捍卫科学课的推进

上传人:笛音 文档编号:25670689 上传时间:2017-12-1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捍卫科学课的推进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捍卫科学课的推进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捍卫科学课的推进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捍卫科学课的推进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捍卫科学课的推进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捍卫科学课的推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捍卫科学课的推进(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捍卫科学课的推进武汉市培英中学曾曼丽摘要:科学素养是每个公民基本素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科学教育的本质就是要在教育中体现科学的本质。而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正是看清了我国科学教育的缺失,提出了科学教育的目标和方法,在国民科学素养的培养上注重与国际接轨。这是中国科学教育最大的进步。 ”关键词:科学教育科学素养 捍卫2001 年 6 月,教育部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决定从 2001 年秋季开始,实验推广基础教育新的课程体系。这次课程改革的根本目标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其中科学课程的改革也是这次课程改革的“重头戏” 。2005年,中小学各起始年级基本都已进入新

2、课程;2003 年,普通高中新课程陆续在部分省份开始试验。2007 年 6 月我市科学课程改革试验点的学生参加中考,社会各界给以高度关注,虽然学生反应良好,但高中教师却给以全盘否定。于是本学期初,我市科学课程改革下达最新通知:各校师资配备充足的学校可以进行分科教学。回想 4 年前大张旗鼓,风风火火的开展科学课,虽引来骂声一片,却众志成城。可是才进行完中考,还来不及等到高考的最终检验就被无情地拒绝在课程改革大门之外,失去曾经“高贵”的身份。作为一线的科学教育工作者,我们早已沦为“课改”的奴役, “挥之则来,招之则去”其中复杂的心情难以言表。作为课改的实施者,我们曾排出万难,踏着泥泞,才刚刚走出一

3、条模糊的道路,坚定了信心,回头再看当初的号召者,他们却动摇了!反思科学课改为走到今天这样尴尬的局面,是全局设计者的糊涂,还是决策实施者的草率?请听听我们这些一线教师的心声吧!参加工作五年,从事 3 年化学教育。作为“小学科” ,曾经在夹缝中求生,中考的压力早已教会我在不到一年的教学时间里有针对的教书“你怎么考,我怎么教” 。年轻的我还没进入事业的高潮期,就已落入工作的低谷。这种功利性的工作,让我对教育失去了美好的憧憬。当科学课刚刚开始实施时,拿着教材很茫然。当大家还在为它的利弊争论时,我没来得及思考,就加入岗前培训。也许是年轻,也许是理想的到来,一个全新的教学生涯展现在眼前,我和我的学生都复活

4、了,课堂活了,学习生活也丰富多彩了!每天都忙碌在办公室与教室中,让我感到责任的重大。我必须认真地对待每节课,因为我的学生都期望从我的科学课中获得新知,不再仅仅是分数。我不只一次感叹:这样的教学生活多么美好!最触动我心灵,让我这么坚持科学课推进的缘于一件事:当我们学校的一位英语老师看完科学试卷时问我“为什么晚上寝室不能放植物” ,我身旁的学生告诉她“植物在没有光进行光合作用时,也要呼吸,会与人争夺氧气” 。看着那位老师入神地聆听我学生给出的解释,我终于明白我工作的意义了,而且这个意义一直也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努力追求的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所以科学课改的方向并没有错,可为什么会出现倒退呢?追究根源还是

5、因为错误的教学观点深入人心应试教育。这个曾经被人反复论证危害学生,危害社会的错误教学理念又一次占据了主导地位。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明明是错误却又折回去。我想问这些教育大家们怎么了?现在只要谈到教育改革,人们无不充满害怕、忧虑,怕新的科学课程会毁了我们的孩子们。可事实上呢?下面是长沙市对课改实验区和非课改区高一新生入校后成绩追踪调查的一组数据(综合是指初中上科学教材,分科指初中上分科教材):化学平均成绩:2004.11 2005.1 2005.4 2005.7 2006.1 2006.4综合 82.3 83.7 85.4 89.7 87.2 92.8分科 91.2 92.1 92.7 8

6、9.3 87.5 91.6物理平均成绩:2004.11 2005.1 2005.4 2005.7 2006.1 2006.4综合 73.7 75.4 87.7 89.2 92.3 95.3分科 82.1 87.7 89.8 89.7 90.3 91.8生物平均成绩:2004.11 2005.1 2005.4 2005.7 2006.1 2006.4综合 97.3 96.7 96.4 97.7 95.2 96.8分科 91.2 92.2 92.5 92.3 87.6 90.6这组数据表明:实验区的学生进校后各科成绩明显低于分科教学的学生(这也和我市今年各高中目前反映的情况一致) ,高一新生基础知

7、识太差,学科知识没有系统认知。但是经过半学期的学习后,实验区的学生从不适应到适应并且逐步提升。而生物学科实验区的学生一直好于非课改区学生。所以很多担忧是不必要的,而且学习本身就是一个长期积累过程,过去人们一直希望立竿见影地看到成效,这种心态本身就是不健康的。如果还在用原来的中考、高考成绩区衡量教育的结果,那么我们所培养的人才永远不是一流的!也许我刚才那位学生考试未必能得满分,可他却能解释和读懂生活。这难道不是教育的真正意义吗?作为理工科学生,曾经学了16 年的数学,从几何、代数到高等数学、线性代数可现在我能记得和派上用场的却还是小学的加减乘除。当然这十几年的学习也不是全无用处,训练了我的思维能

