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年级体育与健康课单元学习设计方案

上传人:笛音 文档编号:25587346 上传时间:2017-12-1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8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一年级体育与健康课单元学习设计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初一年级体育与健康课单元学习设计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初一年级体育与健康课单元学习设计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初一年级体育与健康课单元学习设计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初一年级体育与健康课单元学习设计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一年级体育与健康课单元学习设计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一年级体育与健康课单元学习设计方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一年级体育与健康课单元学习设计方案(杭州文澜中学 祝君)单元主题:发展单脚跳能力课次:5-6 课教学内容:跨越式跳高教学资源分析:学生通过几年的学习,应该了解基本活动能力的健身价值。学生从一年级就开始学习有关跳跃的方法,因此为学生学习跨越式跳高作了较好的铺垫。学校有很好的整套跳高设备,但学生的身体素质不是太理想,对跨越式跳高掌握情况都不是很理想,加之初中学生爱动、注意较快分散,所以先让学生掌握跨越式跳高动作技术。本学校有两个沙坑,三副跳高架,可以同时两个班上课,不容易场地器材冲突。同一次课,教师也可以调配,充分利用器材,轮换项目。教学目标:1、了解跨越式跳高的各个技术环节,学生练习与学习后同

2、学能完成完整跨越式跳高动作,部分同学能完成较高高度的跳跃。学生能初步学会分析自己的跳高能力。2、自定高度目标,经过锻炼,挑战自己。3、通过练习发展速度、力量、灵敏等身体素质。4、在运动中克服心理障碍,培养学生自我勇敢、顽强、果断等品质。教学重点、难点:助跑与起跳的结合。发展素质练习:单腿跳跃能力,快速跑动能力注意跑的频率。练习快速跑动后单脚起跳能力以及高重心跑的能力。第一课:课的目标:了解跨越式跳高作用,了解跨越式跳高的助跑与起跳的技术环节。教师的示范引导,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并通过模仿与练习能完成助跑与起跳的衔接。助跑起跳练习,学生发展下肢力量。内容:跨越式跳高的助跑与起跳学习策略:学生确定起

3、跳腿与摆动腿的模仿练习 2-3 次;原地起跳腿着地模仿练习 2-3 次;做迈起跳腿和动臂后摆练习 2-3 次。做起跳腿、摆腿和摆臂动作配合的模仿练习 2-3 次;做起跳腿、摆动腿和摆动臂配合起跳的模仿练习 2-3 次;上步摆腿起跳模仿练习 4-5 次;4-6 步助跑起跳练习 4-5次。重点难点:助跑与起跳的结合:助跑有节奏,助跑最后几步髋超肩,用脚跟先着地,迅速滚动到前脚掌,摆腿、提肩、拔腰。第二课:课的目标:学生明确跨越式跳高的过竿与落地的技术要领。学生能完成跨越横杆后,身体册对横杆,摆动腿先着地,接着起跳腿落地,稍有缓冲。发展上下肢的力量,培养不怕困难、勇于探索精神。内容:跨越式跳高过竿与

4、落地、实心球;学习策略:跟教师口令做起跳腿、摆腿和摆臂动作配合的模仿练习 3-5 次;原地摆动腿和起跳腿跨越式过竿动作模仿练习 3-5 次;4-6 步助跑起跳过竿动作模仿练习 2-3 次;助跑起跳过杆后缓冲落地练习 6-8 次。 “十”字形过竿练习 6-8 次。 重点难点:摆动腿与起跳腿的过杆技术:摆动腿稍屈膝积极向前上方摆起,当摆过横杆后,向杆下内转下压两臂下垂。过杆时,躯干向横方向侧倒并向起跳腿方向扭转,同时起跳腿迅速向上抬高,完成跨越动作。第三、四课:课的目标:明白与了解跨越式跳高的完整技术概念,并初步掌握该动作的完整技术。学生对自己跳的高度有一个定位,并学会分析自己跳高动作及能力。敢于

5、向高难度挑战,敢于向自己挑战。培养相互帮助、团结友爱精神。内容:跨越式跳高、排球正面下手发球;跨越式跳高、素质练习学习策略:两人一组,在跳高场地上交替用“跑步法”测定助跑步点,确定起跳点和助跑弧度,用 6-8 步助跑做起跳练习 2-3 次;在较低高度上做跨越式跳高完整技术练习 4-6 次;按能力分组,在中等高度上反复做全程助跑的跨越式跳高练习 8-10 次。重点难点:助跑与起跳的结合:侧面直线助跑,逐渐加速,全脚掌着地过度到前脚掌,摆动腿稍屈膝积极向前上方摆起。全身协调用力。第五、六课:课的目标:通过考核学生了解自己掌握跨越式跳高技术情况,同学间相互帮助、相互讨论、相互提高。学生在考试课中培养

