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越父母的十大亲子理念

上传人:笛音 文档编号:25594761 上传时间:2017-12-15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7.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卓越父母的十大亲子理念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卓越父母的十大亲子理念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卓越父母的十大亲子理念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卓越父母的十大亲子理念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卓越父母的十大亲子理念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卓越父母的十大亲子理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卓越父母的十大亲子理念(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卓越父母的十大亲子理念 第一条:孩子是一粒种子 每个孩子都是一粒种子,天生蕴育了巨大的能量。养育孩子,其实我们并不需要花费太大的精力,只需要在适当的时候给予他们所需要的营养,就像一棵小树一样,在适当的时候给它浇水,它自然就会朝着太阳的方向生长。 作为父母,我们必须认识到,孩子的成长和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我们要尊重孩子的天性,并支持他自然而独特的成长。我们无需以任何方式将孩子塑造成我们想要的样子,因为父母的责任在于给孩子更加理性的爱和支持,以此激发孩子们内在的独特天赋和潜能。 孩子不需要我们“修理” ,让他们变得更好,但他们的成长需要我们的支持。我们要提供肥沃的土壤,让他们优秀的种子可以更好的生

2、根发芽。此外,我们需要做的就是了解孩子成长的特点,掌握他们生命的几个关键时期,这样才能在适当的时候给予他们所需的各种营养。比如: 0-6 岁是孩子的印记时期,这个时期的孩子会将接收到的信息全部存在脑子里。在这个时期的孩子需要父母更多的陪伴才会有安全感,需要父母更多的肯定和鼓励,他们才会建立自信,学会独立和承担责任。 7 岁以后,孩子的性格基本确定,我们要了解孩子属于那种类型,然后给予针对性地培养。比如: 活跃型的孩子喜欢变化,注意力不集中,做事往往半途而废,就像猪八戒;平稳型的孩子不爱说话,喜欢旁观,做什么都不积极,就像沙和尚;能力型的孩子最不听话,喜欢领导他人,做事快速行动,就像孙猴子;完善

3、型的孩子比较敏感,说两句可能就会哭,做事追求完美,就像唐僧。 性格没有好坏,只是不同而已。当我们了解了孩子的性格类型,我们才能认识到,孩子的有些行为只是性格表现,而不是问题行为。当观念转变了,态度也会随之转变,亲子关系也就更加融洽了。 孩子还有三种不同的学习类型:视觉型、听觉型、感觉型。视觉型喜欢看,听觉型喜欢听,感觉型喜欢做。理想的情况是孩子对三种类型都比较擅长,小的时候感统训练做得好,各方面的潜能都得到了有效地开发。但现实中有 20%的孩子只是擅长其中的一种或两种,比如: 感觉型的孩子,他们擅长边学边做,喜欢体育、实验、手工等操作性强的课程。就目前学校普遍采用课堂教学的现状,感觉型的孩子无

4、疑便成了现行教育模式下最大的失意者。 于是,我们有必要了解孩子的学习类型,然后在此基础上考虑如何扬长避短,给予针对性地培养。 第二条:没有两个孩子是一样的 相信大家都知道,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两片树叶是一模一样的。其实,人和树叶一样,他们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地方,即使是双胞胎兄弟,即使是成长环境一样,结果也是性格各异、水平不一。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两个人的人生经验是完全一样的,所以,没有两个人的信念和价值观会是一样的,因此,也就没有两个人对同一件事情的看法能够绝对一致,对同一件事情的反应能够完全一样。 很多父母认为,现在的孩子吃得好、穿得好,比自己小的时候幸福多了。但其实孩子还小,没有爸妈那么多的阅

5、历,所以不会跟爸妈有一样的感觉。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有他自然的心理需要,比如建立安全感,与人交往,追求独立等,如果父感统训练做得好,各方面的潜能都得到了有效地开发。但现实中有 20%的孩子只是擅长其中的一种或两种,比如: 感觉型的孩子,他们擅长边学边做,喜欢体育、实验、手工等操作性强的课程。就目前学校普遍采用课堂教学的现状,感觉型的孩子无疑便成了现行教育模式下最大的失意者。 于是,我们有必要了解孩子的学习类型,然后在此基础上考虑如何扬长避短,给予针对性地培养。 第三条:孩子永远没有问题 当你复印东西,发现文件错了,请问你是修改原件还是复印件?所以,著名的家庭治疗师萨提亚说:“孩子没有问题,若有问题

