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路线教育党课材料:党的群众路线的由来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25595838 上传时间:2017-12-1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群众路线教育党课材料:党的群众路线的由来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群众路线教育党课材料:党的群众路线的由来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群众路线教育党课材料:党的群众路线的由来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群众路线教育党课材料:党的群众路线的由来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群众路线教育党课材料:党的群众路线的由来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群众路线教育党课材料:党的群众路线的由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群众路线教育党课材料:党的群众路线的由来(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群众路线教育党课材料:党的群众路线的由来地还是从这个意义上使用的。毛泽东同志在指导查田运动时,就强调要按“群众路线”办事,一切经过群众。他说:“不按阶级路线与群众路线,不得群众赞助与同意,都不能使查田运动收到成绩,反会使群众不满,阻碍查田运动的进行。”他还说,要用很好的方法来发动群众,使“群众工作的技术”更娴熟,这样群众斗争的发展就会一天天扩大,“任何强大的敌力是奈何我们不得的”。 这一时期,毛泽东同志搞了多次调查研究,进一步深化了对这些问题的认识,集中反映在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等文章中。他说,我们要动员广大群众参加革命战争,“那末,我们对于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问题,群众的生活问题,就一点

2、也不能疏忽,一点也不能看轻。”我们这样做了,“广大群众就必定拥护我们,把革命当作他们的生命,把革命当作他们无上光荣的旗帜。”他用过河与桥或船的关系,生动地说明了工作方法的重要性,说:“不解决桥或船的问题,过河就是一句空话。”他强调,要把群众生活和革命战争联系起来,把革命的工作方法问题和革命任务问题同时解决。他列举了当时群众工作做得好的几个例子,如兴国模范县、长冈模范乡等,号召像它们那样做“第一等的工作”。 群众路线既是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也是一种工作作风。端正党的作风问题,当时也提出来了,主要是针对在做群众工作中出现的官僚主义。毛泽东同志把官僚主义与群众路线看作是两种对立的工作方法和工作作风。

3、他说,官僚主义的表现,“一种是不理不睬或敷衍塞责的怠工现象”,“另一种是命令主义”。我们应该采取“群众化的方式”,“要把官僚主义方式这个极坏的家伙抛到粪缸里去。” 可以看出,群众路线所涉及的主要概念和主要思想,在这一时期都已经形成了。 (二) 对红军时期所形成的经验,毛泽东同志十分看重。他说,红军“关于如何联系群众和动员群众反对敌人这一方面”,是对“抗日时期的最好的和最切近的参考”。他把这些经验运用到抗日战争的一切工作中,指导开展敌后抗日游击战、根据地建设、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等各方面的工作,并进一步做了丰富和阐发。这一时期,他所做的重要工作,就是对红军时期形成的经验进行理论上的概括和升华,形

4、成了党的群众路线理论。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概括了党的根本宗旨,提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这成为党的群众路线的核心观点。毛泽东同志说,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是我们党区别其他政党的一个显著标志。他反复论述了我们党为什么人的问题,立场问题,对人民群众的态度、感情问题,共 产党人的标准问题等。在延安整风中,树立群众观点是一个重要内容。毛泽东同志的这些思想在八路军和党的一切工作中的实行,通过共 产党人的模范作用和优良作风,使人民认识到中国共 产党是什么样的党,共 产党人是什么样的人。党在人民中的形象,共 产党人的形象,就是从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这个核心问题上一点一点地树立了起来,对全民族产生巨

5、大的感召力和影响力。 二是概括了党的基本的领导方法,即“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在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一文中,毛泽东同志说,凡属正确的领导意见都是从群众中来的。将群众的意见集中起来,再到群众中坚持下去,在群众行动中考验这些意见是否正确,如此无限循环,一次比一次地更正确、更生动、更丰富。他要求全党必须广泛深入地提倡这种“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的领导方法”。 三是概括了党的三大作风,深刻阐述了密切联系群众的群众路线和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关系,使群众路线理论上升到哲学高度。毛泽东同志认为,群众路线既是领导方法,又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二者的连接点就是深入实际、深入群众调查研究。他强调,人民群众的实践活

