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左鸣:财富标志缺失是当前经济危机总根源

上传人:笛音 文档编号:25674368 上传时间:2017-12-16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7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林左鸣:财富标志缺失是当前经济危机总根源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林左鸣:财富标志缺失是当前经济危机总根源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林左鸣:财富标志缺失是当前经济危机总根源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林左鸣:财富标志缺失是当前经济危机总根源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林左鸣:财富标志缺失是当前经济危机总根源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林左鸣:财富标志缺失是当前经济危机总根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林左鸣:财富标志缺失是当前经济危机总根源(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林左鸣:财富标志缺失是当前经济危机总根源2011-01-19 中国航空报 2011/01/19(09:49:03)二元价值容介态经济理论认为,在广义虚拟经济时代,社会经济活动正面临着从物本经济走向人本经济的历史性转型。而在人本的经济活动中,“需求” 或“供给”的全部内容都可以归结为由人们“生理的 ”和“心理的” 这样两个基本要素所构成。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今天要满足人类自然的生理需求相对于过去是比较容易实现的,也就是说满足生理需求的要素相对而言是充裕的。除非随着科技的进步人类开始追求超越自然的生理需求,比如通过改造自身的基因,可以活到超过 1000 岁等等,否则在生产力相对发达的

2、今天,要达到人们生理需求的极限并不是什么太困难的事。物质财富的极大丰富是在物质相对匮乏的时代人们对理想经济社会的憧憬。然而,除非到其他星球去开发,地球上的物质基本上是个定数,但即便如此,要在今天的经济活动中满足人们的生理需求,也仍然绰绰有余。尤其是随着循环经济的发展,除了化学能源等少数物质财富外,人们一定会寻找出越来越多的可再生利用的物质财富。因此,就某种意义而言,人们追求的通过物质“极大丰富 ”来满足人们的生理需求是完全可以实现的。但是一旦考虑到经济活动中“需求” 和“供给” 的心理要素时,问题就远非那么简单了。而且人们在某个时期内对这种财富标志的需求必然符合虚拟价值非边际化的原则,即在一般

3、情况下,人们对财富标志的需求是永远无边际的;也就是说,对于人类而言,财富标志永远是极度稀缺,永远不可能像物质财富那样实现“极大丰富” 。就传统的经济学观点看,所有的社会经济活动都是致力于解决稀缺的问题。那么,在今天的经济生活中,人们正在面临的最大挑战无疑是财富标志的缺失。当代波涛汹涌、令人瞠目结舌的流动性,却缚不来人们需要的财富标志,不能不说是时代的悲哀!既然财富标志的缺失是今天人们在经济生活中面临的最大挑战,当这种挑战演变成危机时,就必然会由当下的经济形势承载并表现出来。因此,我们不难得出这样一个重要结论:财富标志的缺失是当前经济危机的总根源。一、财富标志缺失导致了经济危机以自然物质作为载体

4、确定“财富标志” 物都面临着供应不足而不断转移和泛化的问题。这种泛化的后果是物价不断攀升上涨,直至经济崩溃。因此,人类财富的增长一直周而复始地被“财富标志”物限制住。确立“财富标志” 物的目的是要无限地让人类财富有栖身之处,却反而成了限制它增长的极限,这确实是一个无奈的悖论。其实,导致这样一个悖论的原因正是法定的财富标志的严重缺失。在广义虚拟经济时代,经济活动中的稀缺更多地、也更集中地表现在财富标志的稀缺。一旦这种稀缺走向极端并导致了经济危机时,其表现特征会是什么?对经济运行会带来什么样的危害?这是我们在经济研究中必须首先了解和掌握的。如前所述,财富标志是指那些人们约定俗成的绝对财富或终极财富

5、,因此其种类应该是有限的,否则它就不成其为“标志” 。笔者在广义虚拟经济 二元价值容介态的经济(以下简称广义虚拟经济)一书中对财富标志做出的定义是“在心理上满足人们对一般财富(货币形态)进行聚集、浓缩、存储和转化(还原为货币)的一种约定俗成的(或法定的)物质或非物质形态。”故而众多的一般(普通)财富只能以少数种类的财富标志来承载,以求有一个安全稳定的栖身之处。也就是说,当社会财富越来越多的时候,它总是要以财富标志作为自己的存在形式,从而实现普通财富的聚集、浓缩和存储。在历史上,财富标志的出现大都是约定俗成的,是人心所向之使然。而在今天,这样一种复杂而重要的经济现象继续靠约定俗成来实现,无疑存在

