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社会支持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上传人:笛音 文档编号:25595863 上传时间:2017-12-15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3.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生社会支持对心理健康的影响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大学生社会支持对心理健康的影响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大学生社会支持对心理健康的影响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大学生社会支持对心理健康的影响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大学生社会支持对心理健康的影响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学生社会支持对心理健康的影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生社会支持对心理健康的影响(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Comment U1: 大学生社会支持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在世界经济政治一体化,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社会大背景下,大学生作为一个知识性、创新性和前瞻性的特殊群体,面临着来自各方面的机遇与挑战。近年来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令人堪忧,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已被提上日程。社会支持作为影响人们身心健康的重要社会因素,从 20世纪 60年代起就引起了研究者的浓厚兴趣,大量研究结果表明,社会支持与身心健康有着显著的相关关系,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着积极地调节和促进作用;而缺少社会支持不利于健康人格的塑造,容易导致不良行为的发生。因此,重视社会支持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是十分必要的事情。一、社

2、会支持的概念U1:个体与他人之间的相互支持是伴随着人类社会产生的,在同一社会背景下对社会支持的普通定义并无理解上的困难,但作为一个科学研究对象或学术术语,目前国内外没有一个统一的社会支持概念,各个领域的学者都从不同的角度对社会支持进行了解释。目前对社会支持的定义主要有以下几种:(1)克布(Cobb ,1976) 认为,社会支持是个体感受到的来自其所在社会的其它成员的关心、爱、尊重和重视的一种行为或信息,或者是导致个体相信自己属于一个相互承担责任的社交网络的信息。(2)Sass 和 Mattson (1999)认为社会支持是指接受者与提供者之间言语和非言语的相互交流,通过减少个体对于情境、自我、

3、他人或亲缘关系的不确定性,达到提高人们对生活经历的自我控制感。(3) Sarason 等人认为,社会支持是个体对想得到或可以得到的外界支持的感知。(4)Myers 提出,社会支持由能够提供物质和人际资源的社会关系构成。(5)Cohen认为,社会支持是指为了帮助个体有效地应对压力,社交网络对个体提供的心理支持和物质资源。我国学者在借鉴国外对社会支持定义后也对社会支持作出了不同的界定,如张文宏、阮丹青认为,社会支持指人们从社会中所得到的、来自他人的各种帮助。施建峰等学者提出,社会支持指的是当某人有需要时,来自于他人的同情和资源的给予。而这种同情和资源给予是能够满足个体的需要的,从而达到缓解个体各类

4、紧张的目的。林南等人则认为社会支持是“个人通过与他者、群体或者更大的社区之间的社会关系而得到的支持”。二、国内外研究现状(一)研究背景当今社会,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经成为一个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而大量研究表明社会支持对心理健康有着重要影响。大学生的社会支持现状如何以及其对心理健康的作用机制成为了很多社会心理学家、社会学家、精神科学家等研究的方向。面对快节奏的发展,社会对每个人都提出了要求,而大学生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状况问题也提上了日程,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大学生群体是知识性、创新性和前瞻性的社会群体,也是未来社会建设与发展的核心力量,了解大学生的社会支持和心理健康状况不仅可以分析探索两者之间

5、的相关关系和作用机制,而且可以为大学生获得更多的社会支持提供建议,提高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为此,我们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从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和对支持的利用度这三个维度分Comment U2: 析大学生的社会支持现状;另外采用症状自评量表 SCL-90U2,从感觉、情感、思维、意识、行为直至生活习惯、人际关系、饮食睡眠等来反映大学生的心理症状情况,并从性别、年级、经济状况等不同角度分探讨社会支持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二)国外研究国外学者对社会支持的研究起步较早,是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探讨社会压力对心理健康的背景下产生的(Holmes & Rach 1967)。Holmes 等 (1967 )对生活事

6、件的定量研究,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人们对社会环境与健康的关系的认识和重视。国外对社会支持的研究涉及很多方面,如社会支持的概念、类型、测量、特征,人格因素对社会支持感知的影响、社会支持对身心健康的作用机制等。法国社会心理学家 Durklieim发现社会联系的紧密程度与自杀有关。七十年代初,精神病学文献引入社会支持(social support )的概念,社会学和医学用定量评定的方法,对社会支持与身心健康的关系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多数学者认为,良好的社会支持有利于健康,而劣行的社会关系的存在则损害身心健康。如沃海特(G.H.Warheit,1967 ) 将个体目前的婚姻状况作为社会支持的指标 ,Com

7、ment U3: 发现良好的婚姻状况与身心健康有显著的正相关。随着研究的深入,也有研究指出社会支持不直接影响身心健康,而是通过中介因素来影响身心健康。科恩(19 8 5) 在研究社会支持与抑郁之间的关系U3时发现:高社支持的个体较少地产生抑郁,但这些高社会支持者往往有较高的自我效能,如果利用统计技术,使自我效能保持不变,则社会支持与抑郁之间不再显示出显著的相关关系。可以说,自我效能作为第三变量使没有明显相关关系的两个变量显示出高的相关。而人格因素影响可能是社会支持与身心健康的中介因素,也可能直接影响身心健康。作为中介因素时,人格因素通过影响社会支持的感知、社会交换感等来影响社会支持对身心健康的