6、自我管理能力及良好心理素质以及力争上游的良好品质。内容:跨越式跳高的考核学习策略:试跳过竿 3-5 次,学生按能力分组复习跨越式跳高,根据设置的不同高度选择自己高度;认真听讲考核标准、方法、要求及规则,进行考试:每一高度试跳三次,以最后超过的高度计算成绩,若对自己成绩不满意者可以等所有同学考完后进行补考。同学间相互帮助、讨论、提高。重点难点:针对不同能力,进行达成目标的检验。安全预案:课前教师仔细检查器材,并确保沙坑里的沙,松软、无硬或尖锐物体。充分引导学生做准备活动,特别是踝关节。经常提醒学生注意安全,选择适合自己的难度,并组织学生有顺序的进行,在过杆落地时强调学生的缓冲动作。教师及时对沙进

7、行松软,并强调在同学练习时不能嬉闹或推闪。教师时刻认真观注学生,并对跳高器械进行固定。单元评价:经过教学,绝大部分同学都能完成动作。学生在完成动作时,若中间是橡皮筋 他们则敢于挑战,若是竹竿,很多同学则很害怕。平常练习时,要多消除他们的恐惧心理。有部分同学助跑速度不够,大部分同学助跑与起跳的结合完成不好,助跑的方法还需要加强。体育(与健康)实践课教案学校 杭州市文澜中学 班级 初一(7、8)女生 人数 44 内容跳:跨越式跳高(5-1)游戏“毛毛虫跳”重点难点助跑与起跳的有效衔接踏跳迅速、有力教学目标认知目标:了解跨越式跳高的动作过程及快速有力踏跳的意义。技能目标:初步学会跨越式跳高的 4-6

8、 步助跑后单脚起跳的动作方法并发展下肢快速起跳能力。在游戏中,锻炼下肢力量。情感目标:增强自信心及展示自我的意识。游戏中培养相互合作品质。运动负荷课的结构教 学内 容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组织与要求数量 时间强度开始部分一、课堂常规:1、整队2、 师生问好3、 宣布教学内容,1、组织学生成四列横队集合。2、宣布本课内容,安排见习生。要求:声音宏亮、精神饱1、体委整队、清点人数2、认真听讲本课内容、要求。3、见习生随堂听课。集合队形:*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1 小4、 安排见习生。 满、口令

9、正确。 要求:快、静、齐准备部分1、变换“兔子舞”2、活动操踝、膝关节活动;上一步踢腿练习;上一步单脚起跳1、 讲解本次兔子舞活动方法及要求 。2、 播放音乐,指挥学生进行活动。3、 提示队形变换 。1、 指挥热身活动。2、 带领学生完成专门性准备活动1、 听讲活动方法。2、 边跳边变换队形。左右错开变前后错开变两两面对面变至两两交换位置。1、 踝、膝关节运动。2、 上一步踢腿练习。3、 上一步单脚起跳练习。四列横队* * * * * * * * * * * * * * * * * * * * * * * 四列横队 2486621中中1、跨越式跳高4-6 步助跑头、摆动腿触高物1、教师示范完整

10、跨越式跳高技术动作,布置任务。2、提问:将 60cm 升至1m 高度,怎样才有可能越过?3、教师归纳及诱导跨越式跳高的要点,并示范动作。4、布置任务、组织学生练习。5、强调安全注意事项并1、仔细观察教师动作,并进行尝试练习(60cm)2、通过尝试练习的感触回答老师的提问。3、认真理解快速助跑、有力踏跳在跨越式跳高中作用。4、助跑 4-6 步起跳,头触高置橡皮筋。5、助跑 4-6 步起跳,摆动腿触高置橡皮筋。*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44-54-51210秒大大基本部

11、分助跑起跳触高物完整动作练习2、 “毛毛虫跳”: 全蹲,后面同学手搭在前一位同学肩上,整组同时向前跳。巡回指导与纠正错误。6、激发学生挑战更高难度,组织学生改进并强化助跑与起跳练习。7、讲解与示范完整技术动作(重点助跑起跳)8、组织学生练习9、巡回指导与纠正,强调安全事项,集体纠错。1、讲解游戏的方法及规则2、组织学生分组进行比赛3、对游戏进行及时点评6、个别演示,相互观察,讨论学习。进行助跑起跳触高物练习。7、看教师示范及挂图,进行尝试练习。8、学生分组练习,并相互观察、相互讨论学习。1、认真听讲、讨论游戏方案。2、分四组(纵队) ,开始15m 比赛3、小结比赛情况,再次进行比赛。* * *

12、 * * * * * * * * * * * * * * * * * * * 15m4-65-7210秒10秒1大大大结束部分1、放松操手臂、腿、腰的自编放松操2、课堂小节3、师生再见1、教师播放音乐的指挥,镜面示范,与学生一起做放松操练习1、对本次课的练习情况进行小结2、表扬鼓励学生、指出不足之处1、宣布下课1、学生成体操队形看教师示范动作,听音乐并跟做手臂、腿、腰的放松活动。1、认真听评本课的点评、小结。2、学生自评1、行礼解散*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21小平均心率预计:130 次分 练习密度预计 :30%40% 场地器材:足球场、橡皮筋 8 根、跳高架 4 副、CD 机一台、CD 若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