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顺差现象的起因与影响

上传人:笛音 文档编号:25597424 上传时间:2017-12-1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双顺差现象的起因与影响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双顺差现象的起因与影响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双顺差现象的起因与影响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双顺差现象的起因与影响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双顺差现象的起因与影响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双顺差现象的起因与影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双顺差现象的起因与影响(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我国国际收支表的一个分析双顺差现象的起因与影响作者 金融 3 班 张剑豪 学号 20101810331引言双顺差,即国际收支经常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都呈现顺差。 其中,国际收支经常项目指货物进出口收支、服务收支、收益项目收支、经常转移收支等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指各种形式的投资项目,如直接投资、证券投资等。 双顺差指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顺差。持续多年的双顺差在国际社会上并不多见,或者可以说凤毛麟角般的存在。不过,我们自身,便是一个国际贸易史上的典型案例。随着 2010 年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出台,我们发现这已经是自 1994 年以来我国几乎持续的第 16 年的“双顺差”格局(1998 年除外) 。

2、那么,持续如此多年的双顺差格局,其起因为何,其之于中国的影响为何,本身便是一个很应该分析得问题。关键字:双顺差 经常项目 资本项目正文我国近年顺差格局结构的概况如下表2004-2010年国际收支顺差结构 单位:亿美元 项 目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国际收支总差额 1794 2351 2854 4491 4587 4420 5314 经常项目差额 687 1341 2327 3540 4124 2611 3054 与GDP之比 3.6 5.9 8.6 10.1 9.1 5.2 5.2 数据来源:国家外汇管理局,国家统计局。 从表中可以直

3、观地看到,2004年到2010年这7年间,我国国际收支总差额一直在不断扩大,而经常项目与资本和金融项目也都是连年实现顺差。两者常年占据GDP将近10%,并在2007年达到峰值,逼近13%;08年金融危机过后受制于低迷的国际市场,其比率出现一定程度的下降,但仍维持在10%左右。而在出现顺差的两个项目中,由于我国长期以来赖以出口的是劳动密集型的制造类产品,投资类创汇相对较少,因此经常项目一直在国际收支中占有较大比重。数据来源:国家外汇管理局 国家统计局“双顺差”格局的起因我国目前仍是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从发展中国家利用外资的角度说,无论是以国外先进的技术设备进行直接投资,还是通过外汇借款获得货币

4、资本后再进口所需资本品,都是贷证在资本项目的同时借记经常项目,总体国际收支仍处于平衡状态,不会引起外汇储备的变化。如其他发展中国家,我国应该是资本项目顺差与贸易逆差并存。那么,使我国出现“双顺差”的根源何在,它在反映我国综合实力增强的同时,又反映了哪些体制上的问题?下面我们将两个项目分开来探讨。1.经常项目。正如上文所述,经常项目中的顺差占有整个收支顺差很大的资本和金融项目差额 1107 1010 526 951 463 1808 2260 与GDP之比 5.7 4.5 1.9 2.7 1.0 3.6 3.8 比重。而在经常项目中,顺差主要出现在贸易项目。但是,这个顺差是不稳定的,并且在很大程

5、度上是人为干预的结果。首先,出口创汇一向是我国政府鼓励的目标。在 2010 年中国的整体出口量已达到全球的 10%,客观上来讲,这已经达到了一个瓶颈。在全球次贷危机之后,经济出现反弹,我们的出口也相应的出现了反弹,但是最近又会开始回落,并在第 2 季度出现了贸易逆差。我们可以看到像美国、德国、日本,当它的全球出口份额达到 10以后,它的出口增速就开始下降。因此,我国应该也难以幸免。出口量的变动将会对整个经济产生很大影响。为了保住出口,人民银行在结售汇制度下承担差购买所有超额外汇供给的任务,其目的之一就是避免人民币升值。其次,进口依然受制。08 年金融危机过后,世界经济并没有出现根本性的好转,国

