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合社信贷支持春耕生产情况的报告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25561050 上传时间:2017-12-1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信用合社信贷支持春耕生产情况的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信用合社信贷支持春耕生产情况的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信用合社信贷支持春耕生产情况的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信用合社信贷支持春耕生产情况的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信用合社信贷支持春耕生产情况的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信用合社信贷支持春耕生产情况的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用合社信贷支持春耕生产情况的报告(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信用合社信贷支持春耕生产情况的报告市人民银行、银监局:几年来,我们联社在人民银行、银监局和市办事处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服务“三农” 的办 社宗旨,立足县域经济,加大支农投放力度,积极支持春耕备耕资金需求,提高支农服务水平,准确把握农民、农业、农村和县域经济的发展脉膊,想农民之所想、急农民之所急,走出了一条“农兴社旺” 的支 农 之路,有力地促 进了各项业务 快速发展,有力支持了县域经济快速发展,实现了社农“双 赢” 。现将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市总面积 2,924 平方公里,人口 72 万人,辖 21 个乡镇,6 个办事处,285 个行政村,其中,农业人口 62 万,农户 18

2、万户,耕地 54.7 万亩,海岸线长 42 公里。市 2010年生产总值 160 亿元,增长 33.3%,其中农业生产总值达 45亿元,增长 9.7%,农民人均纯收入 8000 元,增长 11.1%,是个典型的农业大县。联社下辖 19 个信用社、1 个营业部,41 营业网点,遍布 27 乡镇、办事处。市农、林、牧、副、渔各业兴旺发达,初步形成了水果、水产、畜牧、白色农业四大主导产业。全市农业形成了东、2南部以无公害果品生产为主体,以山野菜、柞蚕、珍禽、羊、牛、猪等种养业基地为代表的生态农业;中、西部以沈大高速公路绿化产业带为重点的高效特色农业生产,以葡萄、生姜、黑李子为代表的经济作物生产,以工

3、厂化养殖为标志 的“海上” 建设;北部以优质、无公害水稻生产为主,稻鱼、稻蟹混养等立体高效农业为代表。根据市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特点,我们明确了立足县域经济、加大“三 农” 贷款投放的战略,确立了 “三条支农主线” :一是 东 、南部地区以支持水果、柞蚕、畜牧养殖等为重点,二是中、西部地区以支持塑料大棚、蔬菜、生姜、水产捕捞和养殖等为重点,三是北部地区以支持水稻、稻鱼、稻蟹混养等为重点,使全市信用社能够各自找准信贷支持切入点,有的放矢地投放各项贷款,推进信贷主营业务规模迅速扩张,为满足农业生产、春耕备耕资金需求奠定了基础。二、积极组织春耕备耕工作,加强领导指导作用。几年来联社适时发放支农贷款,及

4、时满足春耕备耕资金需求,为地区农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深受市政府的肯定和农民的欢迎。2011 年,联社认真贯彻省政府、省联社的支农精神,新年伊始,为了保证地区春耕生产资金需求,联社成立以主任为组长,分管主任为副组长的春季信贷支持春耕、备耕生产小组,负责日常工作,及时协调解决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同时要求所辖机构主要领导3要深入基层,靠前指挥,千方百计地把信贷支持春耕、备耕工作抓实抓好,确保全市春耕、备耕生产工作目标的实现。县联社积极与市农委对接,各基层信用社与乡镇农业办对接,保证了春耕备耕信息的畅通、及时、准确。我联社在春耕备耕支农资金的投放上:做到了“两个优先、三个到位” 。“两个优 先”一

5、是在贷款发放上实行对农业生产所需种子、化肥、农药、农机具资金优先供应;二是对农业产业化资金优先发放。 “三个到位 ”一是人员 到位。组织信贷员深入村、组及农户家中,详细了解本地区的农业生产状况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以及农业生产的品种和项目,并认真倾听他们对信用社工作的意见;二是资金到位。在充分掌握农业生产的总体形势和生产资金需求情况的基础上,通过积极组织存款、清收不良贷款等方式准备了充足的支农资金;三是措施到位。对农业生产贷款实行了利率优惠,简化手续,凭证贷款等措施,真正把惠农便民工作落到实处。三、春耕生产资金需求情况2011 年市春耕生产总播种面积 55.5 万亩,其中:粮食作物 55 万

6、亩,花生 0.5 万亩。全市需农作物种子 1520 吨,其中玉米 1200 吨,高粱 30 吨,水稻 240 吨、花生 50 吨;需化肥 7.5 万吨,其中氮肥 2 万吨,磷肥 1.5 万吨,复合肥 4 万吨;需农膜 4000 吨,其中棚膜 3300 吨,地膜 700 吨;需农药2000 吨。各种春耕生产资料已全部备齐下发,能够满足生产4需求。由于自去年以来物价上涨较快,农资价格较往年也有所上涨,如:二铵现价 3600 元/吨,较去年上涨 700 元,涨幅 24%;三元复合肥现价 2800 元/吨,较去年上涨 400 元,涨幅 17%;玉米种子均价 7 元/ 斤,较去年上涨 1 元,涨幅 16

