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料病态及应对措施

上传人:笛音 文档编号:25743775 上传时间:2017-12-17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涂料病态及应对措施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涂料病态及应对措施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涂料病态及应对措施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涂料病态及应对措施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涂料病态及应对措施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涂料病态及应对措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涂料病态及应对措施(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涂料病态及其防治措施涂料含有各种组份,其性能是不够稳定的。不仅表现在涂料贮存过程中,而且反映在施工前后常会出现某些异常现象,这就是涂料的“ 病态” 。一个从事涂装工作的现场工艺人员,必须熟知各种漆膜弊病及其预防的方法,才能及时排除生产中出现的涂层质量事故或采取预防措施,防止各种漆膜弊病的产生,确保产品的涂层质量和生产的正常进行。为了尽量减少弊病,除正确合理使用涂料外,应严格遵守工艺施工规程。首先要找出其原因,一般有原料性能、配方设计、制造工艺、储存保管、表面处理、施工技术以及环境气候等。下面就常见的一些病态及其防治措施介绍如下,供参考:一、涂料在贮存过程中产生的病态 1、混浊:清油、清漆在运输

2、和贮存过程中发现透明度差,混浊现象,就是病态。如稀释剂选择不当,用量太多或内含水份,往往是造成发浑的原因之一。由于清漆是胶体状物质,它们的稳定性主要取决于各种成膜物在溶剂中的溶解度,所选的稀释剂溶解差,部分漆料不溶解,就会出现发浑。如短油度醇酸树脂清漆,仅用 200#溶剂汽油稀释就不行。稀释剂用量过多,会使胶体清漆破坏,析出树脂,轻的发浑,重的还能成白糊浆状。消除办法可选用适当的溶剂或添加溶解能力强的溶剂。但已有糊状析出,便不好挽救了。另外,如果稀释剂中含有少量水分,引起发浊,也比较麻烦。因此,必须注意稀释剂不应有水分存在。干料析出,特别是铅干料,也易使透明涂料变浊。可以用加热方法暂时除去由于

3、铅催化剂引起的混浊,但最好是过滤净化。如果是混入水分引起的浑浊,或贮存温度太低,油中的腊质在低温中析出,可用加热的方法暂时除去。 2、变稠涂料在贮存过程中粘度逐渐增高,但它须与触变性有所区别,由于溶剂挥发或溶剂使用不当或因氧化聚合等反应使粘度增高的现象称为增稠。触变则是在静止状态下极像肝化,但一经外力搅拌即可变的活动自如,它是由颜料和体质颜料的膨胀而引起的,这不能说是弊病,而是一种人为制造的特征。用它来防止涂料的沉淀和消除涂刷时产生流挂现象。 漆料酸性太高,与碱性颜料化合成盐,能使涂料变稠,甚至凝成冻状。颜料中含有水分或水溶盐来洗净也会使涂料变稠,其他则可能是溶剂的挥发及贮存温度过热、过冷所致

4、。醇酸清漆若变厚,可以加一些丁醇来解决,贮存温度过高,对某些遇热要起反应的树脂,当然要变稠,寒冷季节,粘度自然会增高,但这不是涂料本身粘度的增高造成施工困难,建议贮存场所要使温度保持在 20左右。某些漆基应选用盐基性颜料,容器要密闭,开桶后要盖好,最好 2-3 天,最长一周内用完。3、变色 清漆所用的溶剂,有些极易水解与铁容器反应,溶解一部分黑色铁的化合物,清漆中的酸性树脂也与铁桶反应变成红色。另外,清漆本身与盛器起反应使颜色变深。对色漆来说,各种颜料褪色和金属颜料变绿、褪色的显著例子是含有铁兰的兰漆和草绿色漆,由于容器内空气不足铁兰所起的还原作用使之褪色,但一经暴露于空气,铁兰被氧化即行恢复

5、。另一种变色是由于复色漆中几种颜料比重不同,出现颜料的下沉上浮,在使用中只需充分搅拌即可恢复原色。金属颜料(铝粉、铜粉)的发乌或变绿,主要是油中或漆料中游离酸对铝粉铜粉的腐蚀,使金属失去光泽,可选用中性漆料。最有效方法实行分装,随用随配。 4、结块与沉淀在生产运输过程中色漆产生沉淀,如搅拌后能重新调和,这属于正常现象。如沉淀后结块,不能搅拌再分散就属于弊病。原因往往是所用颜料比重大,颗粒粗,或填充料较多,漆料粘度太低,以及研磨分散不良,漆料对颜料的润湿性不好,颜料与漆料产生反应,或相应吸附等等。防治方法是注意颜料与漆基的适应性,增加漆料粘度,加入触变剂或润湿悬浮剂。5、结皮氧化干燥型涂料(如油