8、力,提高了我的数学素养,有助于我专业的发展。我想表达的意思就是,教育的真正目的实际上已经发生了改变,不再是要求你去记得几个公式,掌握一些解体技巧,而是以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学科精神为目标,所以我们教学应该是“概念性”的,实用性的,而不再是专业性的,应该运用“探究”的方法来教。所以这也是一个长期效益,如果我们再用原来的短期收效阶段性测验去衡量,那就是一种错误!也许我们的教育专家已经意识到这一点,所以才倡导科学课改,提出了将“精英教学”转向“全民教育” ,这实属一件伟大至极之事!实际上新的科学课程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思维和自学能力,提高他们的科学素质,不让一个孩子在科学素养的教育中掉队。

9、科学教育应该是针对所有学生的“全民教育” ,而不是针对个别人的“精英教育” 。科学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学习科学的潜能都得到充分发展。这不仅是由义务教育的性质所决定的,也是 20 世纪80 年代后期世界各国科学教育改革所达成的共识“科学为大众”。现在美国教育学界有这样一种理念“没有科学素养的大众,美好的前景就没有指望” , “在这个科学时代,如果公民不具备科学素养,国家就不能生存下去” 。目前美国的公民科学素养是世界上最高的,它都要提出这样的理念,那是一种使人为之震撼的观点,因为它把科学素养和国家的生存发展前途联系了起来。我国有“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提法,但是“科学素养”的培养尚

10、未有明确的目标。而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正是看清了我国科学教育的缺失,提出了科学教育的目标和方法,在国民科学素养的培养上注重与国际接轨。这是中国科学教育最大的进步。从“精英教育”到“全民教育”并不是标准的降低,而是提高了科学教育的要求。如果科学教育培养的人群更为广泛,那么精英出现的概率就会更高。以前是对那些认定可以成为科学家的青少年来做指向性培养,这种认定往往会有失误。全民科学教育可以给那些对科学有兴趣或者有科学发展潜力的孩子以更多的机会和条件。 ” 当今世界的中学科学教育一大发展趋势就是,从强调科学知识内容转向强调获取科学知识的科学过程,也就是说,科学教育要给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可是现在最

11、大的阻扰却出现在教育界,这是什么原因?我觉得每个教育者都应该严肃地对待这个问题,那就是不要再用老观点来看待学生成才的问题。他们需要不是考点知识,不是公式,不是模仿,他们需要的是真正理解和掌握对他们生活有价值概念。科学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综合性问题,不是写两篇文章、出两本书就能解决的。也不是一年两年就能看出教学成果的。在这种情况下, “课改”需要多方支持,而不是忙下定论,更不是及早抽身。科学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科学教育改革中面临的问题,我们需要逐一解决。作为科学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课程改革将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作为核心任务,促进了科学教育改革,我们必须坚持下去。对于面向全体学生的科学,我有

12、三个观点: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和理念科学教育不单单是指科学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的训练和科学精神的培养。近年美国科学课程标准和教育文件报告都要求科学课程采用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把科学课置根于生活之中。提倡让学生做科学中学科学,鼓励学生敢于怀疑、善于提问,促进学生通过独立探索和合作活动达到构建自我。美国科学课程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创造性、动手操作、主动学习等能力方面颇有建树,对我国当前改革科学教学方式具有启示作用。因此,在教学中注意学生科学的思维习惯,培养对证据、逻辑和科学见解提出疑问的习惯的培养。拓展科学课程的内容我国目前科学课程的内容还比较狭窄,科学课程应该传达给学生更多的信

13、息和意识,面向全体学生的科学教育应该是我们今天所了解科学,与社会涵义联系起来。如加入科学史的内容,帮助学生把握科学发展的历程,使学生了解到科学是历史的积累,而不是一蹴而就的;加入科学技术社会的内容,使学生认识到科技是双刃剑,既能为人类造福,也会产生一些世界性的问题,如温室效应、环境污染、能源危机等等;加入环境教育的内容,使学生树立起环保意识。此外,还可以向学生介绍一些高科技知识如网络技术、纳米科技、生物工程、空间技术等等以激发学生进行科技活动的兴趣。注重“探究式”科学教育突出科学探究就是强调科学过程,也就是强调科学过程中应获得的科学过程能力和创造性能力的培养。科学的核心是探究,发展学生的科学素

14、养离不开科学的学习过程。科学需要探究,从探究的事例中,我们可以领悟到科学的本质特征;自然界是可以被认识的,探究是认识自然最有效的途径;科学强调理论对自然现象有解释和预见的功能,科学还强调和尊重经验事实对理论的检验;科学是一个开放的系统,科学知识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并不断发展和进步,科学与技术和社会有密切的联系和互动的关系。从过程的意义来看,科学的本质就是探究,是不断地追求真理和不断地修正错误,是不断地创新。学习科学,如果只是学习科学的结论,而忽视了对科学探究过程的理解和体验,那就不能很好地理解科学的本质。通过理解科学本质,开启全民的智慧,激发全社会的精神力量,使蕴藏于每个人身上的潜能和优势得到激扬和发展,从而唤醒全体国民的创新精神和创造活力。要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真正发挥科学的巨大社会作用,就必须在全社会开展创新教育,用科学的理性之光普照人们的心田,驱散愚昧和污秽,激发全体人民不断思考、不断探索,使科学探究的精神凝聚为全社会的精神力当然科学教育是否能坚持下去,我们能左右的力量实在太下,可是作为一线的教师,我们能选择的是在有限的空间里去实践和探索科学教育的新理念。我们坚信“明天会更好”! 参考文献:1.北京师范大学科学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市幼儿科普学会理事长刘恩山教授在接受科学时报专访2.全国第四届科学教育专业建设研讨会论文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