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保健]原住民医疗回顾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25699356 上传时间:2017-12-17 格式:PPT 页数:38 大小:1.1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疗保健]原住民医疗回顾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医疗保健]原住民医疗回顾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医疗保健]原住民医疗回顾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医疗保健]原住民医疗回顾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医疗保健]原住民医疗回顾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医疗保健]原住民医疗回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疗保健]原住民医疗回顾(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品PPT课件 浏览免费 下载后可以编辑修改。http:/ 講綱,壹、我們關心原住民的健康 一、台灣原住民共通的健康問題 壹、日據時期的原住民醫療 一、原住民醫療相關的醫事法規 二、臺灣總督府原住民公醫 貳、臺灣光復後的原住民醫療 一、原住民醫療相關的保健法規 二、原住民醫療的沿革,我們關心原住民的健康,我們關心原住民的健康,原住民共通的健康問題 一、嗜酒引起的酒精依賴:這個問題與原住民弱勢 的社經地位、樂天的民族習性有關。酒精依賴 造成慢性肝病、痛風、意外事故,導致平均餘 命較非原住民 短少約十年左右。 二、飲水與居家設施簡陋:大部分地區無自來水設 施,使原住民地區經常暴發各種腸道傳染病,

2、包括痢疾、A型肝炎等。居家空間狹小,使呼 吸道傳染病肺結核感染的機率增高。,日據時期原住民醫療相關的法規,1896.05.28 台灣醫業規則對山地及偏遠 地區另定甄審限地開業醫( 1941 後 改稱乙種醫師)執行醫務。1896.06 台灣公醫規則以公醫代替傳 教師從事診療,公醫考試規定考臺灣 土語,推動醫療本土化政策。1918.08 台灣醫師令及其期施行細則,日據時期臺灣總督府原住民公醫,公醫制度、宣教醫療或山地服務團的義診醫療 原住民醫療在日本政府公醫制度的介入而有所增長,但是與漢人的醫療資源卻仍有很大的差距。原住民醫療資源的缺乏反映了這個族群在現代台灣社會的政治經濟結構中邊緣化的困境。,日

3、據時期臺灣總督府原住民公醫,泰雅原住民修習西方醫學第一人(1) 祖父前山總頭目瓦旦燮促1862 生於現台北縣三峽鎮附近的大豹社, 自1902年至1908年間頑強抗日6 年之 久,最後在日本軍警優勢兵力進逼之 下,由祖居地轉進到桃園縣復興鄉高 坡(地名)後山。,日據時期臺灣總督府原住民公醫,泰雅原住民修習西方醫學第一人(2) 家父樂信瓦旦(18991954)在孩 提時代,祖父為了族人永久的生存空間及 生命財產之安全,而攜子充當人質提出 日方供養與教育的附帶條件歸順日本政 府。祖父降日後,家父更名渡井三郎 住在桃園警廳宿舍,接受日人子弟相同的 教育。,日據時期臺灣總督府原住民公醫,泰雅原住民修習西

4、方醫學第一人(3) 1916年進入台灣總督府醫學專門學校, 修習醫學至1921年3月畢業。 畢業後同年10月起至1945年8月止(日據 時期),受聘在台灣總督府擔任公醫,巡 迴臺灣北中部各山地鄉泰雅族部落駐區診 治疾病或緊集防治暴發的傳染病疫情。,最早受新式醫護教育的四名泰雅族人 日本赤十字社台灣支部醫院實習(右二樂信瓦旦),樂信瓦旦任角板山公醫治療傷患(1930年代初),日據時期臺灣總督府原住民公醫,泰雅原住民修習西方醫學第一人(4) 擔任公醫期間,前後在大溪郡控溪(現新 竹縣尖石鄉秀巒)、大溪郡高崗(現桃園 縣復興鄉三光)、大溪郡角板山(現桃園 縣復興鄉復興台地)、大湖郡象鼻(現苗 栗縣泰

