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祝福》教案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25557561 上传时间:2017-12-1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中语文《祝福》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祝福》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祝福》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祝福》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祝福》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版高中语文《祝福》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中语文《祝福》教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阅读专题人教版高中语文祝福教案【学习目标】解读人物-情节-主题【重点难点】根据人物描写和情节模式解读作品主题【学习方法】自主质疑,合作探究【课时安排】四个课时【教学流程】第一课时:学生质疑敦促学生自主完成跟作品的初次对话具体操作:学生自行通读全文,每人必须提出两个或两个以上疑难问题,写在小纸条上,下课后由课代表收集齐交给老师,老师尽快赶在放学之前把全班同学的疑难问题打印出来,分发给每个学生(见附录一) ;另外打印出“小说阅读鉴赏”资料分发给每个学生,按照资料表述的基本知识,对全班疑难问题作出相关析评,布置学生按照要求完成规定表格(见附录二) 。第二课时:师生析疑引领学生跟作品之间的深入对话,

2、学生跟学生之间的真诚对话;凸显老师跟作品之间的深入对话,学生跟老师之间的平等对话。具体操作:选取王恺同的疑难问题“为什么文中悲剧和喜剧的发生都是在春季?巧合?”作为析疑的切入点,开启文本的解读。分以下几个步骤解读“祥林嫂是个没有春天的女人”这个主问题。2提问一:祥林嫂的不幸遭遇具体有哪些?发生在什么时间?以此梳理情节,完成学生跟作品之间的深入对话。要求:学生快速浏览课文,通过搜寻信息,师生一起证实 学生随机抢答,教师适时板书丈夫死亡,立春之日;被卖改嫁,孟春之日;痛失爱子,暮春之日;一命归天,迎春之日。结论:祥林嫂真是一个没有春天的女人。提问二:祥林嫂的人生中到底有没有“喜剧”可言?以此探究情

3、节性质,完成学生跟作品之间的深入对话,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真诚对话。先请王恺同同学提出“喜剧” 一说的理由所在,然后大家一起探 讨理由是否成立(只在王同学本班这样执行,另一班就直接探讨有没有“喜剧” )。教师预计:估测学生可能觉得属于祥林嫂的“喜剧” 就是在鲁四老爷家做女工“ 反倒满 足,口角边渐渐的有了笑影”,再嫁贺老六虽然起初“反抗” 但最终还“ 真是交了好运了” 等等描述中。 对于祥林嫂的“满足”“好运”,教师应该以鲁迅先生的我之节烈观来解读其“反抗 ”,以鲁迅先生对“吃人” 意蕴的三个层次的揭示来解读其“笑影” 。引领学生得出最终的结论:祥林嫂是个没有春天的悲剧女人。教师引领学生回忆鲁迅先

4、生对悲剧的定义来佐证自己的结论祥林嫂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她的活力,正是衬托出她的死的冤屈与悲哀悲剧就是把有价值的毁灭给人看。提问三:“是 谁剥夺了祥林嫂的春天? ”以此探究祥林嫂悲 剧产生的原因,引3领学生合作探究,完成学生跟作品之间的深入对话,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真诚对话,学生跟老师之间的平等对话。要求:探究客观原因与主观原因。教师归类整理学生中与此相关的如下疑问(尤其关注那些“潜能生” 的提问)来探寻其悲剧原因(一定要提到提问人:一为尊重每个学生,一为激活参与兴趣):a.祥林嫂婆婆有什么权 力来卖她?大伯有什么权力来收屋?b.祥林嫂的名字是什么?她的丈夫祥林死了,人们为什么仍然叫她祥林嫂?而她的

