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外科学复习(广中医)

上传人:笛音 文档编号:25582645 上传时间:2017-12-15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7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外科学复习(广中医)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中医外科学复习(广中医)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中医外科学复习(广中医)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中医外科学复习(广中医)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中医外科学复习(广中医)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医外科学复习(广中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外科学复习(广中医)(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中医外科学疮疡:是各种因素侵袭人体后引起的体表化脓性疾病 ,包括急性和慢性两大类。广义体表浅显外科疾患的总称,狭义发于体表的化脓性疾病。袋脓:指由于自溃或切口不当,脓液不能完全排出,潴留于脓肿之中。乳痈:是热毒入侵乳房而引起的急性化脓性疾病,现代医学称之为急性化脓性乳腺炎。风团:皮肤上的水肿性损害,大小不一,出的快,消退亦快,退后不留痕迹,发作时剧痒。色白为风寒,色赤为风热,色暗为血瘀,久不消退为气虚。烂疔:是发生于皮肉之间、腐烂甚剧、病势暴急的急性化脓性疾病。中医文献中称水疔、卸肉疔、烂皮疔、脱靴疔等。肉瘤:发于皮里膜外,由脂肪组织过度增生而形成的良性肿瘤,相当于西医的脂肪瘤。粉刺性乳痈

2、:是一种以乳腺导管扩张、浆细胞浸润为病变基础的慢性非细菌性感染的乳腺化脓性疾病。痂:皮肤损害处的渗液、滋水、渗血或脓液与脱落组织及药物等混合干燥后即形成痂。脓痂为热毒未清;血痂为血热络伤,血溢所结;滋痂为湿热所致。流注:是发生于肌肉深部的急性化脓性疾病,相当于西医的脓血症、多发性肌肉深部脓肿及髂窝部脓肿。失荣:是发于颈部及耳之前后的岩肿,因其晚期气血亏乏,面容憔悴,形体消瘦,状如树木枝叶发枯,失去荣华而命名。乳癖:是乳腺组织的良性增生性疾病,既非炎症,也非肿瘤。相当于现代医学的乳腺增生病。乳岩:是指乳房部的恶性肿瘤,相当于西医的乳腺癌。 全秃:数目不等,大小不一,可相互连接成片,或头发全部脱光

3、。金黄膏作用: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散瘀化痰,除湿化痰,对肿而有结块,尤其是急性炎症控制后形成的慢性迁延性炎症更为适宜。适应症:肿疡、溃疡、皮肤病的糜烂结痂渗液不多者。注意:过敏者不可用、渗液多者勤换、勿使肉芽组织过度生长。和营法的适应症:活血化瘀法:适用于经络阻隔,气血凝滞引起的外科疾病。活血祛瘀法:适用于瘀血凝聚,闭阻经络引起的外科疾病,如乳岩。切开排脓的目的:运用手术刀把脓肿切开,以使脓液排出,达到疮疡毒随脓泄,肿消痛止,逐渐向愈的目的。适应症:一切外疡,确已成脓者。切开时机:脓已成熟切口位置:脓点稍低或最薄弱处,避免袋脓切开方向:一般疮疡循经直切;乳房、肛周放射状;面部自然纹理;手指侧方

4、;关节避免过关节, “S”形。切开的深浅:适度切口的大小:视脓肿大小,病变处皮肤厚薄定操作方法:切开法注意点:勿损伤筋骨关节;勿引起大出血;预防刀晕;颜面疔疮防走黄;切开后勿用力挤压。疮疡致病因素:外感 外感六淫邪毒、感受特殊之毒、外来伤害等内伤 劳伤虚损、饮食不节、情志内伤 2疮疡内治总则 消:初期未成脓托:中期脓成不溃或脓出不畅补:后期体质虚弱者附骨疽特点:1 儿童多见 2 四肢长骨多发 3 局部胖肿,位置固定,疼痛彻骨 4早期的深压痛及纵轴叩击痛 5 溃后脓液由稠转稀,易成窦道,损伤筋骨 6 初起即有明显全身症状 7 病程长,迁延数年,可内陷危及生命。瘰疠特点: 1.多见于体弱儿童或青年

5、 2.有虚痨病史 3.颈部两侧好发 4.结核不热不痛,皮肤正常 5.溃后脓出稀薄,夹有败絮样物质 6.可复发,病程长走黄病因:生疔之后,早期失治,不能控制毒势;挤压碰伤,过早切开,疔毒直入营血,误食辛热及酒肉鱼腥发物。 病机:火毒炽盛,毒入营血,内攻脏腑。流痰:先天不足、后天失调、肾亏骼空是病之本;风寒侵袭、气血不和、痰浊凝聚是病之标。女性乳房主要由乳腺、脂肪及结缔组织构成。乳头、乳晕、皮肤、皮下组织、乳房悬韧带、乳管系统、乳腺小叶和腺泡,小叶内间质、乳房后间隙。乳房位于胸前第二和第六肋骨水平之间,由乳头、乳晕、乳窍、乳络、乳囊等部分组成。乳房位于胸前第 2 或第 3 至第 6 肋骨水平的浅筋

