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上)复习

上传人:笛音 文档编号:25594814 上传时间:2017-12-15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6.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汉语(上)复习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古代汉语(上)复习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古代汉语(上)复习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古代汉语(上)复习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古代汉语(上)复习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代汉语(上)复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汉语(上)复习(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字一、基本概念会解释 1.甲骨文:殷商时期刻在龟甲兽骨上的迄今中国所发现的最早的成体系的文字2.籀文:史籀篇上的文字,春秋战国时期秦国通行的文字,笔画整齐,圆转匀称,比小篆结构繁复。因为它是秦系大篆具有代表性的字体,有时籀文也称秦系大篆3.隶变:第一次变革从形象的表意文字变成符号的表意文字(汉字字体演变史上最大最深刻的一次变革,从匀圆变成方折)(师大练习册 71 页)4.形声字的三种变体:(1)省形由于求简或结构匀称的要求,省去了形声字形符的某一部分;如:亭,从高省,丁声。(2)省声由于求简或结构匀称的要求,省去了形声字声符的某一部分;如:岛,从山,鸟省声。(3)亦声形声字的声符除表音外,还

2、和形符一起具有表义作用;如:娶,从女从取,取亦声。5.古今字:即分化字,把分化前一字写多词时期的字称为古字,把以后分化出来的记词各有专司的字称为今字,合称古今字 6.异体字:异体字是字音、字义相同,而字形不同的一组字7.说文叙中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转注的定义: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曲,日月是也。”指事:“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会意:“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伪,武信是也。”形声:“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转注:“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假借:“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 2、用“六书”理论分析汉字的形体构造 如

3、:徒,形声 从辵土声见笔记 50 字传统“六书”采用的是许慎的细目、班固的次第。许慎:指事、象形、会意、形声、转注、假借班固:象形、象事、象意、形声、转注、假借3、古今字的来源(分两大类,结合具体例字记忆)。(一)同源分化例:益溢澭水暴益。吕氏春秋溢人或益之,人或损之,胡可得尔法?吕氏春秋益(2)同音假借例:莫暮莫,日且冥也。从日在茻(mang)中。日莫人倦。礼记暮4、举例说明异体字字形差异的几种情况(结合具体例字记忆)。1.造字方法不同的异体字:例:泪(会意)涙(形声)。2.造字素材不同的异体字:(1)形符不同;例:咏詠 (2)声符不同;例:粮糧 (3)形符,声符都不同;例:视眂 3.偏旁位

4、置不同:例:够夠 五、1.简体字的来源(结合具体例字记忆)。(一)改变繁体字的形体结构而形成简体字(1)改变笔画简单的部件:燈灯;(2)保留特征或轮廓:飛飞;(3)符号替代:轟轰;(4)草书楷化:歸归(二)借用笔画少的古旧字为简体字(1)同音替代:製制; (2)异音替代:蟲虫 1.认识繁体字词汇一、基本概念会解释 1.本义:与引申义相对而言,即一个词的本来意义,是与该词书写形式相应并有文献参证的最古的意义2.引申义:在词义系统中,引申义就是由本义直接或间接引申出来的意义。换言之,就是在本义基础上发展衍化过来的相关意义 3.基础义:词在现代最常用的意义4.联绵词:两个不同的音节连缀成一个语素的双

5、音即单纯词5.偏义复词:由两个意义相反、相对或相关的语素组合而成的联合式合成词,其中只有一个语素表示词义,另一个语素只起陪衬作用,不表示词义二、古代汉语词的构成以单音词为主,对那些貌似现代汉语复音词的语言现象要加以区分。1.以君之灵,累臣得归骨于晋,寡君之以为戮,死且不朽。以为,两个词,以(之)为戮2.吾闻之,乘人之车者载人之患,衣人之衣者怀人之忧,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死人,两个词,为人之事而死(为动用法)3.徐偃王处汉东,地方五百里。、地方,两个词,土地方圆。4.合散消息兮,安有常则?消息,两个词,消,灭 息,生。5.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果然,两个词,果然这样。6.数犯主之颜色。颜色,