5、第二个丈夫明明叫贺老六,但人们为什么还叫她祥林嫂?她的再嫁为什么被认为“败坏 风俗” ?c.鲁四老爷对 祥林嫂的侮辱和迫害,靠的又是什么?d.祥林嫂为什么倾其所有到土地庙捐门槛?她临死前对“灵魂” 的怀疑包含什么意义?老师对学生的讲析及时评价订正,归纳总结:是谁剥夺了祥林嫂的“春天” ?客观原因:是封建礼教和吃人的宗法制度害死了祥林嫂,具体说来,是政权、族 权、夫 权、神权害死了祥林嫂。她被迫改嫁是族权的唆使;她的再嫁被认为“败坏风 俗” ,是夫权的影响;而她这“耻辱” 到“阴司” 还洗不掉,是神权的控制;鲁四老爷对她的迫害和侮辱,依靠的又是封建政权。主观原因:掘心自食 高度麻木无知,逆来顺受

6、,完全丧失“ 人”的独立性和精神性。教师引用丁玲的话作结:“祥林嫂是非死不行的,同情她的人,冷酷的人,自私的人,是一样地把她往死里赶,是一 样 使她精神上增加痛苦。”4第三课时:学生解疑 凸显学生与作品之间的深入对话,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真诚对话。具体操作:解疑接力你的疑问有没有得到解决?你能帮谁解答哪个疑问?你希望谁来解答哪个疑问?谁先帮别人解疑,谁就有一次机会选择任一人来解答任一问题,老师对所有解答适时作出评判。第四课时:师生揭秘 凸显学生与作品之间的深入对话,学生之间的真诚对话,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这个课时可以视学生学习热情高低和求知欲望强弱来取舍)目标任务:解读小说的情节结构模式,获取鲁

7、迅小说阅读的钥匙。着重探讨:“归乡模式(离去 归来再离去)” 和“看客模式(看与被看)”具体操作:1、“归乡模式 ”的探讨这种情节结构模式的特点是叙述者在讲述他人的故事的同时,也在讲述自己的故事,两者互相渗透,构成一个复调。叙述者“ 我”常常是一个远离故乡社会环境,基本上摆脱了传统社会精神和道德观念禁锢的知识分子。在祝福中,其实也有一个“我”的故事,或者说小说存在着三个视点,即“ 我”、祥林嫂、 “鲁镇 ”,从而构成了三重关系, “祥林嫂”与鲁镇的关系,是 读者普遍关注的;“我” 与祥林嫂的关系也不会漠视,只是读者往往忽略了“我”与鲁镇的关系。其实“我”与鲁镇的关系,其中就包含着“ 离去归来再

8、离去” 的模式,作者只是把“ 离去” 推到了后台。而“ 我”在祝福 中的作用:不但成为鲁镇社会与小说人物活动的摄像机,而且实现了对祥林嫂悲剧命运的远距离观照。引领学生具体从三个方面来解读作品:5“我”与鲁四老爷的关系“我”对祥林嫂的态度“我”对自己和社会的看法。教师归结:整个小说的主题必须从“我” ,鲁镇,祥林嫂这三个“视点” 来解读。 【板书 】“祥林嫂”与鲁镇:展示 “儒、释、道”吃人的主题。“我” 与鲁镇:说明“我”渴望改变社会却又痛苦彷徨。“我” 与祥林嫂:发现“我”与鲁镇传统精神的内在 联系。2、看客模式的探讨“看客”心态的实质 可以这样描述:看者想在他平淡而平庸的生活中,从被看者的身上寻找一些刺激,想在他自己乏味的生活中增添一些佐料,这一切的快感都是构建在被看者的痛苦之上的。祥林嫂与鲁镇的关系就是“看” 与“被看”的关系。引领学生深入领会如下情节:祥林嫂反复絮叨阿毛的故事,解说额上的疤痕。3、全课总结:、1、教师总结: 悲剧在对苦难与不幸的展示中,严肃地探求着人在世界中的坐标,提出生命最深邃的问题并追索着存在的根据,表现出对人的价值和对人类命运的无限关切,因而具有重要的美学意义。、2、学生交流:写一篇学习感悟,题目是“我 们这样学祝福” ,借机分享交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