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老年人经济收入与子女赡养方式的生活现状调研报告

上传人:笛音 文档编号:25580657 上传时间:2017-12-1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老年人经济收入与子女赡养方式的生活现状调研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农村老年人经济收入与子女赡养方式的生活现状调研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农村老年人经济收入与子女赡养方式的生活现状调研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农村老年人经济收入与子女赡养方式的生活现状调研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农村老年人经济收入与子女赡养方式的生活现状调研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村老年人经济收入与子女赡养方式的生活现状调研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老年人经济收入与子女赡养方式的生活现状调研报告(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农村老年人经济收入与子女赡养方式的生活现状调研报告前言:农村老年人是推动我国进入老龄社会的主体。近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现象日趋严重,2014 年,全国老年人口数量已突破 2亿,达到202 亿,老龄化水平达到 148%。农村老年人相对于城市老年人而言处于弱势,容易被大众所忽视。目前,我国大多数农村老年人在生活状况等方面还存在较多问题,如:收入来源单一、子女赡养问题矛盾突出、健康状况欠佳、文化娱乐活动欠缺等。因此,提高农村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一调查目的 老年人生活状况不但反应了经济的增长,制度的变迁,还反映了社会的全面进步。老年人口生活质量的问题往往在时间上具有一定的滞后性

2、,而作用的强度则往往具有乘数效应,因此解决老年人生活质量问题必须具有战略性和超前性的思想 2。老年人的生活状况,关系着农村的和谐发展和国家的长治久安,我们应该在改善农村老年人生活状况上作出努力,以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 。二调查内容(一)居住情况调查显示,有 42% 的老人是独自居住,极少数的老人在养老院居住占调查的 3%,和子女居住的有两种情况,第一,48%的老年人长期固定2和子女居住,由于日常饮食习惯不同而呈现“同在屋檐下却不同桌”的现象,而这一现象在调查过程中占主要部分;第二,有 7%的老年人定期轮流到子女家中短暂生活。在农村还存在着“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

3、的水”这一传统观念,因此老人住在儿子家的居多,但儿子要为家庭谋生,儿媳又忙于照顾儿女及耕种庄稼,老人的生活起居并没有得到全面的照顾。(二)经济收入在家庭养老模式下,老年人的经济收入主要来源于子女供给和自己劳动所得,少部分来源于养老保险和政府资助,据调查问卷统计,依靠子女供给的占 19% ,自己劳动所得的占 15%,养老保险占总数的 15%,政府资助占 8%。对于退休企业职工来说,经济收入主要来源于退休金,这部分老人的比例达到 41%。(三)赡养情况据调查显示,年轻人赡养老人的主要压力是金钱和时间。在关于对老年人的赡养态度上,子女都希望能与父母朝夕相处,使他们能够安享晚年。但由于经济收入紧张、时

4、间不足等原因,大多数子女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在调查对象中,这种现象占总数的 79%。由于上述原因,致使老人在生病期间,主要由子女照顾的仅占 37%,其余的 63%则是老伴、邻居、朋友及亲戚照顾。(四)娱乐方式据调查,农村老年人主要工作有纯务农、做临时工、拾废品及企业职工。对于纯务农的老年人,娱乐方式非常单一,主要就是看电视和串门。而对于做临时工的老人来说,他们是“背井离乡” ,对于娱乐方面并不是生活的主题,只是在闲暇的时候去邻里或老乡家去走走串串。相比3较纯务农和拾废品的老人来说,企业职工的生活方式则较丰富,由于有退休工资可以满足生活的基本消费,所谓“不愁吃,不愁穿” ,他们主要的娱乐包

5、括散步、扑克和麻将。(五)医疗状况对不同家庭情况的老年人医疗状况也不尽相同。大部分农村老年人都是“大病不犯,小病不断” 8,但他们都是不太在意身体健康状况,只有在疼痛难忍的时候,才准备一些止痛片或头痛粉之类的药物,而很少会考虑真正的治好。企业职工则不同,他们比较注重健康,生病就及时入院就医,同时企业也为他们买了相应的保险。三、调查结果及分析1农村家庭规涵义模缩小、家庭弱化一方面,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农村劳动力大量外流,大部分家庭仅有老人或老人带着孙辈在家,常住家中的主要家庭成员只有老人和小孩。有的甚至只有两个老人独居家中,空巢家庭成换增趋势。另一方面,传统的养老模式是父母与成家后的儿子共同生活在

6、一起,而现在的年轻人都向往独立,成家后大都与父母分开生活,只是在逢年过节时才团聚在一起。这些使得农村家庭规模逐渐缩小,家的涵义逐渐弱化。2人口老龄化对家庭养老负担的加大由于农村医疗保险的普及,使得农村人均寿命有所提高。受我国农村传统思想的影响,养老几乎是儿子的责任。在调查对象中,一户家庭承担赡养两个老人的责任的占调查的 70%。在这个经济发展的时代,每一户农村家庭抚养孩子也是一笔不少的经济支出,致使家庭经济负担更加艰巨。3传统养老观念的转变4据调查显示,在传统的养老模式中,家中的财政权及一些重大事项决定权主要掌握于父母手中。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年轻人走出家乡接触新元素的机会增多,思想观念发