6、性漆、自干型合成树脂漆)在开桶时发生表面氧化,固化呈皮状的现象,称之为结皮。施工前必须除去,否则会使漆膜变粗,破坏漆膜的美观。当装桶不满,易有空气或桶盖不平,即有结皮倾向。为避免结皮严重,施工时,最好把未用完的涂料桶内洒上相应的稀释剂封闭表面,使之隔开空气。近年来,防结皮剂的问世,可以从根本上较好的解决这一弊病。6、容器变形 如贮存场地不当,而天气炎热时,使罐内温度增高,漆内的溶剂逐渐变成气态,使密闭的铁罐缓缓膨胀,若不及时处理,渐渐会爆裂漏耗。如遇此现象时,可将罐盖打开,泄出罐内气体,然后封闭移置较凉处。二、涂料在施工前后发生的病态 1、流挂 在垂直面上涂漆,部分涂料在重力作用下,有流淌现象

7、,使漆膜产生不均一的条纹和流痕。原因往往是溶剂挥发缓慢,涂的过厚,如重枪处。喷涂距离过近,喷涂高度不当,涂料粘度过低,周围空气中溶剂蒸汽含量过高,气流过低,或被涂物几何形状复杂,油漆聚集在底漆缝隙处等等。为使施工中不致出现流挂现象,要注意严格控制施工粘度。提高操作者的熟练程度,调正喷漆距离,一次涂布不宜过厚,对于热固性涂料可采用湿碰湿工艺。2、咬底 涂面漆后出现下涂层被咬起甚至脱离底材,呈绉纹帐起状,这是面漆中的溶剂把底漆软化膨胀而造成的。主要原因是底面漆配套不当或底漆未干透即涂面漆或涂得过厚造成,应注意选择配套油漆,等底漆彻底干透后再涂面漆。为防止咬起,第一道应涂的过薄,等稍干后再涂第二道。

8、 3、渗色 底涂层或底材的颜色被溶入面漆膜中,使面漆受到沾污。原因是底涂层的有机颜料或沥青树脂被面漆的溶剂所溶,使颜色渗入面漆涂层。防止渗色现象,可对有渗透倾向的底漆上涂面漆时中间用一层涂料隔绝之。 4、发白 这是指挥发性漆经施工后在干燥过程中,成膜无光、发浑或呈半透明甚至发白,起因是由于施工场地潮湿,大气中含水份较多,溶剂挥发太快,周围温度剧降,水分凝聚于膜上,易使树脂或高分子聚合物析了形成白色。预防措施可以选用高沸点挥发速度慢的有机溶剂或预加热被涂物面(使其比环境温度高约 10)。注意施工场地的温湿度和溶剂的挥发率。 5、发笑 系指施工后漆膜在表面上收缩,好似水抹在腊纸上一样,斑斑点点,露

9、出底层。主要起因是这类漆对表面湿润性欠佳,使之不能成为一层均匀膜层而收缩呈滴珠状。另外,漆膜厚度太薄,也易收缩。引起原因,可能是被涂面太滑或有油腻,清漆未经贮藏熟化,清漆被油脂或杂质所沾污,溶剂挥发不当,表面处理不当,喷枪中管线内混入油或水,施工中环境温度太低或漆料粘度过大等等,应找出影响因素加以克服。 6、慢干和返粘 涂料施工后成膜时间超过按产品技术条件规定的干燥时间或漆膜不固化、硬度低、表干里不干等。返粘是涂料干燥或固化后仍有粘指的现象。两者的原因大同小异,首先是涂料质量问题,采用挥发性能慢的溶剂,还有施工漆膜太厚使氧化作用仅限于表面,底层干不透,所以漆膜应涂的薄而均匀,宁可多刷几道。底漆

10、未干透,也会影响漆的干燥,使干燥时间延长或返粘,对此可采用挥发快的溶剂或提高施工场所温度、补加干料等来弥补。 7、针孔 在漆膜上产生针状小孔或象皮革、毛孔那样的孔,孔径约在 100um 左右,称为针孔。这种病态的实质与发笑基本相似,都是在成膜过程中出现有些部位空白无漆。而不同的是,针孔直透到物质表面。收缩实际上还有一层极薄的残膜。针孔的主要起因是有空气泡存在,对颜料润湿性不强或漆膜太薄。它有涂料方面的原因,也有涂装方面的原因。涂料预防措施是严格把握施工工艺,有效的消除溶剂的选择和混合不当、颜料的分散不良、涂料释放气泡性差以及被涂物面不净、涂装环境不良等因素。 8、起泡 漆膜的一部分从底板或底涂

11、层上浮起,其内部充满着液体或气体,膜面出现圆形突起物。病态的起因大多归咎于施工的错误,主要在漆膜上有潮气或挥发性的液体存在。防治措施是被涂物面要清洁,漆膜应干透,避免在高湿度环境下放置。 9、桔皮 喷涂时,不能形成平滑的干膜而呈桔皮状的凹凸现象称为桔皮。主要有两种形成因素:一是施工喷涂不当,另外是高挥发分的急剧挥发所致。病态的预防可采用较多的稀释剂,最好酌加沸点较高的溶剂,高速施工时喷嘴大小,喷枪与被涂物距离等等,也可适当添加流平剂。 10、起皱 起皱是指直接涂在底层上或已干透的底涂层上的漆膜在干燥过程上产生皱纹现象。皱纹是指成膜不光滑、收缩成很多弯曲的棱脊。它是由于催干剂过多,使内外层干燥不

