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桥边的老人》教案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25557560 上传时间:2017-12-1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中语文《桥边的老人》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桥边的老人》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桥边的老人》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桥边的老人》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桥边的老人》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高中语文《桥边的老人》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中语文《桥边的老人》教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桥边的老人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了解作者海明威及其代表作、 “冰山理论”2、掌握小说的叙述角度和叙述人称能力目标1、引导学生领会小说的内容和题旨;2、引导学生积累写作素材,提高写作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体会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学习海明威的坚毅乐观2、激发和培养学生对外国小说的学习兴趣。学习重点1、体会简单对话之下蕴涵的丰富意义。2、学生能了解“冰山理论”在作品中的体现。学习难点言简意丰与“冰山理论”之间的联系,让学生树立作品理论作品的观念。课时安排 1 课时【课前准备】学生:完成【课前预习案】 一、作家作品海明威(18991961) ,美国小说家,一向以文坛硬汉著称。生于乡村

2、医生家庭。他的一生经历丰富,富有传奇色彩。18 岁起进入报界,曾参加过两次世界大战,出生入死以致伤痕遍体。从小喜欢钓鱼、打猎、音乐和绘画,曾长期担任驻欧记者,并曾以记者身份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和西班牙内战。他的早期长篇小说太阳照样升起 永别了,武器成为表现美国“迷惘的一代”的主要代表作。他那简约有力的文体和多种现代派手法的出色运用,在美国文学中曾引起过一场“文学革命” ,许多欧美作家都明显受到了他的影响。1954 年, “因为他精通于叙事艺术,突出地表现在老人与海之中,以及他在当代风格中所发挥的影响” ,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1961 年,因不堪老年病痛的折磨,他开枪自杀,走完了他辉煌的一生。二、

3、迷惘的一代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出现在美国的一个文学流派。这个名词源出侨居巴黎的美国女作家格特鲁德斯泰因。她有一次指着海明威等人说:“你们都是迷惘的一代。 ”海明威把这句话作为他的长篇小说太阳照样升起的一句题辞,于是“迷惘的一代”成了一个文学流派的名称。所谓“迷惘的一代” ,意思是指由于迷失了前进的方向而不知该怎么办的一代。在 20 年代初期,美国一批初登文坛的青年作家,他们年龄相仿,经历相似,思想感情相近,文艺创作倾向也约略相同,他们带着玫瑰色的幻想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但他们所看到的尽是残酷的厮杀和恐怖的死亡。他们的幻想破灭,身心受到严重的摧残;他们憎恨战争,但不知如何才能消灭战争,心情苦闷,对

4、前途感到茫然。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的动荡不安和社会危机,又加重了他们心灵的空虚和苦闷。他们没有明确的社会理想,只能消极逃避现实的斗争,躲到个人的小天地里去,企图用爱情、友谊、寻欢作乐来解除精神的痛苦,想在富有刺激性的活动中使自己振奋起来。三、冰山理论海明威曾在午后之死中提出:“冰山在海里移动很是庄严宏伟,这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在水面上。 ”这就是海明威著名的“冰山理论” 。 “八分之一”是读者所看到的, “八分之七”虽然没有写出来,但能为读者所感受到,从而使作品内容给人以充实、含蓄和耐人寻味之感。对于海明威的“冰山理论” ,研究者们注意到了海明威的文体风格,认为海明威早年从事新闻记者工作,练就了

5、简约干练的文体风格,在从事小说创作后,他还是提倡简练的电报体写作风格。海明威的小说使用的是最普通的词和日常用语,摒弃了空洞词藻。四、背景介绍小说取材于 20 世纪 30 年代西班牙内战。1936 年 7 月,西班牙内战爆发,共和政府军和法西斯佛朗哥的叛军展开激战。海明威不但与许多美国知名作家和学者一起捐款支援西班牙人民正义的捍卫民主、反法西斯斗争,而且作为战地记者三次深入前线,在炮火中写了剧本 第五纵队 ,并创作了长篇小说丧钟为谁而鸣 。与前两部反映战争的作品不同, 桥边的老人关注的不是英雄、正义,也不是“主义” 、政治,而是战争中的小人物和弱者。 五、全知视角和有限视角(看课本第 78 页,

