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论文:初中语文课堂有效导入设计示例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25579691 上传时间:2017-12-1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初中语文课堂有效导入设计示例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初中语文课堂有效导入设计示例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初中语文课堂有效导入设计示例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初中语文课堂有效导入设计示例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初中语文课堂有效导入设计示例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初中语文课堂有效导入设计示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语文教学论文:初中语文课堂有效导入设计示例(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1 页好戏看开头 好课重导入初中语文课堂有效导入设计示例【摘要】导入是课堂教学过程的开始,一 则精彩成功的导语 确有牵一发而动全身之妙,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整堂课的成败。因此如何使初中 语文 课堂教学中的导入做到合情合理、 简洁明快、因文制宜、灵活多变 和新颖别致,就显得尤为重要与紧迫。本文从知 识 、情 景 、兴 趣 三个层 面 探 讨 了 有 效 课 堂 导 入 的 九 种 设 计 方 法 :破题诠释法;背景介入法;温故知新法;情感渲染法;媒体介引法;即兴应变法;激疑促思法;组织活动法;激趣讲解法。【关键词】初 中 语 文 ;课 堂 教 学 ;有 效 导 入 ;设 计 示例著名特级教师

2、于漪曾打过这样的比喻:“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首先应抓住导入课文的环节,一开课就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课的开始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个音定准了,就为演奏或歌唱奠定了基础。上课也是如此,第一锤就应敲在学生的心灵上,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 ”富有教学实践经验的教师总是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地考虑教学的各个环节,尤其精心设计教学的“突破口” ,把握好导入这一环节。导入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有效教学应从有效导入开始。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从知识、情景、兴趣三个层面探讨了有效课堂导入的九种方法,以期抛砖引玉。一、从知识层面导入新课一堂语文课教学效果如何最主要的考查

3、标准是看学生对教师所讲授的知识的掌握情况。具体来说即在课堂教学中复习了哪些旧知识、学习了哪些新知识,同时又了解了多少课外知识,因此从知识层面导入新课是一种既实际又被广大教师较常采用的方法。1.破题诠释法古人云:“题者,额也;目者,眼也。 ”标题是文章的“文眼” ,是读者接触文章的第一步。生动新颖的标题,往往能抓住读者的注意力,使其急于了解文章的内容;简洁凝练的标题则是对课文内容的概括,是其精髓所在;而含蓄隽永的标题则耐人寻味,引起读者对文章展开联想和思考。破题诠释法多运用于那些标题内容有特色的课文。如有教师在教学走一步,再走一步时,在黑板上直接写下“走两步” ,学生立即嚷道:“老师,错了,是走

4、一步,再走一步 。 ”教师则反问一句:“走一步,再走一步,难道不是走两步吗?我们的作者好像连1+1=2都不知道,还把题目写得这么复杂。是不是啊?”“不是!”学生肯定地回答道。 “既然这样,那么作者为什么要用走一步,再走一步做标题呢?请大家带着这个问题一起来学习课文。 ”此问的提出,旨在引导学生准确把握文章的内容和主旨即理解作者在悬崖石架上遇到困难时,父亲不抱他下来而让他一小步一小步地自己走下来,以此来告诉作者也告诉读者“遇到困难,要学会自己去解决,要学会把困难分解成一小步一小步地去克服,这样即使有巨大困难,也会容易战胜”这样一个人生哲理。导入之后,自然过渡到文章的学习中来,使原本较为深奥的哲理

5、变得通俗易懂。2.背景介入法第 2 页现行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大部分作品都出自古今中外名家之手,这些作品本身在文学发展史上都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有的甚至影响了连续几代人,他们几乎都是含义深刻、脍炙人口的佳作,这些文章的作者也常常是令人崇拜的文学大师或是对历史的发展有着重要贡献的人物。对于这些课文,教师可以从作品在文学史上的重要意义导入,通过其本身的巨大感染力与号召力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或者从作品创作的时代和社会背景导入,让作品在其所属的年代中放射耀眼的光芒,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铺垫。例如一位教师在讲授背影时的导入:1899年6月3日下午,维也纳公园里正在举行一场音乐会。当一曲终了时,有人上前对乐队指挥