6、内的有效需求的不足压抑了进口量增速的增长。但进入 2010 年,进口量的增速较前两年还是有了一定程度的好转,进口量逼近 15000 亿美元,但与出口量之差并没有明显缩小的势头。 (见下表)进入世贸后,我国的关税已逐步调低,但是,非关税和种种制因素依然存在。在严格的结汇制下,企业没有自由支配的外汇,而有条件的售汇又使企业的进口需经过层层审批,压制了一部分潜在的进口需求。数据来源:国家外汇管理局 国家统计局2.资本项目。制定了赶超型 发展战略的发展中国家往往需要大量资本积累,而由于国民收入水平低,国内的储蓄余额又难以满足巨大的投资需求,这就需要用进口国外资源来弥补一不足。用公式来表示:Y=C+I+

7、(X-M) ,记 Y-C=S,则得:I-S=M-X 即投资与储蓄之差(储蓄缺口)只能用进出口之差来弥补,这个差额又因外汇储备的不足表现为外汇缺口。这便是 20 世纪 60 年代由美国经济学家HB 钱纳里等提出的,用以分析发展中国家投资大于储蓄和进口大于出口的“双缺口模型”的基本思想。其政策含义就是通过利用外资以进口国外资源,从而增加国内投资,促进经济的发展。我国在 80 年改革开放初期面临的也正是这样一种情况,当时国内资金匮乏,外汇储备更是紧缺,远远不能满足经济发展对资本的大量需求。但经过 30 年的改革开放后,无论是居民储蓄余额,还是我国的外汇储备,或者是银行体系中存在的可观的存贷款余额,可

8、以说在总量上储蓄和外汇双缺口已经不存在了。其原因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推测,首先,中国经济出现举世瞩目的成就,市场经济的发展前景光明,这是外国资本大量涌入的根本原因。中国政府在关税、土地、税收等方面给予外商直接投资一系列的优惠条件,努力改善投资环境。另外,这一段时期的国际环境也有利于中国吸引外资:欧盟和日本的经济处于低迷状态,而东南亚及中国则成为世界上最具活力的经济区。其次,无论从购买力水平还是利率平价看,人民币都是处于被低估的水平,对人民币升值的预期也助长了长期投资和短期套利资金的流入。而进行套利套汇活动的资金的流入对我国经济的长期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再者,改革开放后,引进大型的跨国公司的确给我们带

9、来了产业结构更新所必需的技术和先进的管理,但纯粹货币化的资金流入或仅以利用中国廉价劳动力为目的的也不在少数。“双顺差”格局的影响“双顺差”是一种不合理的国际收支格局,中国的“双顺差”更是同各种制度缺陷、价格扭曲、宏观经济不平衡相联系的。 “双顺差” 已经并且正在给中国带来巨大的福利损失。首先,经常账户顺差意味着我国是实际资源的输出国。我国目前输出的是以廉价的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资源为主的。这与我国目前的政策是不相符的。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我国十分注重可持续发展,坚持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是我国发展的口号。以十分低廉的价格出口我国的自然资源是得不偿失的,这样所带来的效益是短期的而且比较微小,但带来

10、的后果却是严重无法估计的。经过如此多年的发展可以看到外国厂商只是把我国当成一个具有低廉成本的产品加工车间,他们把技术全面封锁,我国得到的是少之又少的加工费用,绝大部分的利润都被外商获得。其次,资本与金融账户顺差说明我国拥有大量的外债。这种外债的增加一方面增加了资本的不稳定性,另一方面增加了我国支付给债权国的投资收益。从 1994 年开始我国的投资收益账户一直都是逆差,而且逆差额逐年增加。巨大的投资收益逆差抵消了货物贸易账户顺差的很大一部分。如果这种状况继续持续,总会有一天贸易顺差支能够用以抵销投资收益账户的逆差。我国输出实际资源获得的利润将全部被外国投资者占有。再次,双顺差导致巨额的外汇储备,