6、明确叙述角度和叙述人称)小说一开始,就要给自己找一个叙述的身份和位置,这就是叙述视角,或者叙述角度,这是小说的立足点,它决定了叙述者以何种身份、何种角度来讲述故事。 “作者叙述者人物”三者有不同程度的交叉重合关系,从而使小说的叙述方式产生不同的审美效果。 叙述视角可以分为全知视角和有限视角。全知视角基本上是叙述者等同于作者,他超越小说的所有人物和事件,了解小说的全部细节和所有人物的心理及命运。全知视角的叙述一般采用第三人称的叙述方式。 有限视角是现代小说的一大贡献,这时叙述者只了解故事的部分情节,故事的叙述者往往是小说中的一个人物,采用的是第一人称或者第三人称的叙述方式。第一人称“我”的运用将

7、叙述限定在一个有限的视角中,小说主人公“我”就是故事的讲述人、叙述者和人物重叠。6、积累梳理1.初读课文,标记段落,积累重点字词 (1)嘎嘎( ) (2)戛然而止 ( ) (3)脚踝( )(4)蹒跚( )(5)踯躅( ) (6)踟蹰( )(7)踌躇( )(8) 撇嘴( )(9) 撇捺( ) (10)撇下( ) (11)瞅着( )(12)骡车( )(13)挨过去( )(14)轮 f( )(15)条 f( )(19) ch( )路 (17) 疲惫( )2.诵读全文,整体感知小说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按提示填空。首段进行 描写,介绍故事发生的 。主体部分由 构成情节。最后一段交待 ,既是对 的再次点明,

8、又有一定的意义。 3.从环境、人物、情节这三个角度简要概括故事内容。七、阅读海明威的老人与海教师:认真研究教材,搜集整理相关材料,做好课件,印制好导学案教学手段:常规教学工具、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用一首很好听的英文歌曲tell me why导入,这首歌一个十岁男孩用他那空灵而富有穿透力的声音诘问战争,祈求和平,触人心弦。创设情景,激情导入,引入课题,板书课题,(ppt 展示学习目标)并请同学们齐读学习目标,明确学习目标。二、检查预习(分组,以抢答的形式完成)这一环节主要是检查学生课前预习案的预习情况,分小组以抢答的形式完成。这样既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习能动性,又能掌握

9、学生的预习情况,为下面课堂学习各小组竞争蓄势。 (预习检测 ppt 展示)三、整体阅读问题设置:下面请同学们速读课文,思考我和老人交流了几个方面的内容?设计这个问题是让学生通过速读文本整体感知文本内容并由此引入局部鉴赏。四、局部鉴赏问题设置一:你从中读出了什么?此环节让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阅读主体部分,体会简单对话之下蕴涵的丰富意义(也就是学习目标一) 。采取的方式是先让一位学生来读第一问有关家乡的对话。其他同学思考这一问题。对 ppt 显示的红字部分着重引导,让学生明确 “微笑”和 “呆在那儿照顾动物直到最后离开”的这两个细节,来分析老人的形象并探究造成老人这么悲哀的根本原因。通过指读、分角色

10、读、齐读等多种读法真正体会简单又高效的“对话一”这一简单对话蕴含的老人的复杂情感及丰富意义。 (对话一问家乡 ppt 展示)并明确分角色朗读要注意读准字音、符合人物的身份、读出情感。请同学们齐读一遍,一起来体会蕴含在对话中复杂的情感,要切实读出情感来,加强读的指导。问题设置二:1.文中老人多次唠叨的语言是什么?2.你能从这几句唠叨词中读出些什么?(提示学生可以从老人的性格、心情、处境等方面考虑)此环节主要以小组自主、合作、交流、展示来完成的。让学生结合导学案的题目,结合刚才赏析的方式,以组为单位,合作交流赏析这一部分,先根据问题从文本中找,然后展示成果。(对话二问动物先让学生读文本从文本中找,

