履带式挖掘机实习报告

上传人:笛音 文档编号:25659015 上传时间:2017-12-16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4.9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履带式挖掘机实习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履带式挖掘机实习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履带式挖掘机实习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履带式挖掘机实习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履带式挖掘机实习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履带式挖掘机实习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履带式挖掘机实习报告(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实习时间2012 年 2 月 27 号-2012 年 3 月 16 号。2 实习地点西安市三桥机电市场,曲江国际展览中心,绿地笔克。3 实习性质毕业实习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使学生获得生产、经营实际知识和技能,巩固和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和提高现实工作能力与剖析能力的重要环节。本次实习让我们更好的理解了我们的专业知识,并通过两周的时间,认识实践,接触实践,以此来明确自己以后的专业方向。4 实习目的对于本次实习其主要目的在于通过实习使学生获得基本生产的感性知识,理论联系实际,扩大知识面;同时专业实习又是锻炼和培养学生业务能力及素质的重要渠道,培养当代大学生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也是

2、学生接触社会、了解产业状况、了解国情的一个重要途径,逐步实现由学生到社会的转变,培养我们初步担任技术工作的能力、初步了解企业管理的基本方法和技能;体验企业工作的内容和方法。这些实际知识,对我们学习后面的课程乃至以后的工作,都是十分必要的基础。我们应该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培养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提高动手能力,加强社会活动能力,严肃认真的学习态度,为以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此次实习我们要达到以下几点:(1)初步了解常用工程机械的种类,对常用工程机械有一个直观的认识。(2)通过记实习日记,写实习报告,锻炼与培养我们的观察,分析问题以及搜集和整理技术资料等方面的能力。 第 1 页

3、(3)观察挖掘机整体,对其工作装置在各种工况中的受力情况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为随后的设计打下基础。5 国内外挖掘机发展概况5.1 国内挖掘机发展概况第一台手动挖掘机问世至今已有 130 多年的历史,期间经历了由蒸汽驱动斗回转挖掘机到电力驱动和内燃机驱动回转挖掘机、应用机电液一体化技术的全自动液压挖掘机的逐步发展过程。第一台液压挖掘机由日本发明成功。由于液压技术的应用,20 世纪 40 年代有了在拖拉机上配装液压反铲的悬挂式挖掘机,20 世纪 50 年代初期和中期相继研制出拖式全回转液压挖掘机和履带式全液压挖掘机。初期试制的液压挖掘机是采用飞机和机床的液压技术,缺少适用于挖掘机各种工况的液压元件,

4、制造质量不够稳定,配套件也不齐全。从 20世纪 60 年代起,液压挖掘机进入推广和蓬勃发展阶段,各国挖掘机制造厂和品种增加很快,产量猛增。1968-1970 年间,液压挖掘机产量已占挖掘机总产量的 83%,目前已接近 100%。中国的挖掘机生产起步较晚,从 1954 年抚顺挖掘机厂生产第一台斗容量为 1 m3;的机械式单斗挖掘机至今,大体上经历了测绘仿制、自主研制开发和发展提高等三个阶段。新中国成立初期,以测绘仿制前苏联 20 世纪 3040 年代的W501.W502.W1001.W1002 等型机械式单斗挖掘机为主,开始了中国的挖掘机生产历史。由于当时国家经济建设的需要,先后建立起十多家挖掘

5、机生产厂。1967 年开始,中国自主研制液压挖掘机。早期开发成功的产品主要有上海建筑机械厂的 WYl00 型、贵阳矿山机器厂的 W4-60 型、合肥矿山机器厂的 WY60 型挖掘机等。随后又出现了长江挖掘机厂的 WYl60 型和杭州重型机械厂的 WY250 第 2 页 型挖掘机等。它们为中国液压挖掘机行业的形成和发展迈出了极其重要的一步。到 20 世纪 80 年代末,中国挖掘机生产厂已有 30 多家,生产机型达 40 余种。中、小型液压挖掘机已形成系列,斗容有 0.12.5 m3;等 12 个等级、20多种型号,还生产 0.5-4.0m3;以及大型矿用 10 m3;、12 m3;机械传动单斗挖

