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模拟题】【北京海淀区2011届高三期语文试题】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572393 上传时间:2017-07-2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模拟题】【北京海淀区2011届高三期语文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考】【模拟题】【北京海淀区2011届高三期语文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考】【模拟题】【北京海淀区2011届高三期语文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高考】【模拟题】【北京海淀区2011届高三期语文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高考】【模拟题】【北京海淀区2011届高三期语文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模拟题】【北京海淀区2011届高三期语文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模拟题】【北京海淀区2011届高三期语文试题】(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北京海淀区 2011 届高三期语文试题一、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15 分。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糟塌 耳熟能详 累(li)及 所向披靡(m)B翱翔 融会贯通 内疚(ji) 返璞(p)归真C宣泄 两全齐美 胆怯(qu) 安步当(dn)车D沧桑 闻过饰非 恫(dn)吓 大笔如椽(yun)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我们写文章要在遣词造句上多下功夫,因为一篇好文章中的任何一个词语和句子都应该能够经得起读者的反复 。本世纪以来,中国博士生招生规模逐年膨胀,数量与美国相当,而质量却在下滑,这种情况受到有识之士的 。我们有非常好的疫苗 体

2、系,一旦疫苗被举报有问题,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就会极其迅速的作出反应。A捉摸 诟骂 监测 B捉摸 诟病 检测C琢磨 诟骂 检测 D琢磨 诟病 监测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有些家长不善于和孩子沟通,对孩子从来不赞一词,只是一味地指责,导致孩子产生自卑心理,甚至自暴自弃。B我们长期以来提倡的对中外文化遗产的继承,绝不是陈陈相因,而是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在前人的基础上发展创新。C老舍先生的猫城记揭露了旧中国的腐败,针砭了洋奴思想,同时也流露出对革命的误解,是一部瑕瑜互见的作品。D赵春霖先生在花甲之年,克服许多困难,惨淡经营近五载,终于完成了 150 万字的鸿篇巨制萨尔浒殇祭。4下列句

3、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何老师是一个为人诚恳,人际关系融洽,善于与人沟通,具有良好的团结协作精神,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很好的语言表达能力。B近年来当地政府不断完善立法标准和漏洞,与民间组织密切配合,使反对家庭暴力成为全社会的共识,有效地遏制了家庭暴力的发生。C在网络语言中,“粉丝”不是食品,“钢丝”不是建筑材料,有人说这是一个词典更新速度远远赶不上流行词汇产生速度的时代。D这里有连绵的雪山、众多的河流、无垠的草原、稀有的野生动物以及丰富的地下宝藏等神奇的自然景观,是无数中外游人向往的地方。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A先秦历史著作对后世史学有着深远的影响,其代表是编年体史书左传、

4、纪传体史书国语和国别体史书战国策。B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创作了不少感叹时事反映人民疾苦的诗篇。C哈姆莱特高老头双城记老人与海的作者分别是英国的莎士比亚、法国的巴尔扎克、英国的狄更斯和美国的海明威。D.现代诗人艾青的代表作大堰河我的保姆,情深辞切,感人肺腑,是诗人献给他的“母亲”一个普通中国农妇最真诚的赞歌。二、本大题共 4 小题,每小题 3 分, 共 12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69 题。庞统字士元,襄阳人也。少时朴钝,未有识者。颍川司马徽清雅有知人鉴,统弱冠往见徽,徽采桑于树上,坐统在树下,共语自昼至夜。徽甚异之,称统当为南州士

5、之冠冕,由是渐显。后郡命为功曹。性好人伦,勤于长养。每所称述,多过其才,时人怪而问之,统答曰:“当今天下大乱,雅道陵迟,善人少而恶人多。方欲兴风俗,长道业,不美其谭即声名不足慕企,不足慕企而为善者少矣。今拔十失五,犹得其半,而可以崇迈世教,使有志者自励,不亦可乎?”益州牧刘璋与先主会涪,统进策曰:“今因此会,便可执之,则将军无用兵之劳而坐定一州也。”先主曰:“初入他国,恩信未著,此不可也。”璋既还成都,先主当为璋北征汉中,统复说曰:“阴选精兵,昼夜兼道,径袭成都,璋既不武,又素无预备,大军卒至,一举便定,此上计也。杨怀、高沛,璋之名将,各仗强兵,据守关头,闻数有笺谏璋,使发遣将军还荆州。将军未