11、然后用 ppt 展示)通过对对话二的赏析,进一步分析老人的形象,探究小说的主旨。并让学生体会到短短的几句话,既蕴含了许多语言外的生动细节,又能反映出人物的个性和心理,从而自然而然地引出海明威著名的“冰山理论” 。他说:“ 冰山运动之雄伟壮观,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在水面上 ” 。从这段对话中,被显露在外面“八分之一” ,指的就是这则对话,而同学们读出来的就是冰山下的八分之七吧。深入浅出的了解“冰山理论”在作品中的体现。在这一部分里,主要让学生根据体会进行朗读。分析好的那一组可以试着读一读。问题设置三:除了这两则对话,其他对话中还有蕴含丰富意义的句子吗?设置这一问题,让学生再读对话,找一找,特别是

12、那些蕴含丰富意义的对话,你像关于政治的对话,还有最后一处对话“只是”老人只想好好照顾动物。但战争剥夺了他的权利。这无形中在谴责战争。老人既不懂政治也不懂战争,却偏偏卷入到战争中去。显示战争的残酷性。这个老人在埋怨战争。这里包含着老人”怨“与”冤“,我招谁了。惹谁了为什么要毁了这一切。在这言简意深的话语中,这是对战争的控诉,使小说充满了力量。 ,通过读进一步体会,加深对海明威“冰山理论”创作原则的理解,并通过独立鉴赏,个人展示的形式完成学习目标一。局部鉴赏主要采取阶梯式阅读法(师生共同鉴赏小组合作鉴赏个人独立鉴赏)的方式,通过不同形式地读来加深对文本的鉴赏。五、合作探究(形象、主旨)问题设置:小

13、说塑造老人怎样的形象,并通过这个形象来表达怎样的主旨?小说读到这里,老人的形象已经很清晰了,再加上这篇小说的主旨很容易揭示,所以这个环节就依托以上体会,以小结的形式让学生概括明确完成。六、话题探讨(叙述视角和叙述人称)问题设置一:1.文中除了老人,还有一个重要人物“我, “我”是谁?你从哪里看出来的?学生自读文本从文中筛选归纳(ppt 展示)2.由“我”来讲这个故事,有什么好处和缺点?这一问题相对较难,主要采用自主、合作、交流、探究的形式解决,并让学生解释这种亲身经历的感觉,很强的真实感、亲切感,在这篇小说怎么体现出来的。(ppt 展示好处并让学生读)然后接着问那他有缺点吗?(ppt 展示点拨

14、)引出有限视角,并通过莫泊桑的一个片段(ppt 展示片段并让学生读) ,看片段中的叙述角度是什么,与本文有何不同。通过比较阅读、合作探究来把握有限视角和全知视角的不同。 (ppt 展示有限视角和全知视角的不同并让学生读)问题设置二小说的叙述人称除了有第一人称,第三人称外,还有什么?简述各种叙述人称的特点。前面在叙述角度里面已经对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的特点了解得很清楚了,但由于第二人称在教材中选得很少,所以,我就选择了高考作文我想握住你的手中的一个片段来加深学生对第二人称的特点的理解。让学生读然后体会。通过这两个问题完成第二个学习目标。七、小试牛刀(ppt 展示题目)此环节采用先写后展示的形式完成

15、,通过学生的写,训练学生在规定情境下的联想思维能力,替小说说出作者没有直接说出的话。 (学生展示,必要时给学生例子,不需要时可略)八、课堂总结好,同学们写的都非常好。我们已走进老人的内心也明白了作者的良苦用心。作者关注的的不再是英雄,也不再是正义,而是战争之下的弱势群体,这种对生命价值的珍视更让小说充满了悲悯的力量。在困难和灾难面前,我们必须拥有强大的内心才能有战胜困难的勇气,下面让我们大声齐读海明威的这句名言,从中汲取精神的力量。 (ppt 展示名言)以此语作为总结语,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学习海明威的坚毅乐观。九、板书设计桥边的老人海明威人物对话: 简洁高效 言简意丰 冰山理论叙述角度: 全知视角 有限视角叙述人称: 我 他 你十、课后作业完成【课后巩固案】 (ppt 展示作业)课后作业主要是课堂学习的巩固和对学生知识迁移能力的训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