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其预防发送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25750143 上传时间:2017-12-17 格式:PPT 页数:191 大小:4.5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余: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其预防发送_第1页
第1页 / 共191页
余: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其预防发送_第2页
第2页 / 共191页
余: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其预防发送_第3页
第3页 / 共191页
余: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其预防发送_第4页
第4页 / 共191页
余: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其预防发送_第5页
第5页 / 共19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余: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其预防发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余: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其预防发送(19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7/12/17,1,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其预防,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余毅震,2017/12/17,2,2006年12月1528日,恩施市三岔乡三岔中学发生细菌性痢疾暴发疫情,患病人数达97人;湖北省政府公布2006年疫情,70%传染病发生在学校和学生中;2008年3月31日上午,贵阳学院两名学生被确诊为甲型肝炎,4月1日下午发现可疑病人16例,仅半个月时间,发病人数高达243人,发生了局部地区较为严重的公共卫生事件。,2017/12/17,3,武漢晨報(2006年)湖北3地125名师生食物中毒瞒报:月日,老河口市某小學名學生出現中毒反應月日,巴東縣某小學名學生出現中毒症狀月日,蘄春縣

2、某中學名學生和名教師中毒。經當地衛生機構調查分析,老河口、巴東起中毒原因為腊样芽胞杆菌食物中毒,蘄春起中毒原因為食用殘留農藥的小白菜導致中毒。 湖北省教育廳決定,對當事所學校的校長通報批評。,2017/12/17,4,2007年11月湖北省卫生厅公布10月法定传染病疫情:前三位为感染性腹泻、流行性腮腺炎、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报告的7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有5起发生在学校 。荆楚网:2011年4月麻城市某学校部分学生在吃完中餐后,相继出现发热、腹部不适、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累计107名学生入院治疗。初步判断为食物中毒。,2017/12/17,5,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定义: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

3、在学校内突然发生,造成或可能造成师生员工身体健康严重损害的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群体性异常反应、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师生员工身体健康的公共卫生事件。,2017/12/17,6,特点:具有突然性 和不可预测性;事件发生的原因相同,受害师生表现的症状相同 , 短时间多人发生;学生是传染病高发和易感人群;学校是传染病的集散地,2017/12/17,7,11事件类型以传染病疫情和食物中毒事件为主,其中传染病疫行性腮腺炎、水痘等呼吸道传染病的爆发为主。 12人群分布以中小学学生为主。免疫力较低,缺乏传染病的预防知识,没有养成卫生习惯,个人防护意识差等 。13地区分布以村级学校为主,有

4、明显的县区、乡镇、村庄发病差别。乡村学校由于经济条件差,卫生设施设备简陋,学习和居住环境比较拥挤,通风条件差等。14时间分布全年呈现2个发病高峰,主要集中在36月和1月(与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时间一致);其次在67月(与食物中毒的高发时间一致)。,2017/12/17,8,危害事件级别不同危害大小不一危害师生身心健康与生命安全危害正常的教学秩序危害社会安定危害国家安全(环境、经济、政治等)(SARS),2017/12/17,9,1.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原则(1)以人为本,保障健康。 始终把生命和安全放在第一位。(2)统一指挥,快速反应。各级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确保发现、报告、指挥、处置等环节

5、的紧密衔接,做到快速反应,正确应对,处置果断,力争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3)分级负责,属地管理。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党委行政“一把手”是维护学校稳定的“第一责任人”。(4)预防为主,及时控制。 争取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早解决。,2017/12/17,10,(5)区分性质,依法处置。 坚持从保护师生员工生命财产安全的角度出发, 做到合情合理、依法办事,切实维护师生的合法权益。(6)加强保障,重在建设。要从法规上、制度上、组织上、物质上全面加强保障措施。 (7)系统联动,群防群控。发生突发公共事件后,各相关部门负责人要立即深入第一线,及时了解情况,迅速开展群防群控工作。,2017/12/

6、17,11,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分级根据教育厅教育系统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以及湖北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按严重程度,从高至低划分为特别重大(I级)、重大(II级)、较大(III级)和一般(IV级)四级。,2017/12/17,12,1 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级)(1)肺鼠疫、肺炭疽在大、中城市发生,疫情有扩散趋势;或相关联的肺鼠疫、肺炭疽疫情波及我省在内的2个以上省份,并有进一步扩散趋势;(2)出现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病例,且相关联的疫情波及2个以上省份,并呈扩散趋势;发生由高致病性禽流感(新亚型)病毒株引发的疫情,出现明确的人间持续传播,且疫情有扩散趋势;(3)

7、出现危害严重的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波及2个以上省份,并有扩散趋势;(4)发生新传染病,或我国尚未发现的传染病发生或传入,并有扩散趋势;或发现我国已消灭的、危害严重的传染病重新流行;,2017/12/17,13,(5)发生烈性病菌株、毒株、致病因子等丢失事件,并造成人员感染,且出现人员死亡或呈扩散趋势。(6)有证据证明存在严重健康危害的污染食品,流入多个省份或者2个以上境外国家和地区(港、澳、台),对2个以上省份或者境外国家和地区(港、澳、台)造成特别严重健康损害后果的;或经专家委员会评估,认为事故危害特别严重的。(7)一起食物中毒100人以上并且出现2人以上死亡,或出现10人以上死亡的。(8)

8、一起急性职业中毒50人以上,或出现5人以上死亡的。(9)周边以及与我省通航的国家和地区发生危害严重的国际关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或出现输入性病例,并呈扩散趋势,严重危及我省公共卫生安全的。(10)其他危害特别严重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2017/12/17,14,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级)(1)肺鼠疫、肺炭疽在1个县(市、区)范围内发生,1周内发病1例以上、4例以下。(2)腺鼠疫在1个县(市、区)范围内发生,1周内发病10例以上、19例以下,或流行范围波及2个以上县(市、区);(3)出现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病例,相关联的疫情波及2个以上市(地),并呈扩散趋势;发生由高致病性禽流感(新亚型)病毒株引发

