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眼科复习重点总结

上传人:笛音 文档编号:25592269 上传时间:2017-12-15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眼科复习重点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中医眼科复习重点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中医眼科复习重点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中医眼科复习重点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中医眼科复习重点总结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医眼科复习重点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眼科复习重点总结(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绪论1.龙树眼论目前公认为我国第一部眼科专著。2.隋书.经籍志载有陶氏疗目方和甘浚之的疗耳目方 ,是我国最早的眼科方书。3. 隋代巢元方所著的诸病源候论 ,是有关夜盲的最早描述。4. 唐代孙思邈所著的千金要方中有用动物肝脏治疗夜盲症的方法,首次提到赤白膜的割除术。5. 唐代王焘编纂外台秘要中最早载金针拔白内障的方法,并论述眼有功能的必备条件:黑白分明,肝管无滞;外托三光;内因神识。6. 唐朝已能配制义眼。7. 北宋年间眼科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发展。 太平圣惠方强调“五轮应于五脏” ,现存医籍中最早记录五轮学说。8. 宋代已经开始使用眼镜。9. 明初倪维德所著原机启微 ,药物与手术并用,内外同施;

2、明末傅仁宇所著审视瑶函 ,中医眼科必读之书;明代王肯堂所著证治准绳 ,首次提出瞳神含有神水、神膏;清代黄庭镜所著目经大成 ,总结出著名的针拨八法;清代顾锡所著银海指南 ,眼与全身病的代表作。解剖1.眼的解剖及生理:眼包括眼球、视路和眼附属器三部分。眼球内容物包括房水、晶状体、玻璃体。眼球内容物连同角膜一并构成眼的 屈光介质,是光线进入眼内并到达视网膜的通路。房水的主要功能是营养角 膜、晶状体和玻璃体;维持眼内压。玻璃体是眼的重要屈光介质之一,对视网膜和眼球壁起着支撑的作用。眼附属器包括眼眶、眼睑、结膜(睑结膜、球结膜、穹窿结膜) 、泪器(泪腺、泪道(泪小点、泪小管、泪囊、鼻泪管) ) 、眼外肌

3、五部分。眼球壁分三层:外层为纤维膜(角膜、巩膜) ,中层为葡萄膜(虹膜、睫状体、脉络膜) ,内层为视网膜。角膜的组织结构从外至内分为五层:上皮细胞层,前弹力层,基质层,后弹力层,内皮细胞层。中层的葡萄膜具有供给眼球营养、遮光和暗室的作用,葡萄膜的脉络膜含有丰富的色素,有遮光作用。视路包括视神经、视交叉、视束、外侧膝状体、视放射、视皮质。2.房水循环途径:产生的房水首先进入后房,经过瞳孔到前房,从前房角小梁进入输淋氏管,通过房水静脉,最后流入巩膜表面的睫状前静脉回到血液循环。眼与脏腑、经络关系1.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精之窠为眼,骨之精为瞳子,筋之精为黑眼,血之精为络,其窠气之精为

4、白眼,肌肉之精为约束,裹撷筋骨血气之精而与脉并为系,上属于脑,后出于项中。灵枢。大惑论 (为五轮学说奠定了基础)2.眼与肝的生理关系:肝开窍于目,目为肝之外候;肝气通于目,肝和则能辨色视物。肝主藏血,肝受血而目能视。肝主泪液,润泽目珠。3.眼与心的生理关系:心主血液,血养目珠。心合血脉,诸脉属目。心舍神明,目为心使。4.眼与脾的生理关系:脾主运化,输精于目。脾升清阳,通至目窍。脾气统血,循行目络。5.眼与肺的生理关系:肺为气本,气和目明。肺主宣降,眼络通畅。6.眼与肾的生理关系:肾主藏精,精充目明。肾生脑髓,目系属脑。肾主津液,润养目珠。.肾寓阴阳,涵养瞳神。7.五轮学说:根据眼与脏腑密切相关

