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在信仰旗帜下

上传人:笛音 文档编号:25587486 上传时间:2017-12-15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1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凝聚在信仰旗帜下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凝聚在信仰旗帜下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凝聚在信仰旗帜下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凝聚在信仰旗帜下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凝聚在信仰旗帜下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凝聚在信仰旗帜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凝聚在信仰旗帜下(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任仲平:凝聚在信仰旗帜下任仲平(一) 德国,摩泽尔河畔特里尔古镇,一座灰白色三层楼房里,常会出现一些黑头发黑眼睛的游览者。他们虔诚地拜谒,深情地凝望,上万条中文留言中最多的字眼是, “伟人长逝,思想永存” 。一个多世纪前年轻的马克思未曾想到,他与他的思想会成为一面旗帜,导引一个东方大国近百年波澜壮阔的挺进,红色狂飙席卷 960 万平方公里土地,世界五分之一人口的命运就此改变。在这面信仰的旗帜下,中国共产党,这个曾被讥为“山沟里的马克思主义”的政党,创造了“地球上最大的政治奇迹” ,它感染、鼓舞、召唤一代又一代人舍命相随,将信念的力量嵌入古老中国的历史命脉,推动这个曾经山河破碎、几近亡国灭种的国

2、度走向独立、走向富强、走向复兴。在这面信仰的旗帜下,社会主义中国,这个曾遭遏制、封锁、包围、孤立的新型社会制度,刷新了当代国际政治的版图,以其势不可挡的崛起开辟出一条举世瞩目的“中国道路” ,被马克思眼中那些与无产阶级“势不两立”的人们,不无敬意地称为“一个崭新时代的黎明” 。90 年前,13 个选择了信仰的革命者,那些平均年龄 28 岁的青年很难想到,1921 年 7月那个燥热的季节,上海法租界石库门里的秘密集会,那颗从遥远西方“盗来”的火种,会燃烧成光耀中华的绚丽日出,它荡涤风雨如磐的暗夜,最终改变了 20 世纪中国的走向,改写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马克思曾经极而言之,只有一门科学,那就是

3、历史学。历史是现实的向导,当社会主义中国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我们需要在历史中寻找力量。就让我们重返 1921,从那个起点开始,翻阅 90 载风雷激荡的红色篇章,捧读中国共产党人以青春、热血与生命的深情书写。(二) 这些场景或许早已为人熟知,但每每重温依然让人震撼。他看着前来告别的家人神色从容,在绞刑台高呼“共产党万岁”英勇就义。他曾是生活优裕的大学教授,每月数百元大洋可养活四五十口人,但他却以生命之钟撞响旧中国的黎明。他说“只要我们有觉悟的精神,世间的黑暗终有灭绝的一天” , “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他将身上的衣服脱下赠给难友,在最后一次慷慨激昂的演讲后,与战友们高唱国际

4、歌走向刑场。他曾是锦衣玉食的富家少爷,有着“鸦飞不过的田产” ,家里平均每人“有五十个农民做奴隶” ,但他却在“秉志改革”的探寻中为救国救民英勇献身。他说“我们共产党是代表工农人民大众的” , “为了我们子子孙孙争得幸福的生活,就是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也在所不惜” 。他神态自若地走向刑场,沿途高唱俄文国际歌、红军歌。到达罗汉岭,选一草坡坐下,对刽子手微笑点头:“此地甚好!”饮弹洒血。他曾是才华横溢的柔弱书生,翻译则蔚然成文,治印则卓然成家,本可为渊博学者、文化巨匠,但他却振臂一呼刺向黑暗。他说“一切新的、斗争的、勇敢的都在前进” , “亲爱的同志,你们去算账罢,你们在斗争中勇猛精进着” 。他在狱中

5、最艰苦的环境下,犹殷殷讴歌可爱的中国 。他说“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因为我们信仰的主义,乃是宇宙的真理!为着共产主义牺牲,为着苏维埃流血,那是我们十分情愿的啊!”他在敌人的严刑拷打下坚贞不屈,在养育他生命的江西莲花县,在挚爱的亲人面前,被敌人割掉舌头的他,用脚趾蘸着淌到地上的鲜血,写出“革命成功万岁”李大钊,38 岁。彭湃,33 岁。瞿秋白,36 岁。方志敏,38 岁。刘仁堪,34 岁。这是他们从容赴死的年龄。视死如归,义无反顾,只因坚信“人生最高之理想,在于求达于真理” 。因为这一信念,毛泽东 10 多个亲人献出了生命,2100 万革命者慷慨捐躯。他们是理想的殉道者,

