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地区经济振兴的战略思路及政策措施

上传人:笛音 文档编号:25582270 上传时间:2017-12-15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41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东北地区经济振兴的战略思路及政策措施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东北地区经济振兴的战略思路及政策措施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东北地区经济振兴的战略思路及政策措施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东北地区经济振兴的战略思路及政策措施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东北地区经济振兴的战略思路及政策措施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东北地区经济振兴的战略思路及政策措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东北地区经济振兴的战略思路及政策措施(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课题总报告东北地区经济振兴的战略思路及政策措施王洛林 魏后凯东北地区包括辽宁、吉林和黑龙江三省,是我国重要的老工业基地和商品粮生产基地。近年来,由于多方面的原因,东北地区经济出现了诸多问题,如矿业城市资源枯竭、大规模国有企业职工下岗、职工就业困难、大量农产品积压、地方财政包袱大、地区经济增长乏力和产业竞争力下降等,这些问题已引起党中央的高度重视。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支持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加快调整和改造,支持以资源开采为主的城市和地区发展接续产业” 。本报告着重探讨以下三个问题:(1)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2)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总体战略思路;(3)振兴东

2、北老工业基地的主要政策措施。一、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一)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现状及演变为了全面揭示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的现状特点及演变趋势,下面从五个方面来进行分析:1、在全国的地位东北地区土地面积 79 万多 km2,约占全国的 8.2%。2004 年,东北地区总人口 10743 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 8.3%;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RP)15133.9 亿元,占全国各地区生产总值的 9.3%;其中,实现工业增加值 6789.5 亿元,占全国各地区工业增加值总额的 9.6%。然而,从历史的角度来分析,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沿海新兴工业区经济的迅速发展,作为老工业基地的东北地区,其地区生产总值

3、和工业增加值占全国各地区总额的比重都在不断下降。从 1980 年到2004 年,东北地区 GRP 占全国 GRP 总额的比重由 13.7%下降到 9.3%,工业增加值占全国各地区总额的比重由 17.8%下降到 9.6%。从图 1 可以看出,虽然在2000 年东北地区这两个比重略有提高,但近年来又出现了逐年下降的趋势。这说明,随着时间的推移,东北老工业基地经济尤其是工业在全国的地位已明显下降。在改革开放初期的 1980 年,东北工业增加值占全国各地区总额的比重要比 GRP 所占比重高 4.2 个百分点,而 2004 年仅高 0.3 个百分点。值得注意的是,随着东北地区经济所占比重的下降,东北地区

4、人口占各地区人口总额的比重也在缓慢下降,由 1980 年的 9.06%下降到 2004 年的 8.26%,下降了 0.8 个百分点。2而且,东北地区主要经济指标所占的比重,正在逐步接近其人口所占的比重。图 1 东 北 地 区 主 要 指 标 占 各 地 区 总 额 的 比 重681012141618201980198219841986198819901992199419961998200020022004东北地区所占比重(%) 地 区 生 产 总 值 比 重工 业 增 加 值 比 重人 口 比 重资料来源:根据中国统计年鉴 (各年度) 、 中国统计摘要 (2005)和改革开放十七年的中国地区经

5、济计算。下同。2、经济发展水平2004 年,东北地区人均 GRP 为 14087 元,按当年人民币对美元平均汇价(中间价)计算,合 1702 美元,比各地区人均 GRP 平均水平高 11.7%。按照世界银行的划分标准,目前东北地区均处于下中等收入社会。从历史变化趋势看,自改革开放以来,虽然东北地区人均 GRP 均高于各地区人均 GRP 平均水平,但由于东北地区属于老工业基地,受观念、体制和机制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其经济增长速度整体较慢,其结果,东北人均 GRP 与各地区平均水平之间的差距在逐步缩小。如果以各地区人均 GRP 平均水平为 100,则东北地区人均 GRP 的相对水平,1980 年为

