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信息技术与研究型课程整合的探讨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25743639 上传时间:2017-12-1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信息技术与研究型课程整合的探讨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对信息技术与研究型课程整合的探讨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对信息技术与研究型课程整合的探讨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对信息技术与研究型课程整合的探讨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对信息技术与研究型课程整合的探讨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对信息技术与研究型课程整合的探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信息技术与研究型课程整合的探讨(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3对信息技术与研究型课程整合的探讨A Study on the Integr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to the Inquiry Curriculum孙 莹* 李宝敏* 王吉庆*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上海,中国E-mail: *pretty_**研究性学习已在我国许多中小学中开始实行,它被看作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改革,在有些地方作为课程加以定位。而信息技术引入教育领域,也是作为改革教学模式的一种手段。本文根据研究性学习的特点和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理论,探讨两种与信息技术整合的研究型课程,试图确立研究性学习和信息技术两者之间适当的结合方式。关键词:

2、信息技术 研究性学习 研究型课程 整合1 引言作为改革我国传统的基础教育模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一个突破口,研究性学习近年来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对研究性学习所下的一般定义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并确定研究专题,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在学校教育教学系统中可有两个实施渠道:一种是将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方式方法贯穿或渗透在各种学习活动中,没有时空条件限制,较难进行控制和干预;另一种就是在课程层面上看待研究性学习,按照课程的要求,有目的、有内容、有方法和过程、有评价等。在国内施行研究性学习的中小学大多是通过第二种渠道,即开设“研究型

3、课程”。242 信息技术与研究型课程整合的依据在这里我们提出将信息技术与研究型课程进行整合,依据的是研究性学习的主要特点。(1) 开放性:所选择研究的问题既可以来自教材,也可以来自学生的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问题的内容可以是单学科的,更多的可能是涉及多学科的知识,因此学习内容是开放的。学生的学习方式也是开放的,可以选择多种途径和方法,最后形成研究结果的内容和形式各异。这样,研究性学习突破原有学科教学的封闭状态,把学生置于一种动态、开放、主动、多元的学习环境中。(2) 主体性:研究性学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究性学习为基础,采用个人与小组合作相结合的方式来进行,学生通过自己的研究实践活动,不断选择并构建

4、有价值的知识结构,同时在体验学习的过程中初步获得自主发展。由研究性学习本身的特点决定了信息技术与研究型课程的整合不同于以往与传统的学科课程的整合,它可以有效地改善那种旧的教学方式加新技术手段的现象,是信息技术从只为教师提供演示、传递信息的工具扩展到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工具,达到较高层次的整合,在实现研究型课程要求的同时,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将来进入信息化社会做准备。253 信息技术与研究型课程整合的理论基础信息技术与研究型课程整合的理论基础是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三个组成部分开放式的学习环境、学习情景和协作学习。(1) 开放式的学习环境:建构主义教学方法的一个特点就是利用开放式的学习环境,它通常

5、要求学生解决使他们面对新知识信息的问题。学生通过重组和转变已有的知识来获得新的理解。开放式的学习环境关注的是学习者,允许他们自己决定解决问题所需要的信息以及应采用的方法,这与研究性学习的开放性特点是一致的。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与传统的教学不同,在传统的教学中,内容是经过选择,在课本中指定的,通过教师讲授传递给学生,而开放式的学习环境要求教师采用新的方法,教学的主要方式从讲授转变为帮助学生的调查研究,教师作为帮助者和指导者,使学生理解学习材料并提供必要的材料。重要的是学生通过直接接触信息、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来形成对学习材料的理解,然后产生并验证假设,确定最好的解决办法。(2) 学习情景:一个适当的情