6、动是正确认识的来源,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他所写的实践论、矛盾论,是讲思想路线问题也是讲群众路线问题,既是世界观也是方法论,都是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毛泽东同志概括的党的三大作风,对它们之间关系的论述,深化了我们党对群众路线的理论认识,标志着我们党思想路线和群众路线的理论都成熟起来了。我们说延安时期是我们党理论认识的成熟期,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重要的标志就是这两大理论的形成。 由经验上升为理论,成熟的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在解放战争的凯歌行进中得到了充分的印证和展现。战争的发展中所形成的一边倒的局面,告诉了人们什么叫作人心所向!(三) 艰苦环境中播下的种子,终于结出了硕果。新中国是人民的胜利,也

7、是党的群众路线的胜利。然而,党执政以后,依然有一个继续坚持和发扬党的群众路线的问题。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同志在群众路线问题上有很多好的思想,大大丰富和发展了这一理论。比如:关于党群关系好比鱼水关系,如果党群关系搞不好,社会主义制度就不可能建成,建成了也不可能巩固的思想;关于兼顾各方面利益,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的思想;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思想;关于需要建立一定的制度来保证群众路线的贯彻实施,提倡坚持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和领导方法的思想;关于党要接受监督,注意扩大党和国家的民主生活的思想;关于坚决反对各种形式的官僚主义,干部要以普通劳动者的姿态出现,扫除“摆架

8、子、摆资格、不平等待人、看不起人”这种低级趣味的“官气”的思想;等等。 这里,特别要说说他关于“艰苦奋斗是我们的政治本色”的重要思想。这是他在新中国成立后讲得最多的问题之一。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成为执政党。这种身份的转变,使党面临着完全不同于革命时期的新的考验。脱离群众就是最大的考验和最大的危险。 关于这一点,毛泽东同志在新中国成立前夕召开的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就预见到了。他严肃告诫全党,由于胜利可能出现的主要问题是骄傲自满、不思进取和贪图享乐。他提出对付的办法是牢记“两个务必”,反骄破满,保持艰苦奋斗作风。 毛泽东同志预见到的问题很快出现了。典型例子就是刘青山、张子善问题。他们两个人都是老革

9、命,都为党和人民立过大功,都在敌人的监狱里经受过严刑拷打的考验,但是在成为执政党之后的短短几年里就变了质。正像毛泽东同志当初指出的那样,其根本问题,一个是骄傲自满,一个是贪图享乐。刘青山曾经说:老子革命那么多年,该享受一下了。 保持艰苦奋斗作风,反对贪图享乐,这是毛泽东同志特别强调的问题。在我们党开展的“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的三反运动中,他对浪费问题看得很重,认为浪费和贪污一样,“都是极大的犯罪”。他解释说:浪费和贪污在性质上虽不同,“但浪费的损失大于贪污,浪费的范围极广,项目极多,又是一个普遍的严重现象,故须着重地进行斗争,并须定出惩治办法。”“严惩浪费必须与严惩贪污同时进行。” 对

10、于提倡艰苦奋斗,毛泽东同志讲了很多话,举了很多例子,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比如:“酸菜里面出政治”的故事。他说:“我是历来主张军队要艰苦奋斗,要成为模范的。一九四九年在这个地方开会的时候,我们有一位将军主张军队要增加薪水,有许多同志赞成,我就反对。他举的例子是资本家吃饭五个碗,解放军吃饭是盐水加一点酸菜,他说这不行。我说这恰恰是好事。你是五个碗,我们吃酸菜。这个酸菜里面就出政治,就出模范。解放军得人心就是这个酸菜,当然,还有别的。现在部队的伙食改善了,已经比专吃酸菜有所不同了。但根本的是我们要提倡艰苦奋斗,艰苦奋斗是我们的政治本色。” 还有一个“苹果里面出精神”的故事。他说:“锦州那个地方出苹果,

11、辽西战役的时候,正是秋天,老百姓家里很多苹果,我们战士一个都不去拿。我看了那个消息很感动。在这个问题上,战士们自觉地认为:不吃是很高尚的,而吃了是很卑鄙的,因为这是人民的苹果。我们的纪律就建筑在这个自觉性上边。这是我们党的领导和教育的结果。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无产阶级的革命精神就是由这里头出来的。” 再一个是“朱老总过草地”的故事。他说:“要勤俭建国,反对铺张浪费,提倡艰苦朴素、同甘共苦。同志们提出,厂长、校长可以住棚子,我看这个法子好,特别是在困难的时候。我们长征路上过草地,根本没有房子,就那么睡,朱总司令走了四十天草地,也是那么睡,都过来了。我们的部队,没有粮食,就吃树皮、树叶。同人民有福

