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修班结业仪式发言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25528968 上传时间:2017-12-1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83.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研修班结业仪式发言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研修班结业仪式发言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研修班结业仪式发言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研修班结业仪式发言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研修班结业仪式发言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研修班结业仪式发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研修班结业仪式发言(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研修班结业仪式发言研修班结业仪式发言在珍惜中暂时告别为期11天的第 37 期省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骨干研修班即将拉下帷幕。很高兴能够作为代表站在这里发言。此时此刻,我的心情异常复杂:一是觉得不够,因为时间太短,我们在一起的时间只有短短的 11天,我们还没有来得及深入认识,许多话还没有来得及说,还想有更多的机会深入交流;二是有些不舍,因为刚刚结识就要分开,我们深层次的情感交流与学术碰撞其实才刚刚开始。我也深知,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但颇感欣慰的是,我们不舍的情谊始终在绵延着,我们相约下次的承诺已经发出。心若在,梦就在。那就让我们在珍惜中暂时告别,互相祝福对方一路顺风、一生平安吧。对于此次研修的总结

2、发言,我想了很多、很久。我深知,在有限的几分钟里,我要完成我的“规定动作”,把这 11 天来的培训收获与培训体会向领导汇报,与同仁分享。不过,我想借此机会,以一种特别的方式说说自己的心里话,向此次研修班的圆满结束、向第37期研修班这个大家庭的和睦 致敬!我的发言想从一个古老的哲学命题开始,那就是:“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这样一个古老命题,对于在座的各位专家各位同仁而言,是再熟悉不过了。对此,我不想去作“形而上”的哲学考索,更不可能为这一问题找到一个标准答案,只想结合此次培训谈些“接地气”的感受。一、我们从哪里来?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从南秀北雄的四面八方而来,从各个兄弟高校而来,从教

3、学、研究、管理一线而来,在阳春三月汇聚美丽的省城南京。培训期间,大家放下了架子,放平了心态,超越了年龄、性别、职务、身份等区分,打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工作与学习的矛盾,在生活中增进了解,在学习中鼓励帮助,在研讨中碰撞思维,原来的陌生如今熟悉得像一家人,原来的严肃变成现在的无话不说,原来的被动隔阂也为即将到来的依依不舍所取代。我们虽是单位指派而来,甚至来得有些不情愿,但到了这里即刻化为了一种自觉,一种责任,一种担当。有的同学把此次培训研修视为一次难得机遇,有的同学把大家的相识相知概括为一种缘分,还有的同学认为此次培训搭建了情感沟通、校际交流和经验碰撞的有效平台。我深深地感到,其实从报到入住的那

4、一刻起,就已经注定了此次培训将会永远镌刻在我们的记忆中,成为我们人生中的一笔宝贵财富和一道靓丽风景。 二、我们是谁?我们是谁?我们只是普普通通的学员。在这个集体里,年龄、性别、职务上的差别“真的可以有”,但对于我们来说“真的没有”,因为大家都把彼此视为相亲相爱的一家人。记得在开班仪式上,班主任孙华老师要求大家要实现“三个转变”,即由领导身份向学员身份的转变,由工作状态向学习状态的转变,由家庭生活向集体生活的转变。如今我们可以骄傲地说,我们真的做到了。而且大家都非常珍惜这个学员身份、学习状态、学生生活、集体生活。有的老师放假了也不回家,带上家人和孩子来学校;有的老师出现了家庭变故,却仍然坚持跟班

5、听课;有的老师虽然在单位安排了教学任务,都自觉主动地提前把课调好,确保不缺席;有的老师一边挂水一边坚持听课讨论;有的老师为了跟班学习参观,甚至错过了乘坐高铁的时间。这样令人感动的细节和瞬间还远不止这些。无论怎样,大家都非常珍惜这次机会、这份机缘,学的是那样认真,玩的是那样开心,讨论的是那样热烈。我想,正是因为大家的自觉、责任、担当甚至是奉献,正是因为大家对此次学习机会的倍加珍惜,正是因为大家对这个集体的呵护与经营,才使得我们为期11天的培训受益匪浅而又充实快乐。我们是谁?我们只是普普通通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在座的各位无论是领导,还是一线教师,抑或基层管理干部,都在以自己的方式践行着“立德树人

6、”的根本使命。为了更好地“立德树人”,仅凭自我感觉不行,只靠工作经验不行,闭门造车、单打独斗同样不行,相反我们迫切地需要拥有更宽广的眼界、思路和胸襟。此次培训恰好为我们搭建了这样的一个平台。在为期11天的培训时间里,省委党校精心设计了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特意安排了具有高超理论水平、丰富领导经验、开阔学术视野和突出实践能力的专家作专题辅导,同时安排了工作认真、作风严谨、平易近人的班主任孙华、韩松二位老师作为班主任,使得整个培训始终保持着高效、优质和有序。 从培训内容上来看,我归纳为四大模块。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模块:包括王庆五教授、王伟光教授、双传学教授的专题报告。这些报告以为什么要坚