12、匀,干燥快的表面覆盖了下层,使下层无处伸展,只好向上收拢而起皱。又如,漆膜施工过厚,外干里不干,涂漆后放在强烈日光下曝晒烘烤温度过高,均可导致出现皱纹。可以采取减少催干剂,调入同品种干性慢的涂料,选择合适溶剂等解决。另外涂刷必须纵横展开,烘烤条件、温度、升温速度都应加以注意。 11、盖底不良、露底 在涂一道漆(厚度约在 25mm 左右)后,仍能凭肉眼看清底层,如因漏喷或涂的过薄而见底现象称为露底。通常是涂料的遮盖力不足,含颜料少,颜料沉淀未搅起,涂料过稀等引起。要克服以上弊病,除涂料本身外,施工时要注意充分搅匀,仔细涂布,注意使用遮盖力强的涂料。 三、涂料成膜后出现的病态 1、失光 面漆涂膜干

13、燥后,没有达到应有的光泽或涂装数小时或数周后光泽慢慢下降的现象,称为失光。外用涂料经长期曝露,由于老化原因使光泽渐降的自然现象不属此例。病态的出现,涂料方面往往是配方不合适,颜料的选择分散和混合不恰当。树脂的聚合度不当,相互混溶性差等。属于施工方面的原因有:被涂物面处理不好,涂面粗糙,对面漆吸收量大。如木质物面,如不涂清漆作为底漆,头道面漆的油份陆续渗至木材细孔,漆膜就会暗淡无光。新的水泥墙面,表面碱质会把油膜皂化而失光。气候的因素也有,在较冷天气施工,水气凝结膜面,涂料会失光。对烘漆而言,如过早放入烘烤设备,往往使漆膜来不及流平,颜料积聚在膜表面上,形成孔穴,肉眼观察便呈失光。预防措施是细心

14、处理被涂物面,使其平整无空隙,严格遵守指定的干燥条件,必要时,涂覆相应的封闭涂层。 2、粉化 漆膜在气候作用下,随光泽下降而进一步出现的表面损坏或呈粉状脱落现象。一般呈白色,用手摸漆面,颜料粉粒极易粘附指上,这称之为粉化。这是由于漆膜长期受紫外线影响,在靠近颜料颗粒处漆料失去粘着力所造成粉化的变化只限于表面,每次脱粉很少,下面漆膜仍可保持完整,直到全部被破坏为止。 粉化程度决定基料类型,颜料品种和颜基料比例等等。而漆膜曝露的自然环境,紫外线辐射、水气、氧起、海洋气候、化学物品腐蚀等作用,是漆膜粉化的外界因素。涂膜太薄或漆膜干燥以前受到雨、雾、霜、露的侵蚀,粉化就会提前,所以,选择油漆种类相当关

15、键。如作为耐腐蚀的环氧涂料,其耐候就较差,会产生早期粉化,沥青漆也如此。施工时还要注意保证漆膜达到一定的厚度。 3、变脆 漆膜失去弹性或弹性变差的现象,成为变脆。它是漆膜开裂或剥落的前奏,原因是烘烤温度过高,时间过长,涂层配套不合理。如在低温烘烤的涂层上涂高温烘烤的面漆,漆膜在过低温度条件下使用等。预防措施是按工艺规定或技术条件提供的烘干条件进行干燥,正确选择配套性良好得涂层。4、开裂 在漆膜上产生裂缝的现象,称为开裂。有细微裂,粗裂,龟裂之分,都是漆膜一种老化表现。龟裂是指漆膜破裂到底,露出物面或表面开裂不透到底,犹如龟背上的纹。大部分漆膜常年使用后,都会出现龟裂。这表明涂层已失效,需重涂,

16、不称病态。 病态的开裂是指涂刷不久漆膜产生龟裂现象。一般起因于底面漆不配套,如在长油度漆上涂硬漆膜,会导致漆膜缺乏弹性,造成两层膜的伸缩力不一致。底漆未干,涂层太厚,不能干透就涂面漆最易龟裂。由外来因素造成的开裂也很严重,热带温度高,湿度重,漆膜受冷热而伸缩,水分吸收挥发穿透作用很频繁也容易龟裂。此外,涂料使用前没有搅匀,相对的改变了原涂料设计配方,金属表面用漆用于木面或室内用漆用于室外等等。粗细裂纹的病态可以通过选用韧性较大的涂料,成膜后与表面伸缩力取得一致来解决。龟裂要特别注意选用配套一致的涂料。 5、脱落 随着漆膜发生开裂而失去粘附力,最后造成膜层脱离物面或底漆分离面脱落,分成小片脱落或整块揭皮两种现象。起因是表面处理不当,底漆选择不当(如底漆膜过硬,使面漆不易粘合,或底漆光泽太大),施工错误,漆膜过硬或漆膜层间干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