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优秀教师事迹材料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25530680 上传时间:2017-12-1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优秀教师事迹材料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小学优秀教师事迹材料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小学优秀教师事迹材料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小学优秀教师事迹材料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优秀教师事迹材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优秀教师事迹材料(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优秀教师事迹材料40年前,高中毕业即将面临人生抉择,还未退却青涩的姑娘xxxx,毅然决然选择驻守家乡教育事业。她从此远离“都市繁华”和“前程似锦”,一心乐守“草泥宁静”和“三尺贫台”。40年后,白发满头,皱纹满额。她,依然无悔曾经的选择,满腹教育经验的老人xxxx,已将教育做到了一种极致:家就是学校,学校就是家。这里面承载的不仅是“一小家人”的情,更是“一大家人”的爱。她是一名普通的乡村教师,坚守家乡教育岗位迄今四十一载;她是一名普通的民办教育工作者,致力民办教育的发展迄今也有二十七个春秋。她和普天下多数优秀乡村教师一样:踏上教育热土,便值守终身;爱岗敬业,遵纪守法;务实工作,坚持原则;身

2、患重病,坚守讲台;爱校如家,爱生如子;努力学习,不断进取;无私奉献,无怨无悔;不计荣誉,一生坚守。这么多优秀教师们的共性,她十足拥有,这不正足以说明她的优秀吗?用家的责任编织教育情结一条 2米来宽的烂公路延伸到xxxx镇山村深处,离xxxx 场镇约4 公里,一幢八十年代建造的三层小楼,一个没有完全硬化的农村院坝,一口池塘,一个篮球架,二个简易的水泥乒乓台简朴,干净。这就是踏入学校的第一印象。那竹竿上飘扬的五星红旗,那墙壁上鲜艳醒目的教育标语,却让人感觉到浓浓的育人氛围。xxxx镇 xxxx 私立学校 一所家园式的民办小校,却在这里接受了 27载风雨洗礼。27 载风雨之后,墙色已斑驳,墙体已多次

3、维修。在这里,深埋着的一颗朴实的教育情愫,始终如一。xxxx老师用家的责任,在这里编织,在这里延续。xxxx年,当地团结村小(xxxx 老师工作了13年的地方)只剩下两个班,师资弱,群众反响差,个别老师也不愿在此上课,学校即将停学,孩子们即将辍学。xxxx 老师此时深感沉痛和责任,与一同在团结村小教书的丈夫罗泽金商量,毅然找到政府决定承包办学,并用夫妻姓名里的最后一个字组成这所学校的名称xxxx 小学,从此开启了一个带有“家味”的学校。校舍、师资、设备一切都得从零开始。没校址,两人索性将学校搬到了自己的家;没教师,那就自己两口子打头阵;没生源,那就挨家逐户做工作;没师资,那就带头学习,提高文化

4、(xxxx老师早在98年参加自考,取得四川师范大学教育管理本科毕业证书);没设施,那就搞点副业,养猪养鱼,争取经济改善从此,自己的家就是学校,学校就是自己的家。如今,尽管受地域限制,生源不充足,但幼儿园至六年级班级健全。如今,罗泽金老师已去世多年,xxxx 老师却从未放弃,并决定将教书育人的接力棒交给子女。如今,没有多少老师愿意到这个地方任教,xxxx 老师就动员在屏山、珙县、高县任教的三个女儿和女婿加入其中一份付出,一分收获,学校多年来在全县乡村民办教育中崭头露角,荣誉颇丰,并先后被评为:“自贡市民办教育先进集体”、“xxxx 县民办教育先进集体”。xxxx老师的学校已然融入了她的家,这里的

5、一砖一瓦,一草一木,这里的全体师生都是家的一份子;xxxx老师的家也早已融入了她的学校,它的一锅一盆、一桌一椅、水池院坝、每个成员都在为这所学校默默奉献。“当初办学为了什么?”“为了孩子,为了家乡教育,因为这是教育者的责任!”“坚持民办教育为了什么?”“为了孩子,为了家乡教育,因为这是教育者的责任!”当 xxxx 老师这么坚定的回答时,答案其实就是“不为什么!”。试想,当一个教育者把家与学校融合在一起,把自己的一生,把自己的整个家庭都与教育融合在了一起,她还能为了什么呢?!用家的温暖关爱学生 xxxx 老师一直以来都在用爱心、真诚教导着她的每一个学生,把每一个学生当作自己的家人来对待。提及 x

6、xxx 年那届学生,xxxx 老师至今记忆犹新:学生何本先的父亲因病逝世,落下其母亲要养育她们四个小孩,家庭状况可想而知,于是何本先无奈辍学。xxxx老师未见她开学报名,便很快打听到这一情况,于是一方面让同学去劝她来上学,另一方面也亲自写书信劝她来读书,并当面向她承诺:“你妈妈没钱让你上学,老师给你出学费继续来读书”。这一承诺兑现到这个孩子小学毕业,前后五年。学生 xxxx,不读书不做作业,一天到晚就画画。xxxx老师通过多次与他交流谈心,知道他长大后,愿意从事美术方面的工作,经常语重心长对他讲道,若要实现自己的理想,只有先把文化知识学好了,画才会画的更好。慢慢的,xxxx 在思想逐步得到转化

7、,作业要做了,书也要背了,学习一步步提高了,最终还成为了一名优生。全校最差最调皮的学生李世余降级到她的班级学习,经过xxxx老师的长期帮助和悉心教育,期末语文数学竟然都考了一百分;得知学生吴文海母亲因病去逝,兄弟姊妹5 人生活十分贫困,xxxx 老师就多次到家关心帮助,默默的支持资助其顺利完成学业。xxxx年毕业的陈利平,转学来时,第一天便不交作业,后因xxxx老师耐心教育,由低差生转变成了优等生;xxxx 年春季,过去老师心目中的“傻子”梁海转来 xxxx 老师班上学习,xxxx老师从一册的知识开始辅导他,最终梁海德智体全面发展;xxxx年,患有自闭症的刘旭华转来后,xxxx 老师买了一根跳绳给她跳,并始终陪伴和关心,最终让其性格“变开”,成绩上升了,还获得“县三好学生”称号;为不爱卫生的留守儿童韩杰、陈刚经常中午热水洗澡,让其养成了讲卫生的良好习惯爱生如子,待之如亲,举不胜举。资助学生,据不完全统计,xxxx老师迄今已至少资助 60 个孩子。教学优秀,几乎每学期的教学成绩都超县平均,并在学区名列前茅。“学生就跟我的家人一样,我有责任,也有义务,让他们懂爱国,讲文明,守诚信,识礼仪,知奉献,快乐学习,茁壮成长。”这是 xxxx 老师所办学校的校训精要,也是 xxxx 老师经常挂在嘴边的教育心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