6、着巨大的不确定性和巨大的风险。因为人心变幻,今天人们可以把目光不约而同地投向一种东西使之成为财富标志,明天人们还可以把目光转移向另一种东西,将财富聚集标志于某些其他的种类之上,这种情况就是财富标志的泛化。所以,在现代市场经济自组织效应的作用下,仅仅存在单一财富标志,或者少数种类财富标志的时代正在逝去。站在经济活动之舟上,在财富的汪洋大海中浮荡,眼看着财富标志的地平线渐渐沉没下去,恰是今天人们面临经济危机时难以言表的感受。财富标志的历史发展到今天,已经到了应该由一种社会经济制度来确定才足够安全的时候。尽管黄金是几千年来人们公认的一种财富标志,不过它真正从约定俗成到由一种经济制度来确认或安排而成为

7、规范、标准的财富标志,严格地讲仅仅是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才实现的。或者说,只有在上个世纪布雷顿森林体系下,黄金才真正成为一种法定的、规范的财富标志。而在此之外,财富标志的确定主要是靠社会的共识,因此基本上是自发形成的一种社会性财富标志。这种约定俗成的社会性财富标志缺乏制度的规范和保证,就意味着在一般情况下,市场自组织效应的力量会使人们有可能同样以约定俗成的方式选择不同的财富标志物。广义虚拟经济一书认为,现代经济的高速发展离不开充裕的流动性。可是只要经济活动中存在大量流动性,一旦某种传统的财富标志稀缺成为事实时,人们就必然会无序地创造出其它的财富标志来满足追求绝对财富和终极财富的需求,直至整个经济

8、包括财富标志本身的崩溃和湮灭。这就是财富标志泛化的危害。假如我们把约定俗成的财富标志定义为社会性财富标志,把由社会经济制度确认的规范、标准的财富标志定义为法定财富标志,那么,财富标志泛化的原因归根到底是法定的财富标志的缺失。关于建立法定财富标志的问题,我们不得不承认,凯恩斯是功不可没的,他不愧是匠心独具的经济学泰斗。尽管当时他没有提出财富标志的概念,但笔者深信,他内心中一定感知到了这个幽灵的存在。也许正是由于凯恩斯的这种“语焉不详” ,辜振明先生在大衰退如何在金融危机中幸存一书中引用了英国经济学家琼罗宾逊讽刺挖苦他的一段话:“我并不认为凯恩斯革命是一个伟大的学术成就(Triumph),反而认为

9、这是一场悲剧(Tragedy),因为在凯恩斯试图解释为何会产生失业之前,希特勒就已经找到了解决办法。”辜先生接着指出: “凯恩斯为解决资产负债表衰退问题开出了正确的处方,但是他却没能找出造成资产负债表衰退的真正根源。”辜先生关于资产负债表衰退问题的阐释,形象地描述了当前金融危机的特征,是一个很有价值的经济理论创新。在他看来,当前这样一种类型的经济危机决不是第一次,上个世纪 20 年代末到 30 年代初,凯恩斯在美国所面临的正是同类型的经济危机。笔者对此的看法则是,虽然凯恩斯当时未能令人信服地指出经济危机的根源,即没有找出资产负债表衰退的真正原因,但却由于主张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而在冥冥之中为解

10、决这一问题开出了一付治本的良方。所以说,如果凯恩斯主义是治疗资产负债表衰退式的经济危机的急救包,那么布雷顿森林体系的重要性就在于它是预防资产负债表衰退的疫苗。实际上辜振明先生自己也没有真正说明形成资产负债表衰退的结症在何处,更没有开出超过凯恩斯的可以治本的良方。关于这一点,本文在下面介绍资产负债表衰退理论时会作进一步讨论。应该指出,2008 年始于美国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实际上正是由于健康、可靠的财富标志缺失,进而形成财富标志泛化所导致的。首先是资产泡沫破灭引发金融危机,进而演变成全球经济危机,就表现为所谓的“资产负债表衰退”。所以,笔者认为可以得出这样一个逻辑链条的结论:财富标志缺失财富标志泛化

11、财富标志崩塌金融泡沫破灭资产急剧缩水资产负债表衰退。可见,造成这一切的根源就在于财富标志缺失。因此,我们有必要深入讨论财富标志的问题。财富标志的价值属性是虚拟价值,广义虚拟经济一书指出:“虚拟价值从纯粹心理需求的意义上来说,它完全是一种非边际的范畴,要么边际永不存在,要么边际无时不在。边际永不存在和边际无时不在即虚拟价值的非边际化。”“虚拟价值有标志化虚拟价值和非标志化虚拟价值。标志化虚拟价值是永无边际,非标志化虚拟价值则边际无时不在。”而一旦经济活动中出现了财富标志缺失的情况,就会进而导致财富标志的泛化,这时就有可能使市场所选择的新财富标志品背离标志化虚拟价值永无边际这样一个虚拟价值非边际化

