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系统分析(MSA)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25561 上传时间:2016-11-10 格式:PPT 页数:62 大小:1.8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测量系统分析(MSA)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测量系统分析(MSA)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测量系统分析(MSA)_第3页
第3页 / 共62页
测量系统分析(MSA)_第4页
第4页 / 共62页
测量系统分析(MSA)_第5页
第5页 / 共6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测量系统分析(MSA)》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测量系统分析(MSA)(6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质量管理部子 测量重要吗? 测量的目的是什么?质量管理部子瞧 !我们的销售业绩!哇 , 不可思异啊 !可真是这样吗 ?质量管理部子终于搞定了你没搞错吧?!质量管理部子我搞错了吗?晕,郁闷中 质量管理部子?数据是否可信?您看到的各类报表是真的吗?质量管理部为什么要进行 什么量具进行了检定或校准还要进行测量系统分析?为什么经过 100%的全检验,客户还在抱怨收到了不合格?为什么再做全过程做了质量检验( 要向客户做质量保证( 到底什么样的测量系统才够放心?质量管理部我们是否是测量过程? 管理者要有效的管理任何过程的变异,需要了解: 过程应该做什么? 会有什么问题? 现在做的怎么样?测量过程测量值分析

2、测量 决策资源测量的过程(控制过程)被管理的过程作业输入 输出一般的过程(放羊式过程)质量管理部对产品决策的影响第一类错误(生产者风险 /假警报)一个好的零件有时被误判为“不合格”第二类错误(消费者风险 /漏判率)一个不合格的零件有时被误判为“合格”质量管理部对产品决策的影响 减少过程变差,没有零件产生在 区 减少测量系统误差从而减小 区域的面积,因而产生的所有零件将在 区域,这样就可以最小限度的降低做出错误决定的风险。假定测量过程处于统计受控状态并且对准基准值。如果不成立,这样的测量结果不值得信任。 ad is is 普通原因报告为特殊原因把特殊原因报告为普通原因i n de x c a p

3、a b i li t y(6/T质量管理部例: 达到顾客要求过程能力(观测值) ??2 (1/2) 8质量管理部测量系统研究的目的接受新测量设备的准则;一种测量设备与另一种测量设备的比较评价怀疑有测量缺陷的量具的依据维修前后测量设备的比较计算过程变差所需的方法,以及生产过程的可接受性水平作出量具的特性曲线的必要信息。以上一切是为了满足 S 6949的相关要求:“量系统分析为分析出现在各种测量和试验设备系统测量结果的变异,应进行适当的统计研究。此要求应用控制计划提出的测量系统。所有的分析方法及接收准则,应与顾客关于测量分析的参考手册相一致。如果得到顾客的批准,其他分析方法和接收准则也可以应用。”

4、 用来对被测特性赋值的操作、程序、量具、设备、软件以及操作人员的集合;用来获得测量结果的整个过程。什么是测量系统?质量管理部测量系统误差来源 测量系统和其它所有的生产过程一样,受随机误差和系统误差的影响。这此误差是由于普通原因和特殊(无次序的)原因造成的。 在测量系统分析前,识别潜在的变差来源是必要的。 常用的分析工具有因果图、矩阵图、树图。观测值变差产品 /制程变差 测量系统变差量具变差 评价人变差(再现性)偏倚( 重复性线性 (稳定性 (量管理部测量系统变差的影响因素质量管理部测量系统的统计变差稳定性( 倚( 性 (置的变差 (计量:测量均值 现性( 度的变差( 计量:测量分布质量管理部哪

5、些测量系统需要进行 哪个过程有测量风险 需要进行哪些研究? 测量风险的从哪里来 研究对象如何选取? 最大的测量风险 用什么方法? 计数型 /计量型 在什么时候进行? 判断准则是什么? 量管理部一 被测特性能重复出现 二 计量型( 一个样品的测量值 计数型( 一个样品的质量和通过 /不通过测试结果 不可重复型( 质量管理部 三、测量系统的五个特性1、重复性次测量同一特性的观测值变差2、再现性量同一特性观测平均值的变差倚 准值:是比观测用测量装置高一级的测量结果的平均值3210- 1- 2- 30 . 40 . 30 . 20 . 10 . 0 图正 态 , 均 值 = 0 , 标 准 差 = 1

