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海淀区2016届高三物理上学期期中考试题

上传人:笛音 文档编号:25587940 上传时间:2017-12-1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9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市海淀区2016届高三物理上学期期中考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北京市海淀区2016届高三物理上学期期中考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北京市海淀区2016届高三物理上学期期中考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北京市海淀区2016届高三物理上学期期中考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北京市海淀区2016届高三物理上学期期中考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京市海淀区2016届高三物理上学期期中考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海淀区2016届高三物理上学期期中考试题(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海淀区 2016 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100 分,90 分钟)一、不定项选择题(每小题 3 分 )1城市中的路灯、无轨电车的供电线路等,经常用三角形的结构悬挂。图 1 是这类结构的一种简化模型,硬杆左端可绕通过 B 点且垂直于纸面的轴无摩擦的转动,右端 O点通过钢索挂于 A 点,钢索和硬杆所受的重力均可忽略。有一质量不变的重物悬挂于O 点,现将钢索缓慢变短,并使钢索的悬挂点 A 缓慢向下移动,以保证硬杆始终处于水平。则在上述变化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钢索对 O 点的拉力变大 B硬杆对 O 点的弹力变小C钢索和硬杆对 O 点的作用力的合力变大D钢索和硬杆对 O 点的作用力的合力变小

2、2如图 2 所示,在光滑水平面上有一轻质弹簧左端固定,右端与一质量为 m 的小球相连,构成一个水平弹簧振子,弹簧处于原长时小球位于 O 点。现使小球以 O 点为平衡位置,在 A、 B 两点间沿光滑水平面做简谐运动,关于这个弹簧振子做简谐运动的过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小球从 O 位置向 B 位置运动过程中做减速运动B小球每次通过同一位置时的加速度一定相同C小球从 A 位置向 B 位置运动过程中,弹簧振子所具有的势能持续增加D小球在 A 位置弹簧振子所具有的势能与在 B 位置弹簧振子所具有的势能相等3在长约 1.0m 的一端封闭的玻璃管中注满清水,水中放一个适当的圆柱形的红蜡块,将玻璃管的开口

3、端用胶塞塞紧,并迅速竖直倒置,红蜡块就沿玻璃管由管口匀速上升到管底。将此玻璃管倒置安装在小车上,并将小车置于水平导轨上。若小车一端连接细线绕过定滑轮悬挂小物体,小车从 A 位置由静止开始运动,同时红蜡块沿玻璃管匀速上升。经过一段时间后,小车运动到虚线表示的 B 位置,如图 3 所示。按照图 3 建立坐标系,在这一过程中红蜡块实际运动的轨迹可能是图 4 中的 4图 5 为“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装置示意图,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木板上 A 位置,另一端系有轻质小圆环;轻质细绳 OB 和 OC 一端系在小圆环上,另一端分别系在弹簧测力计的挂钩上。现用弹簧测力计通过细绳拉动小圆环,使橡皮条沿平行

4、木板平面伸长至 O 位置。对于上述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过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只需记录弹簧测力计的示数B OB 和 OC 绳拉力的方向应与木板平面平行C只需记录 OB 和 OC 绳的长度和弹簧测力计拉力方向D OB 和 OC 绳的长度越短测量的误差越小5一列简谐横波沿 x 轴传播,波长为 ,周期为 T。 t0 时刻的波形如图 6所示,此时质点 P 正沿 y 轴正方向运动。则 x0 处的质点的振动图像是图 7 中的 图 2A O B图 4yO xA OyxB OyxC OyxD图 1AB OPy/cmx/m图 60 2A Bxy图 3AOCB图 5ytA0图 7ytC0ytBytD0

5、T2 T T2 T T2 T T2 T 26如图 8 所示,某同学在教室中站在体重计上研究超重与失重。她由稳定的站姿变化到稳定的蹲姿称为“下蹲”过程;由稳定的蹲姿变化到稳定的站姿称为“起立”过程。关于她的实验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只有“起立”过程,才能出现失重的现象B只有“下蹲”过程,才能出现超重的现象C “起立” 、 “下蹲”的过程,都能出现超重和失重的现象D “起立”的过程,先出现超重现象后出现失重现象7两个完全相同的小球,在同一高度处以相同大小的初速度分别沿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抛出,最后都落到同一水平地面上。不计空气阻力,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两小球落地时速度相同B两小球落地时,重