9、的疫情,并出现聚集性病例(4)霍乱在1个市(地)范围内流行,1周内发病30例以上;或相关联的疫情波及2个以上市(地),有扩散趋势;(5)乙类、丙类传染病发病数量明显增加,疫情波及2个以上市(地),1个月内发病水平超过前5年同期平均发病水平3倍以上,出现危害病例或者造成严重的社会影响;(6)我国既往未发现的、危害严重的传染病发生或者传入,尚未造成扩散;或者周边以及与我省通航的国家和地区发生危害严重的国际关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我国出现输入性病例;或我国发现已消灭的天花和脊髓灰质炎野毒株病例,或出现脊髓灰质炎疫苗株循环病例;(7)发生危害严重的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波及到2个以上市(地),并呈扩散趋势

10、;,2017/12/17,15,(8)发生重大医源性感染事件;或发生烈性病毒株、毒株、致病因子等丢失事件,并造成人员感染的。(9)群体性预防接种或预防性用药出现危害严重的不良反应,一起事件病例数在100人以上,或出现人员死亡事件;(10)对省内2个以上市(地)造成危害的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或我国出现新污染物引起的食源性疾病,造成严重健康危害后果,并由扩散趋势;(11)一次食物中毒人数50人以上、100人以下并出现死亡病例,或出现3人以上、5人以下死亡的;(12)一次发生急性职业中毒30人以上、50人以下或出现3人以上、5人以下死亡的;(13)境内外隐匿运输、邮寄烈性生物病原体、生物毒素造成我省省

11、域内人员感染或死亡的;(14)其他危害严重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2017/12/17,16,较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级)(1)肺鼠疫、肺炭疽病例在1个县(市、区)范围内发生,1周内1例以上4例以下;(2)腺鼠疫发生流行,在1个县(市、区)行政区域内,1个平均潜伏期内连续发病10例以上,或流行范围波及2个以上县(市、区);(3)霍乱在1个县(市、区)范围内发生,1周内发病10例以上、29例以下;或疫情波及2个以上县(市、区)(4)出现聚集性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例;(5)出现高致病性新流感(新亚型)病例。(6)乙、丙类传染病发病数量明显增加,疫情波及2个以上县(市、区),一个月内发病水平超过前5年

12、同期平均发病水平2倍以上.(7)出现疫苗衍生脊髓灰质炎病毒病例。,2017/12/17,17,(8)有证据证明存在或可能存在健康危害的污染食品,并涉及2个以上县(市、区),已造成严重健康损害后果的。(9)一次食物中毒人数在50人以上、100人以下,或出现3人以上、5人以下死亡的。(10)一起急性职业中毒10人以上、30人以下,或出现1人以上、3人以下死亡的。(11)在1个县(市、区)范围内发现危害较严重的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12)群体性预防接种或预防性用药出现危害严重的不良反应,一起事件病例数在50人以上、100人以下,或出现群体心因性反应;(13)其他较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2017/12

13、/17,18,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级)(1)腺鼠疫在1个县(市、区)范围内发生,1个平均潜伏期内发病1例以上、9例以下。(2)霍乱在1个县(市、区)范围内发生,1周内发病9例以下;或出现境内感染的死亡病例。(3)出现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或疑似高致病性新流感(新亚型)病例。(4)有证据证明存在或可能存在健康危害的污染食品,已造成严重健康损害后果的。(5)一次食物中毒人数在10人以上、50人以下,或出现1人以上、3人以下死亡的(6)一起急性职业中毒3人以上、10人以下。(7)群体性预防接种或预防性用药出现危害严重的不良反应,一起事件病例数在10人以上、49人以下。(8)其他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2

14、017/12/17,19,教育行政部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职责教育厅:省政府部署,卫生厅指导。及时收集与分析全省教育系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相关信息适时向各地教育行政部门通报情况,发出预警,提出紧急应对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政策、措施;指导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应对和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督促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落实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措施;及时总结和推广各地、各校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经验和做法;督促各地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性质对有关责任人进行责任追究。,2017/12/17,20,地市及以下教育行政部门:建立健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工作责任制度,并将责任分解到部门、落实

15、到人;在当地卫生部门的指导下,制定符合本地区实际的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对策、措施及应急预案;落实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信息报告人并及时上报相关信息;配合卫生部门,严密监测所辖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情况,并适时做出预警;指导下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紧急应对和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2017/12/17,21,协助卫生部门和学校组织救治工作;检查督促所辖学校落实各项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措施;总结推广学校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经验与做法;协调有关方面的力量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调查和处理;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性质督促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对有关责任人进行查处。,2017/12/17,22,各级各类

16、学校(幼儿园): 在卫生部门指导下,根据当地政府和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制定本校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建立健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工作责任制度,建立一把手负总责与分管校长具体抓的责任制,并将责任分解到部门、落实到人;明确并落实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信息报告人;具体实施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与处置工作,配合卫生部门对事件原因进行调查;及时向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及卫生等有关部门报告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进展与处置情况。,2017/12/17,2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时限、内容及程序 信息报送原则1 迅速:学校应在第一时间(2小时内)向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卫生部门报告,不得延报。2 准确:信息内容要客观详实,不得主观臆断,不得漏报、瞒报、谎报。3 直报:发生级(特大)事件,可直接报教育厅。4 事件情况发生变化后,应及时续报。责任报告单位:各级各类学校(幼儿园)和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责任报告人:各级各类学校和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指定的信息报送人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