7、生一定的改变。导致年轻人与老人的代沟越来越大,尊老、敬老的观念逐渐淡化,从而父母对年轻人生活的参与程度降低,老人对年轻人的依赖性逐渐减弱, 导致传统养老模式发生转变。4老年人缺少晚年陪伴造成的影响在农村,由于大部分子女常年不在老年人身边,老年人晚年缺乏应有的陪伴。久而久之,有一部分老人把饮酒、赌博等生活习惯扩大,便出现老人有过度饮酒、常年赌博等现象,增加了养老负担,农村微薄的收入不足以提供老人的花费,儿女渐渐淡化对父母的孝敬心。5婆媳关系不和谐在农村,有的家庭是男方在外挣钱养家,女方在家照顾孩子和老人。但普遍的婆媳关系处于紧张状态,儿媳对公婆的照顾没有做到尽心。其次,在调查中,有 80%以上的

8、老人有四个含四个以上的孩子,老年人在分配财产时很难做到绝对的公平,导致儿媳在赡养老人方面会变得比较敏感,对老人的赡养就出现了互相指望的现象。最后,谁也不愿主动承担赡养老人的义务。四、对策与建议(一)推动农村经济,增加就业岗位,减少劳动力外流农村经济发展主要依托当地的环境资源,各级政府应加快探索经济发展的方式,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大湾镇镇政府应根据当地的环境资源进行实地考察,加大推动农村经济的力度,拉动农村经济发展,增加更多的就业岗位,减少农村青年劳动力外流量。如可以利用发达的交通网,5加大对韭菜坪的旅游业资源的投入,加大对旅游点的宣传力度,增加农民经济收入,留住农村劳动力,增强家庭养老能力。(二

9、)政府重视农村老年人精神慰藉的需求由于农村空巢家庭偏多,多数老人选择呆在家里,休闲方式单一,政府应重视农村老年人精神慰藉的需求,丰富他们的业余生活。可由社区(村委)成立老人互助组织,将老人们集中起来,定期组织开展活动,观看节目、参加游戏等,同时增大各中小学组织志愿者定期去关爱老人、帮助老人(表演节目等)为老人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三)解决老年人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完善地方医疗所硬件设施,加大对医学常识的普及。目前地方卫生所存在缺药、少药等情况,医疗资源大城市相对集中,而居住在山区的老年人交通不便利,且收入微薄,经济承受能力弱,多数老年人患病后需要的治疗费用无法承担,导致老年人去大城市就医存在看病

10、难、看病贵的情况。应加大地方医疗投入,提高医疗条件,使得老年人能够就近就医。还有些家庭对老年人的疾病不太重视,如果小孩得病,家庭会很重视,如果老人得病,他们则会认为花那么多钱不值得,会采取能拖就拖,而老年人也会采取能忍则忍。政府应最大程度上的完善医疗保障制度,让老年人老有所医。(四)完善社区功能、加大社区养老院硬件设施建设老年人是新农村的建设者,也应该是新农村的受益者,养老院是地方政府集中供养没有经济来源的老年人,政府应加大社区养老院硬件设施建设,定期对硬件设施进行更新,提供一个安全稳定的环境,使老年人能够安享晚年。应该完善老年人保障制度,加快兴办农村社区医疗保健网点,加快研究推行适合农民的养

11、老金筹措方式。6(五)增设模范养老家庭奖项由于儿子是家庭主要劳动力,日常老人的生活起居主要由儿媳负责。生活起居大部分靠儿媳来照顾。 (政府考虑奖惩机制,对孝顺的妇女提供奖励,主要以精神奖励为主,可以是物质奖励)对于长期居住在儿子家的老人,大多数家庭儿媳能够做到对老人细心照顾,并不会产生任何怨言。但同时存在有些家庭婆媳关系、公媳关系紧张,儿媳由于这种关系出现不照顾老人,甚至出现不尊老、不敬老甚至刁难、虐待老年人的情况,使得家庭不和睦,老年人不能得到很好的环境养老。政府对此应进行相应的奖励与惩罚,进行教育,多开展关于赡养父母的知识学习,印发手册,对全村赡养情况进行统计,对父母非常满意子女的赡养的家庭进行一定的奖励,给予以模范的称号,激励全村学习,成为全村学习的榜样。五总结伴随着社会对农村老年人问题关注度的提高,老年人的生活现状、经济收入、赡养情况等问题逐渐引起社会和政府的重视。通过深入钟山区大湾镇调研,发现农村基础设施不完善、医疗制度不健全、经济来源单一等,导致农村生活水平较低。本调研队从客观实际出发,经数天的走访调查及总结,找出钟山区大湾镇老年人的生活现状和面临的问题。根据实际情况分析,旨在为钟山区大湾镇乃至整个西南片区及我国农村老年人生活现状提出参考建议和可持续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