12、的原则。比如,我国金融危机中出现的游资炒大蒜的情况,实际上是在一个特定阶段内把大蒜当作了财富标志。大蒜可不是钻石那样的财富标志,它不具有可以被普遍接受的特质,它在炒作中所形成的虚拟价值决不可能具有永无边际的属性。因此,其后果只能是加剧经济危机的肆虐。那么我们来看看,在 2008 年的全球性金融危机中是什么充当了泛化了的财富标志的角色,它们又是怎么泛化的呢?对此,耶鲁大学管理学院的陈志武教授在金融的逻辑一书中做了详细的描述:“在 1938 年之前,美国的住房消费信贷和今天中国的情况类似,到了 1938 年美国成立了半官方的联邦住房按揭贷款协会(FannieMae)” ,其作用是专门买那些银行想转

13、手的按揭贷款,这样一方面可以为急需现金流的银行解扣,实际上也体现了美国政府在主宰这样的重要民生问题上的作为。尽管那个时候,住宅作为一个家庭的最重要永久性投资之一,其财富标志的地位是显而易见的。然而在此后不久,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了,因此,住宅不再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财富标志。接下来,非常有意思的是,到了 1970 年,美国成立了另一个 GinnieMae 的半官方机构,它专门收购各种住房按揭贷款包,并且分成股份以可交易证券的形式进入资本市场。正是借助了这个平台,住宅作为财富标志又死灰复燃了。必须引起我们注意的是,实际上这已是布雷顿森林体系受到动摇的时候。35 美元交换一盎司黄金的设计,曾使美元在世界

14、财富市场上喧宾夺主地成了财富标志。由于战后经济的高速发展,世界财富也呈几何级数增长,尽管和世界财富中的美元财富相比,美国储备的黄金其实只是象征性的,但美国在世界政治格局中的重要地位产生的信心影响力,使得很长一段时间内并没有出现人们持美元挤兑黄金的现象。因此黄金、美元在美国的综合国力庇护下以犄角之势作为财富标志存在。然而这种状况持续到越战后期,美国深陷战争泥潭,综合国力大打折扣时,布雷顿森林体系开始顶不住了。就在 GinnieMae 成立之后的第二年, 1971 年 8 月 15 日,尼克松执政的美国政府正式切断了美元和黄金之间的联系,终止了存在 27 年之久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其实我们完全可以理

15、解为,在美国的金融体系中,唯一由制度确认的法定财富标志时代至此结束,财富标志泛化的时代已经来临,而第二个登上财富标志宝座的正是几乎与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同时出现的 GinnieMae。虽然 GinnieMae 存在着官方主导的色彩,但其运作是市场化的,因此毫无疑义它也是一个社会性的财富标志。至于在布雷顿森林体系终结后,黄金价格一路上涨,则证明黄金这个传统的财富标志仍然扮演着自己的角色,但也退而成为社会性的财富标志,并且多了以房地产为抵押物的金融证券(GinnieMae)来共同担当这个角色。此后,随着科技进步、生产力的发展,世界财富继续急剧增长,财富越多,就越需要有财富标志来承载。尽管 Ginni

16、eMae 的出现在一段时间内和一定程度上缓和了财富标志缺失的问题,然而由于“物” 的有限性本质,以住宅作为抵押物所创造的财富标志也渐渐黔驴技穷了。新的财富标志物应该是什么?显然到今天美国也没有找到。幸亏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给股市注入了活力,使以优质高科技企业资产为标的的股市扮演了财富标志深度泛化过程中的过渡角色。然而法定的财富标志缺失,已决然是开弓没有回头箭,难以改变了。于是围绕着住房按揭贷款的金融创新就层出不穷、愈演愈烈。尤其是在一种金融衍生产品之上组合打包,再创造另一种金融衍生产品,这实际上是在住宅这个平台上玩金融叠罗汉的杂技,越叠越高,风险也越累积越大。当市场变化、房价呈下跌趋势时,在次贷这个环节终于出了问题,美国的整个金融罗汉塔也就自然崩溃了。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危机的多米诺骨牌效应就出现了。对此,陈教授总结说:“过去 70 年,围绕住房按揭贷款的多种金融创新为美国社会提供了巨大的购房资金,其贡献自不必说。但是,也带来了严重的结构性问题,尤其是这一长条的按揭贷款衍生证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