5、安鄉象鼻)、竹東郡尖石(現新竹 縣尖石鄉尖石)等地療養所,從事泰雅族 部落公共衛生及醫療保健工作。,日據時期臺灣總督府原住民公醫,泰雅原住民修習西方醫學第一人(5) 家父學成返鄉行醫,當時原住民部落流 行瘧疾、痢疾及流行性感冒等傳染病,族 人感染遽增且死亡人數不斷增加的情況下 ,迅即請求日本政府免費醫療解除病痛保 全族人生命。本人就是在家父因防治流行 性感冒進駐大湖郡象鼻(現苗栗縣泰安鄉象 鼻)時,於1941年3 月1 日出生。,臺灣光復後原住民醫療相關的法規(含政策方案),1951.03.12 台灣省山地代用助產士訓練 辦法。1952.05.09 台灣省山地醫護佐理員訓練 班設置辦法。195

6、3.04.01 台灣省山地衛生機構醫藥收 支處理辦法。 台灣省山地鄉藥品、醫療設 備基金管理委員會組織規程 。,臺灣光復後原住民醫療相關的法規(含政策方案),1960.12.30 台灣省山地醫師醫學專修科 設置辦法。1963.09.03 台灣省山地行政改進方案。1966.05.27 台灣省山地醫藥設施基金處 理辦法。1989.07 台灣省原住民社會發展方案 (1989.072000.06),臺灣光復後原住民醫療相關的法規(含政策方案),1996.12.10 行政院原住民委員會成立 1998.12. 台灣省政府虛級化 1998.07.23 原住民族發展方案 (1998.072006.06) 19

7、94.08.09 全民健康保險法,臺灣光復後原住民醫療相關的法規(含政策方案),原住民族發展方案 分二個期程實施(自1998.07 至2006.06 )止 ,以強化原住民地區公共衛生,改善醫療品質 ,扶助全面參加健康保險為方案目標。 方案中立即採行的七項措施如下: 充實醫療人力 改善醫療保健設施 加強疾病防治 補助原住民重症轉診交通費 加強醫療支援 加強推動衛生教育 辦理原住民衛生行政會議,臺灣光復後原住民醫療的沿革,原住民醫療在台灣光復後,隨著相關法規及 法案的陸續推出而有各種不同的重大發展, 為了方便敘述在此分為三個階段說明 : 第一階段1946年至1962 年 (光復後乙種醫師執業的原住

8、民醫療 第二階段1963年至1994 年 (公費培育原住民醫師回鄉執業後的原住民醫療) 第三階段1965年至2005 年 (政府實施全民健保後的原住民醫療),臺灣光復後原住民醫療的沿革,1946年至1962年期間的原住民醫療 延續日據時期乙種醫師執行醫務的過渡措 施,1947年後政府將原有之公醫診療所改 為山地鄉衛生所,計每鄉設立一所,共30 所。每所置主任兼醫師1 人,公共衛生或 助產士2 人,後再增加醫師1 人。後來組 織編制多次修正。也開辦短期代用助產士 及醫護佐理員訓練班培育山地醫事人員。,臺灣光復後原住民醫療的沿革,1963年至1975年期間的原住民醫療(1) 政府公費培養的原住民醫

9、師陸續奉派回鄉 服務,山地鄉醫療品質得以獲得實質的改 善。 政府起初為了就地取才緊急培育原住民醫 師回鄉服務,補助經費委由高雄醫學院開 辦二屆四年制山地醫師醫學專修科。 (19581962、19591963),臺灣光復後原住民醫療的沿革,1963年至1975年期間的原住民醫療(2) 高醫山地醫師專修科,分於1958年及1959年招收原住民及澎湖縣籍等學生共計65名。 修業四年後,陸續於1962年6月及1963年6月學成畢業(第一屆畢業學生原住民籍23名、綠島鄉籍1名及澎湖縣籍1人計25名,第二屆畢業學生原住民籍34名及澎湖縣籍6人計40 名)。,高雄醫學院泰雅族同學會(1962.05.28),

