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高考——浙江卷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5524238 上传时间:2017-12-14 格式:PPT 页数:57 大小:3.1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年高考——浙江卷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2012年高考——浙江卷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2012年高考——浙江卷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2012年高考——浙江卷_第4页
第4页 / 共57页
2012年高考——浙江卷_第5页
第5页 / 共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2年高考——浙江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年高考——浙江卷(5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2年高考语文浙江卷,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D ) A. 昵(n)称 质(zh)量 衣钵(b) 因噎(y)废食 B. 刍(ch)议 熟稔(rn) 露(l)脸 瘙(so)痒难忍 C. 奇葩(p) 笑靥(yn) 当(dng)真 物阜(f)民丰 D. 绮(q)丽 木讷(n) 顷(qng)刻 入不敷(f)出 解析:A质(zh)量应为质(zh)量; B露(l)脸应为露(lu)脸; C笑靥(yn)应为笑靥(y)。,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C ) A散文是倍受读者青睐的文体,古今中外的散文家凭借生花妙笔,写下了无数文

2、采斐然、脍炙人口的名篇。 B上课铃声过后,他才慌慌张张地冲进教室,“报告”声刚落,同学们轰堂大笑,原来他衣服的纽扣错位了。 C毋庸讳言,得过且过、敷衍塞责的教师确实存在,但像“最美女教师”张丽莉那样爱生如子、恪尽职守的人,才是教师队伍中的主流。 D作为领导干部,面对群众时需要很强的亲和力,只有贴近群众,和颜悦色而不是急言厉色,才能真正听到群众的心声。解析:A倍受应为备受;B轰堂大笑应为哄堂大笑;D急言厉色应为疾言厉色(言词激烈,神色严厉。形容人发怒的情形。)。,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C )A在今年全国“”上,温总理对于一些地方房价还没有回到合理价位,调控不能放松的表态,让

3、市场对楼市调控政策放松的预期落了空。B要解决愈演愈烈的医患矛盾,既需要运用法律武器制止违法行为,更需要从根本上釜底抽薪,进一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C中国古典诗歌所用的许多物象,本是无情无知的,但经过历代诗人反复继承、运用和发展,积淀了丰厚的象征意蕴,成为传统的审美意象。D毒胶囊事件是继三聚氰胺事件后又一起惊世骇俗的丑闻,它再次给有关部门敲响了警钟:药品安全大如天,万万不可掉以轻心。 解析:A、“对于”应改为“对”,表示人与人之间或人与事物之间的对待关系时,只能用“对”,不能用“对于”。 B、釜底抽薪,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和前面的“从根本上”语义重复,应删去“从根本上”; D、惊世骇俗,常指

4、人因言行异于寻常而使一般人感到震惊,不用于事情。,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D )A加强和改进艺术评论工作,引领艺术创作和群众艺术鉴赏水平,纠正不良创作倾向,是艺术评论家必须承担的职责。B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要求推进普通高中多样化和特色化发展,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以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C这本书精心选配了10多幅契合文意的图片与版式设计有机结合,为读者营造了一个极具文化魅力的立体阅读空间。D智能电视的推出颠覆了人们心中电视机只是用来看节目的传统观念,用户可以方便地通过电视上网进行一系列的社交、娱乐活动。解析:A缺少动词,应在群众前加“提高”; B缺少宾语,应在句末加“需要”

5、; C句式杂糅,应将“选配了”改为“选配的”。,5从下列材料中选取必要的信息,为“食品添加剂”下定义。(3分) 食品添加剂是有意加入到食品中的物质。 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是防 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 食品添加剂既可以是化学合成物质,也可以是天然物质。 食品添加剂加入到食品中的目的是改善食品的品质和色、香、味。解析:该题目考查的是短句变长句,首先要分析各个句子,确定一个句子当主干,然后将其他小短句通过增删等方法变换成定语或者状语,之后修改使之通顺并符合题目要求即可。答案示例:食品添加剂是为了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有意加入食品中的化学合成物质或天然物质。,6使用下面的词语写