6、掘机,1 m3隧道挖掘机,4 m3长臂挖掘机,1000 m3/h 的排土机等,还开发了斗容量 O.25 m3;的船用液压挖掘机,斗容量 O.4 m3;、O.6 m3;、0.8 m3;的水陆两用挖掘机等。但总的来说,中国挖掘机生产的批量小、分散,生产工艺及产品质量等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有很大的差距。改革开放以来,积极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以促进中国挖掘机行业的发展。其中贵阳矿山机器厂、上海建筑机械厂、合肥矿山机器厂、长江挖掘机厂等分别引进德国利勃海尔(Liebherr)公司的A912.R912.R942.A922.R922.R962.R972.R982 型液压挖掘机制造技术。稍后几年,杭

7、州重型机械厂引进德国德玛克(Demag)公司的 H55 和 H85 型液压挖掘机生产技术,北京建筑机械厂引进德国奥加凯(0&K)公司的 RH6 和 MH6 型液压挖掘机制造技术。与此同时,还有山东推土机总厂(其挖掘机生产基地改名为山重建机有限公司,包括 STRONG 和 JCM 两个品牌)、黄河工程机械厂、江西长林机械厂、山东临沂工程机械厂等联合引进了日本小松制作所的PC100、PC120.PC200、PC220.PC300、PC400 型液压挖掘机(除发动机外)的全套制造技术。这些厂通过数年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移植,使国产液压挖掘机产品性能指标全面提高到 20 世纪 80 年代的国际水平,

8、产量也逐年提高。由于国内对液压挖掘机需求量的不断增加且多样化,在国有大、中型企业产品结构的调整,牵动了一些其他机械行业的制造厂加入液压挖掘机行业。业内人士指出,中国单斗液压挖掘机应向全液压方向发展;斗容量宜控制 第 3 页 在 0.1-15 m3;;而对于大型及多斗挖掘机,由于液压元件的制造、装配精度要求高,施工现场维修条件差等,则仍以机械式为主。应着手研究、运用电液控制技术,以实现液压挖掘机操纵的自动化。5.2 国际挖掘机发展概况工业发达国家的挖掘机生产较早,法国、德国、美国、俄罗斯、日本等是斗容量 3.5-40 m3单斗液压挖掘机的主要生产国,从 20 世纪 80 年代开始生产特大型挖掘机

9、。例如,美国马利昂公司生产的斗容量 50-150 m3的剥离用挖掘机,斗容量 132 m3的步行式拉铲挖掘机;B-E(布比赛路斯 -伊利)公司生产的斗容量 168.2 m3的步行式拉铲挖掘机,斗容量 107 m3的剥离用挖掘机等,是世界上目前最大的挖掘机。从 20 世纪后期开始,国际上挖掘机的生产向大型化、微型化、多功能化、专用化和自动化的方向发展。(1)开发多品种、多功能、高质量及高效率的挖掘机。为满足市政建设和农田建设的需要,国外发展了斗容量在 0.25 m3以下的微型挖掘机,最小的斗容量仅 0.01 m3。另外,数量最多的中、小型挖掘机趋向于一机多能,配备了多种工作装置除正铲、反铲外,还

10、配备了起重、抓斗、平坡斗、装载斗、耙齿、破碎锥、麻花钻、电磁吸盘、振捣器、推土板、冲击铲、集装叉、高空作业架、铰盘及拉铲等,以满足各种施工的需要。与此同时,发展专门用途的特种挖掘机,如低比压、低噪声、水下专用和水陆两用挖掘机等。(2)迅速发展全液压挖掘机,不断改进和革新控制方式,使挖掘机由简单的杠杆操纵发展到液压操纵、气压操纵、液压伺服操纵和电气控制、无线电遥控、电子计算机综合程序控制。在危险地区或水下作业采用无线电操纵,利用电子计算机控制接收器和激光导向相结合,实现挖掘机作业操纵的完全自动化。所有这一切,挖掘机的全液压化为其奠定了基础和创造了良好前提。 第 4 页 (3)重视采用新技术、新工

