.纵坡极限值的运用 2.最短坡长 3.竖曲线半径的选用 4.相邻竖曲线的衔接 5.各种地形条件下的纵坡设计。7.驾驶员动视觉的特点是什么?答:1.驾驶过程中,驾驶员不易全面正确感觉车外的情况变化 2.驾驶过程中,驾驶员的空间分辨能力低 3.高速行驶时,对驾驶员易行成道路催眠 4.高速行驶时,驾驶员更容易出现错觉,导致判断失误增加。8.线形设计检验和评价的方法有哪些?答:a.道路透视图 b.沿线耗油量 c.事故率预测模型 d.可能速度法 e.运行速度法9.基于运行速度的线形评价标准、方法及步骤是什么?答:1.初始设计 2.检验和修正:a.划分分析路段 b.沿线运行速度 V85测算 c.线形连续性检验 d.设计速度协调性检查 e.修正原设计、绘制图、纵面图 f.按正、反方向绘制沿线运行速度图3.完成设计第六章 1.道路选线的原则、方法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