6、两个词,颜面之色,脸色。7.安贫乐潜,味道守真。味道,两个词,体察道理。8.卫将军张安世荐武明习故事,奉使不辱命。故事,两个词,旧日的典章制度。9.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其实,两个词,他的实质。10.青云动高兴,幽事亦可悦。高兴,两个词,很高的兴致。(如:师大练习册练习二 第一题 第 11 页)3、辨析古今词义的差异(主要从词义范围、感情色彩两个方面,结合具体例字记忆)。1.词义范围的差异1)扩大睡:古代指坐着打盹儿。 说文:”睡,坐寐也。“菜:古义指蔬菜。 说文:”菜,草之可食者。“2)缩小宫:上古泛指房屋。瓦:古义:陶器 说文:”瓦,土器已烧之总名。“诗经:”乃生女子.载弄之瓦。“ 瓦

7、:纺锤 楚辞:”瓦釜雷鸣“ 瓦釜:瓦锅3)转移暂汉以前:A.武夫力而拘诸原,妇人暂而免国。 B.默:犬暂逐人也。从犬黑声。 暂:突然C.犬从穴中暂出也。从犬在穴中。中古时期:不能片时藏匣里,暂出园中也自随。 暂:不久,短暂中古以后:暂时汤本义:热水冬日则饮汤,夏日则饮水。2.词义感情色彩的差异1)褒贬意义的不同爪牙将军者,国之爪牙也。 爪牙:勇猛得力的帮手(褒义词)锻炼古义:冶炼(中性)玩弄法律对人进行诬陷(贬义)A.良工锻炼凡几年,铸得宝剑名龙泉。B.忠孝之人,持心近厚;锻炼之吏,持心近薄。2)词义轻重不同诛 轻重 责备杀戮干予与何诛?郭本 98 页-120 页 重点看这 10 个:兵羹购国

8、给去售睡臭走1. 兵:上古主要指兵器。山海经大荒北经:“蚩尤作兵,伐黄帝。”由兵器引申为武装力量,军队。荀子议兵:“兵强海内,威行诸侯。”史记鸿门宴:”函谷关有兵守。“先秦用作这一意义时,重在武器;汉以后意义重点转向指人员”兵“字也指军事、战争、战阵之类。孙子兵法谋攻:”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2.羹:上古时是一种带汁的肉食,唐宋以后指羹汤。3.购:在古代是悬赏征求的意思。购求的对象可以是敌人或罪犯,也可以是要争取的人。史记项羽本纪:”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4.国:先秦时,”国“字常用来指诸侯的封地。如”齐国,鲁国,秦国“”国“字在上古还有首都的意思,汉以后,除“国门”这种用法外,一般不

9、用了。5. 给(在上古,给的常用意义有二):形容词:食用丰足的意思孟子梁惠王下:”春省耕而补不足,秋省敛而助不给“动词:供应战国策齐策四:”孟尝君使人给其食用。“第一义在今义中已不存在,只保留在少数成语中。第二义也不常用,但在”供给“”给养“等双音词中仍作为词素保存着。”给“的今音主要读”gei“,义为”给予“;现在”给“还有表示被动的用法,”钱给花完了“6. 去:指离开(某地或某人)孟子公孙丑下:”孟子去齐。“指离开或放弃某一职位归去来辞:”曷不委心任去留。“指距离(某一空间或某一时间)公孙丑上:”纣之去武丁未久也。“7. 售:今义:卖;古义:把东西卖出去广韵:“售,卖物出手”钴鉧潭西小丘记

10、:“货而不售” 不售:卖不出去8. 睡:古代指坐着打盹儿。 说文:”睡,坐寐也。“9. 臭:上古时期:无论是香气还是臭气,好闻的还是难闻的,都叫做臭(名词)。周易:“同心之言,其臭如兰。”汉以后:用于恶臭的“臭”由名词变为形容词,专指气味难闻。说苑尊贤:“厨中有臭肉。”上古“臭”用作动词时,是用鼻子辨别气味,闻的意思。荀子礼论:“三臭之,不食也。”10. 走:古义:跑释名:“徐行曰步,疾行曰趋,疾趋曰走。”走“字还可作名词,指被驱使的人。4、就某一词义系统,能结合字形及语境判断何为本义、引申义、假借义。(如:郭本 123 页第七题)A.间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参与,引申义2.又间令吴广之

