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星球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认识我国的自然灾害》教案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25588617 上传时间:2017-12-1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2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商务星球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认识我国的自然灾害》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商务星球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认识我国的自然灾害》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商务星球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认识我国的自然灾害》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商务星球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认识我国的自然灾害》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商务星球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认识我国的自然灾害》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商务星球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认识我国的自然灾害》教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活动课 认识我国的自然灾害 【课题】地理八年级上册 活动课 认识我国的自然灾害【课型】新授课【课标要求】了解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国家【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中国自然灾害的相关图文资料,归纳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2、通过阅读和观察中国主要气象灾害分布图和中国主要地质灾害多发区分布图,认识我国自然灾害的分布规律。 (重点)3、增强防灾减灾意识和应灾自我保护意识【教学模式】五环节教学模式、问题导学、讲练结合【教学方法】多媒体导入法、自主探究法、点拨法【教具准备】课件、各种自然灾害的视频资料。【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感悟导入多媒体展示几组图片,引导学生 读图回答学生读图片,

2、小组讨论属于哪一种自然灾害。运用多媒体素材,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其学习兴趣。衔接过渡通过图片了解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国家。下面,我们一起来进入今天的学习认识我国自然灾害预习展示首先,教师向学生出示本节课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中国自然灾害的相关图文资料,归纳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2、 通过阅读和观察中国主要气象灾害分布图和中国主要地质灾害多发区分布图,认识我国自然灾害的分布规律。3、 增强防灾减灾意识和应灾自我保护意识随后,向学生提出“通过课前对本节内容的预习,结合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你认为本节课的学习重点是什么?在预习中你存在哪些困惑?想了解哪些知识?”学生反映课前完成助学丛书中“学

3、习过程” 、 “知识结构”两部分内容时遇到的困难,结合出示的教学目标,提出本节课的疑惑(及授课的重点):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我国自然灾害的分布规律。通过展示教学目标,并与学生的预习相结合,使学生能够知道本节课中应该重点关注哪些内容,提高听课效率。合作探究活动一:了解类型 归纳特点1、引导学生阅读课本 49 页第 3 段回答自然灾害类型,对我国影响最严重的类型2、阅读材料一 我国主要气象灾害和地质灾害 请 根 据 以 下 三 则 材 料 , 归 纳 我 国 自 然 灾 害 的 主 要 特 点 。材 料 一 我 国 主 要 气 象 灾 害 和 地 质 灾 害寒 潮洪 涝干 旱台 风 滑 坡地 震泥

4、石 流你 的 家 乡 经 常 发生 哪 些 自 然 灾 害 ?气 象 灾 害 地 质 灾 害寒 潮洪 涝干 旱台 风 滑 坡地 震泥 石 流气 象 灾 害 地 质 灾 害寒 潮洪 涝干 旱台 风 滑 坡地 震泥 石 流气 象 灾 害你 的 家 乡 经 常 发生 哪 些 自 然 灾 害 ?地 质 灾 害寒 潮洪 涝干 旱台 风 滑 坡地 震泥 石 流气 象 灾 害3、 阅读材料二 材 料 二 我 国 特 大 自 然 灾 害 损 失 一 瞥198年 夏 季 , 长 江 流 域 特 大 洪 水 , 直 接 经 济 损 失 16亿 元 。20年 5月 , 汶 川 8级 地 震 , 死 亡 6.9万 人

5、 , 直 接 经 济 损 失 8452亿元 。201年 8月 , 舟 曲 特 大 泥 石 流 , 县 城 主 要 街 道 被 掩 埋 。年 春 季 , 西 南 地 区 百 年 一 遇 特 大 旱 灾 , 10万 亩 粮 田 绝 收 。4、 材料三材 料 三表 2-41 我 国 主 要 自 然 灾 害 发 生 情 况 ( 207 201年 )年 份 地 震 灾 害 /其 中大 于 5级 地 震成 灾 ( 次 数 ) 滑 坡 、 泥 石 流等 地 质 灾 害( 起 ) 台 风 登 陆( 次 数 )207 6/3 250 8208 9/17 270 10201 17/15 1564 7209 24/

6、8 100 9201 17/10 30670 74、 归纳我国自然灾害特点:活动二:观察分布,认知规律展示气象灾害分布的图片:学生通过课前预习,了解自然灾害分为气象灾害、地质灾害、海洋灾害和生物灾害等类型。其中,气象灾害和地质灾害对我国影响最为严重。学生回答这幅图片反映的自然灾害分别是:气象灾害 寒潮洪涝干旱台风地质灾害 滑坡地震泥石流归纳:自然灾害:种类多学生通过与同桌商量讨论,结合自己的生活常识,能够辨别出:归纳:自然灾害:灾情重损失大从材料可以看出: 我国自然灾害发生的次数多,频率高学生通过归纳,总结出我国自然灾害特点将班内 3 个学习小组进行划分讨论:1- 组讨论旱涝灾害的分布2 组讨