7、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如何推进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和理论武装,以及如何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等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为聚集点、着力点和落脚点,进行了详细解析和深入阐释,视野开阔、思想深刻,令人耳目一新、受益匪浅。二是当前宏观经济形势与中央重大决策部署模块:包括桑学成教授、宋林飞教授、王秦副厅长的专题报告。这些专题报告从我国面临的宏观经济形势入手,重点解析了经济增长、科技创新、新兴产业、风险防范等社会热点问题。特别是对中央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战略部署进行了全面而深刻的解读,进一步增强了大家对全面深化改革的认同感、参与度和自信心。三是江苏科技与高等教育的繁荣发展模块:包括殷

8、翔文副厅长、刘德海书记、胡金波副部长的专题报告。这些专题报告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立足江苏在经济社会、科技创新、高等教育、哲学社会科学等领域的发展实际,研判发展形势,探索发展路径,破解发展难题,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四是改革创新的实践探索与经验模式模块:本着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原则,此次研修特意安排了赴昆山的现场考察与社会实践活动,大家对昆山的经济发展方式和敢为人先的大胆探索感到钦佩,对昆山经济社会的发展速度与生态文明建设感到震撼,对昆山社区管理与新农村建设的转型发展等也有了深刻而真切的感受。 从培训方式上看,此次研修班除了安排内容新颖、丰富多彩的专题报告,以及现场考察、实

9、地观摩等实践教学外,还特意安排了录像报告、专题研讨、分组讨论等多种学习形式。除了“规定动作”外,此次培训班还利用业务时间开创了一些“自选动作”。比如,组织成员赴南京中医药大学、南京林业大学、南京财经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江苏警官学院、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等几所高校进行现场观摩,重点考察了这些高校的特色办学活动以及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研究状况。此外,还利用晚上时间分别组织了由学生管理队伍和专任教师队伍参加的学术论坛,主题分别为“如何推进学生的高质量就业”、“如何推进高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专题辅导报告形成了有力的呼应和互补。 从培训效果上看,我归结为三句话:一是进一步开阔了眼界。此次研修

10、安排内容丰富的专题报告,涉及的都是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点、热点问题,比如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等。聆听这些专题报告本身,其实就是一个重新学习、深入领悟、认真反思的过程,因而起到了开阔眼界、深化认知的效果。二是进一步开阔了思路。在如何紧密结合江苏实际推进“两个率先”、加快“社科强省”建设,如何紧密结合高校实际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强化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如何紧密结合面向学术前沿和实践前沿的重大理论问题、重大实践问题推进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等问题上,进一步开阔了思路,明晰了问题破解的路径。三是进一步开阔了胸襟。系统的学习、思考、讨论和碰撞

11、,进一步提升了理论素养和理论功底,开阔了胸襟和境界,增强了大家做好哲学社会科学理论工作以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 三、我们到哪里去?此次培训结束后,我们都将重新回到各自的工作单位、工作岗位。但我想,这不是简单的回归,而是升华式的回归,因为我们变了,思想变了,理念变了,自然行动也会变。我们将以更博大的胸怀、更高远的境界、更神圣的使命,去面对我们的学生,我们的工作,我们的哲社教学研究。我们一定会把研修班期间的学习成果和优秀学风带回去,并紧密联系实际,努力提高工作水平。作为高校的一名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当务之急便是在 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学生头脑、利用中华民族的优秀

12、传统文化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推进文化传承创新与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等领域,敢于探索,勇于实践,有所作为,大有所为,做出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应有的贡献。当前,全省上下正在积极推进“两个率先”,加快建设“哲学社会科学强省”,奋力谱写“中国梦”的江苏篇章。对于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而言,既是一种责任和挑战,更是一种难得机遇。我们将责无旁贷地利用自身的专业优势、学科优势、平台优势,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理论研究;责无旁贷地切实围绕江苏“两个率先”伟大征程中的重大理论问题和重大实践问题,围绕江苏“十二五”发展的六大战略部署,开展深入的理论研究和理论创新,发挥好哲学社会科学的智囊团和智力库的作用;责无旁贷地大力推进政、产、学、研、用有机结合,紧密服务江苏发展大局,积极开展决策咨询研究、实践应用研究、重大实际问题研究,大力推进科研成果的辐射、运用和转化。(编辑:圆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