6、,一定是父母的问题。 ” 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 ,他们的行为是由周围的环境塑造而成的。家庭就是个大染缸,洁白无暇的孩子出生后,家庭是什么,就给了他什么!我们把孩子送到学校,送到培训班,孩子不是没改变,是改变了,孩子学得很快、很好。但是家里没有变化,还是那个染缸,回到家里,孩子依然会染回原型,同时带来更大困惑和混乱。 每个孩子生下来都是一块“玉” ,正所谓“玉不琢,不成器” ,但如果你没有好的教育方法,手里的工具是把斧头而不是精美的刻刀,结果会让你失望, “玉”越来越小,价值越来越少,石头还是石头。所以,作为家长,我们不能只看到孩子与孩子之间的差别,更应看到自己与他人之间的差别。第三条:孩子

7、永远没有问题 当你复印东西,发现文件错了,请问你是修改原件还是复印件?所以,著名的家庭治疗师萨提亚说:“孩子没有问题,若有问题,一定是父母的问题。 ” 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 ,他们的行为是由周围的环境塑造而成的。家庭就是个大染缸,洁白无暇的孩子出生后,家庭是什么,就给了他什么!我们把孩子送到学校,送到培训班,孩子不是没改变,是改变了,孩子学得很快、很好。但是家里没有变化,还是那个染缸,回到家里,孩子依然会染回原型,同时带来更大困惑和混乱。 每个孩子生下来都是一块“玉” ,正所谓“玉不琢,不成器” ,但如果你没有好的教育方法,手里的工具是把斧头而不是精美的刻刀,结果会让你失望, “玉”越来越

8、小,价值越来越少,石头还是石头。所以,作为家长,我们不能只看到孩子与孩子之间的差别,更应看到自己与他人之间的差别。 也许有些家长不愿意接受上面的观点,觉得自己为孩子付出这么多,到头来都是自己的错。其实教育孩子光有“爱”还不够,还要懂得转变观念,跟得上社会发展。上面我们讲过,每个人的信念和价值观都是不一样的,一个人不能改变另外一个人,只能影响。所以,如果认你为是孩子有问题,那孩子不听话的话,你就很难改变,变得无助;但如果认为是自己的问题,就不同了,自己可以改变,可以主导。 父母改变一点点,孩子成长一大步。 第七条:重复旧的做法,只能得到旧的结果 做法有不同,结果才会有不同。如果你做的事情没有效果

9、,那么请你改变你的做法。任何具有创新思维的做法,都会比旧有的多一分机会。希望明天比昨天更好,必须用与昨天不同的做法。改变自己,别人才有可能改变。改变是所有进步的起点。有些时候,必须把全部旧的想法放下,才能看到突破的可能性。过分专注于问题本身,便会看不到周边的众多机会。 传统的养育方法在过去是行得通的,但对现在的孩子已经不管用了,他们的需要和前几代人的需要已经完全不同了。作为父母,我们现在正面临一个重大的变化,这种变化是过去两千多年的时间里积累起来的,那就是从基于畏惧的亲子教育向基于爱的亲子教育进行转变。打骂、威胁和惩罚都是传统教育的陋习,不是孩子难以管教、不听话,而是父母没有及时地更新自己的养

10、育技巧,社会已经变了,孩子也变了,父母重复旧的做法,只能得到旧的结果。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当我们发现自己的方法没有效果,就要去主动改变,如果改变了,孩子还没有改变,那说明什么?说明你的方法还没有效果,但并不表示,你已失败,凡事都有三个以上的解决方法,如果目前方法无效,那说明你还没有找到有效果的方法。 没有失败,只有反馈。失败只是过去做法没有得到期望的效果,是给我们需要改变的信号。失败是把焦点放在过去的事情上,怎么改变是把焦点放在未来。失败是过去的经验,而经验是让我们得以提升的垫脚石。事情没有结束,就不算失败,我们还有改变的机会。人生所有的学习,都是经由不断地修正而臻于完善。不愿意接受有失败的

11、可能,便没有资格享有成功的机会。 第八条:情绪可以宽容,行为必须限制 人的情绪属于潜意识的部分,看不见、摸不着,有时候连孩子自己都无法控制。所以,情绪没有对错之分,我们不能妄加评论。行为则不同,是客观存在的,正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我们必须对它有所限制。有时仅仅理解孩子的情绪可能就已经足够解决问题了。比如: 孩子生病了,哭闹着不想去打针,他的生气激怒了姐姐,她对他说:“男子汗大丈夫,哭什么哭,真不知道害羞!”这下孩子更生气了,行为变得让人更加讨厌。他的妈妈对姐姐说:“你弟弟今天身体不好,心情也很烦,他担心去打针,现在他需要我们所有人的体谅。”结果,就好像变魔法一样,孩子马上安静了下来,

