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高考语文专题: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5524216 上传时间:2017-12-14 格式:PPT 页数:77 大小:1.0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年高考语文专题: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_第1页
第1页 / 共77页
2012年高考语文专题: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_第2页
第2页 / 共77页
2012年高考语文专题: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_第3页
第3页 / 共77页
2012年高考语文专题: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_第4页
第4页 / 共77页
2012年高考语文专题: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_第5页
第5页 / 共7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2年高考语文专题: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年高考语文专题: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7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考试大纲表述为“能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能力层级为E级。本知识点主要讲解鉴赏古典诗歌的表达技巧。表达技巧考查包括广狭两种,而以广义技巧考查盛行。所谓广义的表达技巧,包括描写手法、抒情手法、修辞手法、行文结构等方面的内容。所谓狭义的表达技巧,主要指具体的表现手法。,:,诗歌的表达技巧主要有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行文结构等。一、抒情手法抒情手法可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间接抒情常见的有即景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移情于景)、借物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等。,:,直接抒情又叫直抒胸臆,如“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抒发了女词人慷慨激昂的人生理想,含蓄地批判了南宋朝廷一味投降、

2、偏安江南的懦弱行为。“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抒发了文天祥精忠报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英雄气概。李贺的“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诗书万户侯”,直抒胸臆,将自己渴望为国效力、建功立业的意愿表达出来。李益的江南曲“嫁与瞿塘贾,朝朝误妾期。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将闺中妇女那由热切盼望至深切失望直到怨恨的心路历程表露出来。,:,阅读下面宋词,完成题目。霜天晓角仪真江上夜泊黄机寒江夜宿,长啸江之曲。水底鱼龙惊动,风卷地,浪翻屋。诗情吟未足,酒兴断还续。草草兴亡休问,功名泪,欲盈掬。注:黄机,南宋爱国诗人。下片采用什么抒情方式?传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_,:,

3、解析下片诗所传达的思想感情是什么,我们一时难以理解,但若知道作者是南宋的一名爱国诗人,再结合最后三句,这个问题就迎刃而解了。答案诗人直抒胸臆,抒发了心系国事而又报国无门的忧愤之情。全词之中,江山易帜、国运不昌之恨同英雄报国无门、功名难就之悲互相凝结,表现了沉重的民族忧患和人生悲剧意识。,:,即景抒情是指遇到眼前的景物或场景油然而生感慨。如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中“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诗人听到折柳曲的笛声,不禁产生浓浓的思乡之情。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上片描绘了一幅多姿多彩、生机勃勃的湘江寒秋图,诗人即景抒情,提出了苍茫大地该由谁来主宰的问题。,:,就是借助景物来抒发情感。忆江南中诗人白居

4、易借助于“红胜火”的“江花”和“绿如蓝”的“江水”表达出诗人对江南水乡魂牵梦绕般的深情。如梦令中李清照对春光的留恋惜别之情,正是借助于海棠花一夜之间已是“绿肥红瘦”的景象来抒发的。,:,寓情于景(移情于景)就是把感情融入或转移到所描写的景物之中。同样是枫叶,在送别人崔莺莺的眼中,被理解为由离人的血泪染成的;在诗人杜牧的笔下它又胜过充满生机的火红的二月花。再如“千里暮烟愁不尽,一川秋草恨无穷”(晚唐张泌边上),“暮烟”、“秋草”是没有感情的,所谓“愁”“恨”是诗人感情转移到了所写景物上。“废池乔木,犹厌言兵”(姜夔扬州慢),“废池乔木”是没有感情的,是诗人把自己的感情转移到了所写景物之上。,:,

5、“一切景语皆情语”,景中寓情、情景交融是古典诗歌中常用的手法。(是否情景交融,是判断古典诗歌有无意境的标志;而是否有意境,又是判断古典诗歌是否为上乘之作的标志。)例如:张可久的词:“西风信来家万里,问我归期未?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诗人紧紧把握题意,用西风、北雁、红叶、黄花、芭蕉、雨声,点染成一幅萧瑟的秋景。又因“西风”的到来而联想到“归期”的未卜;因“芭蕉雨声”而烘托出自己的功名未就,辗转反侧的愁思。句句是写景,句句又是抒情,情和景高度地统一起来。情景交融涵盖了即景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等手法。,:,借物抒情(托物言志)就是把要抒发的感情、阐发的思想借助于对某种事物或物