6、一段描写性文字,要求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不超过60字)(4分) 银杏树 初冬 疾风骤雨 凋零解析:本题考查了词语的扩充,并且指定修辞,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联想和想象能力。 示例:昨夜,疾风骤雨丝毫也不曾理会生命的感受;今晨,银杏树的叶子只得华丽转身,扑簌簌凋零的片片绿叶仿佛瞬间蜕变,如同云霞般金黄、耀眼。,7阅读以下新闻材料,根据要求答题。(5分) 不久前,某地一所高中对700名学生做了以“你觉得你离父母有多远”为主题的调查。调查结果显示 69%的学生认为与父母有代沟,其中6%的学生觉得离父母很远。很多学生说,与父母沟通时,除了学习再无别的话题。 (1)、用一句话概括这则新闻的主要内容。

7、(2分) (2)、就此现象谈谈你的看法。(不超过80字)(3分),解析:本题考查了语段的压缩和时事评论。第一小题应注意材料数据的变换,示例:调查显示,多数学生与父母存在代沟。(或“调查显示,学习成了多数学生与父母沟通的唯一话题。”)第二小题是从自我的角度入手,实际上和材料中的被调查者是一类群体,这就要求考生必须明确自己的身份,示例:学生以学业为主,父母关心成绩没错;但我们的成长路上不仅只有学习成绩,强健身体、培养兴趣、磨砺意志、塑造品格等都应该成为交流的话题。,二、现代文阅读(共29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9分) 国学是中国学问的根底。这个根底主要表现在

8、两个方面:一个是小学,一个是经学。经学就是“六经”,再扩展,是十三经。其实十三经已经推衍开了,基本的还是“六经”。“乐经”不传,实际上是“五经”。就是诗经、书经、周礼、周易和春秋。这就是经学。,8下列对“读书必先识字”理由的说明,最恰当的一项是( C )A朱子、二程等人在没有小学功夫的情况下研究周易,是空谈义理。B有了对经学字词义的大量注疏,才有可能去研究经学在中国学术史上的流变问题。C字音没有念清楚,字词意思没有解释清楚,就不能够恢复“经”的本原。D汉、晋唐、宋明注疏有不妥之处,汉宋儒在研究经学史的过程中也存在不少错误。解析:仔细阅读原文第二段,不难找到正确答案。,9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

9、一项是( D ) A国学是中国学问的根底,而作为工具和路径的小学是经学的根底。 B宋代学者从周易入手重归“六经”,以“六经”的义理和思想来重构儒家的思想体系。C清儒有着深厚的文字学、训诂学、音韵学功底,他们对“六经”的字逐一进行了校正。D只有纠正了“五经”音义中的错误,才能真正了解清代学者对经学研究的贡献。解析: D项 过于绝对。,10. 结合上下文,指出作者认为“后来的经学,不是经学的原典,而是经学史”的理由。(3分)解析:本题需要考生联系上下文,特别是下文有明确的暗示。答案示例:经过了后人不断的注释、传疏、义证;在中国学术史上经历了流变。,(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5题。(20分)

10、母亲的中药铺 甘典江 (1)那时候,我最喜欢去的地方,一是新华书店,一是母亲的中药铺。前者,是因为我爱看爱买连环画;后者,是因为我喜欢嗅闻那些中药的味道,特别是咀嚼几片苦甜苦甜的甘草。 (2)母亲当过赤脚医生。八十年代初,母亲参加医疗培训后,加入了城关镇合作医疗站。,11. 简析第三段中的“抓药”细节。(3分)解析:题目考查了人物形象塑造中的动作描写,整个“抓药”的细节只用了几个传神的动作就刻画出三个阿姨抓药的娴熟。答案示例:、用白描手法,通过“瞟”、“抓”、“称”、“添”、“减”、“包”、“扎”等一系列动作,表现了她们娴熟的抓药技艺与细致、耐心的工作态度。、用质朴的语言真实地再现人物及相关场