6、社会的探索者,主义的践行者,是伟大的爱国者,无畏的革命者,无私的牺牲者。只有从他们开始,从这些共产党人开始,从信仰信念开始,我们才能认清百年中国跌宕前行的浩荡潮流中,那无数难以解释的疑问、荡气回肠的奋斗、惊心动魄的力量。(三) 对许多人而言,这确实是种难以置信的力量。一盘散沙,四分五裂,一穷二白,满目疮痍。中国近代史的舞台,多少政治力量登台亮相,却终究没能让一个古老大国走出苦难,是什么样的政治信念有如此强大的凝聚力,让一个新兴的无产阶级政党唤起工农千百万,完成救亡图存的历史使命?有过低谷、有过曲折,走过弯路、绕过远路。90 年风雨沧桑,多少风险考验,却终究坚忍不拔奋力向前。当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处

7、于低潮,是什么样的政治素养有如此蓬勃的生命力,让一个长期执政的大党,始终成为引领中国社会进步的核心力量?血雨腥风的革命年代,硝烟弥漫的战争时期,激情燃烧的建设岁月,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90 年始终如一,是什么样的政治品格有如此持久的向心力,让鲜红的党旗始终能凝聚起各种力量,把中华民族变成一个坚强的共同体?从只有 50 多人的小党发展成拥有 8000 万党员、世界最大的执政党,从积贫积弱的落后国家发展成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又是什么样的政治能力有如此巨大的创造力,让一个政党的成长与一个国家的重生融为一体,在动荡的百年历史中写下不朽的传奇?政治学家亨廷顿认为, “第三世界的现代化是一个充满动荡和激烈冲

8、突的过程。一个具有现代化取向的政治组织是推进现代化进程又保持其过程稳定的关键力量” 。中国革命的胜利、建设的成就、现代化的奇迹,密码就蕴藏于这个“政治组织”之中。90 年后,追寻这段历史轨迹的人坚信,最终的答案源自最初的理想,是信仰的旗帜造就了理想的传奇。(四) 什么是信仰?从哲学的概念理解,信仰是人对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持有。对信仰的不同选择,体现了一个人生命的宽度和厚度。就政党的本质来说,信仰是一个政党的精神旗帜,是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根本。对于信仰的不同选择,决定了一个政党的政治理念和政治品格。或许马克思的这段话,最能阐发共产党人的信仰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事业,那么,我们

9、就不会被任何重负所压倒,因为这是为全人类所作出的牺牲;那时,我们感到的将不是一点点自私而可怜的欢乐,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这是怎样的选择,能如此将一个人自然的生命融入为整个人类的奋斗之中?当个体的追寻汇聚成共同的坚守,又会迸发出怎样的力量?(五) 从 1840 到 1921,尽管长夜如晦,屈辱如山,但中国人民的抗争一直未曾停息。一次次流血牺牲,一次次惨烈失败,救亡图存的悲壮,伴随着中国从 19 世纪进入 20 世纪。这是一个很难改写的事实。1840 年后,中国的进步被强制性纳入另一个话语体系。当代中国人所思考的基本命题,科学、民主、法治乃至国家,都是从那时起才逐渐形成概念。在帝国主义瓜分豆

10、剖的隆隆炮声中,这个被殖民者讥笑为“劣等民族”的古老民族,这个被西方称为“既污秽又丑恶” 、 “存在是一种时代错误”的国家,最急迫的课题,是何以能走出亡国灭种的悲惨境地。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辛亥革命无数仁人志士不懈奋斗,虽然慷慨激烈,却都没能完成救亡图存的民族使命和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莽莽神州,已倒之狂澜待挽;茫茫华夏,中流之砥柱伊谁?这是我们理解先驱们的选择最为真切的背景,也是共产党走进中国近现代史最为清晰的坐标。为什么信仰的火炬会点燃一代人的大觉醒,为什么 1921 年会发生开天辟地的大事变?因为,四分五裂的神州大地,呼唤解民倒悬的一线曙光;救亡图存的悲壮呐喊,催生一种新生政治力量。十月

11、革命的一声炮响,为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四海寻觅的探索者从这滚滚而来的世界革命潮流中看到了希望,找到了人类解放的前途。它与各种思想主义完全不同,立志于为大多数人民利益而奋斗,最广大的无产阶级、穷苦人民,也能翻身做主人。马克思主义惊醒了“五千余年的沉梦” ,让无边的黑暗有了光亮,中国前进的道路豁然开朗。20 世纪的上半叶,在向着“世界新文明之曙光”奔去的人群中,有出身豪门的少爷小姐,有山野乡村的农家子弟,有满怀激情的青年学生,有离经叛道的知识分子,有一无所有的产业工人。不同的人生轨迹,共同的理想信念,让他们凝聚在同一面旗帜下,勇往奋进以赴之,瘅精瘁力以成之,断头流血以从之。这样的选择看似简单,却