6、景对学习是至关重要的影响因素。当学生需要学习的知识被置于有意义的情景中时,学生就能理解所学内容并构建一种有意义的语义网络,最终能更好地把知识用于真实生活的情景中。比如对一个时间距离的数学问题,如果其中要计算距离的两个城市是学生所熟悉的,那么他们就能集中于解决这个问题,而不是努力对这两个城市赋予意义。(3) 协作学习:我们不断发展的社会比以往更加要求工作中的协作,每个人作为小组的成员,要能有效地与他人交流和工作。因而教师不仅在自己的工作中协作,而且也要求他们运用的教学过程能有助于学生之间的协作以及社交技能的发展。在协作学习中教师能使学生集中关注的社交技能包括主动地倾听、轮流配合等。当把技术作为工

7、具整合时,发展小组社交技能的需求也是必要的。在分给一个小组任务时,如果没有教师适当的帮助来发展完成任务所需的社交技能和技术能力,那么这个小组的协作就会失败。我们通常会看到有的小组成员被动地坐在那里,而其他人则在电脑前工作。这就需要教师为小组分配职责,每个人承担一26定的职责,这样才能避免这类问题的发生。在小组合作中使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了互相学习的机会。例如,如果一个学生不熟悉 Web 浏览器,教师就可以分给他确定一定专题站点的任务,并且有一个懂得使用浏览器的学生在旁边帮助他。4 与信息技术整合的研究型课程模式在中小学施行与信息技术整合的研究型课程可按图 1 模式。图 1 与信息技术整合的研究

8、型课程的模式(1) 确定问题:所确定的问题是学生在研究过程中要调查和解决的。可以把课本中的问题转变成真实世界的问题,也可以是直接来自学生周围真实世界的事件、问题或现象。比如在美国某中学的一个案例中,由数学中利率的问题而转变成的一个真实问题是要学生调查研究如何去买一辆旧车,怎样通过银行的贷款来支付,这一案例中的学生都已达到驾车年龄,那么他们对所确定的问题就很感兴趣,能形成学习动机。确定问题的方式可以是由教师先提出一个大体的思想,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根据日常生活中各种媒体的接触,提出他们感兴趣的问题,经过小组讨论、全班讨论,最后整理出要研究的问题。(2) 明确目标: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是研究型课

9、程的总目标和分阶段目标,主要涵盖态度、能力、方法三大方面,一般是由学校设定。例如,某中学设定的研究型课程的总目标和分阶段目标如表 1 所示。表 1 研究型课程的目标确定问题 明确目标 选择资源设计活动实施研究评价结果27总目标着重培养学生以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重点的创造性学力,主要包括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提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以及永不满足,追求更好的态度高一年级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与科学态度,增强学生学科的综合意识和整体认识能力,在拓展学生知识面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社会现象的本质提出要研究的问题,并学会判断问题的价值高二年级培养学生收集、分析、综合信息的能力,初步设计问题解

10、决方案、构建知识模型的能力分阶段目标高三年级着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与批判性思维,为学生建立良好的思维模式以及进一步发展研究能力打下一定基础,使学生初步形成对今后的发展方向做出恰当选择的能力第二,由组织实施研究型课程的教师确定目标,这类目标要说明学生在完成课程时能做什么,包括行为目标和认知目标。行为目标明确说明学生要做的具体行为,例如:学生会使用电子表格解决时间距离问题;认知目标并不说明具体行为,而有助于说明更高层次的学习任务,这种任务可以有多种方法来实现,例如:了解淀山湖的发展轨迹。无论是行为目标还是认知目标,都集中于学习过程的结果,学生要做什么而不是教师要做什么。(3) 选择资源:为了设计与

11、信息技术成功整合的研究型课程,必须要在确定的目标与信息技术能够支持或执行的任务之间进行匹配。有些目标比如计算、作图、排序可以很容易地选择与之相匹配的电子表格、作图程序或数据库程序,而有些目标描述了诸如设计、辨别、评价、判断、推断等行为,对这些目标就需要仔28细地设计、考虑选择何种信息技术。例如,对要求学生评价一个故事或一些数据的目标可能会利用电子表格或数据库来辅助分析,用图表来评价数据,并用文字处理程序来形成解释评价的报告。为确定的目标选择信息技术的一个方法是分析一下如果你是学生,你会怎样实现这些目标,需要经过哪些过程。一旦明确了过程,就要为学生选择一种或多种信息技术手段,如果课程时间有限,而