6、膜浅、深层之间,内缘至胸骨旁,外缘达腋前线,甚至腋中线。乳房内侧 2/3 位于胸大肌表面,外侧 1/3 越过胸大肌腋缘,位于前锯肌表面。95%的乳房在外上象限有一狭长的部分伸向腋窝,称为乳房尾部(腋尾部) 。男性乳房多位于第 4 肋间,主要由无腺泡的小导管、结缔组织及脂肪所构成,只有腺组织的迹象,而无腺组织的实质。乳房与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冲任二脉关系密切。引起乳衄的疾病主要有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乳腺癌、乳腺增生病等。乳腺癌可分为一般类型乳腺癌及特殊类型乳腺癌,特殊类型乳腺癌是指炎性癌和湿疹样癌。乳痈多见于产后 3-4 周的哺乳期妇女。乳痈成脓期切开排脓时切口的方向

7、:与乳络方向一致。乳疬相当于西医的乳房异常发育症。乳房的常规检查乳房检查的体位可采用站立位或仰卧位。1、望诊:病人坐正,将两侧乳房完全显露,注意乳房的形状、大小、是否对称;乳房表面有无块状突起或凹陷;乳头的位置有无内缩或抬高;乳房皮肤有无发红、水肿或橘皮样变、湿疹样变等;乳房浅表静脉是否扩张。乳房皮肤如果有凹陷可让病人两臂高举过头,或用手抬高整个乳房,则凹陷部分更明显。2、触诊:检查时间:月经第 710 天最为适宜。坐位与卧位相结合,根据需要选择体位。先检查顺序健侧乳房,后检查患侧,以便对比。检查手法:用指腹而不是指尖触诊。四指并拢,用指腹平放乳上轻柔触摸,切勿用手指去抓捏,否则会将捏起的腺体

8、组织误以为是乳腺肿块。顺序:整个乳房内上内下外下外上乳晕区 腋窝锁骨上下区域 。 3乳房疾病常用的辅助检查方法有钼靶 X 线摄片、超检查、热图像检查、近红外线扫描、病理学检查。乳房疾病的辨证要点:肝郁胃热、肝气郁结、肝肾不足。 乳痈病因病机内因1、乳汁郁积乳头破损,因疼痛而哺乳减少 哺乳方法不当产妇乳头先天凹陷,排乳不畅,影响哺乳断乳不当 2、肝郁胃热乳母不知调养,精神紧张,忿怒郁闷,致肝气郁滞,厥阴之气不行,乳络不畅,乳汁壅积结块;产后饮食不节,恣食膏梁厚味,伤及脾胃,运化失司,胃热壅盛,湿热蕴结,致气血凝滞,阻塞乳络而成乳痈。3、外因:感受外邪妇女产后体虚,汗出当风,露胸授乳而感受风邪;婴

9、儿含乳而睡,口气焮热,热气鼻风吹入乳孔;乳头破损,外邪入侵,皆可导致乳络闭塞,乳汁郁积,郁久化热,发为乳痈。乳痈分类外吹乳痈:在哺乳期发病内吹乳痈:在妊娠期发病不乳儿乳痈:在非哺乳期和非妊娠期发病的乳痈内治法1郁滞期(气滞热壅)主证:乳汁分泌不畅,乳房肿胀疼痛,结块或有或无,皮色不红或微红,皮温不高或微高,或有形寒身热,口苦咽干,胸闷不舒,烦躁易怒,食纳不佳。舌质淡红或红,苔薄白或薄黄,脉弦。治法:疏肝清胃,通乳消肿。方药:瓜蒌牛蒡汤加减。全瓜蒌 15g,柴胡 9g,牛蒡子 12g,蒲公英 15g,橘叶 12g,青皮 9g,赤芍12g,鹿角霜 10g 。2成脓期(热毒炽盛)主证:患乳肿块增大,

10、皮肤灼热,疼痛剧烈,拒按,肿块中央渐软,按之应指。兼见全身壮热憎寒,口干喜饮,烦躁不安,身痛骨楚,溲赤便秘。舌质红或红绛,苔黄腻或黄糙,脉滑数或洪。肿块穿刺有脓。治法:清热解毒,托里透脓。方药:瓜蒌牛蒡汤合透脓散加减。黄芪 15g,当归 9g ,赤芍 15g,炮山甲 12g(先煎) ,皂角刺 15g, 牛蒡子12g,银花 12g,黄芩 10 克,蒲公英 30g,柴胡 9g,全瓜蒌 20g,丝瓜络 12g3.溃后期(正虚毒恋)主证:溃脓后乳房肿痛虽减,但疮口脓水不断,脓水清稀,收口缓慢,或久不愈合形成乳漏。伴全身乏力,面色少华,或低热不退,饮食减少。此期辨证属气血两虚,余毒未清。 4治法:益气养