6、力的瞬时功率相同C从抛出至落地,重力对两小球做的功相同D从抛出至落地,重力对两小球做功的平均功率相同8一个滑块以初速度 v0从够长的固定斜面底端沿斜面向上运动,经 2t0时间返回到斜面底端。图 9所示图像表示该滑块在此斜面上运动过程中速度的大小 v 随时间 t 变化的规律,其中可能正确的是 9位于地球赤道上随地球自转的物体 P 和地球的同步通信卫星 Q 均在赤道平面上绕地心做匀速圆周运动。已知地球同步通信卫星轨道半径为 r,地球半径为 R,第一宇宙速度为 v。仅利用以上已知条件能求出 A地球同步通信卫星运行速率 B地球同步通信卫星的向心加速度C随地球自转的物体的向心加速度 D万有引力常量10.

7、如图 10 所示,劲度系数为 k 的轻弹簧的一端固定在墙上,另一端与置于水平面上质量为 m 的物体 A 接触,但未与物体 A 连接,弹簧水平且无形变。现对物体A 施加一个水平向右的瞬间冲量,大小为 I0,测得物体 A 向右运动的最大距离为x0,之后物体 A 被弹簧弹回最终停在距离初始位置左侧 2x0处。已知弹簧始终在弹簧弹性限度内,物体 A 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重力加速度为 g,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 A 整个运动过程,弹簧对物体 A 的冲量为零B.物体 A 向右运动过程中与弹簧接触的时间一定小于物体 A 向左运动过程中与弹簧接触的时间C. 物体 A 向左运动的最大速度 m02vg

8、xD.物体 A 与弹簧作用的过程中,系统的最大弹性势能 Ep= 020mgxI二、实验题(15分)11 (7 分)实验课上同学们利用打点计时器等器材,研究小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其中一个小组的同学从所打的几条纸带中选取了一条点迹清晰的纸带,如图 11 所示。图中 O、 A、 B、 C、 D 是按打点先后顺序依次选取的计数点,在纸带上选定的相邻两个记数点之间还有四个打出点没有画出。(1)打点计时器使用的交流电频率为 50Hz,则相邻两个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 s;(2)由图中的数据可知,打点计时器打下 C 点时小车运动的速度大小是_ m/s,小车运动的加速度大小是_ m/s2。 (计算结果均保

9、留两位有效数字)O A B C D3.60单位:cm图 119.6118.0128.81O tAvv0t0 2t0图 9O tDvv0t0 2t0O tCvv0t0 2t0O tBvv0t0 2t0I0A图 102x0 x0图 8 312. (8 分)实验小组的同学在“验证牛顿第二定律”实验中,使用了如图 12 所示的实验装置。(1)在下列测量工具中,本次实验需要用的测量仪器有 。 (选填测量仪器前的字母)A游标卡尺B刻度尺C秒表D天平(2)实验中,为了可以将细线对小车的拉力看成是小车所受的合外力,某同学先调节长木板一端滑轮的高度,使细线与长木板平行。接下来还需要进行的一项必须且正确的操作是_

10、。 (选填选项前的字母)A将长木板水平放置,让小车连着已经穿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给打点计时器通电,调节砂和砂桶的总质量的大小,使小车在砂和砂桶的牵引下运动,从打出的纸带判断小车是否做匀速运动B将长木板的右端垫起适当的高度,让小车连着已经穿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撤去砂和砂桶,给打点计时器通电,轻推一下小车,从打出的纸带判断小车是否做匀速运动C将长木板的右端垫起适当的高度,撤去纸带以及砂和砂桶,轻推一下小车,观察判断小车是否做匀速运动(3)某同学在做保持小车质量不变,验证小车的加速度与其合外力成正比的实验时,根据测得的数据作出如图 13 所示的 a F 图线,所得的图线既不过原点,又不是直线,原因可

