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云长华容道“捉放曹”的魅力

上传人:笛音 文档编号:25580935 上传时间:2017-12-1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云长华容道“捉放曹”的魅力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关云长华容道“捉放曹”的魅力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关云长华容道“捉放曹”的魅力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关云长华容道“捉放曹”的魅力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关云长华容道“捉放曹”的魅力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云长华容道“捉放曹”的魅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云长华容道“捉放曹”的魅力(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云长华容道“捉放曹 ”的魅力据三国志记载,曹操在赤壁中了周瑜的火攻之计,索性又一把火烧掉所剩战船,率军经华容向江陵一路败退。孙刘联军则水陆并进,尾随曹军,紧追不舍。曹操在败退的路上, 虽后有追兵,却前无伏军。可是,在通向华容的道路上,却遇到了难以想象的困难。 三国志 武帝纪裴松之注引山阳公载记说:曹操战船被烧,率军从华容道步行而归。华容道上一片泥泞,根本无法通行,加之那天又刮大风,行走更加艰难。于是曹操下令,命羸弱之兵割草垫路,大军才得以通过,而羸兵被人马践踏,深陷泥中,死亡无数。眼看大军就要全部通过华容道,曹操不由哈哈大笑。诸将本已狼狈不堪,见曹操大笑,十分不解,问曹操为何发笑。曹操说道:

2、“ 刘备的才智与我不相上下,但他的 计谋总要晚我一步;假使他早派快马至华容道放火,我等必全军覆没了。 ”曹操话音刚落,接探马报刘备追兵在后面开始顺风点火。但曹操大军已通过华容道,奔江陵而去。 三国演义写曹操三次大笑,笑出三个英雄,是为了表现曹操虽奸诈,但不如诸葛亮神机妙算;写关羽在华容道义释曹操,是为了表现关羽知恩图报、义重如山的人格,均系作者欲神化诸葛亮与关羽二人的演义之笔,并非史实。但读三国演义,细品关云长华容道义释曹操,其魅力大有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之感。一、 “捉放曹”看智谋“捉放曹”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智谋盖世刻划得入木三分。一是从大局看细节。诸葛亮胸怀天下,审时度势,隆中

3、对已断言天下三分。当时的全国形势是曹操最为强大,其次就是孙权,有长江天险,拥兵自重。刘备呢?赖了个荆襄九郡,虽地理险要,但毕竟弹丸之地,成不了大事。面对强大的曹操,两个弱者联合起来,避免被一一吞掉,这很符合逻辑。但如果在华容道灭了曹操,那曹操的残余势力会怎么发展呢?很可能换个曹丕,不久就东山再起了毕竟瘦死的骆驼比马大。那么,刘备便成了曹操继任者的杀父死敌了。而孙权在曹方修整之时顺便把刘备收拾了强敌消失了,朋友也就消失了。这正所谓“ 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 ”。所以,放曹操一马,就可以来牵制孙权不会在刘备羽翼未丰之时就对其下手。看来,我们不仅需要朋友,也需要敌人啊!所以,在三国尚未形成鼎

4、足之势时,诸葛亮要送个顺水人情,留曹操一命!但谁来冒天下之大不韪呢?关羽就是最好的人选。不得不感叹诸葛亮从大局看细节,着大道看发展的智慧。二是收服关羽,树立威信。关羽在刘备集团的地位仅次于刘备,对刘备也最忠心,他为了刘备可以放弃到手的荣华富贵,可以为牺牲自己的性命。同时关羽的性格特别自傲,甚至到了自恋的程度,除了刘张两兄弟,几乎不把任何人放在眼里。关羽对诸葛亮心中不满不服,诸葛亮心里很清楚。而激关羽立军令状,则是诸葛亮给刘关兄弟下的套儿。诸葛亮就是要彻底杀杀他的傲气,抓其小辫,彻底收服关羽,关羽训服,众人皆服,树诸葛之威信,强团队之合力。三是使关羽还忠义之情,解其灭曹后顾之忧。曹操爱才,关羽忠

5、义,人人皆知。曹操赤兔马相送,行尽感召关羽之恩。关羽斩彦良诛文丑,以之相报。关羽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本已是无奈之举,心有不安,而曹操不杀关羽,不杀关羽义兄家眷,亲自相送,放关羽离去,以恩 报怨,令关羽在忠与义之间矛盾。诸葛亮选关羽把守华容道,一则可确保放操保刘的大局,二则也可使关羽放曹操,以谢对其知遇之恩,过关斩将不责之情,彻底还清曹操对他的一切恩情,以防日后两军作战,关羽不忍对曹痛下杀手。二、 “捉放曹”看用人许多人常说如果诸葛亮用张飞或赵云,曹操早已命丧华容道。是的,如果我们抛开全局,单从两军交战,杀敌诛君这一简单目的来看,此时用关羽实乃失败的用人之举。但从全局来看,要刘备大军生存发

6、展,先求三国鼎立之势,再图一统中原之伟业,就必须留曹操一命,相互牵制。诸葛亮熟知关羽忠义无双,为之可以命相报,而曹操奸诈至厚,能言善变,能屈能伸,用关羽守华容道,定当放曹操一命,而不被东吴指责故意放曹,可谓知人善用,一举多得,妙不可言,可圈可点。但诸葛在选人用人上都有其不足,值得我们警示。一是用人要知人善用。要对贤人异士的性格、专长等了如指掌,知之甚深,故而因其优点委以重任,又能因其缺点予以弥补。当年唐太宗命封德彝举荐人才,封领命很久都没有举荐一个。太宗问他为何,他说:“ 不是我不尽心,而是现在没有旷世奇才。 ”太宗责备他说:“人的才能,各有所长,君子用人,就如同用器皿一样,大才大用,小才小用