6、 151,1990 年下降到 137,2000 年又下降到 119,2004 年则下降到 112。这一点可以从图 2 中清楚地看出来。图 2 东 北 地 区 人 均 GRP及 相 对 水 平02000400060008000100001200014000160001980198219841986198819901992199419961998200020022004人均GRP(元)8090100110120130140150160相对水平各 地 区 人 均 GRP东 北 人 均 GRP东 北 相 对 水 平作为老工业基地,东北地区工业化程度在改革开放初期要远高于全国各地区平均水平。在建国以后国

7、家重工业化战略的推动下,东北地区工业尤其是重3化工业获得了迅速发展。到 1980 年,东北地区工业增加值占 GRP 的比重已达到58.7%,比全国各地区平均水平高出 13.7 个百分点。之后,在全国性工业结构调整中,轻工业发展受到重视。东北偏重型的结构遇到诸多问题,地区工业化推进的速度明显放慢。到 1991 年,东北地区工业增加值比重已下降到 43.3%,比各地区平均水平高 5.9 个百分点。近年来,东北地区工业增加值比重一直在42%-44%之间徘徊,略高于各地区平均水平(见图 3) 。从总体上看,目前东北地区工业化水平大体处于向工业化中期的后半阶段转变的时期,略低于东部地区的平均水平,而高于

8、全国各地区的平均水平 1。由于工业化推进缓慢,导致东北地区人均工业增加值相对水平(以各地区平均水平为 100)从 1980 年的197,下降到 1990 年的 163,2004 年又进一步下降到 115。图 3 东 北 工 业 增 加 值 比 重 及 人 均 工 业 增 加 值 相 对 水 平3035404550556065198019811982198319841985198619871988198919901991199219931994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工业增加值比重(%)100120140160180200220人均工业增加

9、值相对水平各 地 区 工 业 增 加 值 比 重东 北 工 业 增 加 值 比 重东 北 地 区 相 对 水 平3、地区经济增长总体上讲,改革开放以来,东北地区经济在全国地位的迅速下降,主要是由于其经济增长的不景气引起的。为了反映东北地区经济的增长态势,我们采用各省区市的 GRP 及其增长指数,计算了全国、东北老工业基地和沿海新兴工业区的 GRP 增长速度,如图 4 所示。这里所指的沿海新兴工业区,是指广东、福建、浙江、江苏和山东 5 个省。这些省区经济自改革开放以来获得了迅速的发展。从某种程度上讲,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的高速增长主要是依靠这些新兴工业区来支撑的。如果把东北、上海等老工业基

10、地称之为我国第一代主导地区的话,那么这些新兴工业区目前已经成为支撑我国经济增长的第二代主导地区。从图 4 可以看出,除个别年份外(如 1983 和 1987 年) ,东北老工业基地1 关于地区工业化阶段的判别标准以及我国各地区工业化阶段的判断,请参阅魏后凯、 陈耀主编中国西部工业化与软环境建设,中国财 政经济出版社, 2003。4GRP 增长速度均低于各地区 GRP 平均增长速度,更远低于沿海新兴工业区的 GRP增长速度。尤其是在“八五”计划时期,这种增长速度差距更大。平均来讲,在 1980-2004 年间,东北地区 GRP 年均增长 8.96%,而沿海新兴工业区为 12.80%,全国各地区平

11、均为 10.74%,东北地区 GRP 年均增长率比各地区平均水平低 1.78个百分点,比沿海新兴工业区低 3.84 个百分点。其中,在 1991-1995 年间,东北地区 GRP 年均增长 9.64%,比全国各地区平均水平低 4.12 个百分点,比沿海新兴工业区低 8.51 个百分点;在 1996-2004 年间,东北地区 GRP 年均增长9.65%,比全国各地区平均水平低 1.06 个百分点,比沿海新兴工业区低 1.96 个百分点。图 4 东 北 与 沿 海 新 兴 工 业 区 GRP增 长 速 度 比 较0510152025198019821984198619881990199219941