12、他跟着妈妈去看了医生,没有再抱怨。对于孩子愤怒的情绪和愤怒的行为,不同的部分应该不同地进行处理,情绪应该得到理解地处理,行为可能需要限制和纠正。因为,他们在孩子小的时候,他们不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孩子需要一个明确的界限。而父母就是这个“画界”者,从小给孩子建立规则,不但可以约束孩子的行为,还会让他们觉得更安全。 在给孩子立规矩的时候,信号一定要明确、清楚地告诉他们不应该怎么做,然后指明方向,应该怎么做,而且要给出理由。规矩一旦订立,就要严格执行,无论时间、地点和环境发生怎么样的变化,都不许改变。比如: 不能随手乱丢垃圾(立的规矩) ,垃圾应该放到垃圾桶里(指明方向) ,放在外面会污染环境

13、,而且很难清理(给出解释) 。不光在家不可以,在学校、在公园,在任何地点都一样,不能乱丢垃圾(严格执行) 。 对于孩子愤怒的情绪和愤怒的行为,不同的部分应该不同地进行处理,情绪应该得到理解地处理,行为可能需要限制和纠正。因为,他们在孩子小的时候,他们不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孩子需要一个明确的界限。而父母就是这个“画界”者,从小给孩子建立规则,不但可以约束孩子的行为,还会让他们觉得更安全。在给孩子立规矩的时候,信号一定要明确、清楚地告诉他们不应该怎么做,然后指明方向,应该怎么做,而且要给出理由。规矩一旦订立,就要严格执行,无论时间、地点和环境发生怎么样的变化,都不许改变。比如: 不能随手乱丢

14、垃圾(立的规矩) ,垃圾应该放到垃圾桶里(指明方向) ,放在外面会污染环境,而且很难清理(给出解释) 。不光在家不可以,在学校、在公园,在任何地点都一样,不能乱丢垃圾(严格执行) 。 第九条:梦想需要支持,需求必须限制 梦想是深藏在人们内心处最强烈的渴望,也是人们走向成功的原动力。作为父母,对于孩子的期望和梦想,我们必须给予支持。父母不要担心孩子会因为梦想破灭而受到伤害,与其让孩子做好失望的准备,不如鼓励孩子去探索,去尝试。 不管孩子梦想是什么?是否可行?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可以以此来创造有效的因果模式,引导孩子向积极的方向发展,包括可以塑造品格、培养能力、学习新知识等。比如: 孩子想当

15、工程师,我们不能因为他数学不好,就嘲笑他不能当工程师;而是因为他想当工程师,所以数学才会好。有了梦想,就有了方向,有了梦想,就有了动力。以前数学不好,是因为缺乏兴趣和动力,而现在当工程师的梦想会激发孩子学习数学的动力,所以数学会变好。 然而,对于孩子的需求,我们必须给予限制。如果父母对孩子有求必应,宁愿自己省吃俭用,也要尽量去满足孩子,这样下去他们的要求就会越来越多,而且还学会用小绝招(哭闹)来对付爸爸妈妈。更糟糕的是,孩子从中学会了不劳而获,认为消费不是靠努力与牺牲得来,而是靠抱怨、要挟、强求得来。 若你想让孩子有一颗感恩的心,就应该让孩子学会延迟满足,经常让他经历等待和渴望的过程。如今很多

16、孩子刚学会走路,大人已经迫不及待地给他买好儿童自行车了,孩子会认为他得到这些都是理所当然的。经历不到内心长久渴望被满足的那份喜悦,因此很难被满足,也体会不到什么是幸福和快乐。 作为父母,对于孩子的一些不合理的要求,我们应该给予拒绝,但拒绝并不是直接对孩子说“不” ,说“不”就是四米高的栏杆,长期下去,孩子就会变成无能的年轻人。我们应该多说“有条件” 、 “有选择” 、 “有方向”的可以。例如: 孩子要看电视,不能直接说“不准”,这样会产生对立,应该说:“可以啊,等写完作业再看好吗?”或者是:“可以啊,你是要看一个小时,还是半个小时?” 第十条:“爱”不可以做为筹码 家长对孩子的“爱”超越一切事物,应该是孩子在世界上永不会失去的东西。因此,家长不应随便地用它作出要挟或作为交换的筹码。比如:不听话,妈妈就不爱你了;再不睡觉,妈妈就不要你了。 父母对孩子的“爱”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最大信心及活力的泉源。因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