8、作用。例如,罗克(Rqok,1987) 指出,一个人一旦感知到自己给予的支持比接受的支持多,就会产生不公平感与反抗情绪,相反,如果一个人感知到自己给予别人的支持少于自己所接受的支持,就会产生欠疚感与羞耻感。社会支持的增效益果只有在这两种感觉达到平衡的情况下才能产生,一个人如果担心自己缺乏回报的能力, 他便不会求助于人。(三)国内研究现状我国关于社会支持的研究起步较晚,研究成果较少。国内关于社会支持最早的研究成果是阮丹青等人于 1990 年发表的天津城市居民社会网初析,之后的研究从不同的角度展开,逐渐丰富起来。如贺寨平关于社会支持网的研究把重点放在社会网络的构成及社会网怎样为个人提供社会支持上。

9、李伟等研究考察了大学生应对策略的特点、性别差异及其社会支持之间的关系(李伟、陶沙,2000);刘广珠等对贫困大学生心理状况与社会支持水平进行了研究(宋尚桂,2002;张兰君,2000;刘广珠,1998)。国内对社会支持的研究社会支持的构成居多,社会支持的特点和作用机制较少被关注;笼统研究居多,研究情感、经济、信息、交往网的较少;采用自制问卷和偏向于心理学的量表较多,采用社会网络分析视角的较少。我国学者肖水源于 1986 年编制的社会支持评定量表,问卷由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和对支持的利用度三个维度构成,并在小范围内试用,1990 年又根据使用情况进行了小规模修订。刘广珠在对“577 名大学生获得社

10、会支持情况的调查”过程中考虑到大学生的实际情况, 对量表中的一些项目进行了修订。第 4 题中的“同事”改为“同学”;第 5 题中的“夫妻”改为“恋人”,同时删去了“儿女”一栏; 第 6 题和第 7 题中的“配偶”改为“恋人”。修订后的量表, 进行了小样本相隔一个月的重测, 结果 10 个项目的相关系数在 0. 6890.912 之间, 说明修订后的量表仍具有较高的信度。此外,研究者进行了不同性别、不同专业、不同年纪、贫困与非贫困生、生源地的研究。狄金华对城乡大学生的情感支持网研究发现,城乡大学生的情感支持网中亲缘比例较低,非亲属的作用大于亲属,进而提出当前大学生是“忘亲的一代”。刘广珠(199

11、8)的研究结果表明家人对大学生的社会支持以父母为主,其次是兄弟姐妹;有恋人的大学生,恋人给予的社会支持仅次于兄弟姐妹;最后是其他亲属。在获得经济支持和安慰关心方面, 男女生并不存在显著差异。年级之间存在差异,亲密朋友和同学是社会支持的一个重要来源。张 强、陈丽娇、赵 虎(2004)的研究结果表明,心理健康与社会关系和社会支持有密切关系,与心理障碍的学生相比,心理健康的学生能寻找和获得更多的社会支持,包括主观和客观支持及对支持的利用度。余秀兰的研究结果表明贫困生的社会支持网与非贫困生的社会支持网存在一些共性,又有不同之处,如密度更小、趋同性方面、异质性等,总体而言,贫困生的社会支持网所能提供的支

12、持低于非贫困生。肖凌燕、丁建军、邹涨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重要他人的不同的社会支持与大学生特质焦虑水平之间呈负相关。不同重要他人的积极的社会支持有助于降低大学生的特质焦虑水平。肖群鹰、刘慧君、班理对贫困女大学生社会支持网络的调查结果表明:贫困女大学生的社会支持利用情况不好,不仅规模小,而且还存在大量隔离人群;她们对不同种类的社会支持需求程度显著不同,对工具性支持的需求高于精神性支持;社会支持以强关系和非正式支持为主,弱关系和正式支持发挥作用的效果不佳。(四) 社会支持对身心健康的作用机制理论以往的研究结果已证明社会支持对心理健康有着重要影响。对与社会支持如何作用于身心健康的问题学者们有着不同的看法

13、。目前, 社会支持作用机制主要存在两种理论:(1)主效应模型(main effect model)认为,社会支持对身心健康存在普遍的增益作用,无论个体是否面对压力以及压力状况如何,社会支持都对个体的身心健康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只要增加社会支持, 必然导致个休健康状况的提高。(2)缓冲作用模型( buffering model) 认为社会支持只在应激条件下通过消除压力对个体的身心健康起作用, 它可以缓冲压力事件对个体身心状况的消极影响,保持与提高个体的身心健康水平。社会支持的缓冲作用既可能是一般性的,也可能是特异性的。一般性的社会支持指任何一种社会支持对任何一种压力事件都能起到缓冲作用;特异性社

14、会支持指某一特定的社会支持仅对某一特定的压力事件起缓冲作用。三、研究意义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高校的扩招和就业形势等各方面的因素,社会对大学生这一社会群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在校期间面临着新的生活和学习环境,同时大学生处于成年初期,即将步入社会,面临就业、家庭、婚姻等问题的挑战,他们的心理健康已成为研究的焦点。根据四川省“大学生心理咨询与治疗”课题组对西南地区 8 所院校的 4 万名大学生的抽样调查显示,大学生心理不健康的人数比例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因此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已成为刻不容缓的事情。大量研究结果表明社会支持对心理健康有着重要影响,为了了解大理学院大学生的社会支持和心理健康现状及两者之间的相关关系。笔者进行了此项调查,以便为高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材料,为研究大学生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问题提供背景资料和依据。大学生群体是知识性、创新性和前瞻性的社会群体,也是未来社会建设与发展的核心力量,了解大学生的社会支持和心理健康状况不仅可以分析探索两者之间的相关关系和作用机制,而且可以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参考,为大学生获得更多的社会支持提供建议,以提高大学生的身心健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