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中考语文考试说明解读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5524162 上传时间:2017-12-14 格式:PPT 页数:42 大小:320.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年中考语文考试说明解读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2012年中考语文考试说明解读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2012年中考语文考试说明解读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2012年中考语文考试说明解读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2012年中考语文考试说明解读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2年中考语文考试说明解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年中考语文考试说明解读(4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2年中考语文考试说明解读,回顾历史比较07年至11年中考试题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比较07年至11年中考试题,1、比较试卷结构分类2、比较试卷板块的具体构成 一、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30-32分) 二、现代文阅读(30-32分) 三、古诗文阅读(25-26分) 四、写作(60分) 1)分析题型的大致变化 2)应对策略,比较试卷结构分类,通过比较07年到11年这五年的台州中考试题,我们得出两点结论: 1、除了08、09年单独把书写分为一个门类外,其他四个板块基本没有变化,体现了中考试卷的“稳中有变”。 2、总体保持了四个大板块分值的稳定性,这对于我们教师组织复习是一个很好的导向。,题型

2、变化及应对策略,书写考查题型及应对策略 (1)卷面考查型 考试说明要求:书写规范、工整,保持卷面整洁。 (2)抄写考查型 现代语句抄写主要是“细心”二字,如开头要空两格,要书写准确,字的大小匀称,不能有涂改现象,注意标点规范等;古代竖写语句的抄写还需注意书写顺序从右向左,结构布局匀称等。,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比较07-11年试题此部分的共性有以下题型: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4分) 2、根据语境,依次填写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3、默写。(约8分)4、名著阅读。(约5分) 5、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约9分) 其他非共性题型 成语、病句、标点等。(约3分),根据拼音写出汉字。(4分),

3、1、题型变化 07、08、09年这一题的考查语段都是来自于课外语段,只是涉及一些课内重点词语,而10年变化较大全是课内语段,11年的这一题则采取了课内语段和课外语段相结合的考查方式。 2、理念导向及应对策略 由于多年不考查课内现代文以致于师生在最后的复习过程中普遍忽视教材中的现代文,所以加入课内语段的考查也是侧面引导师生对课内现代文知识性的重视和文学性的重温。预计课内与课外语段相结合的考查题型可能在以后成为一种常态。,1、拼音写出汉字历年题型,(2008年考查课外语段) 根据拼音,在横线上写出汉字。(4分) 读过书的睡眠,睡得很香(tin) 。摆脱了世俗纷扰的纠缠,沉浸于书中描(hu) 的世界

4、,带着对美好事物的(chn) 憬,酣然入睡。枕边书本油墨的清香,隐隐地(pio) 入鼻端,梦里也有了书的香气。,(2009年考查课外语段) 根据拼音,在横线上写出汉字。(4分) 语文是一首诗,字里行间悸动的是(d) (1) 行的灵魂;语文是一幅画,色彩光影(tio)(2)和的是缤纷的世态;语文是一座山,巍巍挺立的是纵横几万里的(zn)(3)严;语文是一条河,绵绵流( tng) ( 4 ) 的是上下五千年的智慧(1) (2) (3) ( 4 ),(2010年考查课内语段) 根据拼音写出汉字。(4分) (1)历代文人不知写了多少春花秋月,却极少有夏的影子。大概,春日融融,秋波澹澹,而夏呢,总jn(

5、 )在苦涩的汗水里。有闲情逸致的人,自然不喜欢这种紧张的x un( )律。(夏感) (2)再小的事物,借助这对眼睛都能看得清清楚楚,像一只猎鹰从高空朝一只胆qi( )的耗子俯冲下来,这对眼睛不会放过微不足道的细节,同样也能全面揭示广袤无yn( )的宇宙。(列夫托尔斯泰),(2011年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考查) 根据拼音写出汉字。(4分) 看着人类这种狂wng()的表现,大自然一定会窃笑就像母亲对无知的孩子那样的笑。(选自敬畏自然) 在这个世界上,一星陨落n()淡不了星空灿烂,一花dio()零荒芜不了春天w()媚,人生要尽全力度过每一关,不管遇到什么困难,绝不轻言放弃。,2、根据语境填写词语,理念导

6、向及应对策略 这道题考法简洁,往往在语境中去考查(如2011年意义相近词语的辨析和2009年与语境相符合词语的辨析),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不与学生为难,而且字、词、句在句子和文章中的运用也体现了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与积累,突显能力要求的特点。 我们在平常训练中让学生多积累词语,多比较词语。,2011年意义相近词语的辨析3.选择词语填入下面括号中,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夏夜,月光( ),知了聒噪,更显出一片( )。床角洒满了清光,我就这样( )入梦。梦里,月下的花儿静静( )。 A.皎洁 安宁 香甜 开放 B.洁净 安宁 恬淡 开放 C.皎洁 寂静 香甜 绽放 D.洁净 寂静 恬淡 绽放,

7、2009年与语境相符合词语的辨析3根据语境,依次填写词语最后恰当的一项是( )(3分)这些书,或鸿篇巨制,或;或下里巴人,或阳春白雪;或像,气势磅礴;或像,曲径通幽正是从这些书中,我读懂了生活辨出了是非曲直,悟出了做人的哲理。 A、名山大川 雕虫小技 古园深院 B、名山大川 古园深院 雕虫小技 C、雕虫小技 名山大川 古园深院 D、古园深院 雕虫小技 名山大川,3、默写古诗文名句的积累,(1)题型变化 诗词名句默写的题型主要就是基础型为主和理解型、迁移型为辅的方式,而且在2011年加大了对课内诗文名句的考查。(2)应对策略 首先就是默写要“落实”,然后要理解诗文名句的含义,最后书写要工整、清晰