6、至,遣与相闻,说荆州有急,欲还救之,并使装束,外作归形;此二子既服将军英名,又喜将军之去,计必乘轻骑来见,将军因此执之,进取其兵,乃向成都,此中计也。退还白帝,连引荆州,徐还图之,此下计也。若沉吟不去,将致大困,不可久矣。”先主然其中计,即斩怀、沛,还向成都,所过辄克。于涪大会,置酒作乐,谓统曰:“今日之会,可谓乐矣。”统曰:“伐人之国而以为欢,非仁者之兵也。”先主醉,怒曰:“武王伐纣,前歌后舞,非仁者邪?卿言不当,宜速起出!”于是统逡巡引退。先主寻悔,请还。统复故位,初不顾谢,饮食自若。先主谓曰:“向者之论,阿谁为失?”统对曰:“君臣俱失。”先主大笑,宴乐如初。进围雒县,统率众攻城,为流矢所

7、中,卒,时年三十六。先主痛惜,言则流涕。 (取材于三国志蜀志)6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颍川司马徽清雅有知人鉴 鉴:识别力B当今天下大乱,雅道陵迟 陵迟:衰落C大军卒至,一举便定,此上计也 卒:终于D先主寻悔,请还 寻:不久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 分)A时人怪而问之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B今拔十失五,犹得其半 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C则将军无用兵之劳而坐定一州也 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D将军因此执之 不如因善遇之8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 分)A. 徽甚异之,称统当为南州士之冠冕司马徽对庞统的才能感到

8、十分惊奇,称赞他应该是南郡读书人中最杰出的。B不美其谭即声名不足慕企不把那些值得称道的人说得好一些,那他们的名声就不能被人们所仰慕。C若沉吟不去,将致大困,不可久矣如果犹豫不前,将要招致大难,这是难以持久的。D统复故位,初不顾谢,饮食自若庞统又恢复了原来的官位,全然没有向刘备致歉的意思,吃喝如常。9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庞统年轻时为人朴实忠厚。没有人了解他的才能,后来在司马徽的帮助下,他的名声才逐渐显扬开来。B庞统建议刘备在与刘璋会见时趁机捉拿刘璋,这样就可以不必劳师而坐拥一州,但刘备唯恐失信于刘璋而没有这样做。C庞统后来又给刘备献了上中下三条计策来对付刘璋,刘备最

9、终采用了庞统的中策,杀掉了刘璋的两员名将,转向成都。D刘备胜利后在涪城设宴作乐。宴会上露出得意之态,遭到了庞统的批评。刘备当时大怒,但后来君臣和好如初。三、本大题共 4 小题,共 30 分10第二大题文言文中说庞统“每所称述,多过其才”,意思是对人的赞扬往往超过那个人的实际才能。请简要说明庞统这样做的理由,并联系实际谈谈你对庞统这种做法的认识。(不少于 200 字) (10 分)11用斜线(/)给下面短文画线的部分断句。(5 分)太宗尝怒苑西监穆裕,命于朝堂斩之,时高宗为皇太子,遽犯颜进谏,太宗意乃解。司徒长孙无忌曰:“自古太子之谏,或乘间从容而言。今陛下发天威之怒,太子申犯颜之谏,斯诚古今未