7、%。农民对春耕备耕生产资金需求量加大,预计全市春耕生产资金总需求为 4.5 亿元,其中农民自筹 2.8 亿元,信用社对符合贷款条件的农户可支持 1.7 亿元,无资金缺口。四、春耕备耕生产资金投放情况为了能够及时满足广大农户春耕备耕资金需求,我联社本着早投放、早受益的原则对辖内农户进行了全面信贷投放,截止 4 月末,各项贷款累计投放 50627 万元,其中春耕备耕资金累计投放 13795 万元;当年贷款净投放 11588 万元,其中农户春耕备耕贷款净投放 5345 万元。与 2010 年同期相比,各项贷款累计投放增加 1392 万元,其中春耕备耕资金累计投放增加 2161 万元;当年贷款净投放减

8、少 26131 万元,其中农户春耕备耕贷款净投放增加 1220万元。与 2009 年同期相比,各项贷款累计投放增加 8717 万元,其中春耕备耕资金累计投放增加 3437 万元;当年贷款净投放减少 12941 万元,其中农户春耕备耕贷款净投放增加 1785万元。5春耕备耕资金投放逐年增加一方面是由于农资价格不断上涨,带动了资金需求的增加;另一方面农产品价格不断攀升,农民春耕生产积极性很高,种植面积有一定扩大,增加了资金的需求。五、支持春耕备耕生产的主要做法1、完善农户小额信用方式,大力投放农户贷款今年的春耕备耕生产资金投放过程中,我联社进一步完善了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加强了农户贷款投放量。首先是

9、加强农户信用等级评定。通过认真开展贷前调查,详细了解本地区的农业生产状况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及农业生产的品种和项目,建立农户经济档案,评定农户信用等级。其次是按照信用等级严格授信。对农户小额信用贷款采取了逐级授权的管理方式,授信额度为 1-2 万元,有效的缩短了农额小额贷款的审批时间。第三,按照实际合理定价利率。根据实际不断调整小额农户贷款利率,摒弃了过去“一浮到顶” 和就高不就低的利率定价机制,将 农户小额贷款利率上浮幅度控制在合理水平,有效的扩大了农户贷款的覆盖面。2、进一步开展道德信贷金卡工程,延伸小额信用贷款领域我们积极与村镇政府、宣传部、文明办等相关部门协作,开展十星级文明户评选

10、活动,为农户办理贷款打好了基础。2011 年,我联社开展了新一轮十星级文明户贷款投放活动,6十星级文明户总户数达 3664 户,单户授信额度 2-5 万元,授信总额 17018 万元,现已投放十星级文明户贷款 851 万元,为农户贷款提供便捷的条件。同时有效的解决了“银行有钱不敢贷,农民缺钱贷不来”的两难现象。六、信贷支持春耕备耕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1、农户贷款抵押担保难农户“贷款 难” 的根本原因是 “抵押担保难”,现有的小额信用贷款额度不能满足或者不能全额满足部分农户的贷款需求,而多数农户只有居住的住宅房屋,不能提供有效的资产抵押,信用社无法以抵押形式向农户提供更多的信贷资金。2、农户抗风

11、险能力较弱、信用环境差,使得不良贷款率相对较高。农户贷款不良率较高主要原因一是农户从事的种植业、养殖业受自然灾害、市场风险影响较大,而农户个体的抗风险能力较差,导致信用社形成大量不良贷款; 二是部分地区信用环境差,农户还款意识不强,贷款后不愿还款。3、农业保险险种少,不能有效降低农业风险。目前保险公司对农业贷款保险的险种较少,仅有人身意外险和抵押物财产保险两种,不能有效降低信贷风险及防范农户经营风险。七、支持春耕备耕生产的建议71、成立担保机构,为农户提供贷款担保如有关部门牵头,各专业协会、各农民专业合作社、种植、养殖大户等出资成立各行业风险担保基金,对缺少资金想贷款,又提供不出有效的抵押、担

12、保的农户提供担保,担保额度可在基金额的基础上放大 10 倍,也可以收取一定比例的费用。可有效解决农户无有效抵押、担保问题。2、政府带头打造良好信用环境,对农户给予政策扶持一是建议地方政府以身作责,协调各个部门打造出一个良好的信用环境,使得人人遵守信用、信守承诺。农户的信用度提高了,信贷人员也敢放贷了,信用社也可相应提高信用贷款额度,这样即使农户受益,同时信用社也从中得到收益;二是希望政府在落实国家支持“三农 ”政策的同时,给予农户信贷贴息政策,减轻他们的负担。3、协调保险公司增加农业险种建议协调保险公司出台、增加农业保险品种,给农户农业生产上保险,增加种广大农户抵抗自然灾害、疾病以及市场风险的能力,最大限度的减少农户可能出现的损失,降低信贷风险。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年五月十六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