6、品的描摹议论表达出来。如虞世南的蝉:“垂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借蝉的形象表达了对高尚品格的赞赏。王安石的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诗人表面上咏物,实际上言志。这首诗借咏梅花来表达诗人的思想和品格。,:,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谒荆公不遇(宋)方惟深春江渺渺抱樯流,烟草茸茸一片愁。吹尽柳花人不见,春旗催日下城头。注荆公:指王安石。这是一首访人不遇之作。访人不遇,必然使人失望怅惘,作者是如何表现这种心情的?答:_,:,答案全诗融情入景,借景抒情,通过春江、归帆、烟草、柳花、春旗、落日等意象或渲染或反衬出作者悠长不尽的怅惘之情。,:,二

7、、修辞手法词中运用比喻,在写景状物时能突出生动的意象,强化特定意境的渲染;说理抒情时能使抽象的情与理生动形象,耐人寻味。例如:“柔情似水,佳期如梦。”(秦观鹊桥仙),:,赋予无生命的事物以人的思想感情及行为,或者赋予甲事物以乙事物的行为动作,从而使描写生动形象,使画面鲜明灵动,使表情达意更别致、更隽永。例如:“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韩愈春雪)加点四字通过比拟把春雪描绘得美好而富有灵性,饶有情趣。,:,借代在古诗词中运用得最广泛。称人时可用籍贯、官职、做官地等来代称,称物时可用一些有特征的或相关联的另一类事物来代称,有的代称甚至相沿成习。借代在诗词表

8、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很多,或得体,或含蓄,或形象,或别致。例如:“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李白登金陵凤凰台)“衣冠”代指晋代士族,即名门望族,因为他们以戴高高的帽子、穿宽大的衣服招摇过市而显耀自己的身份。,:,把内容紧密关联、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几个句子或短语接连说出来。如:“清夜无尘,月色如银。酒斟时、须满十分。浮名浮利,虚苦劳神。叹隙中驹,石中火,梦中身。虽抱文章,开口谁亲。且陶陶,乐尽天真。几时归去,作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苏轼行香子),:,夸张可以使感情表达得更强烈、更鲜明,更能感染读者。例如:“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阵阵,

9、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汉乐府上邪)少女以五件不可能出现的事为誓,表达了对爱情的热烈坚贞和无所顾忌的追求,人物形象鲜明。,:,古代诗人在创作时经常通过对比来表明自己对事物、对世事的喜恶或憎悯。例如:“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富豪之家酒香肉味飘出深宅大院,而外边却饿殍塞道,对比何等鲜明,反映了当时贫富对立的社会现实。,:,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从形式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容看,意义集中含蓄。例如:“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从篇法结构来讲,这首诗四联八句,句句皆对仗,对得浑圆自然,不见斧凿

10、之痕。“无边落木”对“不尽长江”使诗的意境显得广阔深远,“萧萧”的落叶声对“滚滚”的水势更使人觉得气象万千。更重要的是,从这里感受到诗人韶华易逝、壮志难酬的苦痛。,:,古典诗词讲究含蓄美,因而双关手法运用较多,双关又分谐音双关和语意双关。双关是言在此而意在彼,使表情达意更含蓄,更有趣。例如:“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南朝乐府西洲曲)“莲子”谐音双关,指“怜子”,“爱你”之意。,:,“互文”即古代诗文的相邻句子中所用的词语互相补充,结合起来表示一个完整的意思,是古汉语中一种特殊的修辞手法。例如:“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就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既是秦时明月秦时关

11、,又是汉时明月汉时关,也是今时明月今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就不只是当代的人们,而是自秦汉以来世世代代人们的共同的悲剧。,:,先提出问题,接着自己把看法说出。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如:“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阿鲁威双调蟾宫曲),:,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来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感情。如:“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王安石题乌江亭),:,(2009高考重庆卷)阅读下面的曲词,回答问题。折桂令问秦淮孔尚任问秦淮旧日窗寮,破纸迎风,坏槛当潮,目断魂消。当年粉黛,何处笙箫?罢灯船端阳不闹,收酒旗重九无聊。白鸟飘飘,绿水滔

