违约损失率(LGD)研究

上传人:笛音 文档编号:25750411 上传时间:2017-12-17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违约损失率(LGD)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违约损失率(LGD)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违约损失率(LGD)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违约损失率(LGD)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违约损失率(LGD)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违约损失率(LGD)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违约损失率(LGD)研究(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违约损失率(LGD)研究 作者:陈忠阳 博士、副教授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财政金融政策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 长期以来,人们对信用风险的关注和研究主要在于交易对手违约的可能性,即违约概率 PD(Probability of Default),而对交易对手一旦违约可能造成的损失程度,即违约损失率LGD(Loss Given Default)的研究远远不及违约概率 PD,然而,作为反映信用风险程度的基本参数之一,LGD 相比于 PD 对信用风险管理有着同样的重要性。尤其是自新巴塞尔资本协定将LGD 和 PD 一同纳入监管资本衡量的基本框架以来,违约损失率(LGD)引起了监管界、业界、和理论界

2、的高度重视。一、LGD 性质与特点 违约损失率 LGD 是指债务人一旦违约将给债权人造成的损失数额,即损失的严重程度。从贷款回收的角度看,LGD 决定了贷款回收的程度,因为,LGD1回收率。构成一个完整风险概念的两个基本要素是损失的可能性和一旦损失发生后的损失规模,即损失的严重程度。因此,LGD 是除违约概率 PD 以外反映信用风险水平的另外一个重要参数,两者结合在一起才能全面反映信用风险水平。显然,PD 既定的情况下,LGD 越高,信用风险越大。预期损失率(Expected Loss, EL)是反映信用风险的一个指标,它是 LGD 和 PD 的乘积:预期损失率(EL)LGD PD。 1PD

3、和 LGD 都是反映债权人面临债务人违约的信用风险的重要参数,因此,两者都受到债务人信用水平的影响,然而,从性质上看,两者又有重要的区别。总的来说,PD 是一个交易主体相关变量,其大小主要由作为交易主体的债务人的信用水平决定;而 LGD 具有与特定交易相关联的特性,其大小不仅受到债务人信用能力的影响,更受到交易的特定设计和合同的具体条款,如抵押、担保等的影响。因此,对于同一债务人,不同的交易可能具有不同的 LGD,如对于同一债务人的两笔贷款,如果一笔提供了抵押品,而另一笔没有,那么前者的 LGD 将可能小于后者的 LGD。因此,对 PD 和 LGD 的分析应有不同的着眼点。除了上述交易项目相关

4、特性以外,西方在 LGD 方面的研究和实践表明 LGD 还具有以下一些特点:LGD 概率分布呈现双峰分布的特征;LGD 与 PD 呈正相关的关系;LGD 与破产法等法律制度密切相关;LGD 波动幅度大,影响因素多,且研究历史短,数据稀少,因而量化难度大。本文随后将针对 LGD 的这些特征进行详细的论述。二、LGD 的重要性 LGD 在资本监管框架中的作用起草和征询意见已经历时 5 年的新巴塞尔资本协定,以其非同一般的复杂性而成为金融界争论的焦点之一。新协定的复杂性突出反映在旨在提高风险敏感度的监管资本计量框架和方法上,其中尤以许可银行采用内部 LGD 数据的高级信用风险计量法的复杂性更为突出。

5、新协定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对这些复杂的风险和资本计量方法的采用提高监管资本对于银行实际风险水平的敏感程度,从而促使银行在维持与其风险和管理水平相适应的资本金水平的同时加强风险管理。而这一监管激励机制具体表现为,新协定提出适应不同风险管理水平的资本计量方法,包括简单的标准计量法、较高级的基础内部评级法和高级内部评级法;同时,新协定对较高级的计量方法做出了监管资本降低的激励安排,即对同一银行,采用较高级的计量方法算出的监管资本比用较低级的计量方法算出的监管资本少。在这种刻意的制度安排下,采用高级内部评级法将获得最低的监管资本的激励,因此,高级内部评级法成为国际上大银行的首选目标,从而 LGD 的量化