5、的理论,将眼局部由外至内分为眼睑、两眦、白睛、黑睛和瞳神五部分,分属于五脏,分别命名为肉轮、血轮、气轮、风轮、水轮,借以说明眼的解剖、生理、病理及其与脏腑的关系,并用于指导临床辨证的一种学说。8.起止、交接及循行于眼内眦的经脉:足太阳膀胱经起于此,手太阳小肠经(支脉)止于此,足阳明胃经经过此,手阳明大肠经与相接而间接有关。9. 起止、交接及循行于眼外眦的经脉:足少阳胆经起于此,手少阳三焦经(支脉)止于此,手太阳小肠经(支脉)经过此。10.与目系有联系的经脉:足厥阴肝经,手少阴心经,足太阳膀胱经。病因病机1. 病因所致眼部症状风淫:目痒,目涩,羞明,流泪,上胞下垂,胞轮振跳,目劄,黑睛生翳,目偏

6、视,口眼歪斜等症。火邪:眼干,肿痛难忍,红赤掀痛,灼热刺痒,碜涩羞明,眵多黄稠,热泪频流,生疮溃脓,血脉怒张甚则紫赤、出血,黄液上冲,血灌瞳神等症。寒邪:头目疼痛,目昏冷泪,胞睑紫暗硬胀,紧涩不舒,血脉紫滞或淡红。暑邪:目赤视昏,眵泪,肿胀。湿邪:胞睑湿烂,眵泪胶黏,白睛黄浊,黑睛生翳、灰白混浊,眼部组织水肿,渗出等。燥邪:皮肤干燥,白睛红赤失泽,干涩不适,眼眵干结等。疠气:与风火所致症状相似,来势急猛。眼科诊法1.问诊眼部症状内容:视觉,眼痛,眼痒,目涩,羞明,眼眵,眼泪,目妄见2.检查顺序:原则:对光(前后,健患,外内)4.丁道尔现象:在虹膜睫状体炎时,有蛋白质和炎性细胞渗入前房,房水浑浊

7、,用直接焦点照射法可见前房出现一条灰白色光带,即丁道尔现象。针眼(麦粒肿):指胞睑边缘生疖,形如麦粒,红肿痒痛,易成脓溃破的眼病。又称为麦粒肿。青少年多见内麦粒肿:睑板腺,外麦粒肿:睫毛囊及附属腺体风热外袭.过食辛辣,脾胃积热.脾胃虚弱,余邪未清.表现:若病变靠近外眦部,则疼痛明显,可见患侧白睛红赤,甚至白睛红赤肿胀嵌于睑裂,同侧耳前可扪及肿核。治疗:未成脓者内外兼治,促其消散;已成脓者切开排脓。 风热客睑证疏风清热,消肿散结银翘散加减 热毒壅盛(脾胃积热)证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仙方活命饮加减 脾虚夹实证健脾益气,扶正祛邪四君子汤加减外治法:(1)滴眼药水:0.5%熊胆眼药水。 (2)涂眼药膏:

8、晚上睡前可涂抗生素眼膏。 (3)湿热敷(4)未成脓者,内外兼治,促其消散;已成脓者,切开排脓。外麦粒肿在眼睑皮肤面切开,切口与睑缘平行,放置引流条,每日换药至愈;内麦粒肿则在睑结膜面切开,切口与睑缘垂直。切忌挤压排脓,否则脓毒扩散,出现危重症!胞生痰核 胞睑内生硬核,逐渐长大,触之不痛,皮色如常的眼病。睑弦赤烂(睑缘炎):以睑弦红赤,溃烂,刺痒为临床特征的眼病。临床上将其分为鳞屑性睑缘炎、溃疡性睑缘炎和眦部睑缘炎三种。风盛则痒、湿胜则烂、热盛则赤睑弦、两眦刺痒疼痛、烧灼感。睑弦、眦部充血、鳞屑、溃疡椒 疮:(沙眼):指胞睑内面颗粒累累,色红而坚,状若花椒的眼病。由沙眼衣原体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性

