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必修二期中复习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25651855 上传时间:2017-12-16 格式:PPT 页数:33 大小:1.5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生物必修二期中复习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高中生物必修二期中复习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高中生物必修二期中复习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高中生物必修二期中复习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高中生物必修二期中复习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生物必修二期中复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生物必修二期中复习(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必修二,减数分裂各时期的特征:,精原细胞,分裂间期,染色体进行复制,该时期特征:,初级精母细胞,联会,四分体,同源染色体分离,着丝点分裂,染色体复制,1个卵原细胞(染色体数:2n),1个初级卵母细胞(染色体数:2n),1个次级卵母细胞+1个第一极体(染色体数:n),1个卵细胞+3个第二极体(染色体数:n),体细胞(染色体数:2n),有丝分裂细胞分化,间期:细胞体积增大、染色体复制,前期:联会、四分体(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中期: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两侧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末期:形成1个次级卵母细胞和1个第一极体,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分离,四分体:联会后的每对同源染色

2、体会有4条染色单体。,1个四分体 = 1对同源染色体,= 2条染色体 = 4条染色单体 = 4个DNA,联会,两个四分体,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前期,末期,次级精母细胞,初级精母细胞,后期,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交叉互换,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的两侧,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染色体数目减半,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中期,后期,次级精母细胞,精细胞,精子,思考,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没有,两,四,变形,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图象的辨别,一看染色体数目,奇数,有,减,偶数,无,无上述行为,有联会、四分体、同源染色体分离、着丝

3、点位于赤道板两侧,减,有丝分裂,减,12、,_分裂_时期,_分裂_期,_分裂 _期,_分裂_期,_分裂 _期,1.概念:,2.结果:,3.意义:,卵细胞和精子相互识别、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受精卵的染色体数目恢复到体细胞数目;其中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1)后代呈现多样性,有利进化(2)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维持生物前后代体细胞染色体数目恒定,六、受精作用,2,4,时期,(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受精作用),(有丝分裂),DNA,染色体,2N,4N,前期,中期,后期,末期,DNA的变化,间 期,2N,4N,前期,中期,后期,末期,染色体的变化,间 期,细胞核中DNA变化,细胞核中染色体

4、变化,染色体变化,DNA变化,间期,n,2n,3n,4n,减数第 一次分裂,前,中,后,末,前,中,后,末,孟德尔两大遗传规律,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 在杂合子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实质: 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和组合式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P: DD高茎 dd矮茎 F1: Dd 高茎( 性性状) F1配子: _ F2: 高茎 矮茎( 现象

5、) F2的基因型: 3 1 ( 比) = _,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试验现象,测交,Dd高茎 _ _ (基因型) _(表现型) _(分离比),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 试验现象: P: 黄色圆粒YYRR X 绿色皱粒 yyrr F1: 黄色圆粒 F1配子: _ F2: 黄圆 : 绿圆 : 黄皱 : 绿皱 测交: 黄色圆粒 绿色皱粒_ _(基因型) _(表现型) _(分离比),_(分离比),雌性虎斑色 雄性黄色,XBXb XbY,P,XBXb XbXb,XBY Xb Y,F1,雌性虎斑色 雌性黄色 雄性黑色 雄性黄色,比例 1 1 1 1,XB Xb Xb Y,配子,遗传系谱图,遗传图解,准确规

6、范书写遗传图解,17,(1)首先确定是显性遗传还是隐性遗传 “无中生有”是隐性遗传病,如: “有中生无”是显性遗传病,如: 代代遗传,则最大可能为显性。,系谱图中遗传病遗传方式的判断,(2)确定是常染色体还是X染色体 若是隐性找女患,其父亲和儿子都患病,则最大可能为伴X隐性遗传;只要上述条件有一个不满足,则一定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若是显性找男患,其母亲和女儿都患病,则最大可能为伴X显性遗传;只要上述条件有一个不满足,则一定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一般常染色体、性染色体遗传的确定,(常、隐),(常、显),最可能(伴X、显),最可能(伴X、隐),最可能(伴Y遗传),脱氧核苷酸、基因、DNA 、染色