12、共享,有祸同当,这是我们过去干过的,为什么现在不能干呢?只要我们这样干了,就不会脱离群众。” 毛泽东同志的这些话,他讲的这些故事,对今天有着重要启示。他这方面的论述,是我们需要重点学习的。 (四) 对毛泽东同志关于群众路线的思想,在我们党的历史上有过三次系统的总结和概括,这对党的群众路线的形成和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第一次是在 1945 年党的七大上。 党的七大召开前所作的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系统总结了我们党成立以来特别是党的六大以来与第三次“左”倾错误路线斗争的历史,总结了党的群众路线思想。党的七大上,毛泽东同志所作的论联合政府政治报告和愚公移山的闭幕式讲话,都着重讲了群众路线问题。这些关

13、于群众路线的基本精神,集中反映在党的七大通过的党章中。这是我们党第一次在党章中系统地阐述群众路线问题,概括了建党以来特别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和抗日战争时期关于群众路线的理论和实践。 刘少奇同志在党的七大作的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中,用专门一个部分论述毛泽东同志关于群众路线的思想。他首先明确了群众路线在毛泽东思想中的重要位置,指出:“我们党代表中国民族与中国人民的利益”,“这是我们党与毛泽东思想根本的东西。”我们党之所以获得伟大的成就,就“在于坚持地实行了为人民服务的基本原则”。他强调,党的群众路线,“是我们党根本的政治路线,也是我们党根本的组织路线。”把群众路线放在这样的高度上予以定位,这还是第一次

14、。他重点阐述了什么是党的群众观点的问题,把毛泽东同志在这个问题上的思想观点作了四个方面的系统概括,即:一切为了人民群众的观点,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相信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他说:“有了坚固的明确的这些群众观点,才能有明确的工作中的群众路线,才能实行正确的领导。”这里,他把群众观点的重要性,群众观点与群众路线的关系,讲得非常清楚。 第二次是在 1956 年党的八大上。 这集中体现在八大党章和邓小平同志作的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中。邓小平同志说:“从第七次大会到现在的十一年间,党的实际斗争的经验,给了这一路线以更深刻更丰富的内容,因而在党章草案中,这一路线也得到了进一步的

15、反映。”八大党章根据执政后党的状况发生的变化,要求全党继续坚持群众路线,“特别应当注意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同脱离群众、脱离实际生活的官僚主义现象进行斗争。”八大党章第一次写入了“群众路线”的概念,要求“必须不断地发扬党的工作中的群众路线的传统”。 邓小平同志根据毛泽东同志的论述,对党的群众路线理论作了进一步阐发,提出要通过建立制度和加强监督来保证群众路线的贯彻,使党不脱离群众。他所作的一个重要理论工作,就是概括了群众路线的内涵。这如同刘少奇同志在党的七大上对群众观点内涵所作的概括一样重要,反映了我们党对这一理论认识的不断深化。他说,党的群众路线包含两方面的意义,一方面是从党的性质、宗旨上讲

16、的,强调“每一个党员必须养成为人民服务、向群众负责、遇事同群众商量和同群众共甘苦的工作作风”;另一方面是从做群众工作方法上讲的,重申和强调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方法。这样表述,就用群众路线这个总的概念,把群众观点和群众工作方法都统了起来,使群众路线的内涵明确了、完整了。 第三次是在 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作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时候。 历史决议对群众路线的理论总结,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群众路线的内涵在八大党章的基础上作了更为明确、简洁的概括,指出:“群众路线,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后来,党的十三大党章中又加了一句“把党的正确主张变成群众的自觉行动”,形成了关于群众路线的完整表述。一直到现在,我们使用的就是这个表述。 另一方面的贡献,是把群众路线同实事求是、独立自主放在一起,作为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三个基本方面,认为这是贯穿于毛泽东思想各个组成部分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是“在中国革命长期艰苦斗争中形成的具有中国共 产党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