10、有。”太宗曰:“夫人 久 相 与 处 自 然染 习 自 朕 御 天下 虚 心 正 直 即 有 魏 徵 朝夕 进 谏 自 徵云亡 刘 洎 褚 遂 良等 继 太 子 幼 在 朕 膝 前每 见朕心 说 谏 者 因 染 以 成性 故 有 今 日之 谏。” (取材于贞观政要)12在横线处写出诗文原句(限选做其中 4 道题)。(8 分)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 。(陶渊明归园田居) ,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 。(白居易琵琶行彼童子之师, , 。(韩愈师说)渔舟唱晚, ;雁阵惊寒, 。(王勃滕王阁序)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11、。 , 。(苏轼赤壁赋)13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7 分)游终南山孟郊南山塞天地,日月石上生。高峰夜留景,深谷昼未明。山中人自正,路险心亦平。长风驱松柏,声拂万壑清。即此悔读书,朝朝近浮名。注释景:日光。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这首诗写游终南山的所见所感,诗人从大处落笔,抓住景物特征写感受,虽有夸张之语却给人真切之感。B三四句两句通过写山中“夜留景”与“昼未明”这样不同寻常的独特景象,极言终南山峰高谷深。C五六两句由山及人,其中“险”与“平”互为反义,以“路险”作反衬,突出了人的心地平坦。D结尾两句紧承七八两句而来,借景抒情,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借读书以追名逐利的现实生活的

12、厌恶。明代唐汝洵在唐诗解中称此诗“奇语横出”,请你以“南山塞天地,日月石上生”两句为例加以解说。(4 分)四、本大题共 2 小题,共 8 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4、15 题。据清代文献记载:圆明园“清晖阁北壁悬圆明园全图乾隆二年,御题大观二字”。众所周知,红楼梦中也写了一座名为“大观”的园子,它和乾隆御题的“大观”是偶然的巧合,还是有某些联系呢?圆明园是雍正为皇子时的赐园,原来房舍不多。雍正、乾隆二朝,迭加扩建,工程浩大,历时甚久。圆明园的第一次扩建大约始于雍正三年(1723),时曹雪芹两岁。第二次扩建始于乾隆三年(1738),至乾隆九年完成四十景。以后陆续施工,像今天尚留废墟的西洋楼建

13、成于乾隆十八年,此时红楼梦已有甲戌本的初稿。安澜园建成于乾隆二十七年(雪芹卒年),之后,狮子林、如园等相继建造。当时,圆明园的建造和管理,归内务府负责,曹家是内务府包衣,应有进入圆明园的机会。曹雪芹在家庭衰落后长期住在西郊,和圆明园工地近在咫尺,他会不会去当个差以挣钱糊口呢?特别是曹雪芹能诗工画,又懂得园林艺术,御园工地不是正需要这样的人才吗? 可惜没有这方面的相关记载,对他的一切活动,只能作合理的推测而难以确证。退一步说,即使他没有参加御园工程,凭他原来的社会关系也能亲闻并熟知圆明园诸景。这个天下第一园,想必后来会给曹雪芹的创作以启示与借鉴。圆明园是康熙赐名,已有康熙、雍正两帝御书的“圆明”

14、匾额,那么圆明园全图又何以题“大观”二字?乾隆在圆明园后记中说:“规模之宏敞,邱壑之幽深,风土草木之清佳,高楼邃室之具备,亦可称观止。”这和贾元春题名大观园时所咏“天上人间诸景备,芳园应赐大观名”是同样的意思。大观园的某些结构与圆明园也确有相似之处。大观园的面积将近三百亩,而北京城找不出这样大的私家园林。雍正扩建后的圆明园占地约六百亩,仅比大观园大出一倍。大观园是为贵妃归宁而建造的“省亲别墅”,而作为正殿的大观楼“崇阁巍峨,层楼高起”,具有皇家气派。大观园中的稻香村,“里面数楹茅屋,外面却是桑榆槿柘”的“田园风光”和大观园并不协调,贾宝玉批评它“分明是人力造作成的”。曹雪芹安置稻香村,很有可能是受圆明园布局的启发。圆明园中的“杏花春馆”“北远山村”“多稼如云”都是农村景致。此外,大观园中的梨香园、栊翠庵等,都很可能是受了圆明园的影响。当然,并不是说大观园就是圆明园。大观园是曹雪芹为红楼梦中众多人物进行活动而虚构的空间环境,它是艺术创造而非实在建筑。但是,艺术创造决不能凭空想象,集中国古代园林艺术大成的圆明园很可能是曹雪芹塑造大观园的主要借鉴。(取材于戴逸圆明园与大观园)14下列对文意的理解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曹雪芹生活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