10、臺灣光復後原住民醫療的沿革,1963年至1975年期間的原住民醫療(3) 四年制專修科畢業生,經依法甄審取得醫 師證書後,自1963年起奉派衛生所擔任醫 師回鄉服務。 這些原住民醫師經過多年的努力終於全面 取代原服務於山地鄉衛生所的乙種醫師。 乙種醫師在1963年前為原住民醫療所貢 獻的功勞不可磨滅。,臺灣光復後原住民醫療的沿革,1963年至1975年期間的原住民醫療(4) 在偏遠山地鄉服務期間,每一位原住民醫 師辛酸的際遇,真是包羅萬象不能以筆墨 形容。後來部分畢業生再度回到母校高雄 醫學院補修學分取得醫學士學位,此舉對 我們的行醫雖並無實質的助益,但也算是 對這些默默耕耘奉獻的第一線原住民

11、醫師 有所回報。,臺灣光復後原住民醫療的沿革,1963年至1975年期間的原住民醫療(5) 我家兄弟二人皆畢業於高醫山地醫師專修科 。 二哥林茂秀是第一屆畢業生,先派到台中 縣和平鄉衛生所,後來改派新竹縣尖石鄉衛 生所服務。 我是第二屆畢業生,53 年4月奉派至台北縣 烏來鄉服務,服滿義務年限10年後繼續服務 達13年至1977年6 月止。,第二屆山地醫師專科畢業典禮後 與杜聰明院長夫婦合影留影(1963.06),臺灣光復後原住民醫療的沿革,1963年至1975年期間的原住民醫療(6) 本人1977年6 月請調台北縣新店市衛生所 服務至1999年12月止(其間19851998年 擔任衛生局第一

12、課長),2000年1 月19日 再度自願選擇回到自已年青時在沒有奧援 的環境奮鬥了13年的烏來鄉服務。,臺灣光復後原住民醫療的沿革,1963年至1975年期間的原住民醫療(7) 1960年以後政府公費培育原住民醫師的政 策並未中斷,後來配合醫學院學制陸續培 育了六年制及七年制醫學士畢業生加入了 原住民醫療的行列。 期間也有不少自費習醫原住民醫師和熱愛 我們的非原住民醫師,共同為原住民醫療 犧牲奉獻的許多事跡不可忽略。,臺灣光復後原住民醫療的沿革,1995年至2005年期間的原住民醫療(1) 1994.08.09全民健康保險法公布實施後, 政府透過中央健保局陸續推動山地離島地 區巡迴醫療醫護人員

13、補助計畫及山地離島 地區健保醫療給付效益提昇(IDS)計畫, 這些計畫投入了不少經費,使原住民醫療 更加長足地進步與茁壯。,烏來鄉衛生所辦理社區戶外走動式巡迴醫療,巡迴醫療遇到道路坍方爬山涉水回所 醫師兼主任與護理師兼護理長,烏來鄉衛生所林玉真護理師家訪服務 社區醫療居家護理,天主教耕莘醫院承作烏來鄉福山醫療站 開幕剪綵典禮 1990.09,臺灣光復後原住民醫療的沿革,1995年至2005年期間的原住民醫療(2) 政府及民間團體自1979年起,以巡迴醫療的措施介入原住民醫療已有一段時間。 巡迴醫療措施的確改善了原住民居住地區,因偏遠交通不便而延生的醫療資源缺乏及就醫不便等困境。但真正落實巡迴醫療政策是在中央健康保險局推出山地離島地區巡迴醫療醫護人員補助計畫以後。,臺灣光復後原住民醫療的沿革,1995年至2005年期間的原住民醫療(3) 中央健康保險局依據1998.07.23公布實施 之原住民族發展方案,推出山地離島地區 IDS 計畫,自2000年起通報各縣市鄰近區 域級以上醫院提報計畫,於認養之山地離 島地區偏遠部落開設醫療站,承作家醫科 及其他專科醫療門診或夜間待診等服務, 以提昇被支援地區的健保醫療品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