12、又需要在因特网上查找资料,教师可以根据关键词选择相关的站点直接提供给学生。另外,可以选择的资源并不限于信息技术方面,报纸、图书馆都可以用作学生调查研究的资料来源。(4) 设计活动:首先根据确定的目标和选择的资源设计学生在进行研究之前要做的准备活动,比如,如果要用到电子表格,就要先教学生们使用电子表格软件。教师需要考虑所设计的活动是否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是否使用了实际生活中的资源,是否是跨学科的,还要考虑学生是个人还是小组进行活动。如果是小组共用一台计算机,要帮助他们明确不同的职责,并确保学生都有机会轮流承担不同的职责。可以让一个学生读数据,另一个学生输入数据,第三个学生检查输入的正确性。也可以

13、设计其他形式的活动,比如让学生用口头表达的形式向全班呈现研究结果。(5) 实施研究:前四个部分为这一部分的顺利进行做好了铺垫。这一部分主要是学生自主研究学习,包括制定研究计划,分配研究任务,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分工协作解决问题,最后运用PowerPoint、Word 或网页编辑器完成多种形式的研究报告。在整个过程中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作为指导者和帮助者。(6) 评价结果: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研究成果的展示交流,引导学生互相学习和评价,最后修正学习成果,实现意义建构。需要注意的是可以利用的评价方式有多种,我们不排斥利用传统的多项选择和简短回答形式的测验来评价学生对一些概念和原理的理解,并根据记录来评价

14、小组和个人的行为。在这种模式中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探索研究的工具和资源,除此之外利用迅速发展的网络技术也可以构建一种网上研究型课程,这种课程的形式类似于专题网站,其中包含的内容可以有研究课题的介绍、实施研究的计划、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的活动、在29线的数据库软件、留言板、与课题相关的其他网络资源、消息和通知等。在网上研究型课程中信息技术不仅提供工具和资源,而且提供学生交流的环境。它的模式与前面介绍的大体类似,我们可以看一个来自美国的案例。在这一案例中确定的问题是调查机动车辆对野生动物的危害,设计的计划是进行 8 周的研究,从 3 月份至 4 月份,因为在这段时期内天气开始转暖,有些动物开始迁移,

15、在迁移过程中就可能被机动车辆伤害。这一课题与周围的自然环境有关,不同地方不同年龄的学生都可以参与这一课题。在网站中明确指明了对学生的目标,比如:比较来自参加课题的不同学校的数据;识别所在社区的动物种类;了解不同动物的迁移方式;被机动车辆伤害的哪种类型的动物最多,哪种最少等等。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周围的社区进行实地观察,利用网站上提供的相关站点链接等资源来收集数据,在网站提供的在线数据库中输入信息,并利用其他学校学生研究的数据进行比较。另外,网站中还提供学生可以进行的活动以及研究计划的建议,学生和教师可以在留言板上交流意见。由一位博士在网站上主持这一课题,总结各个地方研究计划的进行情况,解释所出现

16、的现象,并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充当专家教师的角色。而对于研究结果的评价不是直接在网站上进行,学生通过与其他人比较,可以不断思考自己所做的研究是否对课题的顺利完成有重要的价值,实现了一种自我评价。在整个课题进行过程中学生要解决的是真实环境中的问题,运用的是与真实的科学研究类似的方法,能够获得科学家进行实际研究的体验,从而培养了科学研究的思维。5 结论信息技术与研究型课程的整合利用了信息技术作为研究工具、研究资源和研究环境的作用,充分发挥了信息技术的优势,使学生在学习新知识信息的同时,培养信息技术运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0参考文献1 庞玥,蔡惠玲. 对基于信息技术应用的研究性学习过程的探讨. 中国远程教育. 2001.(10):62-64.2 上海市教委教研室编. 高中研究型课程实施案例选编.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0.3 霍益萍,张人红. 研究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