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信用社不良贷款清收大会上的发言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25588790 上传时间:2017-12-1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在信用社不良贷款清收大会上的发言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在信用社不良贷款清收大会上的发言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在信用社不良贷款清收大会上的发言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在信用社不良贷款清收大会上的发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在信用社不良贷款清收大会上的发言(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在不良贷款清收大会上的发言乡党委书记我乡信用社共移交不良贷款 540 笔,11297400 元,截止目前,共收回 82 笔,金额 89 万元,比例 7.87%。不良贷款清收工作是大事,是好事,更是难事,我乡清收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我们的主要做法是:一、全面动员,不留死角,营造清收工作浓厚的舆论氛围。乡党委、政府坚持“七个一” 的标准,全面 创新宣传模式,营造全乡浓厚的不良贷款清收舆论氛围:一是开好了一个动员会。层层召开乡、村、组动员大会,大力宣传市委、市政府清收不良贷款工作的态度和决心,以及组建农商银行的好处和意义。二是出动了一组宣传车,由四台宣传车从 5 月 14 日至 23 日,挨家挨户进

2、行全面宣传。三是创建了一个信息群发平台,先后向不良贷款户发送了多条有关不良贷款清收工作的短信。四是充分利用“ 村村响” 广播,每天早晨播放一篇关于不良贷款清收工作的宣传稿。五是写好了一条宣传标语。全乡在新老 107 国道旁边制作大型广告牌 12 块、全乡各重要路口悬挂横幅 50 条。同时,发动中学生在每个农户家书写好一条关于清收工作的门板标语。六是发好了一封公开信。给每一户有不良贷款的农户发放一份清收工作的公开信。七是一周一通报,每周组织各包村干部,对各村的清收工作进行认真统计,排出名次,再在全乡范围内进行通报。通过一系列的宣传组合拳,使得清收工作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二、整体联动,层层推进,强

3、化清收工作具体措施。一是配强班子,澄清底子。我乡成立了强有力工作领导小组,同时抽调 20 名骨干乡村干部组建 2 个清收工作突击小分队,全面负责清收突击工作。自 5 月 14 日开展清收工作以来,我们首先对不良贷款进行了全面澄清底子,全乡 540笔不良贷款暂认定 519 笔,认定金额为 11142205.38 元,同时,以查无此人、违规发放、权属不清等,将不良贷款户逐一分类,我们再根据不同类别按照分类指导和先易后难的原则进行全面清收。二是明确目标,细化责任。我们按属地关系将全乡不良贷款户全部分配到各村,各村联包村干部是第一责任人,各村全体村干部是直接责任人。同时制定不良贷款清收工作方案,明确各

4、阶段的工作目标,细化各阶段的的工作任务,5月 20 日前,主要是宣传发动和摸底阶段;5 月底前,主要是大面清收阶段;6 月份主要是突击清收阶段;7、8、9 月为重点清收阶段等。要求各村在 9 月底前全面完成清收任务。三是加强指导,定期调度。由于不良贷款的构成原因复杂,时间跨度久远,稍有不慎,将会给工作造成被动,给社会造成不稳定,所以加强指导,定期调度是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我们坚持定期召开碰头会,每周召开专题通报会,半月召开小结会。短短 20 多天时间,我们召开各种会议 5 次,书记、专抓下到各村进行督促检查 2 次,清收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三、加强督促,严明奖惩,全面调动乡村干部的积极性。为

5、提高全体乡村干部的清收工作积极性,我乡实行一周一通报,半月一小结,每月一调度,并制定了严格的奖惩措施,对各村按回收不良贷款的本金和利息给予一定比例的工作经费,并在活动结束后,评选 3 个清收工作先进村,评选单项工作先进个人,乡党委、政府将安排 5 万元资金奖励单位和个人。对领导不重视,措施不得力,工作落后的村除在年度考核中扣分外,还将按比例扣除村级运转经费。不良贷款清收工作,是市委、市政府交办的重要政治任务。后段,我们的工作任务将更加繁重,我们将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市委、市政府的目标和要求上来,迎难而上,扎实工作。后段工作,我们将分步骤向纵深推进,一是在全乡大面上,我们将继续以包联村干部、全体村干部为主,以清收小额贷款为主,开展全面清收工作。二是由突击小分队逐村逐户上门上户进行清收,对有还款意愿,但家庭情况特别困难的,我们将协助他们制定还款计划,进行分期还贷;对有偿款能力,但恶意拖欠不还的钉子户、赖帐户,我们将坚决依法依规从重从严进行打击处理。在严格把握政策、严格依法办事的基础上,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力争在 9 月底之前按市委、市政府的目标要求全面完成工作任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