11、艺、新结构,加快标准化、系列化、通用化发展速度。例如,德国阿特拉斯公司生产的挖掘机装有新型的发动机转速调节装置,使挖掘机按最适合其作业要求的速度来工作;美国林肯-贝尔特公司新 C系列 LS-5800 型液压挖掘机安装了全自动控制液压系统,可自动调节流量,避免了驱动功率的浪费。还安装了 CAPS(计算机辅助功率系统),提高挖掘机的作业功率,更好地发挥液压系统的功能;日本住友公司生产的 FJ 系列五种新型号挖掘机配有与液压回路连接的计算机辅助的功率控制系统,利用精控模式选择系统,减少燃油、发动机功率和液压功率的消耗,并延长了零部件的使用寿命;德国奥加凯(O&K)公司生产的挖掘机的油泵调节系统具有合

12、流特性,使油泵具有最大的工作效率;日本神钢公司在新型的 904.905.907.909 型液压挖掘机上采用智能型控制系统,即使无经验的驾驶员也能进行复杂的作业操作;德国利勃海尔公司开发了 ECO(电子控制作业)的操纵装置,可根据作业要求调节挖掘机的作业性能,取得了高效率、低油耗的效果;美国卡特匹勒公司在新型B 系统挖掘机上采用最新的 3114T 型柴油机以及扭矩载荷传感压力系统、功率方式选择器等,进一步提高了挖掘机的作业效率和稳定性。韩国大宇公司在DH280 型挖掘机上采用了 EPOS电子功率优化系统,根据发动机负荷的变化,自动调节液压泵所吸收的功率,使发动机转速始终保持在额定转速附近,即发动

13、机始终以全功率运转,这样既充分利用了发动机的功率、提高挖掘机的作业效率,又防止了发动机因过载而熄火。(4)更新设计理论,提高可靠性,延长使用寿命。美、英、日等国家推广采用有限寿命设计理论,以替代传统的无限寿命设计理论和方法,并将疲劳损伤累积理论、断裂力学、有限元法、优化设计、电子计算机控制的电液伺服疲劳试验技术、疲劳强度分析方法等先进技术应用于液压挖掘机的强度研究方面,促进了产品的优质高效率和竞争力。美国提出了考核动强度的动态设计分析方 第 5 页 法,并创立了预测产品失效和更新的理论。日本制定 l 了液压挖掘机构件的强度评定程序,研制了可靠性信息处理系统。在上述基础理论的指导下,借助于大量试

14、验,缩短了新产品的研究周期,加速了液压挖掘机更新换代的进程,并提高其可靠性和耐久性。例如,液压挖掘机的运转率达到 85%95%,使用寿命超过 1 万小时。(5)加强对驾驶员的劳动保护,改善驾驶员的劳动条件。液压挖掘机采用带有坠物保护结构和倾翻保护结构的驾驶室,安装可调节的弹性座椅,用隔音措施降低噪声干扰。(6)进一步改进液压系统。中、小型液压挖掘机的液压系统有向变量系统转变的明显趋势。因为变量系统在油泵工作过程中,压力减小时用增大流量来补偿,使液压泵功率保持恒定,亦即装有变量泵的液压挖掘机可经常性地充分利用油泵的最大功率。当外阻力增大时则减少流量(降低速度),使挖掘力成倍增加;采用三回路液压系

15、统。产生三个互不影响的独立工作运动。实现与回转机构的功率匹配。将第三泵在其他工作运动上接通,成为开式回路第二个独立的快速运动。此外,液压技术在挖掘机上普遍使用,为电子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在挖掘机的应用与推广创造了条件。(7)迅速拓展电子化、自动化技术在挖掘机上的应用。20 世纪 70 年代,为了节省能源消耗和减少对环境污染,使挖掘机的操作轻便和安全作业,降低挖掘机噪音,改善驾驶员工作条件,逐步在挖掘上应用电子和自动控制技术。随着对挖掘机的工作效率、节能环保、操作轻便、安全舒适、可靠耐用等方面性能要求的提高,促使了机电液一体化在挖掘机上的应用,并使其各种性能有了质的飞跃。20 世纪 80 年代,以微电子技术为核心的高新技术,特别是微机、微处理器、传感器和检测仪表在挖掘机上的应用,推动了电子控制技术在挖掘机上应用和推广,并已成为挖掘机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亦即目前先进的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