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年报(总第33期):全球经济金融展望报告

上传人:Co****e 文档编号:25556959 上传时间:2017-12-15 格式:PDF 页数:40 大小:2.7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年报(总第33期):全球经济金融展望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2018年年报(总第33期):全球经济金融展望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2018年年报(总第33期):全球经济金融展望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2018年年报(总第33期):全球经济金融展望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2018年年报(总第33期):全球经济金融展望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年年报(总第33期):全球经济金融展望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年报(总第33期):全球经济金融展望报告(4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全球 经济金融展望报告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 1 2018 年 2018:世界经济从亚健康走向完全健康的关键时期 中国银行全球经济金融展望报告( 2018 年 ) 2017 年 ,全球经济复苏力度增强,扭转多年来的疲弱态势 。 政经领域和宏观政策面临的不确定性下降,国际金融市场风险偏好明显回升,资本市场交投活跃,大宗商品市场平稳回升。展望 2018 年,全球经济有望保持稳定增长,美国和欧洲踏上复苏正轨,中国以及“一带一路”地区将成为经济发展的亮点。不过,仍需警惕欧洲政经发展前景不确定性、全球杠杆率水平变化和股市泡沫化等风险。中国共产党十九大描绘的中长期发展蓝图将产生全球性影响,我们对 20

2、20、 2035 及 2050 年全球经济格局变化趋势进行展望。 一、 全球经济复苏迎来新转机 2018 年将迎来全球金融危机十周年。过去 10 年,全球经济经历了严重的衰退和漫长的复苏之路。回顾 10 年来经济疲软背后的深刻原因,有助于理解当前出现新转机的机理及其可持续性,从而展望未来 发展趋势,并作出有效的政策应对。 (一)多因素叠加造就全球经济复苏 长期 困局 从定基指数对比可以看到,本轮全球经济经历了上个世纪“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衰退和最漫长、最不平衡的复苏周期。 2008-2009 年期间,全球经济在衰退最深的季度较危机前最高水平下降了 3.8%;经过近 10 年的复苏后, 2017

3、年第四季度全球经济较危机底部增加约为 33%,但是与危机前潜在增速外推的水平相比,缺口扩大到 7.0%(图 1)。危机前 30 年里全球经济的平均增速为 3.0%,但过去 10 年平均增长率仅为 2.3%。同时,新兴市场持续较快增长的势 头与发达经济体复苏迟滞相并存。到 2017 年 9 月,欧元区和日本两个经济体的工业产 全球 经济金融展望报告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 2 2018 年 出仅分别为危机前最高水平的 94.9%和 88.5%,尚未完全恢复;相比之下,新兴市场的工业产出水平已比危机前最高水平增长了 46.8%(图 2)。 图 1: 全球 GDP 轨迹模拟对比 图 2: 主要经济体

4、工业生产对比 资料来源: Wind,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形?金融危机以来,不论是从需求层面,还是从供给层面看,都存在着历史性的结构转变,对全球经济产生了深刻影响,形成了长期弱复苏的新均衡状态 。 第一,从需求侧看,消费、投资和贸易 增速均 同步放缓 。 消费需求 下降主要源于美欧发达国家。这些国家危机前的消费狂潮受到收入增长、信贷扩张和产品廉价等多种因素的推动。金融危机导致长期性高失业、去杠杆化进程,由于缺少收入、信贷和信心的支撑,居民消费犹如被釜底抽薪,步入长期增长迟滞。 投资需求 下降则在各国广泛存在。对发达国家而言,投资不仅受到终端需求下降、信贷紧缩的影响,而且受到

5、财政政策乏力、企业信心不足和投资亮点匮乏的制约。对新兴市场与发展中国家而言,尽管中国 4 万亿刺激政策发挥了一定支撑作用,但由于外部需求衰退、大 宗商品价格暴跌,众多新兴市场国家的投资增长乏力。 全球贸易 增长放缓除了受投资与消费需求增长乏力的影响之外,还有更广泛、更复杂的因素。由于长期收入分配不均,发达国家内向性政1001101201301401501601701802000 2003 2006 2009 2012 2015 2018607080901001101201301402006 2008 2010 2012 2014 2016美国日本欧元区新兴市场全球 GDP 指数, 2000年

6、Q1=100 7.0% 3.8% 全球 工业生产指数, 2010=100 危机后实际复苏轨迹 危机前增速外推轨迹 全球 经济金融展望报告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 3 2018 年 策、贸易保护主义兴起(如英国脱欧、美国特朗普新政);此外还有大宗商品市场不振、地缘政治不稳和自然灾害频发等因素的影响。 第二, 从供给侧 看, 制约因素包括 人口 增长及 结构变化、 金融监管收紧 、环境与资源约束强化、 科技变革缓慢 等 。 人口、资本和技术进步是长周期经济增长的三大要素。 本轮全球 金融危机爆发与全球性供给侧变化长周期正好重叠,加剧了产出能力下降。 从 人口因素看 ,三大经济体同时面临挑战。美国在