9、结膜角膜炎,是致盲的主要眼病之一。结膜充血、乳头增生、滤泡角膜血管翳、上穹隆部或睑结膜瘢痕并发症 :睑弦内翻及倒睫拳毛 赤膜下垂 黑睛星翳 睥肉黏轮 流泪症与漏睛 眼珠干燥 上胞下垂临床表现: 角膜血管翳及睑结膜瘢痕为沙眼特有体征起病缓,多双眼,轻重可不一。潜伏期 514d。幼儿隐匿,自行缓解,无后遗症;成人急性或亚急性过程,早期即出现并发症。急性期:畏光、流泪、粘液或粘液脓性分泌物;眼睑红肿、结膜充血、乳头增生、滤泡、弥漫性角膜上皮炎、耳前淋巴结肿大等活动性病变。乳头增生及滤泡形成沙眼的诊断依据:上睑结膜及上穹窿部有滤泡、乳头增生与血管模糊。裂隙灯下可检查到角膜血管翳。上穹窿部和上睑结膜出现

10、条状或网状瘢痕。结膜刮片可检测出沙眼衣原体。凡在上述第一项的基础上,兼有其他三项中任何一项者,可诊断为沙眼。漏 睛:以内眦部常有黏液或脓液自泪窍泌出为特征的眼病。泪囊摘除术,泪囊鼻腔吻合术。又名脓漏、漏睛脓出外障、热积必溃等相当于西医学慢性泪囊炎临床表现:流泪,可为唯一症状;黏液或脓液泌出;患眼隐涩不舒;内眦部结膜充血;皮肤如常、湿疹;冲洗、挤压泪囊区,粘液或脓性分泌物返流;分泌物贮留,泪囊扩张可形成泪囊粘液囊肿诊断依据 1. 流泪、内眦常见粘液或脓液积聚 2. 挤压泪囊区,可见粘液或脓液返流 3. 冲洗泪道,不通,并有分泌物返流 鉴别诊断:流泪症和泪溢均有流泪症状,且冲洗泪道均可能不通畅,如

11、何鉴别? 挤压泪囊或冲洗泪道无分泌物返流为泪溢漏睛疮: 指内眦睛明穴下方突发红肿疼痛,继之溃破出脓的眼病可由漏睛演变而来,亦可突然发病相当于急性泪囊炎风赤疮痍:是指胞睑皮肤红赤如朱、灼热疼痛,起水疱或者脓疱,甚至溃烂的眼病上胞下垂:上胞呈部分或全部下垂的反常状态。向前方注视,上胞缘遮盖角膜超过 2mm.轻则影响外观,重则遮盖瞳孔影响视力,幼儿致弱视暴风客热“红眼病”:是指外感风热,猝然发病,以白睛红赤、眵多黏稠、痒痛交作为主要特征的眼病。相当于西医的急性卡他性结膜炎,属急性细菌性结膜炎。暴风客热多双眼、突然发病,好发于春夏秋季骤感风热邪毒,上犯白睛症状: 1.潜伏期短,13 天 2.发病急,双

12、眼同时或先后发病 3.碜涩痒痛、灼热流泪、痒痛并作 4.全身症状少见体征: 1.胞睑红肿 2.白睛红赤、水肿 3.分泌物多,呈脓性4.脓漏眼(淋菌性结膜炎):是指以发病急剧,胞睑及白睛高度红赤壅肿,眵多如脓,易引起黑睛生翳溃损为主要特征的眼病。属于超急性细菌性结膜炎。2.天行赤眼:是指外感疫疠之气,白睛暴发红赤、点片溢血,常累及双眼,能迅速传染并引起广泛流行的眼病。本病相当于西医的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属病毒性结膜炎。症状:1.潜伏期短,24h 内;自限性 2.目痛羞明、碜涩灼热、泪多眵稀 3.传染性强体征:1.胞睑红肿,白睛红赤 2.睑内粟粒丛生 3.白睛溢血呈点片状或弥漫状,黑睛星翳 4.分