11、血,和营托毒。方药:托里消毒散加减。黄芪 30g,党参 12g,白术 12g,茯苓 15g,当归 9g,川芎 6g,炮山甲 10g(先煎) ,皂角刺 30g,白芷 9g,甘草 6g。 乳癖临床表现:1、乳房疼痛:以胀痛为主,程度不一,也有刺痛、灼痛或牵拉痛,疼痛有时可向同侧腋下或肩背部放射,或伴有乳头疼痛或作痒。疼痛具有周期性,常在月经前加重,经后减轻, 或随情绪波动而变化。 2、乳房肿块:发生于单侧或双侧,大多位于乳房的外上象限,也可局限于乳房的任何象限或分散于整个乳房。肿块特点:四不一好。肿块形态:片块型、结节型、混合型、弥漫型。3、乳头溢液:约有 5%-15%患者可有乳头溢液,多为单侧性

12、,自溢性。乳头溢液多呈黄绿色、棕色或血性,偶有无色浆液。4、其他症状:常可伴有胸闷不舒、心烦易怒、失眠多梦、疲乏无力、腰膝酸软、经期紊乱、经量偏少、经量过多或淋漓不尽等表现。乳癖肿块形态的类型:片块型、结节型、混合型。乳癖的治疗要点是止痛与消块 乳癖辨证论治内治1、肝郁气滞主证多见于青年妇女,病程短。乳房疼痛为其突出表现,多为胀痛,肿块和疼痛程度与月经周期或情志变化密切相关。常伴胸胁胀痛,烦躁易怒,舌质淡红或红,苔薄白或薄黄,脉弦。此型多见于单纯性乳腺上皮增生症。治法疏肝理气,散结止痛。方药柴胡疏肝散加减。柴胡 9 克、青皮 10 克、陈皮 9 克、当归 9 克、延胡索 12 克、茯苓 12

13、克、香附 9 克、郁金 12 克、川楝子 12 克、白芍 12 克、海藻 12 克、莪术 12 克 2、痰瘀互结主证单侧或双侧乳房出现边界不清的坚实肿块,质韧或韧硬,肿块可有刺痛,胀痛或无自觉痛,肿块和疼痛与月经变化不甚相关。部分患者月经愆期,或经潮不畅、色暗有块,或伴痛经。舌淡暗或暗红有瘀斑,舌下脉络青紫粗张,苔白或腻,脉涩、弦或滑。此型多见于乳腺腺病、乳腺纤维性变及乳腺硬化性腺病。治法化痰散结,活血祛瘀。方药逍遥蒌贝散合血府逐瘀汤加减。当归 10 克、柴胡 6 克、三棱 10 克、莪术 12 克、丹参 12 克、茯苓 15 克、浙贝 15 克、郁金 12 克、山慈菇 12 克、生牡蛎(先煎

14、)30 克 3、冲任失调主证多见于中年妇女,乳房肿块韧硬为其特征,乳痛症状相对较轻。肿块和疼痛程度与月经或情志变化关系不大。常伴月经不调,如月经周期紊乱,月经量少色淡,或闭经,行经天数短暂或淋沥不绝。腰膝酸软,神疲乏力,夜寐多梦,面色晦黯或黄褐斑。舌淡苔白,脉濡细或沉细。此型多见于囊肿性乳腺 5上皮增生病。治法温肾助阳,调摄冲任。方药 二仙汤合加味。 仙茅 9 克、仙灵脾 9 克、肉苁蓉 12 克、女贞子 12 克、制首乌 15 克、香附9 克、莪术 12 克、益母草 15 克、郁金 12 克、枸杞 12 克、旱莲草 12 克乳癖和乳岩鉴别:乳癖:多见于中青年妇女,特点是乳房胀痛呈周期性,月经前明显经后减轻,可引起乳腺腺体局限性增厚或颗粒状、片状结节,边界不清,质地韧而不硬,与皮肤及胸壁无粘连,常为双侧性。一般无腋窝淋巴结肿大。 乳岩:乳房肿块,无痛或轻压痛,逐渐增大,质硬固定,表面高低不平,边界不整齐,常与皮肤粘连,活动度差,同侧淋巴结明显肿大,后期溃破呈菜花样。乳岩的发病机理:情志失调、饮食失节、冲任不调。 气瘿相当于西医的单纯性甲状腺肿及地方性甲状腺肿,常见于缺碘环境的内陆和山区。俗称“大脖子”病。气瘿肝郁气滞证治法:疏肝解郁,化痰软坚方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