7、人口老龄化加剧之际,劳动参与率大幅下降并在历史低点徘徊(图 5);欧盟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长期挑战,危机后失业率(特别是年轻人失业率)居高不下;中国进入劳动力增长和人口老龄化转折点,从 2012 年到 2016 年连续五年劳动年龄人口净减少, 65 周岁以上人口占比跨越 10%的老龄化分界限(图 6)。 从资本因素看 ,危机后全球金融监管全面趋严,金融机构长期去杠杆化,对实体经济的支持能力减弱;全球政策不确定性加剧,环境与资源约束强化,企业对长期投资缺乏信心。 从技术进步看 ,在本世纪初信息革 命浪潮之后,新一轮科技变革处于量的积累阶段,尚未带来爆发式的投资与消费增长点;全球面临劳动生产率趋势性

8、下降、传统岗位逐渐消失而新产业动力换挡不足等重大挑战。 图 5: 美国劳动参与率与欧洲失业率 图 6: 中国人口增长及老龄化趋势 资料来源: Wind,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 67891011121361626364656667681990 1995 2000 2005 2010 201502468101214161990 1995 2000 2005 2010 2015欧元区失业率 (右轴, %) 美国劳动参与率(左轴 , %) 中国 65岁以上人口占比, % 中国人口自然增长率, 全球 经济金融展望报告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 4 2018 年 第三,非经济因素的 重大 干扰。 过去 10

9、 年全球治理、自然条件和社会发展都进入多事之秋,短期性的非经济因素频发,持续对全球经济复苏带来干扰(图7)。 从全球治理看 ,主要大国在地缘政治上的角力,显著地增加了经济发展环境的不确定性,限 制了全球贸易的发展。特别是乌克兰危机后欧美联合对俄罗斯制裁,对俄罗斯和欧洲经济复苏带来重大影响。中东地缘政治冲突、恐怖主义与难民危机频发,美国重返亚太战略、朝核危机等,对亚非地区的经贸往来带来较大的负面干扰。 从自然条件看, 气候变暖对农业与工业生产的冲击日益显现,美国飓风、日本大地震、泰国洪灾、非洲疫情等自然灾害显著地对全球产业链和工业生产的正常运转带来冲击。 从社会发展看, 一些经济体量较大的国家和

10、地区内部政治不稳,社会改革不力,产生了叠加影响,以巴西、印度、韩国、泰国等较为典型。 图 7: 非经济事件对日本 、俄罗斯工业生产的影响 资料来源: Wind,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 (二) 2018 年预测:全球经济复苏迎来新转机,局部风险仍需关注 从经济指标和高频统计数据来看, 2016 下半年以来全球经济复苏进入了一个缓慢回升的换挡期,这并非前述供给侧结构性因素发生了转折,而是来自需求侧和非经济因素的一些有利变化。研究表明,金融危机的后续影响平均持续708090100110120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11、2016 2017俄罗斯 日本 工业生产指数, 2010=100 2011年 3 月 日本大地震 2014年 9 月 欧美制裁俄罗斯 全球 经济金融展望报告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 5 2018 年 期为 7-10 年, 2008 年金融危机的后遗症在逐步消退。在英国脱欧程序启动、美国大选尘埃落定之后,全球政策不确定性明显降低,企业投资和居民消费意愿增强。作为对全球经济增 长贡献度最高的国家,中国经济稳中向好, 2017 年以来进口显著加快,增速明显高于全球平均水平。随着美国特朗普政府积极财税新政推出,欧美大银行更趋稳健,新兴市场稳定性增强,预期 2018 年全球经济将继续复苏。但是,供给侧长

12、期性约束因素难以逆转,全球经济复苏力度仍将不充分。我们对 2018 年基准预测如下。 第一,全球经济增长率 为 3.1%左右 1,国际贸易和直接投资将 持续 回升 。初步估测, 2017 年全球经济增速约为 3.0%。预计 2018 年将略微加速至 3.1%,增速将明显高于过去十年 2.3%的平均水平,也高于 1980-2017 年 2.8%的平均水平(图 8),但明显低于 2003-2007 年 3.6%的水平。得益于实体经济复苏、多边与双边合作推进,预计 2018 年全球货物与服务贸易增速为 4.1%,明显高于 2012-2017 年 3.3%的平均水平,但低于 1980-2017 年 5

13、.3%的增速(图 9)。受经贸增长回升、跨国企业利润增长、金融机构信贷和资本市场融资活跃的推动,预计2018 年全球外商直接投资( FDI)将复苏,预计增长 3%左右。 图 8: 全球经济增长预测与历史对比 图 9: 全球贸易增长预测与历史对比 资料来源: IMF,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 1 根据市场汇率方法测算。若根据购买力平价方法测算,全球经济增速比市场汇率方法测算的增速高 0.6 个百分点左右,即 PPP 方法下 2018 年全球经济增速为 3.7%左右。市场汇率法和购买力平价方法测算的全球经济增速在趋势上基本一致。 -202461980 1990 2000 2010 2020-10-50510151980 1990 2000 2010 2020全球 GDP 增速, % 全球贸易增速, % 2018=3.1 1980-2017: 2.8 1980-2017: 5.3 2018=4.1 全球 经济金融展望报告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 6 2018 年 第二, 区域之间的 发展差异依然较大。 发达经济体有望呈现全面复苏态势,但力度依然偏弱;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速有所加快,但区域之间存在差异性。根据 IMF 数据库, 2018 年将仅有 6 个国家的经济会衰退 2,创本世纪以来最少;而 201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商业贸易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