8、,不要写错别字。 尽量要采取集中复习与课前课后零星时间反复诵读默写相结合的方式。,4、名著阅读,(1)题型变化 这是一道很不好把握的题型,题型变化很活,范围很大,复习的针对性也不是很强,单单靠短期的复习很难见大的成效,需要平常很好的积累,这一点我们学校尤其是软肋,学生在校时间虽不短,但真正阅读的时间却很少,大量的时间都是以理科为主,我们复习只能采取抓主要的方式,有条件的学校还是让学生多看看名著。,4、名著阅读,(2)应对策略 熟悉课本中有关推荐名著的重要信息,作品名称、作家简介、主要人物等信息不能写错字;熟悉名著中的开篇词以及相关的重要句子 ;熟悉名著中的主要情节、回目或梗概;熟悉名著中的主要

9、人物姓、字、绰号和典型语言及其性格特点。,5、语文综合性学习,(1)考查目标 根据情景准确、得体地进行语言交际;在语文活动中提出问题,并综合运用语文知识探究问题。(2) 题型变化及应对策略 文化积累型 考查学生对传统文化和地方文化的了解。如09年对“魅力台州”的考查。需要学生细致观察生活,了解本地文化。 语言运用型 如给活动命名或与口语交际等整合在一起。平时做题时注意培养学生语言的得体性。,社会实践型 运用语文知识解决问题,如提出建议、说出调查的方法等。提醒学生注意学科间的相通性,细心观察社会科目的相关题型。 对材料的分析探究型 如11年出示几则材料要求提炼出观点并形成自己的评价等。注意尽量做

10、到一则材料至少提炼出一个观点,自己的评价要注意客观公正,言之有理。 情感态度价值观型 如设计一定的场景,要求表现自己的情感和观点。答题时指导学生思想要积极向上,语言要得体,价值观尽量不要与“拜金主义”“物质享受”之类靠拢。,成语、病句、标点等,1、题型变化 有关成语、病句、标点等2010年以前几乎是必考的题型,也是历年来中考复习的重点,但是2011年却无一题涉及,变化很明显,让很多看到这一变化的教师很是惊讶,或许这是回归语文本真的一个表现,和当年考试淡化语法有异曲同工之妙,至于今年这个理念导向还坚不坚持,目前还不好说,我们认为完全不考似乎不太妥当,今年应该会有微调,可能还是一种融合的考法。,成

11、语、病句、标点等,2、应对策略 我们的策略是“以不变应万变”,按部就班进行这几大板块的专题性复习。采取典型题型的讲解与学生自己的归纳整合相结合,再适当进行专题式训练。,二、现代文阅读(约30分),1、文学类作品 (小说、散文等)2、非文学类作品 (说明文、议论文等实用类文体)(注:考试说明摒弃了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的概念,取而代之是文学类和非文学类作品概念的确立,并给予明晰的教学取向:文学作品重欣赏,非文学作品重提取并掌握知识),题型分析,通过对比分析发现最近几年试题变化1、文学作品重欣赏 重在字、句的赏析和情感的把握 拓展题注重和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2、非文学作品重提取并掌握知识 注重从文中

12、信息的筛选,推敲重要语句的意义和作用,有淡化文体知识的考查的趋势,现代文阅读,1、以中考经典阅读为材料,分考点逐个训练。让学生结合具体的中考题理解考试说明,分析“这一考查点怎么出题?几种形式?如何应答?” 2、分文体训练(文学类、非文学类),精选一组文章(4-6篇),先精读文章不做题,指导方法,评议展示,针对问题或某考点设题练习,总结规律和方法,规范表达,文章尽量选取:人文性比较浓厚的材料比较新颖的材料具有时代气息的材料比较适宜初中生阅读的材料,应对策略,1、不要搞题海战术,要对应考点针对性训练,突出重点;要分析典型错误 ,加强展示交流,用好优质答案并适当示范, 让学生学会判断正误,甄别优劣;

13、2、培养两种意识:整体意识和文本意识;3、掌握三个“紧扣”:紧扣题意,切忌答非所问;紧扣语境,一切从上下文出发,切忌主观臆测;紧扣主旨,围绕主旨答题。4、 培养四种能力:审题能力(读准题)、筛选能力(读细题) 、提炼能力(概括题) 、表述能力(会答题) 。,三、古诗文阅读(约25分),1、古诗词赏析 2、课内文言文 3、课外文言文,古诗词赏析,1、题型分析 通过0711年的试题分析,古诗词鉴赏的题型基本成熟和固定,均是2题4分, 题型多为以下三方面:品味语言、理解诗意、分析技巧2、应对策略 (1)正确理解是准确鉴赏的前提和保证。要重视题目、内容的前后提示 ,有时还要结合作者、时代背景从整体上去

14、分析。,古诗词赏析,(2)复习备考时要进行专题式总结: 明确赏析主观题的答题用语 了解古代诗歌常见意象 了解诗分类及风格依类别鉴赏 古诗常见的思想感情(心理),明确赏析主观题的答题用语,(1)表达效果及修辞方法 如:比喻、拟人、借代、对偶、夸张、反问、用典(表志向与情趣)等。(2)表现手法 渲染、烘托、衬托、虚实结合、象征、联想、想象等()表达技巧 如: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直抒胸臆),古代诗歌常见意象:流水:愁绪(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菊花:清高隐逸之士(菊,花之隐逸者也。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梅花:高洁坚贞的隐者或志士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松柏:坚贞、孤傲(论语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杜鹃:凄凉、哀伤(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杨柳:寓有惜别怀远之意(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鸿雁:游子思乡怀亲和羁旅愁思(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月亮思乡怀人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清幽宁静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