12、滔,嫩黄花有些蝶飞,新红叶无个人瞧。“当年粉黛,何处笙箫?”用了什么修辞手法?_答案借代、反问。,:,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望江南王琪江南岸,云树半阴晴。帆去帆来天亦老,潮生潮落日还沉。南北离别心。兴废事,千古一沾襟。山下孤烟渔市远,柳边疏雨酒家深。行客莫登临。词的上阕运用了哪两种修辞手法?请具体说明。答:_,:,答案:对偶与拟人。“帆去帆来”对“潮生潮落”,“天亦老”对“日还沉”,运用对偶手法使句式整齐,更加符合格律要求;同时,“天亦老”一语将人的特性加诸上天,兼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三、描写手法烘托本是国画的一种技法,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轮廓外面渲染衬托,使物象明显突出。用于

13、艺术创作,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烘托包括两种,一是正衬,二是反衬。,:,正衬是用相同的东西来衬托,如李白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三、四句形象鲜明地烘托出了汪伦对诗人的真挚纯洁的深厚感情。米芾的望海楼:“云间铁瓮近青天,飘渺飞楼百尺连。三峡江声流笔底,六朝帆影落樽前。几番画角催红日,无事沧州起白烟。忽忆赏心何处是?春风秋月两茫然。”所咏的是望海楼,却先写铁瓮城耸立云间,临近青天,这样就烘托望海楼的高峻。,:,反衬可使形象更鲜明、效果更强烈。尤为古往今来的艺术家们所青睐。如李煜望江南:“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

14、一晌贪欢。”把满腔真情诉之于词,以梦写现实,以梦的美好反衬现实的残酷,二者是“天上人间”的差别。再如王维的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诗中写到了花落、月出、鸟鸣这些动的景物,既使诗显得富有生机而不枯寂,又通过动更加突出了春涧的寂静。贾岛的题李凝幽居里“僧敲月下门”以响衬静,与名句“鸟鸣山更幽”有异曲同工之妙。,:,(2007高考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只选第1小题)醉落魄咏鹰清陈维崧寒山几堵,风低削碎中原路。秋空一碧无今古。醉袒貂裘,略记寻呼处。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人间多少闲狐兔。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注释堵:座。削碎中原路:形

15、容雄鹰掠地飞过。轩举:意气飞扬。这首词的上片主要是用什么表现手法来写鹰的?请作简要分析。答:_,:,解析词借鹰抒壮怀,言其欲像鹰搏击狐兔一样,消除恶人、小人,声色俱厉;可见作者在郁闷中迸发之愤慨。词大概作于作者旅寓河南期间。首句“寒山几堵”写出山高,“风低”句写鹰在广阔平原上迅疾低飞。“削碎”犹“划破”。“秋空”句写出天的空旷、澄碧,“醉袒”句,写出酒醉想起鹰逐兽的地方。词的上片运用衬托手法,借壁立的寒山、空旷的大地、澄碧的秋空来衬托鹰的威猛、雄健。词的下片,“男儿”句写出自己有才能却没有机会与别人比高低。后四句表明自己老当益壮,像雄鹰那样,施展抱负,建功立业。答案主要运用衬托的手法。借用壁立的寒山、空旷的大地、澄碧的秋空等场景,来衬托鹰的形象。(把“衬托”答成“烘托”等也算对),:,艺术创作中离不开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或以动衬静,以静衬动;或一动一静,动静结合,相辅相成。前者属于烘托手法,如王籍的诗句“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以声写静,以动衬静。后者如戴叔伦兰溪棹歌:“凉月如眉挂柳湾,月中山色镜中看。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诗中前两句写了山水的明丽动人和月色的清爽皎洁,是静景;后两句写了鱼抢新水、涌上溪头浅滩的调皮,是动景。全诗动静结合,写出了兰溪山水的美好和蓬勃生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