6、轻轻言语了几句,指挥默然片刻,然后对第一小提琴手吩咐了一下,再由他将信息传给整个乐队。乐师们更换了谱架上的乐谱,弦乐手们在乐器上加了弱音器。听众等待着宣布下部演奏的曲目,可是指挥什么也没说,乐队奏起了风靡世界的蓝色多瑙河 。 蓝色多瑙河在维也纳公园里奏响,可是速度却是那么缓慢,音量始终没有高出叹息的声音后来听众渐渐明白过来了,原来是世界著名的“圆舞曲之王”约翰斯特劳斯逝世了,演奏此曲是为了悼念他。无独有偶的是,1948年8月12日,在重庆的大街小巷里,报童一边跑一边叫:“看报看报!写背影的先生去了!看报看报!写背影的先生去了” (板书背影 )听到这个消息,人们纷纷买下报童的报纸,尔后默默地阅读

7、着写背影的先生是谁?为什么只提到写背影的先生去了,人们就知道是谁去世了?这个人就是朱自清。 (板书朱自清)朱自清是我国著名的诗人、散文家、学者和民主战士。我们今天学习的背影是朱自清的代表作,它在广大读者中间有着广泛的影响,多年来一直为人们所传诵。朱自清的背影 ,如同约翰斯特劳斯的蓝色多瑙河 ,在人们心中树立了一块永恒的丰碑。这则导入值得欣赏的一点是:避开了老生常谈的套路,采用类比法介绍作品的社会影响和文学地位。约翰斯特劳斯是才华横溢的音乐家,朱自清是才华横溢的文学家,将二者放在一起作类比,不仅将前者的情感体验迁移到后者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而且这些极具艺术色彩和文化内涵的导入内容,对于提高学

8、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无疑起了潜移默化的作用。3.温故知新法初中语文是一个庞杂但又相互关联的知识体系,单元与单元之间,同一单元的每篇课文之间都存在着一定的联系,而学生的认识又是逐步向前发展的。因此,如果教师能够根据教材内容,把旧的知识作为新知识的铺垫,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使其由已知走向未知,则较容易完成教学目标,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使用这种导入方法的关键是要找准新旧知识间过渡的桥梁,而且这桥梁两端的内容必须是相关的,在这个过程中,旧知识对新知识起到铺垫的作用,而新知识同时也对旧知识起着复习、巩固、提高的作用。如教授岑参的送武判官归京时,可用李白的赠汪伦导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离

9、别是文人墨客笔下常写的一个话题,在小学时,我们就学过了唐代诗人李白的赠汪伦 ,今天我们学习另一篇抒写离别情怀的诗歌。同学们认真比较,稍加品读就会发现一个明朗豁达,一个哀伤凄切。一篇字里行间激荡着少女般的欢笑,一篇却蕴藏着少妇般的喟叹。为什么反差会如此强烈呢?我们现在先来了解岑参生平及时代背景。通过比较,学生第 3 页就对岑参有了认识,对其风格也有了大体了解,这样就会认真品味其诗。李白的赠汪伦直抒胸臆,文风易于把握,与岑参的送武判官归京形成强烈的反差。学生从反差处入手,通过比较就容易把握诗歌的风格。二、从情境层面导入新课俗话说:“感人心者,莫过于情。 ”从情感层面导入新课就是指教师在可能的条件下

10、,着意创设一种与课文情调相称的氛围,使学生有一种设身处地、身临其境之感,心灵上受到感染,情绪上产生强烈的共鸣,学生的感情一旦同课文的思想感情合拍,对文章就会有更真切的体会。1.情感渲染法情感渲染法重在感染,以情动人,利用感情共鸣的心理机制,像演员入戏一样进入角色,与课文中的事和物息息相通,最后通过道德和情感的融合所产生的内驱力来达到教学目的。这种方式往往适用于一些优美动情的散文或诗歌,特别是一些大悲大喜的文章,教师运用声情并茂、形象生动的语言,创设情感体验,产生感情共鸣,使学生目睹其景,感受其情。如著名语文特级教师魏书生在讲周总理,你在哪里一诗时,用了一段抑扬顿挫、情溢于词的导语:有这样一个人

11、,全中国人民都觉得他是自己的亲人和朋友;他博学多才,对科教文卫、工农兵商各个行业各个领域都给过具体而及时的指导;他精力过人,在全国各地党委、政府被夺权,公检法被砸烂,军队被严重冲击的情况下,他力撑危局,事无巨细,都亲自处理;他廉洁一生,无儿无女无遗产,联合国破例为他的逝世降半旗一周以致哀。短短的几句话做导语,却震撼了全班同学的心灵从而使学生以一种虔诚而又迫切的心情来学习课文,课堂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2.媒体介引法叶圣陶先生曾说过:“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亲。 ”教师在新课导入时要善于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把学生带入课文描绘的情境,使学生的视觉、听觉、思维联合投入,激发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促进对知识的