11、储备资产的机会成本巨大。目前我国的外汇储备已经超过日本成为世界上外汇储备最多的国家。这么大的外汇储备量对我国来说是弊大于利的,其实质在双顺差下以高成本获得的资金又通过购买美国低收益的债券或在美国银行增加美国存款的形式将资本以很低的价格返还给美国,支援美国的经济发展。最后,双顺差的国际收支结构使得国内宏观政策调控具有很大难度。为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新增的顺差只能通过增加我国的外汇储备来消解,这就给中央银行带来巨额外汇占款压力。为了保持货币供给不变,中央银行采取冲销干预,外汇占款因此挤占了国内信贷的投放量,这就会对国内的经济产生紧缩的效应,使得央行的货币政策失去了相对独立性。参考文献: 百度百科词

12、条中国国际收支报告 中国出口增长的前景,以及中国出口增长与产业涉及之间的关系作者:李迅雷工业化进程 作者:H.B 钱纳里如何看待我国近年的国际收支双顺差问题作者:赵敏渊、梁宇峰(复旦大学)百度百科词条目录附表:2010 年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2010年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单位:亿美元 项 目 差 额 贷 方 借 方 一. 经常项目 3,054 19,468 16,414 A. 货物和服务 2,321 17,526 15,206 a.货物 2,542 15,814 13,272 b.服务 -221 1,712 1,933 1.运输 -290 342 633 2.旅游 -91 458 549 3.通讯

13、服务 1 12 11 4.建筑服务 94 145 51 5.保险服务 -140 17 158 6.金融服务 -1 13 14 7.计算机和信息服务 63 93 30 8.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 -122 8 130 9.咨询 77 228 151 10.广告、宣传 8 29 20 11.电影、音像 -2 1 4 12.其他商业服务 184 356 172 13.别处未提及的政府服务 -2 10 11 B. 收益 304 1,446 1,142 1.职工报酬 122 136 15 2.投资收益 182 1,310 1,128 C. 经常转移 429 495 66 1.各级政府 -3 0 3 2.

14、其他部门 432 495 63 二. 资本和金融项目 2,260 11,080 8,820 A. 资本项目 46 48 2 B. 金融项目 2,214 11,032 8,818 1. 直接投资 1,249 2,144 894 1.1 我国在外直接投资 -602 76 678 1.2 外国在华直接投资 1,851 2,068 217 2. 证券投资 240 636 395 2.1 资产 -76 268 345 2.1.1 股本证券 -84 115 199 2.1.2 债务证券 8 154 146 2.1.2.1 (中) 长期债券 19 128 110 2.1.2.2 货币市场工具 -11 25

15、36 2.2 负债 317 368 51 2.2.1 股本证券 314 345 32 2.2.2 债务证券 3 22 19 2.2.2.1 (中) 长期债券 3 22 19 2.2.2.2 货币市场工具 0 0 0 3. 其他投资 724 8,253 7,528 3.1 资产 -1,163 750 1,912 3.1.1 贸易信贷 -616 5 621 长期 -43 0 43 短期 -573 4 578 3.1.2 贷款 -210 197 407 长期 -277 0 277 短期 66 197 131 3.1.3 货币和存款 -580 303 883 3.1.4 其他资产 244 245 1

16、长期 0 0 0 短期 244 245 1 3.2 负债 1,887 7,503 5,616 3.2.1 贸易信贷 495 583 88 长期 35 41 6 短期 460 542 81 3.2.2 贷款 791 5,860 5,069 长期 100 264 163 短期 691 5,596 4,906 3.2.3 货币和存款 603 1,038 435 3.2.4 其他负债 -3 22 25 长期 -4 1 5 短期 1 22 20 三. 储备资产 -4,717 0 4,717 3.1 货币黄金 0 0 0 3.2 特别提款权 -1 0 1 3.3 在基金组织的储备头寸 -21 0 21 3.4 外汇 -4,696 0 4,696 3.5 其他债权 0 0 0 四. 净误差与遗漏 -597 0 59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