11、景。,12. 第四段中作者写由药名引发的联想,有何用意?(3分)解析:引发的联想或者是引用等等的用意多从内容、结构和表达上来解答。答案示例:点明药名与传统文化的联系。表现“我”对中药的好奇心与亲近感。丰富文章的内容。,13. 文中为什么用较多的笔墨写“甘草”?(4分)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写作意图,多从上下文的联系以及作品的主题来考虑答案。答案示例:“我”的姓氏关联着甘草,与甘草有渊源。“我”嚼着甘草长大,对甘草有特殊的感情。甘草具有“甜味”,是处于那个年代的“我”充实、幸福的写照。甘草使“我”悟出了人生的真谛。,(9)现在,父亲走了,去了天国。母亲一个人守着我们,在空旷的屋顶上栽花种菜。母亲身子

12、瘦弱,时有病痛,我很是担忧,同时,我又安慰自己:生病不正常吗?不正证明了人在活着?何况,这世上,还有那么多栩栩如生的药在陪护呢。一根草是药,一撇叶是药,一线阳光,一滴水,也都是,甚至,一个人可以是另一个人的灵芝。母亲多年与草木为伴,沉浸于无边无际的药香之中。于我而言,母亲就是我人生一味无价的中药,为我清热解毒,可以抵御这世间的种种伤害。,14. 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5分)解析:赏析散文的画线句子,多从一下几个角度考虑:修辞的运用及其表达效果;常见表达技巧的运用;句子多重内涵的探讨;划线句子与上下文的关联。答案示例:、运用排比、比喻手法,增强了艺术感染力。、世间万物皆可入药,丰富了“中药”的含

13、义。、点明万物皆有其性、各具其用的哲理。、用“灵芝”设喻,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升华为不可或缺的依存关系。,15. 作者在文末说“母亲就是我人生一味无价的中药”,联系全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5分)解析:本题考查的内容包括文章的主旨、结构上的技巧以及句子的多重内涵。答案示例:、母亲这味“中药”,为“我”抵御世间的伤害。、如同中药的药理,母亲的爱与美德,慰藉“我”的心灵,成为“我”无价的精神财富。、形象地表达“我”对母亲的真挚情感。、呼应标题,深化题旨。,三、古代诗文阅读(共37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20题。(19分) 与荆南乐秀才书 (宋)欧阳修 修顿首白秀才

14、足下。前者舟行往来,屡辱见过。又辱以所业一编,先之启事,及门而贽。田秀才西来,辱书;其后予家奴自府还县,比又辱书。仆有罪之人,人所共弃,而足下见礼如此,何以当之?当之未暇答,宜遂绝,而再辱书;再而未答,益宜绝,而又辱之。何其勤之甚也!如修者,天下穷贱之人尔,安能使足下之切切如是邪?盖足下力学好问,急于自为谋而然也。然蒙索仆所为文字者,此似有所过听也。,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及门而贽 贽:拿着礼物求见。 B而又辱之 辱:辜负。C或过称其文字 过称:过分称赞。 D不暇就师穷经 就:跟从。解析:B、而又辱之,辱:敬辞,屈尊给我书信。和报任安书中的“曩者辱赐书”中的“辱”词义一致。,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 A而又以游从相爱之私 / 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B然言出而罪至 / 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 C是以徘徊不敢出其所为者 / 吾其还也 D其言不为人所信也 / 或因寄所托 解析:A两个以均是介词表原因,翻译为因为。B前一个是连词表顺承,后一个表转折,译为“却”。C前一个远指代词,译为“那”,后一个是副词,表商量的语气,译为“还是”。D前一个表被动,译为“被”,后一个是所字结构,当助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