12、9961998200020022004增长速度(%)全 国 各 地 区 平 均东 北 老 工 业 基 地沿 海 新 兴 工 业 区4、产业结构演进自改革开放以来,东北地区三次产业结构的演变是十分有趣的。从总体趋势看,尽管在 GRP 构成中,第一产业增加值比重在逐步下降,由 1980 年的21.4%下降到 2004 年的 12.7%;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在稳步上升,由 16.1%迅速提升到 35.7%;但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却在逐年下降,由 62.5 %下降到 51.6 %。再从三次产业就业结构看,在 1997-2003 年间,尽管东北地区第三产业就业所占比重由 31.0%增加到 33.7%,但第一

13、产业就业比重却由 37.7%提高到 45.2%,第二产业就业比重由 31.3%下降到 21.1%。既是说,在这期间,东北地区第二产业转移出来的劳动力,只有 1/4 强转移到了第三产业,而有 3/4 弱转移到了第一产业。这种情况既不符合工业化和现代经济发展的潮流,也与东北地区所处发展阶段的产业结构变化趋势不相符合。当前,东北地区正处于人均GRP 在 10003000 美元的阶段,这一阶段正好是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推进的阶段。在过去的 20 多年里,东北地区出现工业增加值比重和就业比重的持续下降,5并非说明东北地区已经完成了工业化。国际经验表明,一个国家和地区要完成工业化,进入工业增加值和就业比重下

14、降的逆工业化阶段,大都是在人均收入超过 10000 美元以后才开始出现的(魏后凯,2005a;金碚等,2004) 。目前东北地区还远没有达到这一阶段。可以说,东北地区工业增加值和就业比重的下降,有着自己的特殊性。首先,在改革开放初期,东北地区第二产业尤其是工业比重偏高,第三产业严重滞后,因此,第二产业两个比重的下降是结构调整的结果,带有一定程度的恢复性质,这与全国的情况是基本一致的。其次,自改革开放以来,由于观念、体制、机制和政策等多方面原因,面对来自跨国公司和沿海企业的激烈竞争,东北工业企业的竞争力在不断下降,生产能力趋于萎缩之中。第三,东北地区是我国的重化工业基地,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推

15、进,东北地区经济增长不但没有表现出对就业的拉动作用,反而表现出一种排斥作用。在 1998-2003 年 6 年中,东北地区经济增长的就业弹性有 5 年出现负值,平均为-0.12。 2图 5 东 北 地 区 生 产 总 值 三 次 产 业 构 成 的 变 化0102030405060701980198219841986198819901992199419961998200020022004三次产业比重(%)第 一 产 业第 二 产 业第 三 产 业5、对外开放程度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速推进,外商投资和扩大出口已经成为推动我国沿海地区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魏后凯,2005b) 。相比较而言,东

16、北地区对外开放的程度较低,外商直接投资和外贸出口对地区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较小。首先,从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额看,截至到 2004 年累计,东北地区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总额仅有 379.11 亿美元,占全国各省市的 6.87%,低于其人口和 GRP 份额 23 个百分点。其中,辽宁省占 5.25%,而吉林和黑龙江仅分别占 0.70%和 0.91%。需要指出的是,从 1999 年前和 2000-2004 年两个阶段的变2 详细讨论参见本课题专题报告“东北地区劳动力市场现状、问题与对策”。6化看,整个东北地区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份额增加了 1.33 个百分点,其中辽宁省增加了 2.14 个百分点,而吉林和黑龙江分别下降了 0.34 和 0.46 个百分点(见表 4-1) 。这说明,近几年来,外商在东北地区的投资在进一步向区位和发展条件较好的辽宁省尤其是大连和沈阳集中,吉林和黑龙江两省所占比重在逐步下降。表 1 截至 2004 年累计东北地区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情况截至 2004 年累计 截至 1999 年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