12、殊为不易生命只有一次,还有什么比生死抉择更大的考验?但他们深知只有信仰能体现人生价值可靠的落实,只有信仰能赋予短暂人生永恒的意义。正是这样的选择,让他们义无反顾地踏上了为国家民族奋斗的征程。这样的选择看似偶然,却十分必然“决非为一衣一食之自为计,而在四万万同胞之均有衣有食也。亦非自安自足以自乐,而在四万万同胞之均能享安乐也” 。正是为大多数人谋利益的高尚情怀,让共产党人选择了为人民奋斗的高尚事业。90 年过后,今天的人们只有理解他们纯粹的理想,才能理解他们不朽的牺牲。这种理想,让共产党人牢记责任、牢记使命,在中华大地书写出气壮山河的诗篇;这种理想,让共产党人超越时代,超越生命,在人民心中耸立起

13、永不磨灭的丰碑。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六) “马克思主义对于能理解它的人来说意味着得到了全能的智慧 ,对于信奉它的人来讲,则等于找到了根本性的指针 。 ”外国学者的这番感喟,算是触及了信仰的本质。因为理解,所以能从人类历史上划时代的伟大思想中获得“全能的智慧” 。自诞生之日起,中国共产党就以坚定的立场秉持这一科学理论的武器,推动中国历史走向千年未有之变局,并在伟大的实践中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因为信奉,所以能在 90 年岁月里坚守“根本性的指针” 。自诞生之日起,中国共产党就以高度的自觉肩负起民族独立与国家富强的使命,并将为大多数人谋幸福的信仰,化作顽强的精神信念。环顾全球,世界上很

14、少有哪个政党像中国共产党这样,在理论上鲜明提出、在实践中明确要求以人民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从“共产党是为民族、为人民谋利益的政党,它本身决无私利可图”到“一切以人民利益作为每一个党员的最高准绳” ,从“实现、维护和发展人民群众的利益,始终是我们最大最重要的政治”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回顾 90 年奋进历程,始终铭刻于鲜红党旗的“人民利益” ,体现了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政治信念,是我们党最为根本的政治优势。环顾全球,世界上很少有哪个政党像中国共产党这样,把公而忘私、奉献牺牲作为对党员的基本道德要求,更少有哪个政党对党员进行持续不断的党性教育。从江竹筠到董存瑞,从张思德到雷

15、锋,从焦裕禄到杨善洲,从邓稼先到袁隆平在国家独立、人民解放的浴血斗争中,在民族振兴、国家富强的艰辛探索中,始终有共产党员为了信念不畏牺牲,危急关头挺身而出,艰苦岁月默默奉献,为国为民披肝沥胆。回顾 90 年奋进历程,始终为人民而奋斗的奉献精神,体现了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政治品格,是我们党最可宝贵的思想财富。62 年前,司徒雷登总结国民党失败原因时这样分析:“共产党之所以成功,在很多程度上是由于其成员对它的事业抱有无私的献身精神。 ”2011 年,走进地震灾区的外国友人面对令人震撼的“汶川奇迹”这样感慨:“有一条经我们很难取走你们有这么多勇于献身的党员。 ”一切历史最终都是思想史。中国共产党人的

16、这种信仰以及由信仰衍生的伟大精神,既不只是出自痛恨资本主义的道德义愤,也不只是源于向往共产主义的善良愿望,而是基于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认识。让每一个人都能得到发展,社会才能真正走向繁荣,这是震古烁今的人间正道,是颠扑不破的永恒真理。它告诉我们:选择为人民而奋斗,它的生命必将永恒,它的事业必将长存。(七) 一个政党信仰的生命力,体现在走向大地的实践中。正如邓小平指出的“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是中国革命胜利的一种精神动力” 。曾经有人预言:中国永远摆脱不了一个不堪负担的压力,即庞大的人口,中共也无能为力。曾经有人评断:中国共产党军事上可以打 100 分,政治上可以打 80 分,经济上却只能是零分。曾经有人宣称:中国要改革开放,让一个人口众多的民族在极短时间内来个180 度大转弯,就如同让航空母舰在硬币上转圈。然而,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新中国用无可争议的事实击碎了这些“预言” 。今天,那些提出“给中国共产党打一个高分”的人,那些惊诧“地球上最大的政治奇迹”的人,那些赞叹“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