6、也成为全球银行业高度关注的问题之一。(一)针对信用风险的监管资本基本框架及其计量 自 1988 年以来,巴塞尔资本协定的基本思想就是监管当局对银行的资产要根据其风险水平规定一定水平的资本要求,即监管资本要求。新协定没有改变这一基本思想,而是在增强监管资本计量对银行风险敏感度方面进一步予以完善 2。在信用风险方面反映这一监管思想的基本公式是:监管资本= 风险加权资产 (RWA)8% =风险权重 (RW) 违约时暴露 (EAD)8%。在新协定提出的标准法下,风险权重由监管当局根据新巴塞尔协定的规定给出,共有五个等级:0%, 20%, 50%, 100%, 150%。新巴塞尔资本协定在这一方法下基本

7、上沿用了 1988 年版资本协定的做法,最大的改进在于确定银行风险资产的风险等级时引入了外部评级,从而使得外部信用评级结果在监管资本确定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新协定在提高监管资本风险敏感度方面最重要的改进并不在于引进外部评级的标准法对 88 年版本的改革和完善,而是在于提出了基于银行内部评级来确定监管资本要求的内部评级法(包括基础内部评级法和高级内部评级法)。在新巴塞尔资本协定提出的这种内部评级法下,针对信用风险的监管资本的基本框架包括五个方面:风险暴露分类、风险要素、风险权重函数、最低要求和监管检查。风险暴露分类是指监管当局对银行所有的信贷类资产和业务(即对信用风险的暴露)按照监管当局的标准和

8、要求分为公司、主权、银行、零售和权益 5 大类资产,每一大类资产又可以细分为更多的子类。风险要素是指每项资产的信用风险水平由贷款的违约率(Probability of Default, PD)、违约损失率(Loss Given Default, LGD)、到期日(Maturity, M) 和违约时暴露 (Exposure at Default, EAD)四个风险要素决定。风险权重函数是由巴塞尔委员会在新协定中给定的用以计算每一项风险资产的风险权重的函数公式。该函数公式的自变量为上述风险资产的四个(信用)风险要素, 3 因变量是反映该风险资产的信用风险水平的风险权重(Risk Weight, R

9、W),它与违约时暴露(EAD)的乘积就是该风险资产的风险加权资产(Risk-Weighted Asset,RWA )数额。风险加权资产(RWA)的 8就是新协定规定的银行对该项风险资产投资所应该具备的资本金,即该项资产的监管资本要求。风险权重函数是根据银行不同业务的性质而确定的,因此,不同的风险暴露类别有不同版本的风险权重函数。风险权重函数的确定是新巴塞尔资本协定最重要最复杂的任务。以最新版本的针对银行批发业务(包括对公司、银行和主权的暴露)的风险权重函数为例,该项任务的复杂性无论是从函数式本身的复杂性还是该版本函数式经过数次修订就能够充分的表现出来。自 2001 年巴塞尔委员会在新协定第二稿

10、中提出该函数式的最初版本以来,两次最重要的修订是第三稿出台前为降低对中小企业贷款风险权重的修订和 2004 年 1 月为在监管资本要求中扣除针对预期损失的内容协定 4。根据 2004 年 1 月 30 日巴塞尔委员会公布的最新修订版本风险权重函数,对公司、银行和主权的暴露的监管资本要求为:k =LGD (N(1R)-0.5 G(PD)+(R/(1R) 0.5 G(0.999) )PD)(11.5b(PD) ) -1 (1(M2.5)b(PD) ) 其中: b(PD)=(0.11852 0.05478 log(PD) 2 R=0.12 (1 EXP(-50 PD)/(1-EXP(-50)+0.3

11、0 1(1 EXP(-50 PD)/(1-EXP(-50) N()表示标准正态分布的累积分布函数;G()表示标准正态分布的累积分布函数的反函数。 最后,对于采用内部评级法的银行,新协定还规定了这些银行在申请采用较高级的信用风险和监管资本计量方法时必须在技术和制度上应该达到的最低的标准以及监管当局就此进行监管检查的权力。(二)LGD 在监管资本计量中的基本作用 由于标准法不采用银行内部评级数据,而是依据监管当局认可的外部评级标准将不同的风险暴露赋予不同的风险权重,LGD、PD 等银行内部风险管理信息在监管资本计量上基本不发挥作用。与标准法不同,基础内部评级法和高级内部评级法对监管资本的计量是建立