7、体之间的关系,染色体,DNA,基因,脱氧核苷酸,染色体是DNA的主要载体,每个染色体上有1个或2个DNA分子,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每个DNA分子上有许多基因,基因中的脱氧核苷酸排列顺序代表着遗传信息,每个基因由许多(成百上千)脱氧核苷酸组成,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4n,(n为碱基对数),一、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DNA是遗传物质,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格里菲思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实验过程及结果:,第一组 实验,第二组实验,亲代噬菌体,35 S标记蛋白质,32 P标记DNA,寄主细胞内,无35S标记蛋白质,无32P标记DNA,子代噬菌体,外壳蛋白质无35S,D

8、NA有32P标记,实验结论,DNA分子具有连续性,是遗传物质,1)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2.DNA在细胞中分布:,3. 不是所有生物都具有染色体。,4.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核酸(DNA或RNA) .,1.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2)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如噬菌体:DNA 烟草花叶病毒:RNA,小结:,染色体、线粒体、叶绿体(原核细胞的拟核、质粒等),二、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特点,() DNA分子是由两条链组成。这两条链按 盘旋成双螺旋结构。()DNA分子中的 和 交替连接,排列在 ,构成基本骨架; 排列在内侧。()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 连成碱基对,并且遵循 原则,即: 。

9、,脱氧核糖,磷酸,外侧,氢键,碱基互补配对,A - T,G - C,反向平行,碱基,22、一个脱氧核苷酸的组成,G,24、DNA复制的特点:_;_。复制需要_、_、_和_等基本条件。,25、基因是_片段。基因中_代表遗传信息。,26、DNA分子的_性和_性是生物多样性和特异性的物质基础。,23、噬菌体侵染细菌时,其_注入细菌体内,而_留在外面,不进入细菌体内。,DNA复制,复制一次,亲代DNA,复制二次,方式:半保留复制,一条DNA复制N代后形成的DNA数量,2个,a个噬菌体(DNA带标记)侵染大肠杆菌,产生b个子代噬菌体,其中有标记的占多少?,相关计算:,2a/b,注:不是先解旋后复制 是边

10、解旋边复制,时间:分裂间期,四、DNA分子中碱基计算规律,1、互补碱基两两相等,A=T G=C2、两不互补的碱基之和比值相等,即 (A+G)/(T+C) = 13、任意两不互补的碱基之和占碱基总量的50,即A+C=T+G=50%4、DNA分子的一条链上(A+T)/(C+G)=a,(A+C)/(T+G)=b,则该链的互补链上相应比例分别为a和1/b.5、双链DNA分子中,配对的两个碱基之和在各单链中的比例与总链的比例及mRNA的比例相等。即:(A+T)%=(A+T)% =(A+T)总%=(A+U)mRNA%;,1、一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叫_性状。,必修二,2、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

11、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叫_ 。,3、F1(杂合子)与_进行的杂交,叫测交。,4、在_对_染色体的_位置上的,控制 _性状的基因,叫等位基因。一对等位基因通常用同一字母的大小写表示,如D与_可看作一对等位基因。,5、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遵循_定律;两对或两对以上相对性状的遗传遵循_定律。,6、生物的表现型是_和_ 共同作用的结果。,7、减数分裂进行_生殖的生物,在产生_时进行的染色体数目_的细胞分裂。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_次,而细胞分裂_次。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的减少_ 。,8、一个精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形成_个精子,而一个卵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只产生_个卵

12、细胞。,9、一对同源染色体的_和_一般都相同,一条来自_方,一条来自_方。,10、一个四分体包含_对同源染色体,_条染色单体,_个DNA分子。,11、_分裂中,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叫做_。,13、就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来说,_和_对于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都是十分重要的。,14、一条染色体上有_个基因,基因在染色体上呈_排列。,15、人的性别决定方式是_。 男性体细胞染色体组成是:_; 女性体细胞染色体组成是:_; 男性精子染色体组成是:_; 女性卵细胞染色体组成是:_。,16、红绿色盲是由_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b)控制,Y染色体上_这种基因.,17、正常色觉男性的基因型写作:_,红绿色盲男性的基因型写作:_;正常色觉女性的基因型写作:_;红绿色盲女性的基因型写作: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