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委书记在全县抗洪抢险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上传人:笛音 文档编号:25594753 上传时间:2017-12-1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县委书记在全县抗洪抢险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县委书记在全县抗洪抢险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县委书记在全县抗洪抢险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县委书记在全县抗洪抢险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县委书记在全县抗洪抢险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县委书记在全县抗洪抢险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县委书记在全县抗洪抢险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赵彪同志在全县抗洪抢险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同志们: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集会,回顾总结抗洪抢险斗争取得的重大成果和宝贵经验,表彰在抗洪抢险斗争中涌现出来的先进集体和模范人物,进一步弘扬正气、凝聚人心、振奋精神、鼓舞士气、加快发展。刚才,宝德同志通报了全县抗洪抢险工作总体情况,世军同志宣读了表彰决定,会上对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进行了表彰。在此,我代表中共前郭县委、前郭县人民政府向受表彰的先进集体和模范人物表示真诚的祝贺!向参加抗洪抢险的全体干部群众、公安干警、民兵预备役官兵,向马俊清副省长、聂文权副主任以及吉林油田分公司党委等所有关心、帮助我县抗洪抢险工作的各级领导、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今年汛期

2、,我县二松堤防遭遇了半个世纪以来最大一次洪水的冲击。坚决战胜这次历史罕见的洪峰,是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干部群众共同的决心。在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县上下科学组织,沉着应对,经过二十几天的奋战,实现了“堤不溃、坝不垮、家不毁、人不亡” 的最高目 标,夺取了抗洪抢险 斗争的全面胜利。这是一场运筹帷幄、科学应对、斗智斗勇的经典战役。今年我县汛情异常严峻,面临着四面夹击、腹背受敌的重大考验。一方面要死守二松堤防,另一方面要严防局地强降雨造成山洪下泻;一方面要抗击二松洪水,另一方面要严防嫩江顶托。同时,城区防洪、西部涝区和病险水库又要严密监控,无论哪个方面出现问题,都将危及人民群众的

3、生命财产安全。面对复杂多变的汛情,县委、县政府提前运作、统筹安排、科学调度,全县三个战区分工明确、精兵把守,各条防线提前到位,抢占了抗洪抢险斗争的必胜先机。这是一次惊心动魄、险象环生、艰苦卓绝的严峻考验。这次二松汛情之猛,威胁之大,破坏力之强,不确定因素之多属历史罕见。在与洪峰对峙的日日夜夜,我们先后经历了 200 多次惊心动魄的抢险战斗。 “三天三抢两夹沟” 、“两天两 战那木斯”、 “一夜决 战引松首闸”, 每一次险情都万分危急,每一次报警都刻不容缓,稍有懈怠都将使全县抗洪抢险成果毁于一旦。面对肆虐的洪水,全县上下不畏艰险、敢打敢拼、日夜奋战,牢牢把握了抗洪抢险斗争的主动权。这是一场广泛动

4、员、军民携手、万人参战的全民斗争。面对洪水的严重威胁,县委、县政府确定了既要保国堤,又要捍卫群众利益不受损失的战斗目标,全县上下迅速集结、紧急动员,发出了决战洪峰、坚守大堤、保卫家园的战斗号令。沿江乡镇干部群众奋力抵抗,中部乡镇干部群众有力增援,县直包保部门恪尽职守,拉开了百里长堤万人会战的雄壮帷幕,再现了“三下江南、四保 临江” 的激烈恢弘 场面。这次胜利告诉我们,面对灾害和困难,必须先知早动,科学应对。早在我省东南部山区发生强降雨后,县委、县政府就敏锐地意识到今年二松可能会发生的汛情,并立即进行安排部署,迅速采取有力措施,坚持把功夫下在预防上,把工作做在灾害发生前,在洪峰到达前三天,险工险

5、段的抢险物资全部到位,抢险突击队全部到位,全天候巡堤人员全部到位。实践证明,未雨绸缪才能防患于未然,科学应对才能无往而不胜。这次胜利告诉我们,面对灾害和困难,必须勇于负责、敢于担当。在危机四伏、险情不断的重要时刻,我们之所以能够临危不乱,沉着应战,关键在于我们拥有一个科学管用,符合实际的预案系统,确保了我们从容应对洪水;在于我 们拥有一个以宝德、景和同志为首的强有力的指挥系统,关键时刻他们有态度、敢拍板、打得赢;在于我们拥有一个不怕疲劳、不怕困难、坚守前线的领导包保系统,最危险的关头,他们始终和人民群众站在一起,靠前指挥、并肩作战;在于我们拥有一个反应快速、真帮实干的增援系统,在最危难的时刻,

6、吉林油田分公司、松原军分区等各方面力量及时增援,极大提高了我们的战斗力,坚定了我们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这次胜利告诉我们,面对灾害和困难,广大党员干部必须身先士卒,冲锋在前。大灾历练执政力,洪水考验干群情。在抗洪抢险的关键时刻,我们的党员干部拉得出、叫得响、冲得上,出现险情时人人奋不顾身,遇到困难时个个勇挑重担,充分发挥了战斗堡垒和模范作用。8 个包段乡镇的党委书记、9 个包段县直部门一把手,全部奋战在前线。每个重要关口,都有我们的党员干部严防死守;每个危急时刻,都有我们的党员干部冲锋陷阵。有的同志刚做完手术就冲上抗洪前线;有的同志患病不下火线; 有的同志长辈 离世依然坚守大堤;有的同志连续作