7、论雪灾、冷灾、台风的分布通过学生预习以及图片展示,学生掌握本节课的第一个知识点自然灾害类型,并对不同类型的景观获得直观的感受。通过对材料的分析掌握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通过阅读表格,结合前一节所学的“自然灾害”的有关知识,培养学生从表格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并实现知识的迁移。请 观 察 下 面 两 幅 灾 害 分 布 图 , 认 识 我 国 自 然 灾 害 的 分 布 规 律 。读 图 引 导 :读 图 引 导 :旱 涝 灾 害 主 要集 中 在 哪 些 地 区 ?雪 灾 、 冷 害 与台 风 灾 害 主 要 集 中在 哪 些 地 区 ?主 要 气 象 灾 害的 分 布 与 气

8、候 特 征有 什 么 关 系 ?图 1-3 中 国 的 疆 域 与 邻 国图 2-41 中 国 主 要 气 象 灾 害 分 布展示气象地质灾害分布的图片:图 2-42 中 国 主 要 地 质 灾 害 多 发 区 分 布地 震 灾 害 的 分 布 有 何 特 点 ?滑 坡 、 泥 石 流 灾 害 集 中 分 布 在 哪 些 地 区 ?地 质 灾 害 分 布 与 我 国 地 形 地 势 特 征 有 什 么 关 系 ?读 图 引 导 :图 1-3 中 国 的 疆 域 与 邻 国活动三:面对灾害,科学应对1、由学生结合课本 53 页阅读材料,同位之间可以相互交换意见。2、要求学生完成课本 54 页活动

9、题,讨论选择最合适针对某种突发性自然灾害。多媒体展示应对自然灾害的课件3、收集相关资料,了解其危害,并设计防灾避险预案。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进行应急演练。3 组气象灾害的分布受什么影响?小组讨论结束后,由每小组代表展示,由该小组解答其余小组提问,归纳:旱涝灾害主要分布:东部季风区雪灾、冷灾主要分布:西北地区台风分布主要分布:东南沿海规律:我国主要气象灾害的分布与影响我国气候的季风直接相关1 组讨论地震带分布2 组讨论滑坡和泥石流分布。3 组讨论地质灾害的分布受什么影响?小组讨论结束后,由每小组代表展示,由该小组解答其余小组提问,总结。地震分布主要有四个区域:最西部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我国西南青藏高原

10、的内部和周围山区我国北方的环渤海周围地区我国东南沿海福建省和台湾省滑坡和泥石流分布主要分布在:我国中东部山脉和平原、高原的交界处规律:我国主要地质灾害的分布与我国地形、地势特征的复杂多样有关学以致用,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学生看课件学习面对灾害,科学应对,树立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通过小组讨论与展示的形式,突破了本节课的难点并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学生小组讨论与展示的过程中,能够发挥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并培养其自信心,使其敢于展示自己、迎接挑战。通过学生的讨论,认识面对自然灾害发生时,应该科学、有效地保护自己,掌握一些简单、易行的避灾常识。知识梳理通过梳理,总结本节课所学的重点知

11、识,学以致用。测试评价( 1) 我 国 有 2/3的 陆 地面 积 是 山 区 , 所 以 我 国是 一 个 的 国家 , 在 山 区 开 发 利 用 过程 中 容 易 引起 、 等地 质 灾 害 。资 料 1: 201年 8月 以 来 , 甘 肃 舟 曲 、 四 川 棉 竹 和 汶川 、 云 南 贡 山 等 地 相 继 发 生 山 洪 泥 石 流 灾 害 。 201年 全 国 发 生 的 地 质 灾 害 数 量 是 去 年 的 近 10倍 。多 山 泥 石 流滑 坡 崩 塌( 2) 201年 8月 在 甘 肃 周 曲 发 生 了 特 大 泥 石 流 灾 害 ,舟 曲 位 于 我 国 ( 地

12、形 区 ) , 此 地 形 区 是我 国 最 严 重 的 地 方 , 植 被 ,土 质 , 8月 降 水 多 , 加 上 人为 破 坏 严 重 。 黄 土 高 原水 土 流 失 稀 少疏 松 暴 雨认真阅读这两道题,学以致用小组讨论结束后,由每小组代表上台讲解本小组的思路、结论,其余小组进行思考、提问,由该小组解答其余小组提问。教师最后进行补充总结通过两道题,能够检测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教学反思】1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加强讲练结合,更好地贯彻新课标,适当增加学生自主探究的时间,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学生会的不讲,通过自主学习学生能会的也不讲,提高课堂效率。2教学时要充满情感。任何学生都渴望得到肯定,课堂上不要忽视对学生的赞赏和鼓励,学生的成功感不仅来自对知识的掌握,还有老师肯定的目光及鼓励的话语。要尊重学生学习方法的选择,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