13、泌物呈水样5.耳前或颌下可扪及肿核3.天行赤眼暴翳:是指因感受疫疠之气,急发白睛红赤,继之黑睛生翳的眼病。似流行性角结膜炎。其余特点同天行赤眼。金疳:白睛表层生玉粒样小泡,周围绕以赤脉火疳:指邪毒上攻白睛,无从宣泄,致白睛里层呈紫红色改变,多伴有局限性结节样隆起,且疼痛拒按的眼病胬肉攀睛眼眦部长赤膜如肉,其状如昆虫之翼,横贯白睛,攀至黑睛,甚至遮盖瞳神的眼病第十一章 黑睛疾病病理过程浸润:初期、局限性灰白色浸润溃疡:变性、坏死、组织脱落、穿孔瘢痕:云翳、斑翳、白斑聚星障:指黑睛骤生多个细小星翳,其形或联缀,或团聚,伴有沙涩疼痛、羞明流泪的眼病。多感冒后发病常单眼发病症状:畏光、流泪、刺痛;视力

14、下降体征:黑睛生翳:星点状树枝状地图状抱轮红赤(睫状充血) ;黑睛知觉减退生翳如盘状,表面光滑,荧光素染色阴性可累及瞳神;遗留瘢痕 花翳白陷:是指黑睛生翳,四周高起,中间低陷,状如花瓣的眼病。常单眼发病类似于蚕蚀性角膜溃疡和细菌性角膜溃疡自觉症状:碜涩疼痛,畏光流泪,眼睑难睁,视力下降。眼部检查: 抱轮红赤,或白睛混赤。黑睛生翳溃陷,环形发展,边缘高起,中间低陷,状似花瓣。或自黑睛边缘,如蚕蚀之状,形如新月,渐侵中央。溃陷加深,黑睛溃破,引起其它恶候诊断患眼疼痛剧烈,羞明流泪,视物模糊。抱轮红赤或白睛混赤;黑睛生翳,四周高起,中间低陷;或如蚕蚀之状,形如新月。荧光素染色检查阳性。病变部位刮片作

15、病原体培养有助于本病的诊断。辨证论治肺肝风热 疏风清热 加味修肝散热炽腑实 通腑泻热 泻肝散阳虚寒凝 温阳散寒通脉 当归四逆汤外治清热解毒滴眼液阐释性角膜溃疡:糖皮质激素、胶原酶抑制剂、免疫抑制剂散瞳药湿翳:指黑睛生翳,其表面微隆起,状如腐渣样,外观干燥而粗糙的眼病多见南方温热潮湿地区夏秋收割季节常见类似于真菌性角膜炎病程长,发展慢碜涩不舒,畏光流泪自觉症状与体征不一致抱轮红赤或白睛混赤黑睛生翳,圆形或不规则形,灰白色欠光泽,豆腐渣样,外观干燥诊断依据植物性黑睛外伤史。黑睛生翳,外观干燥,状如腐渣。局部体征严重而自觉症状较轻。病变部位刮片镜检发现真菌菌丝外治抗真菌眼液 二性霉素 B 眼液、氟康

16、唑眼液散瞳眼液:1阿托品滴眼液滴眼本病忌用糖皮质激素手术治疗:结膜瓣遮盖或角膜移植术凝脂翳:是指黑睛生翳,状如凝脂,多伴有黄液上冲的急重眼病。病情危急,发展快相当于细菌性角膜炎匍行性角膜溃疡绿脓杆菌性角膜溃疡凝脂翳临床表现病史:外伤、漏睛(慢性泪囊炎)症状:发病急,发展快;眼痛、畏光、流泪、异物感、视力下降严重起病急,来势猛,预后差,宜中西医结合抢救。急性期高浓度抗生素频滴(每 1530min)。抗生素结膜下注射、抗生素眼膏全身使用抗生素。散瞳眼液。细菌学检查及药物敏感试验。病情控制后,局部滴眼应继续维持。治疗性角膜移植。混睛障:是指黑睛深层生色灰白翳障,混浊不清,漫掩黑睛,障碍视力的眼病类似于西医学角膜基质炎自觉症状 :初期畏光、流泪、视力下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