7、,各取所长。 ”“人之行能,不能兼备,朕常弃其所短,取其所长。 ”就是要在 选人用人问题上,充分发挥优秀人才的才能的同时,有效控制其存在的不良缺点。如果从服务全局来讲,诸葛亮用关羽把守华容道是成功之举,那么讲起诸葛亮派马谡守街亭,却没有做到知人善用。古人云: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孔明深知“街亭干系甚大,倘有失,大军皆休 ”,且“司马懿非等闲之辈,先锋张郃乃魏之良将”,深恐“马谡不能敌之”,更何况刘备在永安宫托孤时曾明言, “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可见,孔明深知其中利害。既如此,又何必派不放心的人去守要塞呢?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孔明正好犯了兵家大忌。虽注重人才,却不能知人善用,酿成了意料之中的

8、悲剧。 “人无完人、金无足赤。 ”其实每个人都一样,既有缺点也有优点,在选人用人问题上,我们既不能仅仅因为一个小缺点而埋没一个人才,也不能因为才能出众而忽略了他的缺点,我们要结合因岗定人的实际,在充分发挥人才最大作用的同时,对其存在的缺点进行有效的引导改正和消除,做到用人所长,控其所短。这样既能令人才为国出力,也可完善自身,促进人才更好成长。二是选人要广纳贤才。诸葛亮很善于发现、培养、利用人才,如蒋琬、费文伟、董允、 杨洪、何诋的例子一直为后人所乐道;诸葛亮也注意提拔敌方投降过来的人才,如姜维、王平。但诸葛亮在选人用人上过分强调以“ 奉职循理”作为衡量优劣、取舍的标准,因而忽略了人才的多样性,

9、尤其是开拓型人才的培养和造就,导致后续人才匮乏。诸葛亮自比管仲乐毅,但在选人、用人上却不及管仲博大。如能效仿管仲颁“举贤令”“悬赏令” ,主动地广纳各类良将贤臣,各业异人,而不是完全依赖五虎上将,那么在夷陵之战刘蜀中生代人才大部分消亡后,就不会出现“蜀中无大将,廖化当先锋”的悲惨局面。选人看人要看其主流、本 质、发展,不应求全责备,不应一味用“ 框框”选人。要根据岗位的特点有针对性地选干部、用人才,对待确有大本领、大智慧、大志向,德才兼备、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人才应不拘一格,任人唯贤,用其所长,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三、 “捉放曹”看执行“捉放曹”应从两个层面来看 执行力。一是关羽 执行不力。诸

10、葛亮激关羽立下军令状,誓诛曹操,任务明确。但关 键时刻,关羽却私放曹操,并愿以命报恩。这虽成就了关羽忠义之神的千古美名,但同时也暴露出关羽执行力差的弊端。关羽为义私放曹操,视军令如儿戏,有令不行,没有大局观念,没有事业责任感,做事不计后果,所以可以做朋友,不可共谋大事。领导意志的贯彻落实需要执行力强的人员坚决执行,灵活执行,创造性执行,最终达到目的。如果关羽在执行军令与义字当头的矛盾中,在没有能力看清大局,看清诸葛亮的真实目的的情况下,就算不忍杀死曹操,也不能将曹操私自放行,违军令而处处背动。退一步可将曹操捉拿,不以人头相见诸葛亮,而是活捉送交给自己下套子的诸葛亮,既完成了任务,又不杀之,且看

11、孔明如何处置。二是诸葛亮执行不力。关羽违军令后,没有军法处置,以牺牲军纪、军威的代价达到公私兼得的目的,也显示出孔明执行力的软弱。刘备义弟有令不行,却逃脱军法处置,何以严军纪正军威。军中必有传言,人家关羽是谁啊,那是刘皇叔的义弟,就算犯了如此罕见的错误,谁敢杀之,嘴上不敢明说,心中断然不服。李严内侄苟安运粮误期,依军法违期三天当斩,但苟安饮酒延误 15 天,诸葛亮念其为李严内侄,只是杖责80,苟安投降北魏,司马懿离间诸葛亮与刘禅,刘禅听信李严,调诸葛亮回成都。西蜀几十万大军好不容易取得的成就付之一柱,好不可惜。李安执行不力当斩,诸葛亮不依军法处置,执行不力,铸成大错,将士们又该有何所想所言呢?马谡失街亭,主要原因在于诸葛亮用人不善所至,马谡的确是个人才,只不过他的才能在运筹帷幄上,而不在具体实战上,诸葛亮把一个人才放在了不该放的位置,结果使这个人才成了废物,而且还坏了北伐的大事。违军纪的是马谡,在蜀中人才极其匮乏之时,却被诸葛亮严明军纪,不得变通,挥泪斩杀,相比刘皇叔的义弟和李严的内侄,将士们又该有何所想所言呢?可见诸葛亮在执行军法上,执行力软弱,执行混乱, 导致威信降低,众军不服,这也是导致战事不利的原因之一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