6、偏倚( 准值(真值)观测平均值质量管理部性 间的差值)。3210- 1- 2- 30 . 40 . 30 . 20 . 10 . 0 图正 态 , 均 值 = 0 , 标 准 差 = 1偏倚小( 准值(真值)观测平均值3210- 1- 2- 30 . 40 . 30 . 20 . 10 . 0 图正 态 , 均 值 = 0 , 标 准 差 = 1偏倚大( 准值(真值)观测平均值质量管理部定性 R&- 2- 30 . 40 . 30 . 20 . 10 . 0 图正 态 , 均 值 = 0 , 标 准 差 = 1基准值(真值)观测平均值3210- 1- 2- 30 . 40 . 30 . 20

7、. 10 . 0 图正 态 , 均 值 = 0 , 标 准 差 = 13210- 1- 2- 30 . 40 . 30 . 20 . 10 . 0 图正 态 , 均 值 = 0 , 标 准 差 = 1质量管理部测量系统研究准备 1、先计划将要使用的方法 2、确定 评价人 、样品的 数量 及重复读数 次数 3、评价人的确定(应从日常操作人中选) 4、样品必须从过程中选取并代表其 整个 工作范围 5、仪器的分辨率应允许至少 直接 读取特性的预期过程变差的十分之一 。 6、确保测量方法(评价人和测量方法)在按照 规定的测量步骤 测量特征尺寸质量管理部1、稳定性研究 稳定性 : 运行图( a m p

8、l 2 32 11 91 71 51 31 1975314 9 . 64 9 . 24 8 . 84 8 . 44 8 . 0_X = 4 8 . 4 7 2U C L = 4 9 . 1 0 3L C L = 4 7 . 8 4 1S a m p l 2 32 11 91 71 51 31 1975310 . 80 . 60 . 40 . 20 . 0_S = 0 . 3 2 2 8U C L = 0 . 8 2 8 9L C L = 01X b a r - S C h a r t o f C 120- 220- 21操 作 员测量均 值2 3 4 56 7 8 9 1 0均 值 员量 具

9、名 称 : 游 标 卡 尺研 究 日 期 : 2 0 1 0 - 5 - 8报 表 人 : 赵 前公 差 : 0 . 0 2 m : 陕 西 重 型 汽 车 有 限 公 司组 块 变 量 : 部 件左 右 门 间 隙 差行图质量管理部为什么要研究稳定性? 进行测量系统分析的目的 预测在未来测量系统所引入的测量误差具有什么特性。为能够进行这样的预测,研究测量系统的稳定性是必要的,即 测量系统引入的测量误差的分布规律不随时间发生变化。 也即测量系统其误差(变异)呈正态分布。质量管理部1、稳定性研究一个样本并建立相对于可朔源标准的基准值定期(天,周)测量标准样本 3本容量和频率应该基于对测量系统的了

10、解将数据按时间顺序画在 x&果分析:建立控制限并用标准控制图分析评价失控或不稳定状态。质量管理部稳定性练习10/16 10/22 10/28 11/12 11/18 11/19 1/15 6/19 10/12 11/20 12/9 1/12 2/0 4/11 5/20 6/19 6/28 7/6 7/21 8/9 8/22 9/7 9/11 10/ a m p l 2 32 11 91 71 51 31 1975314 9 . 64 9 . 24 8 . 84 8 . 44 8 . 0_X = 4 8 . 4 7 2U C L = 4 9 . 1 0 3L C L = 4 7 . 8 4 1S

11、 a m p l 2 32 11 91 71 51 31 1975310 . 80 . 60 . 40 . 20 . 0_S = 0 . 3 2 2 8U C L = 0 . 8 2 8 9L C L = 01X b a r - S C h a r t o f C 1质量管理部稳定性举例 20- 21操 作 员测量均 值2 3 4 56 7 8 9 1 0均 值 员量 具 名 称 : 游 标 卡 尺研 究 日 期 : 2 0 1 0 - 5 - 8报 表 人 : 赵 前公 差 : 0 . 0 2 m : 陕 西 重 型 汽 车 有 限 公 司组 块 变 量 : 部 件左 右 门 间 隙 差对于每个部件,可以比较由每个操作员所得出测量值之间的变异,以及操作员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