12、理解与巩固,以取得较满意的教学效果。如上木兰诗时笔者知道美国制作的动画大片花木兰很受广大青少年的青睐,于是就截取了动画中花木兰骑马扬鞭、英姿飒爽、驰骋疆场的场面,用自己的手法制成Flash,配合立体声电影音响效果,彻底把学生吸引住。当学生看得如痴如醉的时候,戛然而止,然后导入课文:中国古代花木兰男扮女装、替父从军的故事已经漂洋过海到了太平洋西岸,作为中国人是否更应该认识花木兰的事迹呢?生动的镜头、精彩的片断、优美的图像、精练的语言吸引着众多的学生,抓住学生特殊的心理特点,把学生引进课文的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3.即兴应变法课堂教学是一种极其复杂的创造性劳动。尽管教师在上课前对于如何引入新课

13、,如何展开课文内容做了充分的准备,但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活动常常会被各种偶发事件所干扰。此时教师应随机应变,灵活巧妙地抓住偶发事件有利的一面,借题发挥,即兴应变创设情境,因势利导地组织好教学。如某教师上卖油翁 ,上课铃响了,可上一节课数学老师画的圆还在黑板上,该教师没第 4 页有发火,而是问学生:“这圆是老师用圆规画的吗?”学生说:“顺手画的。 ”该教师也顺手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圆,可一点也不圆,说道:“你们数学老师随便画都很圆,而我努力画也没有画圆,这是为什么呢?” “画多了就圆了。 ”“对,这就是熟能生巧。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卖油翁 ,看看卖油的老头有什么高超本领。 ”学生没有做好值日工作,本该是一

14、件不愉快的事情,如果教师发火批评学生,可能会影响师生上课情绪,教学效果就会打折扣。但该教师却顺水推舟,巧妙地利用这一偶发事件,化不利影响于无形,很好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三、从兴趣层面导入新课从兴趣层面导入新课就是直接针对学生的兴趣而设计的导入方法。心理学家皮亚杰在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学中曾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 ”兴趣是一个人探索和认识某一事物的意识倾向,有了这一意识倾向,学生在学习中才能表现出极大的自觉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他们就会主动地执着地去探索,它是推动学习的首要内部动力。孔子所说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也是这个意思。1.激疑促思法古人云:“学起于思

15、,思源于疑。 ”疑,是学习的起点,有疑才会有问、有思、有究,才会有所得。利用问题,激起疑惑、促发思维也是教师常用的导入方法。它的作用在于或引发悬念或启迪思维。激疑促思应把握以下几个尺度:疑不可深,深则激不起思维的火花,不啻于一上课便给了学生一记闷棍;疑不可浅,浅则流于平庸,令人索然寡味;疑不可与课文无“缘” ,无“缘”则似拉郎配,无异于老师在演奏序曲时跑了调。如一位教师在教学事物的答案不止一个时,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圆圈,问学生:“同学们觉得这是什么?”当学生们说出几种不同答案后,该教师总结:“很明显这是一个简单的圆,但是在不同人眼中却代表了不同的事物,正如人们所说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

16、同样在生活中,事物的正确答案往往不止一个。下面我们就来学习事物的答案不止一个 。 ”这则导语的设计,是通过问题来解决问题,并以此来调动学生发现新问题的主观能动性。2.组织活动法活动式导语的核心不在于“导语”的设置,而在于“活动”的组织,教材中有许多精妙之处可以通过答问、学生课堂表演、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在言行上直接参与,增强其主人翁意识,创设轻松有趣的教学环境,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此法最大的特点就是学生不是被动地接受,而是以第一主人的身份直接参与,这种双向的交流形式同时也能增进师生感情,使教学目的与效果达到完美的统一。如上背起行囊走四方这一综合性学习时,某教师把自己去西安、张家界、香港的数码相片和 DV 视频用电脑制作成一分半钟左右的电影短片。老师以“导游”的角色带同学们进入人杰地灵的历史古城、风光绮丽的原始景区、繁华现代的国际都会。教师导入:老师已经做了一回导游,下面该轮到在座诸位当一回导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