11、能是_。 (选填选项前的字母)A木板右端所垫物体较低,使得木板的倾角偏小B木板右端所垫物体较高,使得木板的倾角偏大C小车质量远大于砂和砂桶的质量D砂和砂桶的质量不满足远小于小车质量(4)在某次利用上述已调整好的装置进行实验中,保持砂和砂桶的总质量不变,小车自身的质量为 M 且保持不变,改变小车中砝码的质量 m,并测出小车中不同砝码质量时所对应的加速度 a,以 m 为横坐标,为纵坐标,在坐标纸1a上作出如图 14 所示的 关系图线,实验结果验证了牛顿第二定律。如果图1中纵轴上的截距为 b,则小车受到的拉力大小为_。三、计算题(55分)13 (8 分)如图 15 所示,一个质量 m10 kg 的物

12、体放在水平地面上。对物体施加一个 F =50 N 的拉力,使物体做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已知拉力与水平方向的夹角 =37,物体与水平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 0.50,sin37=0.60,cos37=0.80,取重力加速度 g=10m/s2。(1)求物体运动的加速度大小;(2)求物体在 2.0 s 末的瞬时速率;(3)若在 2.0 s 末时撤去拉力 F,求此后物体沿水平地面可滑行的最大距离。14 (8 分)如图 16 所示,一物体从光滑固定斜面顶端由静止开始下滑。已知物体的质量 m=0.50kg,斜面的倾角 =30,斜面长度 L=2.5m,取重力加速度 g=10m/s2。求:(1)物体沿斜

13、面由顶端滑到底端所用的时间;(2)物体滑到斜面底端时的动能;(3)在物体下滑的全过程中支持力对物体的冲量大小。15 (9 分)如图 17 所示,高 h0.80m 的光滑弧形轨道与水平光滑轨道相切且平滑连接。将一个质量 m=0.40 kg 的物块(可视为质点)从弧形轨道顶端由静止释放,物块滑至水平轨道后,从水平轨道右侧边缘 O 点水平飞出,落到水L图 16图 12打点计时器砂、砂桶接交流电源小车 砝码图 13aFOO ma1图 14bF图 15OmhP图 17 x 4平地面的 P 点, P 点距 O 点的水平距离 x=1.6m。不计一切摩擦和空气阻力,取重力加速度 g=10m/s2。求:(1)物

14、块从水平轨道 O 点飞出时的速率;(2)水平轨道距地面的高度;(3)物块落到 P 点时的速度。16 (10 分)如图 18 甲所示,水平传送带以 5.0m/s 恒定的速率运转,两皮带轮之间的距离 l=6.0m,皮带轮的半径大小可忽略不计。沿水平传送带的上表面建立 xOy 坐标系,坐标原点 O 在传送带的最左端。半径为 R 的光滑圆轨道 ABC 的最低点 A 点与 C 点原来相连,位于竖直平面内(如图 18 乙所示) ,现把它从最低点处切开,并使C 端沿 y 轴负方向错开少许,把它置于水平传送带的最右端, A 点位于 x 轴上且与传送带的最右端之间的距离可忽略不计,轨道的A、 C 两端均位于最低

15、点, C 端与一水平直轨道平滑连接。由于 A、 C 两点间沿 y 轴方向错开的距离很小,可把 ABC 仍看作位于竖直平面内的圆轨道。将一质量 m=1.0kg 的小物块 P(可视为质点)沿 x 轴轻放在传送带上某处,小物块随传送带运动到 A点进入光滑圆轨道,恰好能够通过圆轨道的最高点 B,并沿竖直圆轨道 ABC 做完整的圆周运动后由 C 点经水平直轨道滑出。已知小物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 =0.50,圆轨道的半径 R=0.50m,取重力加速度g=10 m/s2。求:(1)物块通过圆轨道最低点 A 时对轨道压力的大小;(2)轻放小物块位置的 x 坐标应满足什么条件,才能完成上述运动;(3)传送带由电动机带动,其与轮子间无相对滑动,不计轮轴处的摩擦。若将小物块轻放在传送带上 O 点,求为将小物块从 O 点运送至 A 点过程中电动机多做的功。17 (10 分)如图 19 所示,两形状完全相同的平板 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