11、次所旁业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暗地里,秘密地。引申义3.晏子为齐相,出,其御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缝隙,空隙。本义4.愿足下假臣奇兵三万人,从间道绝其辎重。小的,偏僻的。引申义5.间命工斫木为橱,贮书若干万卷。隔些时候。引申义6.对曰:“愿少间。” 隔开。引申义7.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顷间,这会儿。引申义 8.郤至曰:“楚有六间,不可失也。”破绽,漏洞。引申义9.韩信使人间视。 秘密地,暗地里。引申义10.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中间,引申义B.发1.发使使燕派遣,引申义2.途有饿殍而不知发发放(指开仓赈济),引申义3.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射箭,本

12、义4.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书未发。启封,引申义5.夫鵷鸀发于南海出发,引申义6.春心莫共花争发开放,引申义7.舜发于畎亩之中起用,引申义8.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发挥,引申义9.文物以记之,声明以发之。显扬,引申义10.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发。 震动,引申义工具书1、结合郭本 67 页“筹”,掌握康熙字典的注音方法及释字体例。三种注音法:反切法、直音法、叶音法反切法是用两个汉字合注一个汉字的音,上字取声母,下字取韵母跟声调,合成被注字的音。直音法是用同音字来注音。叶音法是一种应当否定的注音法。二、许慎首创部首,说文540 部首,9353 个字。说文四大家及其著作,其中影响

13、最大的两家。 郭本 548 页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桂馥说文义证、王筠说文句读,其中段、朱两家影响最大。3、例举先秦两汉时期汉语研究方面的四部重要著作?东汉许慎说文解字战国到西汉尔雅西汉扬雄方言东汉刘熙释名4、师大练习册 练习一 第 1-2 页1.我国第一部按部首编排地字典是东汉_许慎_编著的_说文解字_,共分为_514_部首,收_9353_单字,重文_1163_个;主要用于检查字的本义。2._尔雅_是我国第一部词典,共分为 19 篇,其中前三篇分别是_释诂_、_释言_、_释训_。3.专门解释唐宋元明人诗词曲中见习语辞特殊用法的辞书是近人_张相_的_诗词曲语辞汇释_;其中提到需

14、要研究的两类词语,分别是_字面生涩而义晦_的词和_字面普通而义别_的词。4.我国现存最早的目录书是东汉班固撰的_汉书艺文志_,其后,较为完善的有_隋书经籍志_等。5.我国大规模的目录学著作是清乾隆年间永瑢、纪昀人奉诏编撰的_四库全书总目_两百卷,其编排顺序是按_经_、_史_、_子_、_集_四部目次;语言文字学属于四部之_经部小学类_。6.清代高邮王氏父子的四部重要文献分别是,王念孙的_读书杂志_、_广雅疏证_,王引之的_经义述闻_、_经传释词_。7.古代汉语常用工具书的检字法主要有_音序_、_部首和笔画_和_四角号码_检字法。8.王引之的_经义述闻_、刘淇的_助字辩略_、杨树达的_词诠_和裴学海的_古书虚字集释_等都是研究古汉语虚词的工具书。9.汇集唐以前对古典文献解释的大型古汉语字典是清代阮元、臧庸等编的_经籍纂诂_;在此基础上,今人宗福邦等主编的一部汇集从先秦至晚清的古籍文献中的注释材料的重要工具书是_故训汇纂_。10.汉代运用“声训”原理而编纂的训诂专书是刘熙的_释名_。11.第一部研究汉语方言的著作是汉代扬雄的方言_,全称是_车酋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_。目前该书最新、最详的校释本是华学诚著的_扬雄方言校释汇证_。12.儒家的十三部经典著作称为“十三经”,它们分别是(诗、尚书、易、周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