12、在银行内部评级信息基础之上的。然而,新协定对基础内部评级法和高级内部评级法采用内部评级信息予以不同的要求。基础内部评级法只准许 PD 信息由银行内部评级提供,而 LGD、EAD 和 M 参数则由监管当局根据新协定的要求给出。根据新协定对基础内部评级法的规定,对公司、银行和国家的无抵押的高级债权,LGD 为 45%;对公司、银行和国家的无抵押的次级债权:LGD=75%;有抵押债权的 LGD 服从较复杂的监管公式,以合理反映抵押等风险缓释技术对 LGD 的降低作用。高级内部评级法下 LGD 由银行提供,因此银行需要估算LGD(由内部评级体系提供)。但银行必须满足监管当局的相关规定和最低要求。 5新

13、巴塞尔资本协定将 LGD 引入监管资本框架具有重要意义。在技术上,由于 LGD 从损失严重程度方面反映了信用风险的性质,LGD 的引入更加有利于正确地反映资产的风险水平。而且,LGD 也反映了银行风险管理措施所发挥的作用。LGD所能反映的风险缓释技术有:抵押、担保、信用证、信用衍生产品和信用保险等。因此,LGD 在监管资本计量框架中的应用不仅使得新监管资本衡量框架能够更加正确地反映银行实际承担的风险(更具风险敏感性),而且从监管角度认可和鼓励了不断发展和创新的银行风险缓释技术。三、LGD 的重要性 LGD 在银行内部评级和管理中的作用如前所述,由于新巴塞尔资本协定在内部评级法中引入LGD 作为

14、资产风险权重函数的自变量,而且通过监管资本激励机制的刻意设计鼓励银行采用基于内部估测的 LGD 数据的高级内部评级法,LGD 对银行的重要性显得更加突出。然而,LGD对于银行的重要性却不仅仅基于监管的原因,更不是自新巴塞尔协定提出内部评级法后才开始被银行注意到,相反,随着银行内部评级的发展,尤其是在 90 年代,LGD 对于银行内部管理的重要性已经为许多银行所重视。90 年代以来,在西方银行业风险管理的发展进程中,内部评级体系的兴起和迅速发展是非常引人注目的一个方面。其原因主要是银行业在竞争日益激烈、风险日益加大和创新日新月异的市场环境中,对资产风险的量化和管理显得越来越重要。传统的信用风险评

15、估方法,如偏重主观判断的 5C 专家评审法、偏重单纯计量分析的信用打分法等,都因过于简单、缺乏现代金融理论基础等原因已经不能适应金融市场和银行管理发展的需要,尤其是不能适应信用衍生产品市场、贷款出售市场和资产证券化的发展,也不能适应信用组合管理、风险资本配置等现代银行管理体系的发展。同时,以独立身份服务于全社会公众投资者、并且在对象上以公开上市债券为主的外部信用评级对银行内部以信贷资产为主、与银行自身有着特定联系的资产组合的适用性也越来越小。因此,银行开始开发类似外部信用评级但又反映内部管理需要的内部信用评级系统,以适应上述市场和内部管理发展的需要。随着银行内部评级体系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银行认

16、识到 LGD 在全面衡量信用风险方面的重要作用,评级体系的结构开始由只注重评估违约率的单维评级体系向既重违约率又重违约损失率的多维评级体系发展。所谓单维评级系统(single dimensional rating )是仅对债务人的资信评级的系统,即所谓债务人评级(obligor rating)。该评级体系主要关注债务人本身的资信状况,而对特定交易特征一般不予考虑。因此,该评级体系的主要估算任务是违约率 PD。在该系统下,信用等级反映被评债务人对其所承担的任一债务违约的风险。多维评级(multi-dimensional rating )系统又称双维评级体系(dual rating)。该体系在根据债务人资信进行债务人评级的同时,还根据项目结构和交易特征,考虑特定项目下防止损失的保护措施,如抵押担保等,对特定交易项目进行评级,即项目评级(facil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