7、战累倒在大坝上。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党员干部队伍,我们的工作才有了坚实的基础,才能够经得起任何艰难险阻的考验。这次胜利告诉我们,面对灾害和困难,必须紧紧依靠群众,发动群众。实践证明,人民群众是战胜各种困难的主力军,是抗洪抢险的真正英雄。在危难时刻他们英勇无畏,在惊涛骇浪面前无比坚强,洪水涨一尺,斗志高一丈,广大干部群众誓与洪魔战斗到底。我们看到,可爱的群众连续两天两夜奋战在大堤上,渴了喝一口冷水,饿了嚼一口方便面,没有人叫苦、没有人喊累、更没有人退缩。我们看到,年过七旬的老人和妇女也奋战在大堤上,用微薄之力保护着自己的家园,贡献着自己的力量。我们还看到许多无名英雄,他们是哈拉毛都义务运送抢险物资

8、的船主;他们是大战引松首闸独挡一面的铲车手;他们是看管抢险物资连续 150个小时坚守在车厢里的卡车司机。我们永远不要忘记这些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抗洪英雄。我们要始终牢记,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智慧勇敢、脚踏实地、任劳任怨的自治县人民是我们战胜困难的力量源泉。在与这场洪水的搏击中,全县各条战线统筹调度,前线后方步调一致,各个部门齐心协力,汇聚起战胜洪灾的磅礴力量。前方将士奋战大堤,流血流汗,筑起了一道道铁壁铜墙;后方群众心系前线,出资出力,提供坚强的后勤保障。在郭尔罗斯大地上,从城镇到乡村,从党政机关到企事业单位,从领导干部到普通群众,处处涌动着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澎湃热潮,处处洋溢着风雨同舟

9、、共克时艰的壮志豪情。同时,也催生了不畏艰险、勇于担当、团结拼搏、无私奉献、永不言弃、敢于胜利的郭尔罗斯抗洪精神。同志们,虽然抗洪斗争已经结束,但郭尔罗斯新一轮腾飞的大旗刚刚昂起,经济跨越的长征刚刚起步,未来的征程任重道远。因此,我号召全县上下要弘扬伟大的抗洪精神,用抗洪精神激发斗志,用抗洪精神破解难题,用抗洪精神肩负重担,用抗洪精神铸就新的辉煌。要把抗洪精神转化为加快发展的坚强力量。当前,全县正处在收官“十一五” 、布局“十二五” 的关 键时期。省内 竞相发展的 势头异常激烈,咄咄逼人,不进则退,对我们而言,标兵越来越多,追兵越来越近,这一点必须要有清醒的认识。我们要以“等不起 ”、“慢不得

10、”、 “坐不住”的紧迫感、危机感和责任感,面对现实,打破常规,奋力前行。用抗洪精神掀起新一轮全民招商、大上项目的热潮,坚决完成县委、县政府确定的 120 亿元招商引资的战略目标;用抗洪精神打造一座内涵丰富、特色鲜明,在全国 120 个自治县中独具特色、最具魅力的郭尔罗斯新城;用抗洪精神闯出一条农业集约化经营、机械化作业、产业化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新路子。只要全县上下牢记抗洪精神、发扬抗洪精神,我们的发展就会赢得主动,我们的事业就会大有希望,我们的生活就会越来越好。要把抗洪精神转化为改善民生的不竭动力。群众安危千斤重,百姓冷暖大于天。民生工作是检验我们执政能力的重要标尺,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

11、点和落脚点。所以,我们要常怀爱民之心、多举惠民之策、多办利民之事、多解民众之忧,真正使发展的成果惠及民生、惠及百姓。要坚持“以打开路、打防结合”, 净化社会空气 ,维护社会稳定,增强群众安全感;要着力做好保障性住房、回迁房建设和城区供热等工作,让群众住有所居,温暖舒心; 要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丰富各类文化生活,提高群众的幸福指数;要千方百计做好就业、再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让人民群众生活的更踏实、更安稳、更自信、更幸福。要把抗洪精神转化为锤炼队伍的思想武器。事业兴衰,关键在党;工作成败,关键在人。干部队伍是自治县经济建设和事业发展的中流砥柱,关系到我们未来发展的兴衰成败,关系到郭尔罗斯的前途命

12、运。这支队伍如果没有“铁 ”的战斗力,我们所有的思路想法都将成 为一句空话;如果没有“ 铁” 的执行力,我们所有的目 标任务都将是纸上谈兵;如果没有“ 铁” 的 创造力, 我们所有的发展成果都将付之 东流。不发展,郭尔罗斯 58 万人民不答应; 发展慢了,我们有责任。所以,我们要把抗洪精神作为衡量干部队伍的价值天平,在经济发展的实战中磨练干部、考察干部、使用干部。我也希望全县各级领导同志,在工作实践中将抗洪精神传承好、弘扬好、运用好,积极投身到经济发展大潮中来,在发展的主战场上建功立业,施展才华,体现人生价值。同志们,“殷 忧启圣、多 难兴邦” 。通过这 次抗洪抢险斗争的锤炼和洗礼,郭尔罗斯人民加快发展的决心更加坚定,团结拼搏的斗志更加激昂。抗洪精神伟大,抗洪士气长存。我们一定要珍惜抗洪成果、高扬抗洪旗帜、放大抗洪精神,用抗洪精神凝聚力量,提振信心,鼓舞和激励全县各族人民满怀豪情地踏上科学发展、全面发展、快速发展的新征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